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益相關者視角下職業本科院校更名的動因研究

2022-05-30 10:48朱亞輝辛燕燕謝妮
職業時空 2022年4期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

朱亞輝 辛燕燕 謝妮

摘要:職業本科院校更名是促進職業本科教育穩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需要政府、學校、企業、社會公眾、家長、教師和學生等多方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推動。文章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運用“米切爾多維評分法”分析職業本科院校更名過程中利益相關主體的不同利益訴求,發現更名動因包括政府政策制度的強制性驅動、社會傳統觀念的內隱性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自覺性行動和企業人才需求的直接性促動。職業本科院校更名不是最終目的,要真正實現“名實相符”,就必須全面加強內涵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職業本科院校;更名;動因研究

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是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順應產業結構技術變革的重大舉措,更是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2019年1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正式提出要“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并明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同類型、同等重要”的定位。同年5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首批15所職業本科試點學校的更名結果,它們升格為本科“職業大學”。職業本科院校更名是促進職業本科教育穩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它是一個多方利益主體共同參與和推動的過程,能有效緩解人才強國戰略下我國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的層次和質量難以提升的問題。本研究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系統分析了職業本科院校更名中利益相關者的多維訴求,深入探討不同利益主體在職業本科院校更名過程中的推動作用和實際效益,這對明確職業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推動職業本科教育穩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職業本科院校的更名現狀

校名是大學傳遞辦學理念和辦學層次的重要標識,彰顯著高校特有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承載著高校厚重的歷史和聲譽。高校更名是指高等學校名稱發生變更的現象[1],屬于高校自主抉擇的行為,在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常態化和趨同化特征。而職業本科院校作為新生事物,其更名既是學校的自主行為,又是國家的統一行為。最新頒布的《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明文規定“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稱為‘xx職業技術大學/職業大學”,這為職業本科院校合法性更名提供了法律依據。在政府政策的干預和主導下,部分優質的高職院校率先被確定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學校(即職業本科院校),并繼續沿用之前的學校名稱。之后,《關于做好職業教育本科層次試點學校完善提高和測評指導工作的通知》對“試點學校設立完善提高期”,由地方政府指導學校在師資隊伍、實訓課程、專業教學、技能培訓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提高,并在完善提高期結束時對學校辦學情況進行測評指導,將測評報告報送教育部,再由教育部據此報告復涵批準學校更名為“xx職業技術大學/職業大學”。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最新全國高等學校名單,截止到2021年10月15日,共有32所職業本科院校更名為“職業大學”,其中民辦院校22所,公辦院校10所。

職業本科院校的建設路徑主要有高職院校升格、獨立學院轉設及高職院校與獨立學院合并轉設三種??v觀32所職業本科院校的更名情況,有以下3個特征:一是學校的辦學層次得到提升。學院和大學各自所屬的機構層級有差別,職業本科院校更名為“職業大學”意味著學校辦學層次和社會地位的上升,其辦學規模極速擴大,辦學資源更加豐富,教學條件大幅改善。比如,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2020年的全日制在校生數量比2019年增加了9367人,增長了將近一倍,其中本科報到 2572 人,報到率高達93.12%,同時2020年的專任教師數比量2019年增加了425人,這些數據充分論證了更名所帶來的辦學規模擴張效益和教學條件提升效益;二是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專業群建設更加明確,保有較強的職業教育屬性和特色。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學校在更名過程中適當調整了辦學方向和目標定位,增設了服務新興產業的諸多專業,避免了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趨同化;三是學校區域服務范圍和地域影響力基本沒變,區域服務級別只涵蓋到省,沒有延伸擴大到更大區域或國家。職業本科院校的區域影響和服務范圍在一定程度上能影響學校招生的覆蓋范圍和分數線高低。在32所職業本科院校中,共有28所學校繼續保持以省份為單位的服務范圍不變,充分說明職業本科院校辦學具有強烈的區域性和地方性特征,其辦學宗旨就是為本省的經濟發展需要和產業技術革新培養高層次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二、職業本科院校更名的利益相關者分析

