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與新型職業農民教育保障問題研究

2022-05-30 10:48楊延冰武宗琪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

楊延冰 武宗琪

[摘要]鄉村振興需要職業教育的支持。職業教育可以提升農村勞動者素質,促進新型職業農民職業化發展?,F實中,由于職業教育邊界效應降低、新型職業農民收入差距明顯以及在階層固化等研究方面的消極作用,新型職業農民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缺少職業認同感,對于職業院校管理適應性較差、缺少適合的校企合作專業。通過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建立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平臺、強化產教深度融合、加強行業組織和社會機構的參與等方式為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提供政策和技術保障。

[關鍵詞]鄉村振興;新型職業農民;職業教育保障

[中圖分類號]G7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649(2022)03-0030-05

Research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ducation Guarantee for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Yang Yanbing,Wu? Zongqi

(The Open University of Shaanxi , Xian 710119)

Abstract: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need the suppor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laborers and also promote professional of emerging professional farmers. But newly- developing farmers lack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because of the reduct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s boundary effect,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class solidifications research and the obvious income gap. Emerging professional farmers should be provided the guarantee of policy and technology by innovating the concept of cultivating talents, establishing a new vocational farm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latform, strengthening the further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industry and enhanc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industry group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which aim to the bad management and adapt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and the lack of appropriate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s major.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Emerging professional farmers; Vocational education guarantee

“三農”工作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自2004年至今,國家連續18年發布有關“三農”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凸顯了“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黨的十九大又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已經成為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支持鄉村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1]。高等職業教育從建立之初就肩負著服務社會、服務鄉村發展的重任。很多學者也從農村人才培養、鄉村治理、脫貧攻堅、公共文化與服務等角度對鄉村振興展開研究和探討,但是從職業教育領域對鄉村振興展開研究尚且不足,尤其是職業教育對接“三農”問題的知識研究顯得尤為必要。

一、職業教育對于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一)鄉村振興發展需要職業教育的支持

職業教育是對個人教育發展的延伸。高等職業教育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發展途徑。自從2019年起,我國進入到高等職業教育普及化階段,但仍然不能完全滿足人們對于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在此條件下,高職擴招順應社會發展需要,填補這一缺失。連續三年的高職擴招,為更多渴望進入高等教育學習的人提供了學習的機會,更有利于實現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普及。此外,在目前“就業難”的形勢下,人們可以通過高等職業教育獲得系統可靠的職業技能知識和職業技能訓練,提升社會適應性和競爭力。對于新型職業農民而言,由于缺少技術技能,沒有良好的學習渠道,加之對自身發展規劃不夠清晰,高職擴招為新型職業農民提供了價格低廉、可信度高、系統專業的學習渠道,個人通過學習培訓,不僅可以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而且樹立了正確的擇業觀,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二)職業教育規?;沁m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2012年起,國家啟動新型農民培育工程。2020年底,我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超過2000萬人[2]。農村建設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勞動者。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定位也更加明確,急需技術技能型勞動者,農村“大國工匠”型的人才。正如經濟學家湯敏所言“高等教育的普及事關中華民族振興”,職業教育規?;菚r代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于“三農”問題尤其是農民職業教育高度關注,農業農村農民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影響著農村社會經濟與人民幸福生活,更是鄉村振興發展的基礎。如表1 所示。

(三)職業教育可提升農村勞動者綜合素質

職業教育規?;哪康木褪桥d教促產,滿足社會發展需要。教育與農村兩大領域聯動,是對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做出的配合性行動。我們從新型職業農民概念的演進過程看,農民發展為新型職業農民,不僅是身份的變化,更是一種職業屬性,是長期在農村從事生產經營為穩定職業的農民勞動者。隨著農村人口結構及社會理念變更,家政、養老等服務性行業的發展,都需要職業教育專業人才的支持。職業教育可以提升農村勞動者的技能,緩解社會就業壓力??v觀官方政策文件對于新型職業農民概念的界定,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表述,從“農民、職業農民、新型農民、新型職業農民”,其內涵特點也有不同。新型職業農民概念的發展過程如表 2 所示[3]。

