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考數學中一類典型的直線型軌跡問題

2022-05-30 18:52李寶娜趙繼仙
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中考數學

李寶娜 趙繼仙

【摘 要】動點軌跡問題是中考數學經??疾榈闹匾R點。文章以簡單的直線型動點軌跡為例,從簡單到復雜,總結出此類問題的特征,并給出此類問題的一般解題思路,最后以中考真題進行模擬演練,以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找動點軌跡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中考數學;直線型軌跡問題;動點軌跡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2)24-0090-03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經常用來形容種了什么因,就得到什么果。生活中有大量這樣的例子,如經常鍛煉的人會有好的身體、勤勞的人生活水平會提升。數學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如圖1,直線l上任一點A與直線外一定點O相連,取OA中點B,當主動點A在直線l上運動時,從動點B運動產生的軌跡也是一條直線。這其實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一種表現,因此可以稱之為“瓜豆原理”,常用來找從動點的軌跡[1]。

本文圍繞中考數學一類典型的直線型軌跡問題,從簡單到復雜,逐漸增加要素,引導學生探索動態變化過程中的變與不變,進而得出“直線型瓜豆原理”的一般結論。

1? ?解題思路探究

1.1? 基礎認知

解題前要明確一個事實:動點與某定點的連線和定直線的夾角固定不變時,動點的軌跡為直線。

1.2? “瓜豆原理”解題思路探索

本文例子的分析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對此問題進行一般性探索,首先掌握探索的方法,其次才是結論的總結。

例1:如圖2,O為定點,點P是直線AB(圖中為線段,便于探索軌跡長度)上一動點,連接OP,點Q是OP上一點;當Q滿足為OP中點時,隨著點P在直線AB上運動,點Q的軌跡是什么?

分析:主動點P的運動導致從動點Q的運動,應采用從特殊位置開始分析,再聯系一般位置的方法進行探索。

第一步,找出主動點P的初始位置,畫出初始圖形,如圖3,圖中P0、Q0、OP0均固定。第二步,利用初始位置和任意位置,借助中位線(相似模型),證明動點位置軌跡關系。連接Q0Q,如圖3利用中位線得到Q0Q∥AB,依據Q0定點、AB定線,可以得出Q0Q位置固定(實際是過定點Q0,且與定線OQ0成固定夾角)。第三步,利用初始位置和終止位置,得到動點軌跡長度關系式。如圖4,圖中P1、Q1、OP1均固定,利用中位線得到Q0Q1∥AB且Q0Q1=AB。動點Q的軌跡為直線(上一部分),且Q的軌跡長度是P點軌跡長度的一半。

由于中點具有特殊性,為不失一般性,因此在OP上任取一點進行下一步的分析。

例2:如圖5,O為定點,點P是直線AB(圖中為線段,便于探索軌跡長度)上一動點,連接OP,點Q是OP上一點;當Q滿足OQ=OP時,隨著點P在直線AB上運動,點Q的軌跡是什么?

仿照例1的思路,完全類比操作。

第一步,找出主動點P的初始位置,畫出初始圖形。如圖6,圖中P0、Q0、OP0均固定。第二步,利用初始位置和任意位置,借助相似模型,證明動點位置軌跡關系。連接Q0Q,如圖6,利用,∠P0OP=∠Q0OQ,得到 ΔP0OP∽ ΔQ0OQ,則∠OAB=∠OQ0Q,依據Q0定點、可以得出Q0Q位置固定(實際是過定點Q0,且與定線OQ0成固定夾角)。第三步,利用初始位置和終止位置,得到動點軌跡長度關系式。如圖7,圖中P1、Q1、OP1均固定,利用 ΔP0OP1∽ ΔQ0OQ1得到Q0Q1∥AB且Q0Q1=AB。動點Q的軌跡為直線(上一部分),且Q的軌跡長度是P點軌跡長度的。

例1和例2中,都有位似的影子,并且可以看到整個探索過程大致分為三步:第一步,找起點,畫出初始圖形;第二步,利用初始圖形與任意中間位置組成相似模型,得出軌跡位置;第三步,找終止位置,利用初始位置和終止位置,求出軌跡長度。

下面進一步加入變化的因素,繼續探索。

例3:如圖8,O為定點,點P是直線AB(圖中為線段,便于探索軌跡長度)上一動點,連接OP,將線段OP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可改為任意α),并放縮為原來的n倍,得到OQ,隨著點P在直線AB上運動,點Q的軌跡是什么?

