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視頻著作權保護路徑探究

2022-05-30 23:03邱玉嬋
藝術科技 2022年8期
關鍵詞:著作權獨創性短視頻

摘要:目前,我國對短視頻著作權的保護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我國短視頻著作權保護目前面臨內容定性難、權屬認定難、侵權行為認定難等問題,這三個問題都涉及著作權保護最基礎且重要的元素——獨創性。短視頻的獨創性體現為制作者對短視頻內容進行制作和加工的能力,包括獨立完成和創造性兩方面。并非所有的短視頻都具有獨創性,也即意味著并非所有的短視頻都能受到保護。因此,探討短視頻的獨創性,對明晰短視頻著作權的權利主體、短視頻的權利歸屬以及侵權責任認定具有重大意義。文章對短視頻著作權保護現狀、作品屬性進行分析,探討著作權的相關要素,以供參考。

關鍵詞:短視頻;著作權;獨創性;視聽作品;保護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8-0-03

相對于傳統文字、圖片格式而言,短視頻以其內容豐富、表達方式個性化等特點受到移動用戶的青睞。然而,隨著準入門檻的降低以及廣泛普及,短視頻也面臨著侵權問題。

1 短視頻著作權保護現狀

1.1 短視頻內容定性難

短視頻在著作權法中是否為保護對象是解決短視頻侵權問題的關鍵。作品是在文學、藝術、科學等方面具有獨創性,并且能夠用某種方式表現出來的智力成果。目前,關于短視頻到底是不是作品、屬于哪種類型,一直存在爭議。同時,獨創性標準作為短視頻版權保護中最根本的問題,在我國現行法律中并未得到明確。

1.2 短視頻權屬認定難

短視頻的所有權不明確,會對短視頻版權保護產生負面影響。近年來,在互聯網發展的催化下,因短視頻版權歸屬不明確而出現的侵權糾紛明顯增多。

1.3 侵權行為認定難

少數人認為,剪輯加工的二次作品不會包括原作品的全部內容,符合合理使用的要求。但大多數人持相反態度,認為二次加工的視頻肯定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權,如果未經原作者授權,將二次加工作品編輯、拼接并上傳到公共網絡共享,則侵犯了著作權人的權益,不符合合理使用規則。同時,二次創作是否構成侵權,還與網絡平臺是否履行注意義務有關。短視頻侵權主體一般涉及侵權人和網絡平臺兩方。網絡平臺通常有兩種侵權方式:直接侵權和以第三方的身份侵權。當其作為第三方侵犯他人權利時,其在短視頻問題上的主觀態度、管理義務以及所提供的訪問、傳輸和信息存儲空間是否構成侵權一直是爭論的熱點。

2 短視頻作品屬性分析

獨創性是判斷著作權侵權的必要條件,也是整個著作權法律體系的基石。不管是把短視頻歸到作品中,對狹義既定版權加以保護,還是將其歸到視頻作品中,對既定鄰接權加以保護,都需要判斷這些作品是否具有獨創性。

2.1 著作權的獨創性標準

2.1.1 獨創性概念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對獨創性作了如下界定,“作品是作者本人的創作,根本不存在或者基本上不存在對其他作品的復制”,并規定作品需要“本人創造”和“不復制”。我國法律層面并未對獨創性這一概念作出明確規定,僅有相關司法解釋及學界對這一概念進行了明晰,一般認為這一概念包括兩個方面,即獨與創。在學者吳漢東看來,所謂獨創性,就是指作品具有獨立構思的性質,它不等于或者基本上不等于別人已經出版的著作,也就是說,作品不等于抄襲、剽竊或者篡改別人的著作[1]。鄭成思教授則將獨創性表示為“它不可能來自抄襲、復制,也不可能來自用其他方法侵犯別人版權,它一定來自作者”[2]。兩位學者的觀點雖然表述不同,但內涵是一致的。

2.1.2 我國著作權的獨創性認定標準

作品表達系獨立完成并具創造性的,應當認定作者各自享有獨立的著作權。

(1)獨立完成。獨立完成是指作品不抄襲、不竊取。被抄襲的著作人不因抄襲者的行為而喪失著作權,抄襲者也不因抄襲而確定其成品當然無著作權,具體視情況而定,即部分抄襲的作品未抄襲部分享有著作權,全部抄襲的作品則不享有著作權。由此可見,獨立完成并非評判作品原創與否的條件,著作權法也從來沒有規定過作者必須在其作品中做到徹底獨立,不得借他人之手創作。在作者看來,任何作者都難以做到不靠學習別人就能獨立地寫作。獨立完成并非作品具有獨創性的先決條件,但這并不等于獨立完成就不具備著作權法上的法律意義。