二、新型職業農民職業教育發展的現實困境

根據目前高產學術機構特征的分析,高等院校和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是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知識生產的主要機構,與農村地區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聯系緊密的高職院校知識生產能力較弱[4]。盡管職業教育對農村勞動力的積極作用已經被證實,但由于其邊界效應降低、收入差距明顯以及在階層固化等研究方面的消極作用,新型職業農民職業教育發展存在一些現實困境。

(一)新型職業農民缺乏自身職業認同感

首先,多數新型職業農民長期從事農業技術生產活動,遠離高校課堂,對于進入高校繼續深造學習新的專業技術知識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加之新型職業農民的身份社會認可度不高,加深了他們進入高校繼續學習的心理負擔?!?019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指數》的主要內容,目前我國高素質農民中僅有5.38%的人可以取得農民技術員等技術職稱[5]。其次,我國不同地區農業的生產條件不一,很多地區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的產業化、現代化程度不高,習慣于采用簡單的農業生產方式,生產力較低。從《2020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報告》的相關內容分析,政策環境需要改變。尤其是“強農惠農富農”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要給予加強。在高素質農民群體中,有60%的人申請到優惠農業貸款,有12.06%的人享受到城鎮職工養老保障,8.39%的人享有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第三,新型職業農民對于進入高校學習的內生動力不足。截至 2019 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凈收入為 7563.0 元,而農村居民凈收入為 3297.8 元,兩者相差接近一倍[6]。高職院校多位于城市中心地區,農業場所位于遠離城市的農村地區,由于缺少和高職院校的主動溝通,對于高校擴招政策以及專業相關的情況缺乏了解,不能把進入高校學習深造和提高經濟效益、自身職業發展很好的聯系,由于居住地和學校之間的空間距離,很多農民認為去學校學習會增加時間成本,影響其經濟效益。

(二)新型職業農民對于高職院校管理適應性面臨挑戰

新型職業農民由于長時間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相關活動,缺少固定的時間來學校進行面授學習。加之學生文化基礎薄弱,自主學習能力有限,對于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適應性存在差距,而高職院校對能否提供新型職業農民這一群體的學習生活也面臨諸多挑戰。首先,要想實現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學習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就需要有一支專業化、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作為支撐。但由于很多高職院校農業專業資金投入不足,缺少農村駐村教學的教師,難以保證好的教學效果。其次,高職院校在涉農專業上,未能與當地農業產業布局形成聯動機制,從專業設置、產業布局、人才培養以及當地農業發展現狀等方面,均存在脫節,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低,開設的理論課程數量較多,而新型職業農民接受能力有限,更加難以在實踐中運用,發揮知識的助農作用[7]。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的高職、中職畢業生中選擇涉農專業的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 1.60%和 4.58%,涉農專業招生人數占全部招生總人數的 1.73%和 3.24%[8]。

(三)高職院校缺少適合新型職業農民的校企合作專業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從2012年起步,至今已有10年的時間。2020年底我國新型職業農民數量突破2000萬人。首先,從人才培養方式看,高校主要按照學科專業知識體系進行人才培養,注重系統化的體系設置,且通過較長的學習周期方可完成。但是,農業類專業實踐操作性較強,對實踐場地、空間、氣候等也有一定的要求,無法通過建設實訓室等方式在校內集中開展實訓教學。在生產經營方式上,近 60%的高素質農民能夠掌握機械化的耕種收技術, 24.76%的高素質農民掌握現代節水灌溉技術,從事農業綠色種植和生產[9]。其次,從目前高職院校開設的涉農專業整體情況來看,產教融合開展較好的專業多數是實用性較強、普及較廣的專業,尤其是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居多,例如加工制造業、服務行業,提供的實訓崗位數量多、規模大,校企雙方均具有較強的合作意愿。但是對于農業企業,和制造企業相比較,其規?;蛵徫粩盗坑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質量[10]。

