?

新時代中學生勞動教育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

2022-05-30 11:07閆江波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2年8期
關鍵詞:工作策略勞動教育

閆江波

本期話題:實施勞動教育,校長教師家長可以這么做……

勞動教育是“五育并舉、立德樹人、培養完整的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重視勞動教育,教師要發揮主動作用,與家長展開多種形式的合作交流,在勞動教育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激發學生參與勞動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

[摘? ? 要]在高中學校管理工作中,校長要努力貫徹落實《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認識到提升勞動意識的重要性,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勞動實踐活動中。在高中展開勞動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情感認知。當代高中存在學生勞動觀念淡漠、勞動教育異化、勞動體系薄弱等問題,學校要設立校本課程,強化家校合作,加強監管制度,這樣才能更好地促使學生參與到勞動實踐中,提升勞動意識。

[關鍵詞]勞動教育;工作策略;高中學校管理

勞動教育指勞動、生產、技術、勞動素養方面的教育,主要任務是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教育學生具有正確的勞動態度,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促使學生獲得工農業生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由此可見,勞動教育要采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方式,一方面要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另一方面則要幫助他們端正勞動態度。在高中學校管理工作中,校領導要重視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能健康成長。

一、指向教育目標,探析中學生勞動教育的意義

(一)全面發展,培養時代新人

在高中階段展開勞動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有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高中生通過勞動教育,能更好地熟悉社會生產的各個環節,使得他們的社會化水平不斷提升,能幫助他們轉變成完整的時代新人。

可以設立家庭、學校、社會多元一體的勞動教育體系,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在學校生活中,學生要自主探討如何完成班級、校園的清掃工作,要幫助教師整理教具,參與到校園黑板報、勞動園地等方面的活動中,促使學生獲得全面提升。在家庭生活中,和家長聯系,讓孩子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并將家務勞動和敬老等傳統美德結合在一起。在社會層面,引導學生了解各種不同的職業,思考如何提升職業素養,提升敬業精神。這樣就構筑了多元化的勞動教育體系,讓學生全面發展,未來也能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生活中。

在高中階段,如果學生能參與到勞動教育中,激發主動性和參與感,他們就能健康成長,獲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進而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全面人才。

(二)與時俱進,撥正價值觀念

勞動教育能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能提升學生的價值觀念。在高中教育中,教師要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給學生制定參加勞動的方案,讓他們來到工廠或者農村參觀,了解生產,了解社會,讓他們在社會的大環境下端正自己的價值觀念。

學校組織學生參與到“新時代勞動者”主題探究活動中,首先結合自己的觀察實踐,說說新時代出現了哪些不同的職業,它們的任務是什么,能給社會發展帶來怎樣的幫助。學生可以通過上網搜索、調查研究、參與實踐等方式,切實了解快遞員、清潔工等職業的特點,并思考他們的勞動給社會建設和發展能提供怎樣的幫助。在積極參與活動,并反思之后,學生認識到自己此前的觀點存在一定問題,他們端正了思想,認識到各種職業都有自己的價值,要積極參與到社會建設中。

勞動觀念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采用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引導,避免用直接灌輸的方式。如有條件,還要構筑家庭、學校多元一體的教學體系,這樣才能扭轉學生錯誤的勞動觀,幫助他們矯正思想。

(三)有效銜接,提升認知情感

在高中階段,學校要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的自我認識,讓他們學會抵制不良風氣。學生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提升了自我勞動認知情感,認識到要積極參與到勞動中,讓自己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學校設計了課內和課外有效銜接,校內和校外有效銜接的勞動教育體系。首先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將勞動情感融入教學中,如讓學生在政治課堂上思考勞動的意義,在語文課堂上品味和勞動有關的文學作品,在美術課堂上創作和勞動有關的藝術作品等。在課外自主學習活動中,也將勞動意識滲透進去,讓學生參與到勞動實踐中,探索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提升他們的認知情感。在校園生活中,組織學生參與布置教室、打掃衛生、整理校園花壇等力所能及的勞動中,在校外則積極聯系社區、家庭,給孩子提供勞動的契機。通過校內外的有效銜接,學生將課堂學習中掌握的知識和實踐結合在一起,全面提升認知情感。

高中階段是學生認識自我、適應社會,提升道德修養的重要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自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積極探究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樣就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認知情感,促使其得到全面發展。

