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進黃河文化認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2-05-30 22:51吳崢
客聯 2022年7期
關鍵詞:黃河文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認同

吳崢

摘 要:黃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體,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用重大。黃河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邏輯前提、根基所在和應有之義,應當發掘、保護、傳承黃河文化,增進黃河文化認同,助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關鍵詞:黃河文化;文化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推動各民族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秉S河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主體,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用重大。

一、黃河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涵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它的體現形式既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一方面,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境內,整個黃河呈現一個“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和山東九個?。ㄗ灾螀^),最后匯入渤海。狹義的黃河文化包括今天黃河干流流經的九省區,即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河南、四川、山西、山東。而黃河在歷史上改道頻繁,干流曾流經的區域范圍更為廣大,廣義的黃河文化還應包括北京、天津兩市以及安徽、江蘇兩省。橫亙東西、蜿蜒不絕的黃河河體、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各具特色的黃河碼頭、鬼斧神工的壺口瀑布、長城般的黃河大堤、黃河兩岸的生態旅游風景區、別具風格的黃河泥塑等,這些物質形態生動體現了豐富的黃河文化精神,黃河文化正是在這些有形的物質載體中呈現出來。另一方面,在歷史文化長河中,黃河文化通過各種方式對歷史、政治、科技、經濟、軍事、社會等諸多方面都產生了深遠而重要的影響,滲透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這些也是黃河文化的重要體現。

2017年,在黨的十九次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偉大號召?!爸腥A民族”這一概念最早由梁啟超先生提出,后來費孝通先生提出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論”,奠定了我國民族問題研究的基礎,他指出,中華民族是多元的統一體,具有獨特的個性,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來你去,你來我去的特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這個時代命題,黨的十九大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當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指以中國為主要區域,形成的具有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聯系、穩定經濟活動特征和心理素質的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推動各民族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構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這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源。

二、黃河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關系

(一)黃河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邏輯前提

根據目前的考古發掘成果可知,早在舊石器時代,中華先民就在黃河流域繁衍生息。舊石器時代文化見證黃河文化的悠久歷史,新石器時代文化序列展現中華民族邁向文明時代的歷史進程。黃河文化可分為上游的薩拉烏蘇文化、水洞溝古文化等舊石器時代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跨越中下游的西侯度文化、藍田文化、大荔文化、匼河文化、丁村文化、靈井許昌人文化遺存等舊石器時代文化,老官臺文化、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下游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梢哉f,黃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有了歷史悠久的黃河文化鋪墊,才有了中華民族的長久發展,因此黃河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邏輯前提。

(二)黃河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基所在

從區域分布上看,黃河文化包括黃河上游的河湟文化、隴右文化、河套文化,黃河中游的三晉文化、關中文化、河洛文化,黃河中下游的中原文化、齊魯文化。大約5000年前,中華文明的胚胎在華夏大地各處萌生,恰如“滿天星斗”,但由于種種原因,諸如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都湮沒于歷史的煙塵中。只有在黃河中下游分界處的中原腹心河洛一帶,文明的胚胎以此為中心輻射綿延,構成了中華文化的主體,串聯起多民族文化,所以,黃河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基所在。

(三)黃河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應有之義

黃河流域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李,養成了安土重遷、敬天法祖、家國同構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范式,形成了儒道互補的中華文脈,生成了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涵養了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滋養了獨特豐富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人文學術等方面的中華人文精神,磨礪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性格,從而形成了燦爛輝煌、磅礴有力的黃河文化。厚重的黃河文化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底色,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應有之義。

三、增進黃河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庇纱丝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為關鍵的是文化認同。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彼?,增進黃河文化認同是增進文化認同的重要切入點,增進黃河文化認同,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鍵所在。

(一)做好黃河文化的統籌建設

黃河文化牽涉多個省份,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黃河文化,增進黃河文化認同,應當重視統籌推動黃河文化的總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的“一盤棋”建設。應當理清我國黃河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基本文化互動關系以及在歷史時空上文化演進規律,形成一個系統、全面、立體的具有一定國際性和影響力的中國黃河歷史文化觀光旅游帶,使得這些蘊藏著中國黃河悠久文化的歷史博物館、歷史文化遺址、名勝古跡等能更好地“講述”出中華民族的“根”與“魂”。

(二)講好“黃河故事”讓黃河文化認同深入人心

講好“黃河故事”,發掘黃河文化,使其在凝聚中華民族人心的歷史價值和啟迪中華民族的精神動力的功能倍增,在豐富黃河傳統文化的歷史性和時代意義的過程中,使黃河傳統文化讓人們在潤物無聲中感受內心深處凝聚的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特別是要講好中華民族從古到今治理黃河的故事。在漫長的歲月中,黃河雖然給兩岸人民帶來了富足的物質,但其水患也給兩岸的居民帶來了痛苦和災難。九曲黃河奔騰不息,磨礪了中華民族同大自然作斗爭的抗爭意識。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流傳著“黃河寧,天下平”,歷朝歷代的艱辛治黃史也是一部治國史。在同黃河水患的斗爭中,一方面我們收集整理各族人民為保衛治理黃河做出貢獻的杰出人士和先進事跡,用先進的精神生產范式弘揚黃河文化; 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創新、豐富和拓展黃河傳統故事的載體和表現形式,把這些故事很好地融入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傳統教育中。

(三)依托生態旅游融合發展拓寬黃河文化認同的渠道

在戰略定位上,要著力打造黃河文化保護傳承示范區、黃河流域精神識集聚地和黃河流域文化經濟合作先行區;在空間布局上,鼓勵省內結合,省外聯合,延伸空間布局,整體形成以生態保護為本、特色文化為綱、核心文化為引領、線性串聯區域進而推進全域繁榮的黃河文化新風貌; 在發展主線上,以黃河流域為主軸線,開發黃河文化體驗,地質科普等特色文化旅游項目;在具體路徑上,創新旅游產品,充分突出地域特色,以紅色文化和革命故事為歷史載體,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景點,拓展民宿、民俗、民情為主的體驗旅游項目,展示農耕文化的生產方式和農村風貌。

猜你喜歡
黃河文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認同
1912至1949年期間中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化
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形塑與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路徑研究
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背景下蘭州黃河文化傳承的思考
《外婆的日用家當》中的文化身份認同問題
美國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認同焦慮
淺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黃河文化研究
基于黃河文化背景下蘭州黃河風情線雕塑長廊規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