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雙修”理念在老街區保護與更新中的應用

2022-05-30 07:05艾相仁劉悅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2年6期
關鍵詞:城市雙修

艾相仁 劉悅

摘 要:老街區是古城歷史文化的物質體現和精神載體,它承載著古城的靈魂和特色,見證了古城的興衰和更替,寄托著當地居民的記憶和希望。因此,老街區的保護和更新對歷史文化古城的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俺鞘须p修”理念起源于歐美,之后被引入我國。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該理論對推動老街區的保護和更新工作切實可行。

關鍵詞:“城市雙修”;老街區;歷史文化古城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基于‘城市雙修理念下城市老街區保護與更新研究”(2020KY60015)、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專項課題“‘雙創雙修背景下的工業遺存建筑空間的活化研究”(2021ZJY1573)研究成果。

一、“城市雙修”理念的主要內容

“城市雙修”是城市修補與生態修復的合稱,它源于20世紀始于初美國芝加哥的“城市美化運動”,但又區別于“城市美化運動”?!俺鞘忻阑\動”是以物質空間整治和局部生態要素修復為落腳點,以改善基礎設施、城市中心建設、商業街道環境整治和店鋪重新安置為改造方式,大規模地規劃和新建,大尺度地修復和美化。這種“大刀闊斧”忽略民意的規劃方式嚴重破壞了城市原有文化肌理和生活空間,而“城市雙修”相比之下有循序漸進、由小及大的優勢。

城市修補立足于解決各種“城市病”,改善人居環境,使城市的發展模式由“增量規劃”轉變為“存量規劃”。在舊城保護和更新上,城市修補能最大限度地保護歷史文化建筑,保存城市文化肌理,保留地方和民族建筑特色。它強調小范圍的“織補”、小動作的“嵌入”以及多元化“復合”,不提倡大范圍的新建或拆除。在策略上,城市修補是指在不影響城市正常功能的基礎上,結合民意,保護和更新歷史文化建筑物、街道景觀、城市天際線、市政設施。

生態修復是指利用現代生態工程技術引導和激發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從而減輕生態負荷。我國生態修復理念發展和實踐稍滯后,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漸受到重視,特別是對濱河環境整治、山體綠化改善以及廢舊礦場區生態修復尤為重視。目前生態修復主要從自然環境修復、綠化空間改善以及老街區景觀提升等方面著手。

二、“城市雙修”理念在國內外的應用

“城市雙修”理念雖然起源于20世紀初,但是真正運用于老街區的更新要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此時,人類城市正經歷著簡潔、高效、規整的現代主義風格沖擊。然而新的思潮與傳統建筑風格迥異,加上傳統建筑遭受嚴重破壞,很多建筑師和領導者干脆鏟平傳統建筑和文化古城,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方正規整的鋼筋混凝土樓房,歷史建筑和文化街區遭受破壞。當人們對呆板的現代建筑產生審美疲勞、鄰里關系淡漠時,人們便開始懷念古香古色的歷史建筑和昔日的街區風情。彼時,人們才幡然醒悟,認識到歷史文化建筑和老街區的重要性。

(一)“城市雙修”理念在國外的應用

1.日本古川町活化計劃

古川町始建于1589年,是日本關西崎埠縣的一個小鎮。它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建筑特色鮮明。1615年,古川町武士遷至高山市,只剩下平民長居于此。古川町平民多為匠人,他們都是“飛驒工藝”的繼承人,而“飛驒工藝”類似于我國的“榫卯工藝”。古川町現存建筑受“飛驒工藝”影響,絕大部分為傳統的木構建筑,平均壽命在50年以上。這些民居無論是屋架結構、外部造型、窗花、柵格、斗拱,還是建筑上的雕飾和粉畫都豐富別致,獨具特色。這些都是古川町居民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古跡,都值得人們保護。20世紀70年代,古川町社區、町公所以及當地居民協作對町上的古建筑、自然景觀以及人居環境進行維護和改造,經過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具體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放養鯉魚,清理瀨戶川。20世紀60年代,由于工業廢水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瀨戶川,原本清澈的河道變成了臭水溝,河水流經市區,散發出惡臭味。此時居民才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危害,于是當地政府和町公所組織居民清理河道,并在溝渠中放養鯉魚。經過整治,瀨戶川恢復了往日的清澈和干凈,從而引來了不少旅游觀光者。

二是“飛驒工藝”的傳承。古川町建筑基本上都是以“飛驒工藝”建造的,風格獨特,裝飾藝術鮮明,是古鎮重要的文化積淀。1989年“飛驒工匠文化館”在鎮中心建成,整個建筑不用一釘一鐵,均采用榫卯技術。建筑的設計和施工均有當地工匠參與,據悉,該地2/3的木匠參與了文化館的建造。建成的文化館是當地營造技術、“飛驒工藝”的展示中心,同時也為“飛驒工藝”傳統木造建筑的保護和更新提供了技術支持。