二、省察教育現狀,探析中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勞動觀念淡薄,態度冷漠

亞里士多德認為:“在所有人類的實踐活動中,與神的沉思最為接近的那種活動,也就有最大的能力來獲得幸福?!钡窃诜治鲋袑W生現狀時,卻可以發現不少學生勞動意識淡漠,常常故意逃避勞動。

學校組織了和勞動有關的調查活動,發現不少學生勞動觀念淡漠,在參加校園大掃除時,常常得過且過,甚至故意請假,逃避勞動。針對這個問題,學校組織評選了“校園勞動明星”,試著用榜樣的力量來感化學生,消除勞動意識淡漠的問題。首先由各個班級先選擇班級勞動明星,并總結上報他們的事跡,然后由校園廣播臺設計相關的宣傳活動,讓全校學生都了解這些“勞動明星”的事跡,最后評選出“校園十佳勞動健將”,并號召全體學生學習這些先進的榜樣。在如火如荼的活動中,學生逐步認識到參加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他們的勞動觀念逐步提升,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勞動中,改變了淡漠的態度。

校長要積極關注校園輿情,看看學生對待勞動的態度,然后采用從上到下的策略,通過優化校園環境、組織班級主題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勞動的重要性,從而逐步提升勞動觀念。

(二)勞動教育異化,認知不當

很多學生常常忽視勞動的育人價值,甚至錯誤地認為只要成績好就可以了,是否掌握勞動技能并不重要。家長也常常包辦家務,讓學生養成了懶惰的思想,還會有意無意地教育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只能當工人,這樣就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念,導致學生認知不當。

學校有關部門在調查研究后發現,不少班主任不重視勞動教育,錯誤地將勞動當成是懲罰學生的一種手段,安排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勞動。正是這種勞動教育異化的情況,導致學生對勞動日趨反感。針對這種問題,學校從教育評價上入手,將“勞動教育”作為考核學生的內容之一,讓學生逐步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思想。同時,學校還安排學生參與到勞動技能比拼等活動中,給予勝利者表揚和獎勵,讓更多學生得到激勵,轉變勞動觀念,重視勞動教育。

針對勞動教育異化的問題,學校要改變教學評價方式,讓學生認識到不僅要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還要全面提升勞動意識,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這樣就能端正全校師生的認知,讓他們認識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三)勞動體系薄弱,造成脫節

教育主管部門對勞動教育的監管不足,造成勞動教育內容匱乏,評價方式不科學,勞動教育體系薄弱等問題,這就導致學校勞動教育和社會現實生活脫節,學生的勞動素質也很難得到提高。

學校要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和社會現實,設立完整的勞動體系,讓學生逐步提升勞動觀念。首先在勞動內容上,不僅要讓學生提升自理能力,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還要和社會現實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社會中出現了哪些新興職業,并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在設計勞動形式時,除了要安排勞動實踐以外,還可以將其他學科的內容融入進去,如引導學生結合科學知識,搞發明創造,設計新型的勞動工具,又或者讓學生結合生物學知識,探究如何能運用到農業生產中,提高種植效率等。在勞動評價方面,要從三個不同角度入手評價:一是勞動效率,要看看學生的勞動技能是否強;二是勞動態度,要看看學生是否主動投入到勞動中;三是創造能力,考驗學生是否能學以致用,進行勞動創造。這樣才能完善勞動教育體系,并將學?;顒雍蜕鐣顚嵺`巧妙地結合起來,避免出現脫節的問題。

針對勞動體系薄弱的問題,學校要進行合理規劃,完善勞動教育內容,豐富教學形式,優化評價方式,讓學校的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樣就能起到提升學生認識的作用,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

三、推動課程改革,探析中學生勞動教育實施途徑

(一)設置校本課程,形成良好氛圍

學校要單獨開設勞動教育類的課程,結合高中課程標準的要求,豐富勞動課程形式,拓展課程內容,利用校本課程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在設立校本課程時,首先要注意豐富課程形式,如可以安排學生每天寫一篇勞動日記,讓他們將自己參與日常勞動的經歷、感受都描述下來,這樣既能監督學生的自主勞動過程,又能讓他們在日記中回顧勞動內容,激發內心體驗,從而形成熱愛勞動的思想。在設計課程內容時,要改變傳統課程無趣、枯燥的問題,融入更豐富的內容。除了掌握各種勞動技能以外,還可以將勞動和文化、禮儀、科學等融合在一起,讓課程內容變得千姿百態。如可以將科學知識融入到勞動中,讓學生思考如何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勞動的安全性,避免出現事故。在轉變教學方式的過程中,要改變原本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轉而采用“教學做合一”的方法,首先了解學生對什么事情感興趣,然后設計與之有關的勞動體驗,還可以將多媒體課件等新穎的形式融入教學中。如有學生想要養寵物,那么就可以將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勞動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如何喂養動物、打掃衛生,解決動物生病等方面的問題。還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繁殖飼養動物的視頻,讓學生學習借鑒。這樣完善校本課程,能使學生強化勞動意識,認識到勞動和日常生活之間的關系,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

