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課前3分鐘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素養的提升

2022-05-30 10:48任玫卿
校園英語·中旬 2022年7期
關鍵詞:人機對話英語素養教學活動

摘 要:中考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創新的需要。英語考試改革是順應英語教學發展的應有之舉,為一線教師進行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改進指明了方向。本文基于人機對話考試方式,對英語教師如何利用課前3分鐘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素養提升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課前3分鐘;人機對話;教學活動;英語素養

作者簡介:任玫卿, 蘭州市第十九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2021年起,蘭州市中考英語的考試方式和考題結構發生了調整,增加了口語考試,將聽力測試從筆試中分離出來,口語與聽力測試應用人機對話的考試方式。這樣的考試形式不僅僅注重對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查,更側重于對學生語用能力的考查。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過課前3分鐘的閱讀分享、口頭問答互動等一系列活動,幫助學生提升口語表達的流暢度和準確度,這也是目前聽說教考系統對于學生口語表達評價的核心側重點。本研究中的課前3分鐘,具體指預備鈴響課堂教學開始前的3分鐘,不占用學生的課間休息時間。本案例研究對象是七、八年級學生,采用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的單元話題,針對學生已有知識系統和語用能力,可以適當調整。設計教學活動的目的在于擴大學生的教學參與面,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語言使用的靈活度;幫助學生克服英語聽說心理障礙,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筆者希望通過個人教學嘗試及反思,探索出更多適合初中學生的英語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素養。

一、背景及意義

2021年起蘭州市中考進行改革,英語總分120分,其中包含30分的聽力和口語測試分值,其余90分為卷面筆試分值。英語加試聽力與口語,實行人機對話的考試方式。采用筆試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學生扎實掌握理論知識,同時有能力和意識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實行聽力、口語人機測試,對于英語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英語學習都產生了較大影響。教師要從七年級起,將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作為重要教學任務,將其融為課程設計中。

仔細閱讀中考改革方案后,我們很清晰地感知到,中考命題將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考查,中考命題對課程教學有著較強的導向作用。無論是筆試還是聽力、口語考查,其核心內容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聯系密切。這就要求教師要明確每一單元的教學目的,設計各類有效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一個主題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靈活地運用語言知識,提高聽、說、讀的能力。學生要立足于中考考查點,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積極參與互動,將練習內容及時與教材內容進行主題化串聯,達到語用內化的目的。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引導者,教師首先要明確什么是口語能力,如何運用單元主題、核心結構提升學生聽和說兩方面的能力。筆者試圖通過課堂活動讓學生將語言運用融入生活,使學生掌握中考英語的答題技巧,培養他們應對中考英語改革的語言能力和心理素養。

二、研究目標

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蘭州市中考改革方案為指導,探索并設計適應新中考形勢下,符合人機對話考試要求的課前3分鐘教學活動。本研究主要針對閱讀材料分享活動、口頭互動問答活動等,也涵蓋了課后學生所進行的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活動。

通過實施課前材料準備、課堂活動呈現、課后評價反思,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引導,讓學生用多種形式參與教學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意識和能力。針對口語練習,很多學生借助App進行配音練習,例如趣配音、一起作業、流利說、配音秀、每日英語聽力等不同層次的語音練習App。

通過教學活動的嘗試和教學科研的積累反思,促進教師個人教學理念的更新與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以切實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三、研究內容

1.明確中考英語考試改革要求,了解考查學生口語表達和聽力理解能力的目的和方式。具體來說,學生要明確每一題考查的知識點和答題要求。不僅要聽得懂基本句意,推測出問題中包含的情感和對話應答語,還要在規定時間內,組織答題思路、清晰有效地傳達個人對于選項、材料和文本的理解。

2.師生如何進行好課前3分鐘教學活動的設計、操作、實施評價、反思總結,針對出現的問題如何解決改進。目前,針對七年級學生,主要依據課本單元主題設計課前3分鐘教學活動,緊扣課本知識內容;針對八年級學生可適當拓展課外內容,活動設計可根據學生學情及所選材料進行適度調整。

3.如何引導學生大范圍、深層次地參與活動,并通過教學研究提高個人英語能力,具備應對中考英語改革的能力?!敖虒W相長”的教育理念始終是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的不二法則,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每一次課前3分鐘教學活動,都要緊扣單元主題來設計,從而順利推進完成;與此同時,也要及時進行雙向多角度多層次的總結和反饋,以期得到最佳教學實效,促進下一次活動實施,最終形成恒定良性的聽說教學模式。

4.如何對個人教學研究進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總結,最終形成研究成果和報告,并長期有效地運用于教學實踐之中。

四、研究過程及方法

(一)研究過程

1.針對目前已有的教學嘗試和積累的活動經驗,整理思路,進一步明確研究內容,細化實施策略。將個人思路整理成框架,逐步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級來實施。