三、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教育保障的現實路徑

鄉村振興戰略下,學校、企業、政府為農民共同構建“三維一體”的教育保障合作機制,才是提升新型職業農民教育水平的現實路徑。

(一)創新人才培養理念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肩負著國家鄉村振興的重任。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應該從新型職業農民群體的實際出發,了解農村地區農業生產的實際,改變固有的思維和傳統高校人才培養的理念。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對于農民職業的認同感,幫助他們從內心出發,繼續學習和深造。同時,高職院校也應充分考慮到農民現有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開設實用性強,容易操作的涉農專業。鼓勵他們利用業余時間,采用多種形式完成學業。也可以探索學分置換的方式,將從事農業技術活動實際和相應學分進行置換。例如,利用電商平臺等方式銷售農產品等折算市場營銷等課程學分,提升農業知識對農業技術生產的實際運用和幫助。

(二)建立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平臺

一是建立培育平臺。通過在大學生、退役軍人、農業專門人才等群體中選擇培訓對象,構建新型職業農民職業培訓平臺,以“農業專家+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方式,將農業技術理論和農業技能操作相結合,通過學校、農村實訓基地,雙培訓的教學模式進行分類培訓,對新型職業農民開展生產經營、專業技能、社會服務多層次精準培育。逐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金融服務以及農村產業發展全方位的政策扶持體系。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模式見圖1所示。

(三)強化產教深度融合

為了更好地發揮高職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和優勢,教育部2018年發布的《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教職成[2018]1號)以及2019年發布的《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發改社會[2019]590號)等文件,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技能水平和目標群體的工作積極性[11]。校企加強深度合作,搭建服務平臺,引導高效的優質資源企業和農戶進行流動,服務鄉村發展。除此之外,一方面,探索成立職教產業集團,加大人才培養的話語權,提升農業企業在執教方面的參與,幫助企業共同分擔新型職業農民職業教育成本。另一方面,改革人才培養機制,建立企業導師制、校企合作學徒制的方式進一步促進校企融合發展。

(四)加強行業組織和社會機構的參與

為了推進職業教育培訓,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文件,關于推行“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的要求,提升社會培訓機構和行業組織的參與度,使得更多的社會培訓機構、行業組織、高職院校等共同參與到這項工作中。目前,涉農專業“1+X”證書的數量、類型較少,高質量的證書開發不足,通過借助社會力量使得高職院校的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此外,通過借助農業生產新技術成果、農產品市場要求,開發一系列實用性強、行業認可度高的“1+X”證書?;庑滦吐殬I農民知識需求方式多樣性的難題。結合不同地區的發展實際和資源特色,探索差異化人才培養,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農民技能培訓方案,進行特色化課程體系設計,滿足鄉村振興發展中不同新型職業農民個性化培養的知識和技能需求。

總之,黨中央對農村工作高度重視,為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提供了政策幫助。隨著農村機構改革的深化,“鄉村振興”、“美麗鄉村”、“智慧農業”的實現取決于是否有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高職院校應借助國家擴招政策的機遇,發揮高校在專業知識方面的優勢,幫助新型職業農民不僅獲得學歷提升,更有助于其提升專業技能,高校、政府、企業、農民多方參與,提升職業教育水平,探尋解決”三農”問題的路徑,為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徑夏冰,等.高職擴招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學習的現實困境與破解路徑[J].成人教育,2022(1):46—48.

[2]湛俊三,等.高職擴招的內在邏輯、現實困境與行動策略[J].成人教育,2021(11):100—104.

[3]習近平.九字定義新型職業農民[EB/OL].[2017-04-13]http://country.cnr.cn/gundong/20170413/t20170413_523706614.shtml

[4]張笑寒,等.產業融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實障礙與路徑探尋[J].中國農業教育,2020(8):97—102.

[5]《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報告》出爐!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EB/OL].[2018-10-27]http://country.cnr.cn/gundong/20181028/t20181028_524397674.shtml

[6]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 202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173+176.

[7]鮑金紅,等.農業信息化背景下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基于三地九村的調查[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1):47—52.

[8]新型職業農民,怎么培育怎樣成長[EB/OL].[2019-02-12]https://news.gmw.cn/2019-02/12/content_32485702.htm

[9]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央農業廣播電視電視學校.2019 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指數(摘編)[J].農民科技培訓,2019(12):19-20.

[10]杜華章,等.推進江蘇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5(4):26—32.

[11]王云清.新型職業農民產教融合培育模式的構建與創新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12):53—57.

[責任編輯 李帆]

猜你喜歡
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基于參訓意愿分析的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培訓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探析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長效機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