“利益相關者”原是西方經濟學概念,由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所于1963年首次提出。1984年,美國經濟學家弗里曼在其專著《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方法》中給出經典定義:“利益相關者是指任何能夠影響組織目標的實現,或者能夠被組織目標實現過程所影響的團體或個人[2]?!边@一定義較為廣泛,此后諸多學者在借鑒這一標準范式的基礎上結合各自的實際研究情況提出更具適切性的定義。近年來,我國學者逐漸關注和運用利益相關者理論作為分析高等教育研究問題的基本框架,而職業本科院校更名就是由各利益相關者為實現利益訴求共同推動的,因此運用利益相關者理論分析職業本科院校更名動因具有一定適配性。

(一)職業本科院校更名的利益相關者分類

對利益相關者的優先程度進行甄別區分是應用利益相關者理論的邏輯起點。20世紀90年代后期美國學者米切爾和伍德(Mitchell&Wood-1997)基于三十多種利益相關者概念,提出了評分法(score-based approach)來對利益相關者進行分類,即根據利益相關者的屬性——合法性、權力性和緊急性對可能的利益相關者進行評分,然后根據分值的高低確定某一個體或者群體是不是高等教育的利益相關者,是哪一類型的利益相關者[3]。國內學者胡子祥(2007)根據這三個屬性將高校的利益相關者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確定型(具備三個屬性),如政府部門、教學人員、研究人員、學生等;二是預期型(具備兩個屬性),如資助者、評議組織等;三是潛在型(具備一個屬性),如中學生、家庭、社區、校友等[4]。米切爾評分法的提出使利益相關者分類更具操作性,并發展成為一個分析利益相關者的有效技術模型。

高校是一個利益相關者組織,而職業本科院校的更名過程就是實現各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的過程。本文認為,職業本科院校更名過程中的利益相關者是指能夠影響和推動職業本科院校更名,同時在成功更名后受到實際影響的個人和群體,包括政府、職業本科院校、企業、社會公眾、教師、學生、家長、校友等。根據這一定義,運用“米切爾多維評分法”對職業本科院校更名過程中所涉及的利益相關者進行重要級區分(見表1)。

(二)不同利益相關者在更名中的利益訴求

職業本科院校的更名行為涉及多方利益主體,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訴求有較大差異。為探討職業本科院校的更名動因,需要對所涉及的諸多內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進行動態分析(見表1)。

1.政府作為職業本科院校更名政策的制定者和主導者,主要追求整體社會經濟效益和教育效益,2020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為職業本科院校更名提供了合法性依據。通過政策導向和財政撥款等方式推動了職業本科院校成功更名,以加快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保證職業院校學生接受公平的優質教育機會,滿足經濟產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需求。

2.職業本科院校作為更名行為的具體實踐者,主要追求自身的社會經濟效益和教育效益,是重要利益獲得者。更名為“職業大學”能夠提升學校行政級別和辦學層次,獲得學位授予資格,擴大辦學規模,豐富辦學資源,招收優質生源,吸納優秀教師,進而改善師資力量和教育教學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校的社會聲譽、知名度和影響力。

3.家長作為高職教育的消費者,主要追求名校效益,特別看重學校的社會聲譽和就業影響力。更名為“職業大學”能夠使學生接受本科教育,未來更容易就業和升職,從而期望獲得較高的教育回報。

4.企業作為人才的使用者,極力推動著職業本科院校順利更名。他們主要追求經濟效益,通過產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等方式參與學校人才培養,從而獲得所需的高層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科技創新服務及員工培訓和學歷提升服務。同時,企業對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和反饋也影響著學校聲譽和整體就業率。

5.教師是職業本科院校的主要人力資源,肩負著學校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等重要責任,主要追求教育效益和自身發展效益。是否擁有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專業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是影響職業本科院校能否成功更名的重要因素。對于教師個體而言,職業本科院校更名能為教師帶來更高的學術交流平臺,更多的科研課題和企業委托項目,從而全面鍛煉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服務水平,實現職稱晉升、豐厚薪資待遇和良好職業發展。

6.學生是職業本科院校更名的真正受益者,主要追求自身發展效益和經濟效益。學生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接受者,是職業本科院校賴以生存的根本。更名后更為優質的學習環境和更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都能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成長和發展,提升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實現高質量就業和豐厚的薪資待遇,將所投入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利益最大化。

7.社會公眾和校友作為職業本科院校更名的潛在受益者,其影響效果較小。社會公眾主要追求教育公平效益,期望職業本科院校更名后能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縮小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差距。校友在職業本科院校更名后能獲得外界及所在公司更高的認可度,也能在本校申請繼續教育,實現學歷和技術技能的再提高。

