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

2022-05-30 19:08夏剛
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新課程生活化教學策略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足以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教師采取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進行授課,可以拉近理論學習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有助于提高教學實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F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理論教學脫離實際的現象,這是因為教師受到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未能秉持生活化教學理念開展教學。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秉持生活化教學理念,在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科學利用生活素材,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指導學生感悟生活、深入學習,不斷積累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2)24-0142-03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應當致力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之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數學學習水平,為日后的學習和發展積累寶貴的經驗。生活化教學是一項自主性、實踐性、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活動,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可以較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善課堂教學現狀。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迎來了全新的挑戰,教師應當秉持生活化教學理念,縮短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從而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充分理解所學數學知識。

1? ?利用生活案例,調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在講解數學知識時,利用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案例引出教學內容,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1]。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立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明確當前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授課的過程中利用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來進行過渡,讓學生能夠產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通過分析案例理解其中的數學道理,加深對所學數學知識的印象,為后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如在講解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方向與位置”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引入“神十三”乘組返回地球的案例,展示現場圖片以及航天員出艙受訪視頻,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讓學生分析神舟十三號飛船降落地點周邊的參照物,調動其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使之能夠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夠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返回艙的位置,并能夠運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準確描述位置。然后,教師可以出示方格圖,講解利用地圖確定坐標的案例,讓學生在方格圖上標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隨即出示不同參照物,讓學生分析方位,并以“北偏東方向”的形式,要求學生說出不同參照物在方格圖上的方向與位置。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回顧教師所講解的兩個生活案例,使之能夠學會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理解物體在中心點的方位以及偏向位置。

2? ?巧用生活元素,重構學生數學學習過程

數學知識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密切,巧用學生理解的生活元素串聯不同的數學知識點,有助于重構數學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基礎知識體系,使之能夠深入理解所學重難點知識,快速掌握數學技能[2]。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搜集不同的生活素材,在授課過程中利用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元素來充實課堂教學,使學生在把握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經歷與學習經驗,辯證地看待生活元素,深入理解不同的數學知識,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按照正確的方式進行學習。

如在講解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周長”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常用的軟尺,重構學生學習數學概念的過程,讓學生用軟尺測量書本外延一周的長度,使之通過實踐自主了解周長的含義,并能夠運用軟尺測量其他物體的周長,使學生能夠根據“繞物體一周”的測量過程,深入理解周長的意義。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分類對比圖形的方式,讓學生說出不同平面圖形的區別,隨即呈現黑板擦、正方體牛奶盒等物品,巧用生活元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并讓學生自主測量物體周長,領悟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加深對封閉圖形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圍繞測量生活物體周長的活動,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即C長=2(a+b)、C正=4a,鼓勵學生運用公式計算自己身邊正方形、長方形物體的周長,使之能夠在生活化教學中加深對正方形、長方形特征的理解,掌握周長計算方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 ?靈用生活問題,激發學生數學思考欲望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會對教師產生不同程度的依賴心理,而提出與生活相關的問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思考欲望,使之能夠獨立自主進行學習,在分析、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數學知識的印象[3]。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備課環節,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轉變為學生能夠解答的生活問題,在授課環節靈活運用生活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幫助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心理。

如在講解北師大版小學數學“認識方程”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妙用天平、食物稱等,引發學生對“平衡”的思考,并提出問題:“要保持天平的平衡,天平托盤左右兩邊應當放置多重的砝碼?”由此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學生能夠獨立解決的生活問題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使之能夠在問題情境中理解平衡的原理。隨后教師引申出方程的含義,讓學生根據砝碼重量列出數學等式“10+5=15”,使之能夠深入體會等量關系,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然后,教師提出問題:“有一個砝碼的重量是未知數,上述等式需要做何變化?”逐步揭示等式與方程的關系,列出方程“10+x=15”,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概括中經歷抽象現實生活問題的全過程,懂得“x”是未知數,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條件,將等式轉化為方程,形成良好的建模思維,發展抽象思維能力。最后,教師要列舉不同的方程讓學生進行判斷,提出有關未知數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深入理解方程相關知識,樹立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