學校要從豐富課程形式、拓展課程內容,轉變教學方式這幾個角度入手,探究如何設立校本課程,構筑良好的勞動氛圍。

(二)加強家校合作,強化共育意識

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不能僅僅依靠學校教育,也需要家長配合,目前不少家庭采用的是保姆式的教育,學生在被保護的環境下長大,無法得到全面成長。學校要強化家校合作意識,及時將學生在學校勞動的情況和出現的問題反映給家長,并解答家長提出的各種問題,對癥下藥,這樣才能形成教學合力,讓學生得到發展。

學校設計了網絡溝通和親子活動這兩種家校合作的方法。在網絡溝通中,各個班主任會將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學校勞動的視頻發送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勞動情況,并給家長推送一些和親子溝通技巧有關的多媒體課件,在學生不愿意參加勞動時,家長可以結合課件的內容,找到和孩子溝通的正確方式。除了網絡溝通以外,學校還要給各個家庭提供各種親子活動。如學校結合傳統節日設計了“節令親子活動”,將家務勞動融入其中,如在春節期間,孩子和家長一起參與到打掃房間、制作年夜飯等活動中;在端午節期間,全家一起包粽子;在重陽節期間,家長帶著孩子看望老人,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在系列活動之下,學生和家長都融入到豐富多彩的勞動中,并感受到了勞動的生活性,趣味性,體會到蘊藏在其中的傳統文化,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了提升。

部分家長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又或者對勞動缺乏足夠的意識,所以學校要和他們積極溝通,通過微信群、家訪等方式和家長溝通,幫助他們提升教育觀念,掌握高效的親子溝通方法,進而讓學生得到進步。

(三)完善監管制度,提升實踐實效

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強化健全制度,完善對勞動教育的監管,要將勞動教育融入教學計劃中,安排學生切實參與到勞動教育中,嚴格管理,強化考核,進而保證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

學校要響應教育管理部門的要求,制定規范化的勞動教育規劃,并安排專門的老師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勞動實踐活動。在監督管理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勞動情況進行評價,將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勞動技能等融入其中。如在引導學生參與“學農”活動時,學校設定了詳細的評價監督體系,圍繞農業知識掌握情況、參與勞動的總時長、參與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和他人的溝通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勞動技能的掌握情況等不同的角度入手評價,給學生設定優秀、良好、中等、較差等幾個不同層次,然后打出總體評價分。指導教師還要結合觀察的情況,給學生寫評語,并引導其自主思考。如有的學生雖然勞動技能掌握得不錯,但是態度不夠好,每次勞動都推三阻四,還常常早退,總是躲在陰涼的地方休息,將工作推給自己的同伴。對于這樣的學生,指導老師就要及時和其溝通,讓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引導其主動改正。在打分后,學校要匯總學生的信息,了解各個年級、班級學生在勞動態度、勞動能力上的具體呈現效果,然后設計下一輪的勞動實踐活動。這樣就能完善監督制度,促使學生逐步提升勞動意識和能力。

學校要將勞動教育納入教育監督、考核、評價體系中,這樣就能確保拉動教育的順利展開。學校要制定在校勞動管理評價制度,對學生的勞動情況進行打分,并給予優秀的學生獎勵。

當下,學校要采用全過程育人的方式,將勞動教育貫穿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各個階段,要根據他們的個人需要和社會變化進行調整,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有序展開育人工作。校長要深刻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結合高中生存在的問題,設計出符合他們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提升勞動素養,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成長和發展,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鄭曉云.踐行新時代勞動教育,做熱愛生活的樂行君子[J].教育家,2021(36):60-63.

[2]謝衛東.新時代勞動教育:學校應“有為”且“善為”——基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思考與探索[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1(6):13-16.

[3]易臻真,王洋.以社會實踐承載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價值與使命[J].教育發展研究,2019(10):30-35.

猜你喜歡
工作策略勞動教育
“以生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研究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黨的群眾路線指導下如何做好基層黨建工作
關于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幾點建議
淺析高職院校招生就業工作策略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