三、利益相關者視角下職業本科院校更名的主要動力來源

職業本科院校更名的主要動力來源包括政府政策制度的強制性驅動、社會傳統觀念的內隱性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自覺性行動和企業人才需求的直接性促動。

(一)政府政策制度的強制性驅動

職業教育高等化和高等教育職業化是 21 世紀國際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5],把職業教育推進到本科層次是順應國際化發展趨勢,促進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和工業技術不斷變革、5G智能時代已經來臨、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的關鍵時期,而現有的??茖哟渭夹g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難以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制造業人才需求。因此,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成為當前突破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桎梏的重大戰略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并頒發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頒布,標志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進入規模擴張和質量提升階段。2020年《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提出“把發展職業本科教育作為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一環,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6],表明未來三年將重點推進職業本科教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大幅提升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2021 年,教育部相繼出臺了《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試行)》,為職業本科院校的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職業本科院校以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為主,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高層次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7],具備“職業性”和“高等性”這兩個雙重屬性[8],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強國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

但事實上,職業本科院校在辦學中面臨著一定的困難,一方面由于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較低,導致職業本科院校的生源不足、師資匱乏、資源短缺、教學質量低下,難以突出“高等性”;另一方面職業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容易與其他應用型高校趨同化,難以體現“職業性”。因此,職業本科院校必須更名為“職業大學”,提升學校行政級別和大學聲譽,突破職業教育學歷層次的限制,培養高層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滿足經濟產業發展的需要,并將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真正確定下來,逐步構建起縱橫貫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二)社會傳統觀念的內隱性推動

由于在招錄、資源、學制、培養、就業等方面相較于普通本科存在嚴重劣勢,社會歧視根深蒂固,高等職業教育目前被視為為“次等教育”[9]。家長及社會公眾普遍都存在“重本輕?!薄爸仄蛰p職”“重學輕工”“重文憑輕資格”等的觀念,認為高職教育沒有發展前途,高職院校的畢業生難以找到好工作。畢竟相較于普通高校培養出來的應用型或研究型人才,職業高校所培養出來的技術技能人才在就業競爭力、薪資待遇、崗位提升等方面都處于劣勢地位,其職業發展空間嚴重受限。目前,高等教育已邁入普及化階段,學生和家長不再滿足于“有大學上”,而更渴望于“上好大學”,期望通過低成本的教育投入獲得高質量的經濟回報。擇校是學生和家長維護自身利益的最有效手段,而他們傾向于選擇更有競爭力的高水平大學,而不是職業學院。這種根深蒂固的歧視觀念給職業本科院校帶來了一定的生源危機。

為了消除社會傳統觀念的隱形歧視,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改善職業本科院校的辦學狀況,滿足社會大眾接受更高層次的職業教育需求,職業本科院校必須更名為“職業大學”,增強學校實力和社會影響力,吸納優質生源和優秀師資,改善學校辦學環境和教學質量,讓職業學生也能接受優質的本科教育,促進學生職業能力良好發展,進而提升就業信心和競爭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三)職業教育發展的自覺性行動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1 年修訂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中指出職業教育是一個有著自身發展規律,存在層次遞升通徑的教育體系,高等職業教育分為??疲绹睂W士層級類似)、本科和研究生三個層次。但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還是以??茖哟螢橹?,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從而導致職教人才培養層次的斷裂和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功能的失調,其發展水平嚴重落后于普通高等教育和國際職業教育。

職業本科招生比率是衡量職業教育體系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但目前職業教育的本??茖W生比率偏低,迫切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本科院校,促進更多的中職畢業生接受本科教育。

為了應對上述問題,職業本科院校必須更名為“職業大學”,提升學校辦學實力和教育質量,加大本科招生規模,搭建人才培養立交橋,拓寬中職畢業生的上升通道,擴大職教師生的發展空間,從而推進職業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滿足人們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

(四)企業人才需求的直接性促動

社會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市場人才需求的結構變化及高新技術的產業化,都需要一批基礎理論扎實、技術能力過硬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隊伍來支撐[10]。據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信息中心2021年調查顯示,前三季度勞動力市場對具有技術等級和專業技術職稱勞動者的用人需求較大,供求對比來看各技術等級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其中高級技師、技師、高級技能人員求人倍率較高,分別為3.05、2.7、2.51[11]。由此可見,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勞動力市場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層次多樣化,必然帶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層次的多樣化和人才培養類型的多元化。因此,必須加快推進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供給結構性改革,開辦職業本科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以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

