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學生考前心理調適的思考與探究

2022-05-30 13:52林愛萍
高考·中 2022年5期
關鍵詞:心理調適高中學生

林愛萍

摘 要:考前心理,也可稱其為考前綜合征,學生受自我認知、外部環境、社會壓力等方面因素影響,難免會出現緊張、焦躁、顧慮、自卑等心理問題,這不僅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也會對其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后果。因此,本文作者立足實際,根據高中生的發展特點,對考前心理調適的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學生;考前心理;心理調適

如何調整高中學生考前心理,使其保持良好的應考心態和復習狀態,一直以來是廣大教師較為頭疼的問題。從高中學生考前心理失衡的原因進行分析,多方支持與協作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本文從高中學生考前心理的具體表現、考前心理調適的必要性、高中學生考前心理調適的方法這三個方面展開探究。

一、高中學生考前心理的具體表現

其一,緊張。緊張是高中學生考前心理的正?,F象,適度緊張可以讓學生保持有效的專注力,但過度緊張會使學生的記憶力、學習力下降,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1]。其二,焦慮。焦慮是心理壓力過大、過強而導致的一種心理問題,如“復習時腦子一片空白”“總是拿不準該干什么”“失眠”“噩夢”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學生的復習效果和生理健康。其三,自卑。自卑是高中學生對自己學習能力不自信的一種心理暗示,長此以往會失去信心,從而產生自暴自棄的行為后果。其四,怨恨。怨恨是學生對自己考前無力的一種心理表現,常常因學業不良而遷怒于學校、教師、同學、家長等與之相關的人物,進而造成認知偏差。其五,厭考。厭考是學生自我保護的一種心理現象,因擔心“考得不好”“家長指責”“同學嘲笑”等事情發生,遂在考前復習階段消極對待、厭惡考試。其六,放縱。放縱是學生對考試完全失去信心的一種心理狀態,導致這一狀態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學生對學習缺乏正確認知,無法滿足自身的求知欲。

二、考前心理調適的必要性

通過有效的考前心理調適,將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自我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其一,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關系個體健康成長的重要指標,通過對高中學生考前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和調適,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身不足,端正考試態度,從而更積極地面對考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增強自我情緒的調控力,從而以坦然的心態邁出人生之路[2]。其二,有助于實現更好發揮??荚囀菣z驗和考查學生在某一階段學習情況的一種有效途徑,但考前緊張、心理焦慮等現象難免會影響其學習狀態,導致學生發揮失常。對此,通過采取考前心理調適的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心理壓力,調整考試狀態,使學生在考場上正常發揮。

三、高中學生考前心理調適的方法

(一)教師方面

1.建立合理目標

考前心理失衡是高中學生自我認知成長過程中的普遍現象,對此,教師應合理、有效地組織心理調適和情緒疏導等工作,將心理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3]。建立合理目標是調適心理障礙的一種有效途徑。對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基礎,以及學業表現等要素展開客觀分析,并與學生一起制訂合理、適宜的學習目標。如此,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始終保持奮斗狀態,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身不足,進而有目的、有計劃、有目標地展開考前復習活動,從而穩步提升學習成績,減輕思想負擔。法國作家紀德曾說,沒有目標的生活是向機會投降。因此,目標的建立不應局限于學業提升方面,教師還應為學生設立一些生活目標,如,“閱讀一定數量的書籍”“堅持每天鍛煉30分鐘”“組織并參加家庭聚餐”“與同伴進行郊游”等,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美好事物,這對其考前心理輔導能夠產生積極的幫助作用。

2.構建輕松環境

構建輕松、舒適的班級環境,將對學生的心理調適起到推動作用。其一,保持干凈、整潔的學習環境。加強對班級衛生環境的清掃和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保證復習質量,另一方面還可以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使其保持心情愉悅的“精氣神”。其二,建立情感溝通平臺。高中學生的心理活動正處在敏感時期,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產生不良的情緒波動。對此,教師應采取“主動談”“被動聊”的方式展開輔導工作。第一,主動談。及時關注學生個體的心理變化和學習狀態,利用課余時間主動約談“問題”學生,并保持真誠友善的溝通態度,消除學生的焦慮與不安。第二,被動聊。教師可以通過“信件聊天室”“情感訪談屋”“解憂雜貨鋪”等途徑,解答學生的心理疑惑,這樣既能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又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3.釋放內在壓力

