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小學數學計算題的教學策略

2022-05-30 10:48金發奮
文理導航 2022年26期
關鍵詞:計算題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金發奮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計算題的教學。計算是學習小學數學的基礎,是學生學習數學必備的一項技能,既是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專注于計算題的教學,以科學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展開計算實踐,拓展他們的計算思維,讓他們獲得更為良好的發展。文章基于此點,對小學數學計算題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策略

在核心素養的理念下,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在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及學習能力的前提下,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及數學學科的綜合素養。而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計算教學屬于基礎且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于計算題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在計算題的學習中熟悉計算的概念和知識發展的過程,能夠真正地掌握數學計算題的方法,讓計算成為自身學習數學知識的一項基礎技能,在計算實踐中達成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一、一題多解,拓展思維

對學生的計算題教學不僅僅體現在計算能力的培養上,還體現在學生計算思維的培養上。通過計算題教學,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從廣度及深度著手得到切實的提升。因此,在實際的計算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倡導一題多解,讓學生在多角度的分析中來拓展自身的計算思維,整體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落實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培育。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小數乘小數》時,就有這樣一道計算題“40.4×2.5”。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有了整數乘法的簡便計算基礎,他們也能夠充分運用“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來展開簡便計算。對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展開遷移運用,讓他們嘗試使用整數乘法的簡便運算來計算小數乘法題。對此,在這一計算題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讓他們獨立思考,遷移運用,一題多解,切實拓展自身的計算思維。在此基礎上,學生便想到了多種計算方式,比如:將“40.4”拆分成“40+0.4”,整個算式變成了(40+0.4)×2.5=40×2.5+0.4×2.5=100+1=101;也有的學生將“40.4”變成“101×0.4”,整個算式就變成了101×0.4×2.5=101×(0.4×2.5)=101×1=101;還有的學生將“40.4”變成了“10.1×4”,那么整個算式就變成了10.1×4×2.5=10.1×(4×2.5)=10.1×10=101。如上,教師在計算題教學中,鼓勵學生一題多解,探尋這一計算題的多種解法,既鞏固了他們已有的乘法計算知識基礎,也發散了他們的思維意識與理念,能夠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出發去展開計算題實踐,這其實便體現了他們的數學素養,促進了他們數學計算水平的

提升。

二、明確算理,掌握算法

在以往的計算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關注計算結果,并不注重算理的分析,導致很多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僅僅只是憑自己的感覺來做題。至于為什么要這樣計算,他們也不理解。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小學階段的計算題要求學生要正確運算、理解算理、合理運算,這也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具體體現。因此,在實際的計算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注重算理教學,要借助算理教學來調動學生探究計算題的主動性,讓他們掌握算理,培養計算能力,實現綜合發展。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負數》時,在這一節內容的計算題教學中,教師就要關注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點的應用,嘗試引導他們從多個角度著手去理解算理,延展思辨思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出示舊習題,讓學生運用負數知識來解決以前做過的題目。比如,教師可以引入之前做過的方程“50-x=21”,減數為“x”的方程其實一直都是學生計算的難點,很多學生在計算實踐中都會出現各種錯誤。因此,教師就可以借助負數來幫助學生理解,將左邊的“-x”移動到右邊,變成“+x”,然后整個題目很快就做出來了。通過舊題新做,能夠讓學生切實感知到負數的價值。而學生這樣的一個計算的過程,其實就是他們推理能力發展的過程。他們經過這樣一次計算實踐,明晰了等式左右正負數的關聯性算理,提升了他們對算式的正確認知,這樣便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整體設計,也提升了他們的計算效能。

三、轉化思維,簡化計算難題

在實際的計算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嘗試引導學生轉化思維,將原本復雜的計算數學題變成較為簡單的計算形式,進而達到簡化計算的目的。而這種思維轉換主要是以兩種形式加以體現。第一種轉化是由大轉到小,也就是將數值偏大的計算題轉換成數值偏小的計算題;第二種轉化是由小轉到大,也就是將數值過小不好計算的計算題轉化為數值較大容易計算的題目。這兩種思維的轉換目的都是為了簡化計算過程,減少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的計算量,提高他們的計算效率。所以說,在小學各種模塊的計算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盡量落實轉化思維的運用,以此來簡化計算難題。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本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小數乘整數》時,就有這樣一道計算題:“已知一包鹽1.25元,請問買8包鹽需要多少錢?”這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簡單的應用題,他們輕而易舉地就可以列出算式“1.25×8”。而真正的難點就在于這道計算題的計算。小數乘整數對學生來說還是有些許難度的,所以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轉化思維中的“由小變大”來解決這一數學難題。比如,可以將“1.25×8”直接擴大一百倍,變成“125×800”,所獲得的結果為“100000”,然后再除以“10000”,最終得出結果為“10”,以這樣的方式,便達到了簡便運算的目的。又比如,在“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中,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節所涉及的算理,讓學生計算一些大數乘法,比如“2500×500×400”,讓學生利用“由大轉小”的思維來將算式的小數點往左移動兩位,然后整個算式就變成了“25×5×4”,最后算出的結果為“500”,由此,便可以將小數點往右移動六位,最終得出的結果為“500000000”。如上,通過這種轉化思維,可以將原本看似比較復雜的算式轉化成符合學生常規計算的算式范圍,能夠讓學生較為靈活地減輕自身的計算量,讓他們的計算效率得到切實的提升,達成計算難題簡化的目的。