我國正處于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用人單位對學歷文憑的關注逐漸轉向人才素質和技能水平,即更加關注教育質量[12]。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具備參與職業本科院校辦學的實力和條件,一方面企業通過設立教育基金、提供設施設備、共建實訓基地、培訓“雙師型”教師等方式影響學校的教育改革,獲取所需的人力資源;另一方面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設置都需要對接區域行業產業的發展需求,加強職業技能訓練,提高職業適應能力,實現學生的職業能力、專業素質與企業崗位的人才要求“零距離”對接。作為職業本科院校教育產品的“消費者”,企業需要學校培養輸送高層次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提供科技創新和員工培訓服務。

四、職業本科院校更名原則

職業本科院校更名只是一種社會地位提升的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目前,職業本科院校獲得了合法的大學名稱和身份,但要真正實現“名實相符”,就必須全面加強內涵式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一是在辦學定位上堅持職業教育類型屬性和特色。職業本科院校要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對接行業企業需求,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成為“服務區域、支撐發展、特色鮮明、一流水平”的新型大學;二是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堅持培養高層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本科院校應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和進行復雜技術操作,掌握高端技能技術,適應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從而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及終身可持續發展;三是在專業建設上堅持對接國家和區域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緊密跟隨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趨勢。職業本科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其專業建設要具有明顯的“職業性、區域性、行業性、實用性”[12],即突出學校辦學優勢特色,緊緊圍繞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產業發展重點領域,對接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依據學校招生規模和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地方產業結構和企業崗位需求來確定專業設置的數量和類別,并建立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機制;四是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在明確雙師型教師內涵的前提下,一方面要制定“雙師型”教師準入標準,加強“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建設,定期組織教師深入產業崗位一線進行實踐學習,使教師既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又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完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到校任教制度,為企業人員提供必要的教學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從而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職業院校教師雙向流動,共同服務高層次技術人才的培養;五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實施現代學徒制、開辦產業學院、頂崗實習、訂單培養、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等都體現了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基本理念。在產教深度融合的過程中,一方面要保證企業的主體地位,推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設置、課程開發和教學過程實施的全過程中;另一方面要發揮職業本科院校的辦學優勢,主動迎合區域產業結構變革和企業核心技術開發的需要來進行科技創新服務,并將科研成果順利轉化為生產力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更名既能落實職業本科院校與普通高等學?!安煌愋?、同等重要”的定位,也能反映出二者的辦學差距。職業本科院校要堅持立德樹人,緊抓內涵建設,提高教育質量,優化治理水平,提升辦學實力,增強社會認可度。唯有如此,職業本科院校才能真正成為一種新型大學,才能為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南曉鵬.資源依賴理論視角下高校更名原因的實證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21(02):57-63.

[2] [美]愛德華·弗里曼著,王彥華等譯.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方法[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55.

[3] Mitchell R K, Agle B R,Wood D J. 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 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22(04):853-886.

[4] 胡子祥.高校利益相關者治理模式初探[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15-19.

[5] 匡瑛,李琪.此本科非彼本科:職業本科本質論及其發展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21,41(03):45-51.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Z].2020-09-23.

[7] 余智慧,陳鵬.科學邏輯主導下職業本科高校發展的現實困境與推進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21(12):97-102.

[8] 鄢彩玲.建設職業教育本科的問題與解決思路探索——基于德國經驗借鑒[J].中國電化教育,2021(12):65-71.

[9] 馬燕. 我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5.

[10] 宗誠,聶偉.試論我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的理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4):137-141.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1年第三季度百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狀況分析報告[Z].2021-11-19.

[12] 劉琳.職業本科院校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職業教育,2021,5(06):40-44.

收稿日期:2022-05-23

作者簡介:朱亞輝(1999- ),女,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辛燕燕(1993- ),女,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謝妮(1970- ),女,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論。

猜你喜歡
利益相關者
高職院校利益相關者多元內部治理結構探究
全生命周期視角下基礎設施類PPP項目利益相關者分析
公司社會責任理論下利益相關者與股東利益的平衡
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廣東省屬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特征與評價
中國電網企業利益相關者分析報告
展會品牌利益相關者的構成及其網絡結構研究
利益相關者視角下四川省實施民辦高校分類管理的研究
關于政府審計幾點問題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關者的公立大學財務治理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