(2)創造性。1879年,美國的Baker v.Selden案提出了獨創性的“idea/express(思想/表達)”[3]。但在中國,對這一含義的解釋一直很模糊。近年來,中國法學界將其稱為“思想與表達的二分法”。在現階段,作品的獨創性強調的是作品的表達,而不是作品的思想。在任何作品中,思想和表達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作品以特定的表達方式呈現,作者的思想才能得到表達。當作者以特定的表達形式呈現其想法時,就形成了一件藝術作品。思想可以用多種方式表達,由于不同的人對同一思想的理解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可以獲得不同的版權。如果著作權保護范圍從表達延伸到思想,則將對后來的創作者產生不利影響。

2.2 短視頻保護的獨創性標準

短視頻作為一種新型視頻形式,時長一般不超過15分鐘,主要通過智能移動設備進行快速拍攝與剪輯,并可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實現實時共享。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思想和表達的二分法”中,獨創性重表達而非思想?!翱臁边@個詞說明制作者通常不會有太多時間去思考內容本身,或不能在短期內完全表達思想,視頻編輯工作投入過大,給原創留下的選擇余地不大,導致原創性降低。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短視頻都具備原創性。

短視頻的長度和創作的時間并不是原創性的標準。當一個短視頻與剪輯相連,并表達了作者的預期想法或該想法的實質內容時,該短視頻就會被認為是有版權的作品。除了少數體現作者對情節和材料準備的創造性選擇的短視頻,如微電影,如果體現了一定的獨創性,便可以作為視聽作品加以保護,或者是紀錄片、匯編。絕大多數短視頻只是對生活、事實和信息的現場記錄,或者是只有物質意義的純客觀記錄,其由于獨創性不高,只能歸為視頻作品。其中,有部分短視頻只是對生活、事實和信息的隨意記錄,或僅僅是材料意義上的純客觀記錄,因此只能歸入錄像制品,其由于原創性不高,不能作為作品保護。而敘述、幽靈和畫外音是“二次創作”,如果不違反一定程度的原創性原則,則可以作為口頭作品受到保護。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對短視頻的保護取決于創作的高度?!吨腥A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共劃分了13類作品,其中視聽作品是最受創作高度關注的一類。對其他種類獨創性的表達,或有原創性而被視為作品加以保護,或無原創性而不受版權法保護。對視聽作品的保護因涉及主體相對復雜,關于視聽類型的表述,司法中主要有如下幾種情形:一是有一定創作高度,并分類為視聽作品受到版權保護;二是未達到一定創作高度,卻因投入量大而被定性為音像作品受到鄰接權保護;三是未達到一定高度,卻在表達上包含演出而定性為演出受到鄰接權保護;四是未表達創作高度,且既非法律類型又未含演出,從而不予調整。

3 短視頻的著作權法保護

3.1 短視頻權利主體

獲得著作權的主體和方式都不是單一的,在我國,著作權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4]。取得方式具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類的主體是自然人。在著作權取得方問題上,多數國家并沒有采用加注版權和登記注冊等辦法,而是采用自動取得的辦法,我國也是如此。著作權自動取得就是指作品一旦建成,即取得著作權,無論其出版與否,還是向公眾提供與否,它都天然地歸于這個自然人所有,無須辦理任何程序。關于短視頻作品注冊,雖有相關注冊制度,但完全是基于著作權人的意志,而非強制注冊,注冊證書只能是版權的初步憑證。

第二類是以委托關系、繼承、遺贈形式獲得和擁有短視頻著作權的公民。以上述途徑獲得短視頻著作權的公民往往只獲得短視頻著作權財產權,無法獲得人身權。

第三類為依據法律或者按照約定獲得短視頻著作權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如網絡服務平臺等。短視頻平臺在視頻傳播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平臺的經營依賴其視頻內容所具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因此為確保平臺的內容不會被其他傳播方式隨意攜帶而損失用戶,短視頻平臺通常會通過用戶協議等形式與短視頻制作者就雙方權利達成一致,使上傳的短視頻所擁有的著作權完全或者部分歸短視頻平臺所有。

3.2 短視頻著作權的權利內容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的規定,視聽作品短視頻所屬著作權人擁有財產權和人身權。

3.2.1 財產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13種財產權中,短視頻涵蓋了4種權利,即復制權、改編權、匯編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對短視頻作者而言,復制權是指對作品進行印刷、復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使之成為一件或者數件作品的權利。復制是作品得以廣泛傳播并被利用的重要途徑,是作者著作權的集中體現。改編權,即作品原作者改編短視頻作品。這樣做既可采用保留視頻片段再配音的方法,又可采用保留原有視頻配音再配音的二次創作方法,同時可采用多種視頻混合編輯,形成一種全新組合內容的方法。這一類比較常見的是惡搞視頻。匯編權一般是指將系列視頻材料截獲并歸納整理成新型短視頻集錦的權利,其中短視頻領域較為普遍的是人物盤點型短視頻。信息網絡廣播權涉及短視頻的上傳、分發、轉發、下載等諸多環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現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于2018年3月明令禁止違法采集、剪輯、改編視聽節目及未經批準再剪輯、配音、字幕等視聽節目,(違法)截獲節目片段并拼接成新劇播放,目的就在于維護上述權利。