三是飛驒古村活化計劃。城市的發展使得年輕的勞動力脫離鄉村,古川町的村落因無力自保而走向衰敗?!懊坤榈厍颉甭糜喂竟膭畲迕癯闪ⅰ懊窦揖S護協助隊”,并網絡發動,向全國征集志愿者參與古村落的保護。征集的成員完成房屋修復后可以刻名留念,也可作為家庭旅游落腳點?!帮w驒里山office”是“美ら地球”旅游公司推出的另一個古村活化理念,該理念考慮到城市辦公環境的呆板,會造成人們視覺疲勞,旨在給商務人員提供一個親近自然、空氣清新的工作環境。對房屋的改造也是基本保持建筑外形特色,只是重組了內部空間,使其滿足辦公需求。如此一來既能提供崗位,喚回村民,又能保護村落,活化古村。

2.英國利物浦城市更新

利物浦位于英格蘭西北部,是英國第二大港口城市,對外貿易輸出量僅次于首都倫敦。20世紀末利物浦船塢和傳統制造業衰敗,失業率急劇上升,工廠倒閉,工人外流,經濟衰退,一時間城市荒涼,建筑破敗。20世紀90年代起,利物浦城市政府聯合開發商著手更新和改造利物浦城市中心,旨在扭轉地區經濟衰退局面,發展區域文化。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改造,即精神場所再造、文化服務能力提升、旅游創意產業開發和城市形象重塑。從利物浦城市更新歷程中我們可以總結幾點經驗。

一是政府主導、開發商參與及社區共建的規劃模式。該規劃區別于以往單純由政府主導的模式,政府提供政策保障和一定的資金扶持,開發商在政府引導下發揮自身作用,與此同時又兼顧社區居民的意愿,如此三方協同,共建美好家園。

二是整體更新,系統保護,可持續發展。

三是以文化導向的更新模式重塑城市歷史文化肌理。利物浦采取文化興邦的方式,積極修復濱水古建,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延續傳統文化活動。利物浦是披頭士搖滾樂之鄉、足球之城,有Tate美術館和航海博物館,在城市更新中,利用這些文化符號來重塑利物浦文化古城。2004 年利物浦海上商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08 年獲選“歐洲文化之都”,并得到歐盟更多的資助,使其以文化為主題的城市更新工作穩步進行。

(二)“城市雙修”理念在國內的應用

我國“城市雙修”理念雖引入較晚,但發展迅速。海南三亞作為首個“城市雙修”更新試點城市,幾年下來,街區面貌煥然一新,道路綠化和城市綠網逐漸鋪開,特別是三亞沿海灣的環境治理和旅游開發取得了顯著成果。至2017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又相繼將福州、廈門等57個城市作為“城市雙修”試點城市。至此“城市雙修”理念便在我國舊城更新和生態保護的工作上全面鋪開,我國的城市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

1.南京湯山廢舊礦場修復

湯山地處南京江寧區東北麓,東接江蘇句容市,是南京市的東大門。湯山自然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森林覆蓋率高,資源豐富,盛產銅礦,尤其是湯山溫泉,舉世聞名,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體驗。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為了謀求利益,對湯山礦產資源進行了開采。多年來的開采活動,使湯山山體被破壞,礦坑隨處可見,森林遭到砍伐,農田綠地損壞,生態系統遭受極大的破壞,傳統的溫泉度假旅游勝地遭受巨大的威脅。2017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南京列入第二批“城市雙修”試點城市,這一舉措給湯山的生態修復帶來了希望。南京市城市規劃部門當機立斷,制定了《“城市雙修”試點實施方案》,湯山廢舊礦坑改溫泉公園項目作為試點案例被上報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湯山的生態修復迎來了新機遇。

湯山礦場規劃的策略是整合湯山的“山、湯、城”景觀風貌和文化肌理,植入“城市雙修”理念,梳理湯水匯水線的層級,將挖掘的湯眼和泉井連為一體,對已污染的水系加以整治和規劃,使山水匯聚,相互輝映。在山體的改造上,加固被挖掘的山坡,植入草皮和樹木,進行生態修復,對破壞的山脈進行資源整合和環境治理,并修建爬山觀光路線?!俺恰敝饕菍嚼辖?、古泉社區、寺廟和民國建筑進行維護和更新,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街道環境整治,改善居住環境。與此同時,規劃還以山體觀光為目的,用綠化廊道連通,創造具有特色的生態旅游空間,打造“一核九園多廊”的開放式空間體系。評估文化特性和風貌特點,將湯山礦場片區分為四個風貌控制區:展現歷史積淀的民國風貌區、形態宜人的新中式風貌區、具有人文品質的傳統中式風貌區、多元豐富的度假特色風貌區。

