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社會新聞熱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價值與路徑

2022-05-30 09:02韓露,彭鈺琪
關鍵詞:融入路徑實效性

韓露, 彭鈺琪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學生進行系統性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陣地,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渠道。新時代,黨中央提出辦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強調加快深化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充分調動各種社會資源,讓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育人形式更加多樣,以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感召力和引領力。把社會新聞熱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有助于提升大學生對政治理論課教的學接受度,有助于增強思政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現教學目標與育人目標的有效舉措。

關鍵詞: 社會新聞; 融入路徑; 教學接受度;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 A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2.03.017

步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開啟了“以思政課強基鑄魂引領教育強國”的新征程。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解決了一些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規劃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辦好思政課,則抓住了教育的根和魂。恰逢習近平總書記“3·18”講話發表兩周年之際,在大好形勢下,如何有效融合多方資源、進一步提升大學生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接受度,增強思政課教學實效,儼然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者共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一、 新時代改革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大意義

步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進一步明確宣示了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2021年,在“兩個百年奮斗目標”交匯的重大歷史轉折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勝利召開。會議系統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深刻闡發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寶貴經驗,特別是“兩個確立”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決定性意義。立足時代發展的重要時刻,如何能有效地貫徹傳達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如何能繼續闡釋好新時代黨的這一系列重要新論斷、新思想、新觀點,講好中國故事,以學生喜愛的方式和易于接受的語言,教育、引導大學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髓,這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所要完成的重要使命,也是新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教學內容、目標,以及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立足當下,賦予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以新的活力,從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接受度。

在教育領域中,接受度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對于特定教育信息認可和接納的程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接受度,“從傳統意義上講,應涵蓋學生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甚至是對教學目標等方面的認可與接納程度”[1]。政治理論課教學接受度如何,直接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思政課只有保證獲得良好的教學實效性,獲得較高的接受度,才能彰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大教育意義,最終體現出它的育人價值。當前,結合高校思政課教學實際,要做到不斷增強課程教學的接受度必須著力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教學內容上,需要解決突出政治導向原則與學生接受度之間的矛盾問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既具有一般社會科學學科的科學性特點,又有區別于其他課程的鮮明特征,即它還承載著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功能,承擔著向廣大學生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重責,以及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重要價值功能。因此,重視政治性、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本質要求。然而,新時代的教學媒介隨著信息科技手段的不斷革新而發生了重大改變,相比過去,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普及的大背景下,由于人們接收信息量的規模急劇膨脹,同時紛繁龐雜的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力大,對學生思想觀念產生的沖擊力和影響力極大增強。因此,理論性較強的高校思政課,如果缺乏生動、高時效性的案例,就無法將教學內容更好地與社會實際相接軌,就會拉大思政課與大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而難以被學生所接受。

二是教學方式方法上,需要協調灌輸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與提升教學吸引力與感染力訴求之間的關系。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外在的知識灌輸是必要的。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決定作用的環節,則是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理解和內化?!盵2]長期以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飽受詬病,但經理性思考后,會發現它在教學中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對于作為公共課程的政治理論課。要想在規定課時內,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并且讓各個專業的學生較為順利地通過考試環節,毫無疑問,科學地運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必不可少。但必須同時注意到,由于灌輸式教學法呈現出的是一種“單向性”的教育過程,教育主體不容易把握住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思政課教師不能及時捕捉到學生對教學內容與方式方法上的實際訴求,無法在知識灌輸過程中有效增強理論課的教學吸引力和感染力,就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難以讓學生產生較高的接受度。面對這一問題,作為思政課教師,應積極優化傳統教學方式方法,拓展變革教學方式的新思路,給單調沉悶的課堂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三是教學目標上,需要克服培養學以致用能力和塑造價值觀的目標定位與學生的知、信、行三方面易分離的矛盾問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更事關新時代大學生崇高品格的養成和人格的完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盵3]329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就是要構建以大學生學習參與為促動力,通過實踐體驗,把課堂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自覺的思維方式、價值標準,并進一步做到知識內化,進一步指導其具體行為,最終實現學以致用。按照這一目標,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的吸引和感染也就相應地分為三個層次,即認知了解、情感共鳴、行為實踐。但從實際來看,由于思政課與高校專業課程相比較而言,在學生心目中普遍存在“價值缺位”的刻板印象,因此,往往造成了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接受度上出現知、信、行之間的斷層:為了實現通過課程考試的目標訴求,學生對如何通過課程考試的關注度遠遠高于對課程內容本身的關注,只注重“知”,忽視“信”;學生課堂之外的課程自主學習參與度也比較低。

針對上述現實問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立足于新時代的客觀要求,著重關注學生的主體發展、內在需求等問題,不斷拓展教學改革新思路,竭力提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接受度。