3.2.2 人身權

人身權也稱精神權利,是作者在作品中享有的一切與人身有關或不可分割且不具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是作者以創作展示個人風格為目的,依法有權取得聲譽、威望并保持著作完整性的權利。

人身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短視頻的作者在發表作品時有署名權,可以自由選擇署名方式,不限于真實姓名,除作者外的任何人在分享短視頻時都必須保留作者的簽名,否則有可能侵犯他人的版權。短視頻的作者首次將作品上傳到網絡平臺并為公眾所知,即被視為作者行使了發表權,且作者有權決定何時、如何以及在何種程度上發表。但是,一旦作品被上傳并在公共平臺上分享,就不能行使二次發表權,之后其他用戶可以傳播和分享該作品而不受任何侵犯。當然,此處的無所謂侵權是指不侵犯發表權,而不是指其他權利。作品的修改權或作者自己的修改權。保護短視頻作品的完整權從內容上看較修改權進了一步,它既禁止修改作品,也禁止其他人通過改編、注釋、翻譯、制片、演出等形式歪曲性地變更作品。因此,短視頻作者在上傳視頻后,平臺的其他用戶不得隨意修改和歪曲,不能隨意剪輯、配音、模仿、惡搞原創視頻。

3.3 短視頻著作權保護的侵權認定

短視頻侵權的行為種類繁多,且常常涉及眾多主體。侵權者不經版權人授權而直接做出著作權法明文規定禁止的行為,都屬于短視頻直接侵權行為。對直接侵權行為,采用無過錯原則處理,不論行為人的主觀方面有無過失。

除直接侵權行為之外,還存在間接侵權行為。間接侵權通常涉及第三方短視頻網絡平臺,其中心議題是,當侵權發生時,短視頻平臺要不要承擔責任,以及承擔何種責任[5]。短視頻在傳播時,網絡平臺的作用與現實世界出版商的作用相似。美國及很多歐洲國家在這方面認為,不論其有無過失,出版商都應該為侵權作品出版承擔責任。但在我國,主要以過錯為原則,通常由直接侵權人和出版商共同承擔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不能適用于短視頻著作權侵權保護中。

一方面,權利人須證明短視頻平臺未盡到應有的注意義務,但因短視頻網絡平臺須以網絡技術為支撐,往往涉及很多技術問題,難以認定過錯,這樣會讓原告陷入不利的訴訟境地。同時,在發生短視頻侵權時,會引發相關平臺的消極保護心態,但是一旦采取無過錯責任,無論平臺有無過失,均應承擔阻止侵權的義務,這對短視頻版權保護是有益的。另一方面,為更好地為用戶服務,一個平臺也許要涉及對作品的利用,而這就涉及傳輸與緩存兩個方面。由于技術平臺難以具備超強的監控能力、難以管控他人的侵權行為、技術平臺和侵害短視頻著作權的因果關系并不緊密等,技術平臺責任應適當寬松。

因此,對技術平臺應當采用過錯責任推定。在用戶主張其權益受損且平臺方無法證明其無過錯的情況下,短視頻技術平臺無法免責。短視頻平臺明知或者應當明知用戶侵權的情況,則負有告知撤銷的義務[6]。

4 結語

短視頻的時長雖短,但這不能成為其獨創性缺失的評判標準。因此,在短視頻保護問題上,要結合具體情況決定其是否具有原創性。從原創程度來看,短視頻可劃分為如下幾種類型:視聽作品、錄像制品、未受保護的短視頻。在互聯網信息迅速擴散的今天,短視頻作品更易遭侵權?;诖?,對短視頻侵權責任的認定更應該謹慎,進行多方面考量,完善和加強對短視頻著作權的保護。

參考文獻:

[1] 吳漢東.知識產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47.

[2] 鄭成思.從“入世”及法學研究角度看中國兩部法的修改[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2(2):29-35,110.

[3] 馮曉青.著作權法中思想與表達二分法原則探析[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71-78.

[4] 王遷.著作權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35.

[5] 馬婧.我國短視頻著作權保護問題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6] 孫飛,張靜.短視頻著作權保護問題研究[J].電子知識產權,2018(5):65-73.

作者簡介:邱玉嬋(1998—),女,貴州畢節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刑法學。

猜你喜歡
著作權獨創性短視頻
論非獨創性數據庫的鄰接權保護模式
用戶自制短視頻的受眾研究
后現代視域下新媒體短視頻的美學特征
議作品之獨創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