此外,對湯山古鎮、古泉社區、湯泉老街、寺橋以及陶廬等湯山片區的主要歷史文化建筑所在地進行保護和更新,使人們在欣賞湯山美景之時還能體驗古街區傳統文化風情。

2.柳州太平西街改造

太平西街隸屬柳州魚峰區管轄,地處柳江南岸,東臨文廟、駕鶴公園,西接谷埠街商貿城,北靠江濱公園,南至魚峰山、馬鞍山公園。太平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舊時稱車仔行,隸屬太平圩,專門經營牛車和配件。20世紀中期,水運興起,太平西街因臨近濱江碼頭而繁華起來,逐漸成為聯系桂北和桂中地區的重要交易中心。當時街道建筑大多為嶺南風格騎樓,青磚灰瓦,上樓下廊,外觀虛實對比強烈,空間層次分明,沿街景致豐富。20世紀末,因產業轉移,傳統的煙草、草藥等貿易商戶搬離街道,留下的只是一些小攤位,太平西街慢慢地走向衰敗。

近年來,街區缺乏合理的商業規劃和市場管理,臨街鋪面經營五金、漁具等,種類較為混雜。街道兩旁搭起來棚子,占道經營十分嚴重,加之車輛亂停亂放,原本不寬的街道變得十分擁堵。沿街騎樓未得到保護和修繕,破敗不堪。

2016年12月,柳州太平西街歷史文化街區環境整治與改造(二期)工程順利竣工。該項目主要依據“城市雙修”理念,對老街區的建筑面貌、景觀綠化等進行了修復和更新,此外,還對街區的道路交通及商業進行了整頓。

在建筑更新上,主要針對建筑沿街面進行修補和風格的修復。比如建筑墻體貼上青磚,門窗涂上清漆,破缺處用木頭仿照傳統風格補上。騎樓的柱子是設計的重點,刮去原來的污跡,用淺黃色、青灰色的硅藻泥噴砌,柱墩和柱頭保留線腳,柱礎有凹槽,額枋和山花上有民族元素的雕塑。建筑風格保留原有的嶺南騎樓特色,加固廊柱,并在廊柱的雀替上做了少許雕飾。窗欞和空調擋板用木條做成格狀,其上布置雕紋。

在基礎設施改造上,有關部門進行了專項強制性整治。如增設垃圾箱和垃圾回收處,安排專門保潔;建立居民活動區,增加健身器材;騎樓過道、人行道路面鋪上青石塊,并嚴禁擺放攤位。電力部門協商重新規劃管線,使街面變得整齊。

道路兩邊也增加了綠化帶和行道樹,屋頂種上綠植,立面增加垂直綠化帶,在街道轉角處和空地上設置景觀小品和停車場。如此使整個街區煥然一新,建筑更新不失特色,交通流暢,商業秩序良好。

三、結語

“城市雙修”理念以其小尺度、漸進式的更新原則,在老街區的改造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脈絡,可將老街區更新總結為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轉變城市發展策略,即將“增量規劃”轉變為“存量規劃”?!按媪恳巹潯钡膶嵸|是在現存的建筑上進行更新和再利用。老街區是“存量規劃”的主要對象,所以,老街區的更新便成了城市發展的新方向和新目標。第二,更新策略宜“中小尺度”、“小微漸進”以及“織補式”進行,以最大限度保護歷史建筑,維持和重塑舊城文化肌理。拆除非拆不可的危房,增設公共服務設施,整頓老街區商業形態,提升街區景觀,從而優化人居環境。第三,生態修復方面宜在原有的生態元素上稍加優化和引導,使其恢復生態功能,如增加地面綠化面積、加強雨水徑流、提高植物多樣性、提升街區景觀品質等。如此,既能改善老街區的綠化環境,還能提高空氣質量。

參考文獻:

[1]艾相仁.基于“城市雙修”理念下老街區保護與更新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8.

[2]李茉.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再生[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9.

[3]艾相仁,黃國安.基于“城市修補”理念下老街區保護與更新研究[J].鋒繪,2019(1):283-284.

[4]艾相仁,曾麗群.基于“生態修復”理念下老街區環境提升研究[J].大眾投資指南,2019(6):229-230.

作者簡介:

艾相仁,柳州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城市設計與更新。

劉悅,碩士,柳州工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城市更新與歷史建筑保護。

猜你喜歡
城市雙修
“城市雙修”理念下的海綿城市建設策略
“城市雙修”中的生態修復
城市雙修視角下的湘北城鎮生態修復實踐探索
城市雙修背景下的綠色基礎設施規劃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