壓力的產生往往是內外結合而造成的,因此,如何有效釋放高中學生考前心理壓力應從內外兩個方面著手“下功夫”[4]。其一,外部釋壓。高中學生考前心理緊張、焦慮等現象的發生,大多來自老師、家長等方面的過度關注,如“考前教師采取題海戰術、開夜車等方式提高成績”“家長過分關注考得好不好、與他人對比說事”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生的思想負擔和心理壓力。對此,教師應秉持理性、客觀的輔導原則,并在日常溝通中給學生以鼓勵和贊揚,使其樹立學習自信心。同時,教師還應指導家長及時調整自身心態,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針對困難學科予以理性分析,理解和支持孩子,保持融洽的家庭氛圍和情感關系。其二,內部釋壓。教師可以讓學生保持適量的體育鍛煉,如跑步、健身操、跳舞、打羽毛球等,緩和和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這對釋放學生的內在壓力具有積極效果。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呼吸放松法、冥想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方法疏導學生的學業壓力,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

4.優化復習方法

考前復習是鞏固基礎、成績提升的關鍵所在,也是催生學生心理問題的“高發地帶”。其一,周密復習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應以課本教材為主,引導學生對其基礎知識以及關鍵要點的掌握為目標,針對不同學情制訂科學的復習計劃,使學生有條理、有次序地展開復習活動。其二,改進復習方法。教師應指導學生緊跟復習計劃,把握學習目標,不碰觸難題、怪題,以鞏固知識為目的,并對錯題、變題進行歸納和整理,保持有條不紊的學習狀態。同時,教師還可以傳授一些復習方法,如閱讀法、圖表法、聯系法、解題法、聯想法等,進而根據學生心理、生理等情況,采取恰當的學習方法,從而保證學生復習的實效性,以及情緒的穩定性。

(二)家庭方面

1.語言交流,緩和心理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港灣,也是孩子疏解壓力、調節心理的重要場所。但在當前家庭教育方面,大多數家長過于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和學習名次,常常忽視對其的情感關懷,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孩子產生緊張、煩躁、焦慮等不良心理,影響其身心健康[5]。對此,家長應及時調整自身狀態,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并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和行為動作,抽出時間與之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語言溝通,如“爸媽相信你”“我們能接受考試的任何結果”“考試是檢驗我們在日常學習中的不足與缺陷,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用緊張,爸媽和你一起加油”等,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體會親情溫暖,消除緊張情緒,另一方面可以調節家庭關系,減輕心理負擔,使孩子真正享受學習的過程和樂趣。此外,家長還應堅持不攀比、不對比、不相比的原則,理解和支持孩子,為其提供積極的心理暗示和家庭關愛,這對孩子的心理建設能夠產生極大的幫助。

2.組織活動,舒緩心理

孩子長期處于學習的高壓環境下容易產生疲憊、厭學等心理問題,這也是造成考前心理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家長應針對這一問題,組織不同類型的家庭活動,如野外聚餐、體育運動、娛樂游戲等,使其為孩子的學習、生活增添快樂、豐富色彩。其一,充實家庭生活。家長作為家庭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狀態,及時調整家庭計劃,充實活動內容,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保持放松、舒緩的心理節奏,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能夠打下扎實的情感根基。其二,堅持勞逸結合。家庭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應與孩子的認知成長相關聯,既要保證親子之間的溝通效益和實踐效果,又要在娛樂參與的過程中滲透心理輔導,從而幫助孩子學會自我調控、自我管理,以及自我釋放,進一步減輕考前心理壓力。

3.共同協作,分析心理

親子交流往往是一種最有效、最直接的調節方法,對于孩子的心理發育是很有必要的。對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與孩子建立相互協作的“伙伴”關系,共同調整和制訂學習計劃,及時分析孩子考前所出現的心理問題,以及生理反應,從而有針對性地展開輔導,使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其一,親子陪伴。陪伴對于高中學生考前心理調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長應與孩子一起參與到考前復習活動之中,并給予孩子物質與精神上的支持,從而達到共渡難關的效果。同時,在親子陪伴過程中,家長不應給孩子造成太大壓力,而是保持合適的距離和恰當的關懷,以此撫慰孩子的敏感心理。其二,共同解決。問題是用來解決的,不是用來抱怨的。家長應與孩子一起討論和解決實際問題,多聽聽孩子的意見與建議,這既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提升親子之間的情感關系,確保其全面發展。