四、因“錯”利“導”,高效計算

(一)挖掘錯誤資源,引導學生尋找錯因

在計算題的教學中,教師一定不能忽視錯誤資源的挖掘及利用。教師應該明白,小學數學的計算題教學并不是讓學生獲得正確的答案,而是要讓學生從計算題的練習中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能夠掌握更為靈活的計算方法,整體提升他們對知識的計算及應用能力。因此,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錯題資源,引導學生去分析計算錯誤的原因,有針對性地糾正錯誤。

首先,有的學生在計算題練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審題不清的情況,因為部分學生在計算數學題時可能會存在盲目套用公式的情況,他們并沒有真正地理解計算規律中所涵蓋著的邏輯關系,以至于他們在運用計算公式過程中會出現各種錯誤。比如,在“小數乘法”計算題的實踐中,為了避免學生出現計算錯誤,教師就要讓學生先學會將小數點對齊,然后根據運算的原理來進行計算,還要讓學生學會審題,在審題的基礎上運用計算的基本邏輯,這樣才能夠提升他們綜合運用計算算理的能力;其次,有部分學生在反復做計算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思維固化的情況,特別是在計算應用題過程中,他們可能存在對題目條件分析不夠深入的情況,進而導致他們容易出現一些習慣性的錯誤。因此,在分析錯因的基礎上,教師就要求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花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和對比,要按照自身的計算思路來進行反思和檢查,力求能夠找到錯誤的根源,進而優化自身的計算過程;最后,不良的計算習慣也可能導致學生出現各種各樣的計算錯誤。除了在計算過程中會出現數字運算問題之外,還有的學生不愛驗算,這樣也會提高他們的錯誤率。比如,學生在計算“2.3×1.5”時,有的學生就會出現小數點標錯的情況,進而得出錯誤的答案“34.5”。因此,在分析了錯因的前提下,教師就要要求學生在做計算題的時候,要將自己的演算思維標注在旁邊,比如,“2.3×2=4.6”,而“2”要比“1.5”還大,所以“2.3×2”得出的數就應該比“2.3×1.5”的結果大,但是“34.5”很明顯要比“2.3×2”的結果大,足以說明這個答案是錯誤的。如上,通過讓學生呈現驗算思維,就能夠避免他們出現更多的計算錯誤,保證他們計算的正確率。

(二)分析計算錯誤,引導學生自我反思

在引導學生充分挖掘錯誤資源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尋找錯因,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審視自身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然而很多學生在面對自己出現的計算錯誤時,時常會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比如他們會產生畏懼心理、沮喪心理或者說自卑心理,以至于會讓他們頻繁出錯。久而久之,他們也會對計算題產生一種消極、懈怠的情緒。對此,教師就一定要積極地引導學生,讓他們以更為科學、正確的態度去分析自己的錯誤,能夠正視錯誤,利用錯誤來提升自己的計算能力。所以說,教師最好從以下方面著手加以落實。

首先,要在計算題的教學中以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學生。教師不能將計算題當作十分簡單的內容,不允許學生出錯,這樣很容易打擊學生的計算積極性。在學生出現計算錯誤的時候,教師就要帶領學生去分析自己出現錯誤的原因,然后將這些錯誤作為寶貴的資源來豐富課堂內容,引導學生從錯誤中反思自己,讓他們正確地對待自己的錯誤,由內而外地認知到錯誤的價值,然后在糾錯過程中提升計算效能。其次,有的學生會在同一個錯誤點上反復失誤,究其根源,還是他們沒有重視錯誤。對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錯誤中總結規律,并積累經驗。比如,有的學生在展開整數乘法計算時,他們常常會忽視乘數個位上的零,比如“120×200”,很多學生計算出的結果為“2400”,這其實就說明了學生并沒有真正地掌握乘法的規律和原則。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多多進行這一類的乘法計算題練習,然后讓學生總結整數乘法的規律。比如,乘數個位上有多少個“0”,那么末尾就需要有多少個“0”,這樣便能夠讓他們在后續的計算題實踐中不僅不會忘記,還能夠簡化自身的計算,最終強化他們的計算效能。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小學階段的計算題教學要進行優化與創新,教師應該從多個方面著手來加以優化,創新學生的計算方式,優化他們的計算過程,提高學生的計算素養及效能,讓學生能夠以更為科學的方式來展開計算實踐,提升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林欽.厘清算理與算法——小學高年級數學算理教學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22(9):33-34.

[2]劉啟明.淺析一題多解在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8(12):99.

[3]黃玉梅.小學四年級數學計算教學中的因“錯”利“導”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21(9):30+32.

[4]周蒙.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探究[J].新智慧,2018(21):75.

猜你喜歡
計算題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兩步計算題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化學計算題解法歸納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暢想2019年高考物理計算題的創新與堅守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