4? ?趣用生活實踐,打造學生自主學習課堂

教師通過開展生活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可以發揮生活化教學法的優勢,提高學生的實踐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使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4]。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強化學習引導,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細致分析學情,設計趣味生活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完成實踐學習任務,使之將自己對數學知識的抽象認知轉化為感性認識,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內容,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

如在講解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教師開展“比例分析”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不同尺寸的國旗,讓學生分別測量后,引出“比”的概念,同時引導學生回憶除法知識,結合實踐操作過程,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基本形式,學會正確認讀符號,在生活實踐中體會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增強自主學習意識。然后,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步量”實踐,鼓勵其分別圍繞籃球場、足球場行走一圈,通過對比分析步數,感受標準籃球場、足球場的長和寬的比,使之明白兩個數相除又叫作兩個數的比。最后,教師可以列出圖表,清晰呈現比值化簡步驟,讓學生在認識比的基礎上,學會化簡比值,能夠運用比的形式或分數正確表示化簡結果,促進學生實踐素養發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5? ?創設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精準掌握知識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初始階段,其認知水平有限,很難深入理解相對抽象的數學概念,而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利用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事物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幫助其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精準掌握抽象數學知識[5]。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生活化教學中列舉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將學生置于生活情境之中,使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不斷拓展思維,為數學學習和實踐奠定良好基礎。

如在講解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圓柱與圓錐”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讓學生思考冰激凌的形狀,引申出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能夠聯想到生活中的石柱、漏斗、水杯等物體,精準掌握所學知識。然后,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圓柱與圓錐的展開圖,教師可以出示紙質茶罐和紙扇,引導學生分析生活中常見物品的幾何性質,并將紙質茶罐分解成平面圖,將紙扇圍成一個圓錐,讓學生說出制作茶罐需要的材料,同時分析圓錐展開圖。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介紹圓柱由兩個圓和一個長方形組成,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

6? ?布置生活作業,及時引導學生查缺補漏

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具有鞏固基礎和診斷學情的功能。教師布置生活作業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體現,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上所學知識,給予學生更為精準的指導,而且能夠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了解生活化教學成果,細致分析學情,為后續的教學做準備。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生活化教學目標,設計多元化、趣味性作業,改善傳統的作業結構,讓學生在完成生活化作業的同時夯實基礎、感受快樂[6]。

如在講解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圖形的運動”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實踐性作業“繪制鐘表”:分別畫出表示12:05、13:25、20:45三個時間點的鐘表,介紹時針、分針、秒針的運動方向,并介紹旋轉規律。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了解實際學情,適當設計具有一定難度的作業,讓學生在方格圖中繪制三角形、圓形、梯形的旋轉軌跡圖,激發學生的挑戰興趣,使之能夠通過完成作業了解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查缺補漏。最后,教師要布置與生活相關的探究性作業,讓學生運用所學圖形運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擴大生活化教學成果,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7? ?活用生活反思,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認識到小學生身心素質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在生活化教學中靈活利用不同的生活反思活動,鼓勵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再現生活場景,讓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的學習特點和生活經歷[7]。同時,適時反思可以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讓學生按照正確的方式學習數學知識,促進其學習進步和健康成長。

由于小學數學知識的應用性較強,教師在生活反思活動中應當增加趣味反思環節,如學習過程總結等,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規范化學習意識,使之樹立正確的學習、生活觀念。在生活化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秉持整體教育觀念,介紹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對比,辯證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從生活的角度出發,有意識地改正不良學習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反思能力[8]。生活化教學可以拉近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并引入數學學習習慣培養活動,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不斷改善自身的學習觀念,由此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為將來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配合,為了進一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故事引出教學內容,由此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不斷提升其數學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李良倉.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

[2]劉毅鳳.淺析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開展[J].中國新通信,2020(16).

[3]秦紅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基本策略[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3).

[4]朱永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

[5]余紅艷.小學數學生活體驗式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20(21).

[6]王菊連.小學數學問題的“生活化”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7).

[7]馬麗榮.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8).

[8]李慧燕.巧用思維導圖提升小學數學課堂實效[J].科技資訊,2020(23).

【作者簡介】

夏剛(1978~),男,漢族,甘肅玉門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猜你喜歡
新課程生活化教學策略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如何讓數學教學生活化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