4.引導認知,重構心理

壓力,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壞的一面。正向面對壓力,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提升其學習效率;反向面對壓力,以消極、逃避的心態承受壓力,往往會消磨意志、挫傷自信。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正確面對孩子的考前壓力,并引導孩子對其產生正向認知,以此重構考前心理,合理化解心理障礙,使孩子更為自信地走向考場。同時,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將自己所擔心、所顧慮的事情進行表達,幫助孩子解除心理負擔,從而以良好的狀態投入考前復習之中。

(三)學生方面

1.規律學習

規律學習對復習備考、自我疏導具有重要意義。對此,學生應根據自身需求和學習目標,制訂詳細的復習計劃和學習任務,同時,還應注意時間安排、復習內容、學科課程、學習節奏等細節,保持規律化、常態化,以及目標化的學習狀態,進一步消除考前復習的緊張感和壓迫感。此外,教師還應幫助學生提前熟悉和了解考試流程與應試要求,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學生心里有數、從容應對,另一方面可以緩和考場與教室之間物理環境轉變而造成的心理問題,使其更好發揮。另外,除了做好復習計劃、保持學習節奏之外,學生還需將每天的復習成果加以回顧和總結,既要落實考前復習的階段目標,又要將其學習收獲進行整理和吸收,建構體系、強化記憶,從而調整心理狀態,提升學習能力。

2.學會放松

勞逸結合才能更好地調整心理情緒,釋放考前壓力。學生應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舒緩自身情緒,放下思想負擔,使其更為輕松地面對每一次考試。其一,傾訴。適度傾訴,有助于緩和學生的心理壓力,排解憂郁情感。對此,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心理活動或情感問題向身邊親近或可靠之人傾訴,以此得到他人的支持與幫助,并能從中體會相互關心、相互陪伴、相互理解的快樂。其二,放松訓練。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考前不良的心理問題將會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適量的體育鍛煉,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抵抗力,又可以使學生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對此,學生可以參與一些放松性的體育訓練,如“腹式呼吸”“抖肩舞”“器械操”等,這樣一方面可以分散學生的學習壓力,轉移心理注意力,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達到考前減壓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調整自我狀態,實現放松身心的目的。

3.主動求助

常言道,“一個好漢三個幫;眾人拾柴火焰高”。在考前心理自我調適過程中,學生可以采取主動求助、尋求指導的方法,向同伴、教師、家長、心理專家等進行咨詢,一方面可以從不同角度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從而保持積極的備考狀態,另一方面在大家和群體的幫扶指導下,更易于形成積極向上、和諧共進的備考氛圍,這能夠對考前心理調適產生積極影響。主動求助的話題或問題可以是生活的、心理的、學習的、情感的等多個方面,學生可以此了解自己、優化認知,從而呈現最佳狀態。同時,學生在心理求助的過程中,應考慮所傾訴和所交談的人物背景,選擇適宜的話題進行交流、溝通。如,向同伴求助,可以討論一些學習方法或解題思路;向教師求助,可以請教一些有關復習的知識要點和考試模塊等,這樣能更有助于提升自身能力。此外,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及時彌補自己的缺點,也是學生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之一。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高中學生考前心理的具體表現入手,從教師、家庭、學生三個方面出發展開探討,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高中學生考前心理失衡的問題,緩解緊張、焦慮等心理現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其復習質量。同時,通過對高中學生進行適當的考前心理調適,既可以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狀態應對考試,又可以促使其更好發揮,從而取得最佳成績。

參考文獻

[1]曲文佩.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分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7):2.

[2]江群.筑夢中考釋壓前行:初三學生考前減壓團體輔導[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15):3.

[3]金斯文.中學生考試焦慮心理解決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6):87.

[4]舒華.關注考生考試焦慮:別讓情緒毀了你的努力[J].青春期健康,2019(9):4.

[5]梁華生.走進學生的心靈:對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20(1):1.

猜你喜歡
心理調適高中學生
培養高中學生科學精神的實踐探索
高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及方法
在閱讀的樂趣中提高高中學生的英語能力
酒店管理專業工學交替實踐學生心理調適初探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方法
高職女生擇業心理分析及對策研究
老莊的“和諧”思想與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調試
高三,我這樣幫學生進行心理調適
加強高中學生社團建設的思考
協助黨委創辦高中學生業余黨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