二、 堅持問題導向,深挖新時代社會新聞熱點在高校

思政課教學中的育人優勢新時代,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較為復雜,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面臨亟待解決的問題也越來越復雜。增強問題意識是高校思政教育者堅定貫徹黨的思想路線的具體體現,是將高校思政課從偏重知識傳授的傳統教學模式向以人為本的現代教學模式轉變的出發點,更是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關鍵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樹立問題意識,積極推動解決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不僅體現了求真務實、創新創造的學術精神,更展現了馬克思主義者的堅定信仰和責任擔當?!拔覈鐣髁x教育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高等教育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心懷‘國之大者……”[4]。步入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唯有緊跟形勢變化,不斷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才能幫助大學生更好地直面社會現實,直面身邊事、直面天下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際上是一個解疑釋惑的過程,……要及時回應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在社會實踐中、在影視劇作品中,乃至在社會輿論的熱議中遇到的真實困惑?!盵5]從這一層意義上說,堅持問題意識導向,就對高校思政課教學提出了新任務:要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課的育人優勢,通過發掘社會新聞熱點資源,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高度認同感,增強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接受度。

一是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涉及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社會歷史、現狀以及發展趨勢等,其本身具有鮮明的政治性、理論性和抽象性。也正因此,對高校大多數專業的學生而言,其抽象晦澀的理論并不容易弄通、弄懂,從而影響了學生將課堂教師講授的知識進行內化的過程。而社會新聞,由于往往涉及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社會事件、社會問題和社會風貌等,與政治新聞、軍事新聞、經濟新聞、科技新聞、文化新聞等相比,又更具有生動性、趣味性、富有人情味等特點,更能夠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中國人民構筑起同心戰疫的堅固防線,不僅彰顯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遵循,也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大批鮮活生動深刻的“教材”。因此,將社會新聞有效地融入思政課教學中,將基本理論知識與社會現實、理論熱點相結合,通過豐富的身邊真實案例深入淺出地闡述理論觀點,將極大地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學生的接受度也會相應得到提升。

二是有助于刷新教學方式方法。步入新時代,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更成為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有力支撐。而在高校思政課的教學中融入社會新聞,對變革教學方法也將產生極大的促進。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全校不同專業的學生,這種專業、年級和性別的差異性和階段性決定了他們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關注和認識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不加區分地使用同一種教學模式。雖然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特定的效能,但如果在復雜的教學過程中被重復單獨使用,則其效能就會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方式主要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育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中,許多教師重說教而輕啟發,重灌輸而輕交流,師生之間缺乏良性互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發展,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得不到回應。雖然大部分教師上課時采用了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技術手段,也能做到圖文并茂,但只不過是“舊瓶子裝新酒”,教學方式方法依然是傳統的說教式。而社會新聞作為一定時期內具有較大影響的社會現象的集中反映,具有內容豐富、教育面廣、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等優點,這給以往單調沉悶的課堂帶來些許生機與活力,有利于變單向的說教和強制灌輸為雙向的互動學習,對于開展互動啟發式、合作研討式以及專題式等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方法的變革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三是有助于達成教學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也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任務、新目標和新課題:“我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未來30年,我們培養的人要能夠完成‘兩個一百年的偉業。這就是教育的歷史責任。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盵6]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對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進行宣講、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為取得良好教學效果,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就特別需要提高校思政課的針對性、感染力,把基本政治理論和觀點講清楚、講明白,讓廣大青年學子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而社會新聞則是上述兩方面的最優的契合點。在高校思政課的教學中,有選擇性地融入社會新聞熱點,讓學生透過一個個鮮活的、生動的社會新聞熱點事件,去感受、去思考、去領悟蘊含其中的新思想、新理論、新觀點、新論斷,使思想的種子在廣大青年學子心底生根發芽,從而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走近廣大青年學子,凝聚、擴大青年學子實現偉大夢想的社會共識。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產生出良好的教學實效性。讓大學生通過社會新聞,直接體驗和觀察社會生活及其發展變化,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更有助他們確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更好地學習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三、 探尋社會新聞熱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新路徑

重視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共中央先后出臺了十多個關于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對思政課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不斷推動思政課改革。要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接受度,獲得滿意的教學實效,就需要以創新的理念,從頂層設計、教師主導與學生吸收等幾個方面去探尋社會新聞熱點有效融入教學的新路徑:

第一,深入發掘社會新聞熱點的教學價值。在談到如何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問題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要善于創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3]330社會新聞作為時代發展的產物,蘊含著豐富而多元的教育素材,必將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深刻影響。一方面,高校思政課的育人目標在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社會就是三觀樹立的大考場。如果脫離了社會——這個“知信行”相統一的考驗場所,學生三觀的樹立也只能是空中樓閣。社會新聞反映客觀世界發展的最新動向,其涉及面廣、時代性強,本身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聯系緊密,因此是思政課教學最生動的素材。另一方面,新時代的大學生有熱情、有思想、有抱負。他們愿意“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將社會熱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也就將課程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和大學生的興趣點、關注點緊密聯系了起來,契合了當代大學生強烈關注新生事物的心理需要。作為教師,應當充分發掘社會新聞的教學價值,以突破傳統教育邏輯的意識與勇氣,以鮮活的天下事、身邊事去豐富思政課的內容,去激活思政課的內涵,賦予思政課傳統經典的現代價值。

第二,科學篩選與整合社會新聞熱點的教學有用性。社會新聞,與政治新聞、軍事新聞、經濟新聞、科技新聞等相比,不僅具有社會性、廣泛性,而且更講究生動性,更富有人情味。因而,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社會新聞,必將提升大學生的接受度。但同時,如何“選好”社會新聞卻是一門大學問。一方面,選用社會新聞熱點事件必須以教材框架為基礎,堅守與教學內容契合、與學生相關的原則,做到“既延伸教材內容,又尊重教材內容”,而不是單純地為了引入而引入。例如,思政課教學內容中的一項重點是對大學生講清講明中國共產黨已經歷史性地形成了的重大決策和創新理論,而如何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歷史觀教育的重大意義,則可以結合時政新聞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大學生進行“四史”教育的講話精神的報道:“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7]。另一方面,隨著新時代微信、微博等更多新媒體工具的介入,社會新聞內容的選擇應當注重真實性和時效性,要優選反映社會正能量、彰顯時代特色和切合學生實際的社會新聞。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所提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盵8]而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思政課教學所具有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教師在選用的時政教學案例時,必須做到優選和慎選。只有做到科學篩選與整合社會新聞熱點的資源,才能確保課堂教學既能彰顯政治教育的理論特性,又能與社會實際緊密相連,收獲最優的教育成效。

第三,合理設計與規劃社會新聞熱點呈現課堂的有益形式。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革新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能滿足于成為教書匠,而應成為某一方面研究的專家,有開闊的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才能提升學理的穿透力,贏得學生的敬重?!盵9]思政課教師只有具備開闊的視域,才能做到得心應手地將社會新聞熱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才能做到以科學的呈現方式讓教材內容“活化”起來:例如,教師以社會新聞為話題,采用動畫視頻、音頻等多樣化形式設計課程導入環節;鼓勵學生收集整理社會新聞進行要聞發布活動;組建學習團隊,精心確立主題,組織學生開展社會新聞熱點專題討論,等等。社會新聞熱點呈現于課堂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而有益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增強是不變的初衷。因此,思政課教師在設計、規劃社會新聞熱點呈現課堂的有益形式時,要能在知識傳授與能力養成相統一的視域下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展現:要讓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看待社會新聞、分析問題的能力得以增強;要讓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在潛移默化的施教過程中不斷被喚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先后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不斷強調:“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盵10]步入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繼續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指示精神,大力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廣大思政教師更有不斷刷新教學理念,采用科學靈活的育人舉措充分挖掘并利用好社會現實這座資源“寶庫”,將鮮活的新聞熱點事件有效融入思政課教學中,從而大力提升高校思政課的育人實效性,引導廣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參考文獻]

[1] 黃金滿.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實效性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0(15):37.

[2]丁國浩.問題意識導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6.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習近平在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校慶日與師生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N].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20-04-20)[2021-03-06].http://cpc.people.com.cn/n1/2021/0420/c435113-32082446.html.

[5]習近平首次點評“95后”大學生[N].人民日報,2017-01-03(02).

[6]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3月18日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講話[N].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20-08-31)[2021-12-06].[N].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831/c64094-31843368.html.

[7]習近平.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7):4-17.

[8]新華社評論員.堅持“八個統一”創新思政教學: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EB/OL].(2019-03-20)[2021-12-06]http://www.gov.cn/xinwen/2019-03/20/content_5375509.htm? allContent.

[9]陳金龍.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路向之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6):91-94.

[10]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責任編輯文格)

Value and Path of the New Era Social News Hot Spots Integrating

into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HAN Lu, PENG Yu-qi

(School of Marxism,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o systematically educate students about Marxist theory,and the main channel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In the new era,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ward to ru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well in schools,emphasized to accelerate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ully mobilized all kinds of social resources,enriched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and diversified the forms of education,so as to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appeal and leading pow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Integrating social news hot spots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he universities is helpful to enhance the acceptance of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It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educational objectiv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social news; the paths of integration;teaching acceptability; effectiveness

猜你喜歡
融入路徑實效性
怎樣增強人大專題詢問的實效性
參政黨民主監督實效性診斷及強化之道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究
關于五大發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職電氣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模式全過程路徑的探索
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
協商實效性研究
協商民主的實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