第一步,找起點,畫出初始圖形。如圖9,實際是把OA繞點O順時針旋轉90°,放縮為原來的n倍,圖中OQ0、OP0均固定。第二步,利用初始圖形與任意中間位置組成相似模型,得出軌跡位置。連接Q0Q,如圖10,利用,∠P0OP=∠Q0OQ=90°-∠POQ0,得到△P0OP∽△Q0OQ,則∠OAB=∠OQ0Q,依據Q0定點,可以得出Q0Q位置固定(實際是過定點Q0,且與定線OQ0成固定夾角)。第三步,找終止位置,利用初始位置和終止位置,求出軌跡長度。如圖11,實際是把OB繞點O順時針旋轉90°,放縮為原來的n倍,圖中OP1、OQ1均固定,利用ΔP0OP∽ΔQ0OQ得到Q0Q1=nAB。并由圖12可以得到Q0Q1與AB所夾的角為90°(或α)。動點Q的軌跡為直線(上一部分),且Q的軌跡長度是P點軌跡長度的n倍。

由例3可以知道,即使加入旋轉放縮的因素,整個探索的過程也不會發生變化,雖然結論上發生了變化,但依舊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軌跡相對位置不變;②軌跡長度與旋轉放縮的比例有關。

接下來以一個具體題目為例開展演練,進而總結題目滿足什么條件、結論具有什么特征。

例4:如圖13,在正方形ABCD中,AB=1,P是邊BC上的一個動點,由點B開始運動,運動到C停止。連接AP,以AP為直角邊向右側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另一個頂點為Q。則點P從B運動到C的過程中,點Q的運動路徑長為__________。

該題依舊有動態的變化,因此仍采用“特殊聯系一般”的分析方法。第一步,找起點,畫出初始圖形。如圖14,點P的初始位置為B,此時以AP為直角邊作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即為△ABC。第二步,利用初始圖形與任意中間位置組成相似模型,得出軌跡位置。連接CQ,如圖15,利用,∠BAP=∠CAQ=45°-∠PAC,得到ΔBAP∽ΔCAQ,則∠ABP=∠ACQ=90°,由AC為定線,可知Q始終在固定直線上運動。第三步,找終止位置,利用初始位置和終止位置,求出軌跡長度。如圖16,點P的終止點為C,此時以AP為直角邊作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記為ΔACE,從圖形位置可以直接得點Q的軌跡為CE,長度為。

仿照前面4個例題,把點Q的運動(CE)與點P的運動(BC)聯系在一起。利用,

∠BAC=∠CAE=45°,得ΔBAC∽ΔCAE,得到,即得到動點Q的軌跡為直線(上一部分),且Q的軌跡長度是P點軌跡長度倍。

實際上,例4為例3的一種情況:主動點P在定線段BC上運動,連接AP后,將AP繞點A逆時針旋轉45°,并擴大為原來的倍,得到從動點Q,則點Q運動軌跡也為線段(且與點P軌跡夾角為45°),且點Q的軌跡長度是點P軌跡長度的倍。由此可見與題目是否描述為旋轉沒有關系。

1.3? “瓜豆原理”解題思路總結

通過前面例題的探索,可以得出一個關于“瓜豆原理”的結論:分析背景條件后,若主動點P、從動點Q與定點A連線的夾角為定值(可以看作旋轉角,記為α),且從動點Q、主動點P與定點A連線的比值為定值(不妨記),則從動點Q的軌跡與點P保持一致,即當點P在線段上運動時,可以得到如下結論:①點Q在線段上運動;②運動軌跡的夾角α,從動點軌跡長度與主動點軌跡長度的比值為定值k。

2? ?總結

動點軌跡問題是中考數學經??疾榈闹匾R點,同時也是學生縱向調用知識的難點,本文不斷添加變化的條件、提取特征、總結方法的整個過程是可以遷移的。

“瓜豆原理”既是結論,也是探索過程,尤其當中涉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的操作原則以及“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索方法,是初中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務必要掌握的內容。

【參考文獻】

[1]何華軍.凸顯思維過程,提升解題能力——對一道直線型軌跡問題的探究[J].初中數學教與學,2020(11).

【作者簡介】

李寶娜(1988~),女,漢族,河南安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應用數學。

趙繼仙(1991~),女,漢族,河南洛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中考數學
中考數學壓軸題的賞析與思考
淺談中考數學復習的有效策略
中考數學學生答題時間合理分配
淺析如何提高中考數學第二輪復習的效率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淺談中考數學復習策略
中考數學高效復習的分析和探究
淺析中考數學復習技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