2.設置學生課后閱讀及朗讀任務、口語互動問題任務單。以學期為單位,劃分每周需要完成任務的學生人數,盡可能讓全體學生充分參與。

在閱讀分享活動中,首先引導學生課前先行選擇難度適宜、適用于聽說訓練的閱讀材料,然后學生根據個人理解能力對閱讀材料進行處理(包括生詞釋義、重點句型、前后文關系梳理、文章概況、表達形式等)。課外3分鐘呈現的內容和形式會因人而異。在口頭互動問題中,首先確定主題及問題數量和層次,然后設計互動對象和方式細節等。在任務設置基礎上,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和把控,引導學生合理有效地將自己的設計思路、活動成果展現出來。3分鐘內,他們分享的閱讀材料取自不同教材、電影、英語學習類App、課外閱讀書目、其他教育機構自選教材等,來源豐富,涵蓋了科技、歷史、文學、時事熱點等跨學科知識,不僅對分享的學生有利,也有利于全體學生汲取各類知識,激發大家學習探究的動力。

在具體實施的初期階段,學生主要是依靠個人閱讀能力和個人興趣進行選擇和分享。在兩名學生分享之后,全班學生會進行簡單的評價和討論。學生評價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主題選擇的趣味性、講解清晰度、表達準確度(包括肢體語言的運用)、口語流暢度和與學生的互動等方面。在實施的后期,部分學生會自主改進個人的不足之處,甚至進行了一些創新性的處理和展示,例如增加音樂、視頻或者制作PPT等,他們的學習是具有很強的內驅力和自我需求意識的。

在教學研究過程中,鼓勵學生借助圖文、PPT、肢體語言,互動表演等來表達。與此同時,對活動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反思,將研究的意義落到實處,真正使學生在整個參與過程中有所提高,有所收獲。學生口語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對句子結構和語法結構的應用,及時引導學生在表達過程中注重流利性和準確性的平衡,讓他們在知識儲備和能力提升的過程中,提高自我修正的素養。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把握教學研究的核心,多方面搜索查閱相關文獻,進一步了解關注中考英語改革。在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問題及研究目標,了解更多相關理論和他人已有研究成果,梳理個人研究思路和具體研究情況,認真制訂教學活動步驟和階段性目標。

2.訪談法。針對本研究的核心問題,從不同層次學生實際參與表現和教師教學實際觀察兩方面進行專業性訪談,及時發現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活動設計、調整及解決對策的提出提供參與。

3.行動研究法。這一方法將貫穿本研究的全過程,主要針對四個層面:(1)學生課前對閱讀材料的篩選和處理;(2)學生在3分鐘內對于材料的呈現和評價,此評價主要是指全體學生評價;(3)學生對于課堂口語互動問題的設置,包括內容、題型和提問方式的預設;(4)教師對于學生活動的引導、評價和反思整理。應用這一方法重點在于:在教學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力爭在觀察、反思、改進、行動中獲取有效的資料,最終獲得完整有效的研究成果。

五、結論及反思

人機對話是信息技術在語言教學中新的應用方式,使得語言學習考查更貼近實際應用。作為教師,要緊跟科技發展步伐,不斷改進優化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形式,大力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時代下的語言綜合素養。

七年級第一學期時,學生整體英語學習基礎差距不大,互動任務集中在與教材同步匹配的習題,以故事性材料為主。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能夠以良好的態度進行準備、分享和評價。與此同時,在日常教學中,筆者借助希沃白板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及信息獲取渠道,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整體活動實踐中,值得肯定的是,學生活動評價實效性較高,絕大多數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英語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有了改進和提高。

大部分八年級學生能夠通過練習增強語感,提高語言運用素養,能迅速作出準確的反應,選擇最佳的詞匯,斟酌出最符合題意的句型,整理出清晰的陳述邏輯,細化語法使用的精準度。與此同時,基礎較弱的學生也能夠通過練習,在詞匯方面和簡單的課文句型考查中,有一定的獲得感和自我認可感,獲得期望中的語言應用能力。但是后者對于較為復雜的句型,例如感嘆句、選擇疑問句的使用仍不熟悉。從他們的成績分析來看,最后兩道大題情景提問和看圖說話使學生分數拉開差距,這也是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加大力度來解決的難題,即如何在人機對話考試中找到最佳的方式,有效結合課堂內外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信息輸入的“質與量”,更要在實際應用中將信息有效輸出 。

人機對話改革趨勢下,教學資源將會更廣泛地被收集和分享。教師在自己探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語用考查題型和知識涵蓋范圍,從考查者的角度去設計一些題目和活動,以應對將來更加靈活、全面的綜合語言能力測試。在學生準備階段,學生將接觸、運用更多的學科工具和資源,他們的自我探索意識也得到激發,這也與我們教學探索的目的相契合。本研究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第一,由于學生活動較多,課時緊張時偶爾會打斷活動的實施,活動連貫性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第二,個別學生受到性格、學習基礎和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干擾,無法良好地完成個人練習任務。這部分學生還需要更多的心理引導,并進行書面表達的簡化式輸入訓練和話語修正能力訓練。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的探索與思考,希望通過有效開展課前3分鐘教學活動來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素養的提升,使學生信心十足地迎接中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常生龍.給教師的5把鑰匙[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

[3]趙尚華.初中英語教學關鍵問題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人機對話英語素養教學活動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巧用多媒體,提高初中留守兒童的英語素養
輕松應對英語中考人機對話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