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空觀念素養視域下情境教學法在歷史課堂中的應用探究

2022-05-30 10:48逯恬毓
求知導刊 2022年17期
關鍵詞:時空觀念情境教學歷史

摘 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建立歷史時空坐標、創建時空情境和巧妙設問、創設問題情境以及利用歷史地圖、再現空間情境等,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活動,梳理歷史知識的基本脈絡,啟發學生在特定的時空框架下,理解歷史事件的變化和發展,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

關鍵詞:情境教學;時空觀念;歷史

作者簡介:逯恬毓(1996—),女,延安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對歷史課程的學習,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而時空觀念作為歷史學科的本質體現,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實。歷史教學需要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出發,因此,教師應運用情境教學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運用情境教學法落實時空素養的必要性

(一)順應歷史課標的要求

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歷史學科的知識是建構在歷史時空基礎上的,對歷史的認識必須從時空觀念的角度出發,這是我們解釋、分析、理解歷史事件的重要前提?!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對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提出了要求,即讓學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與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相聯系的;知道劃分歷史時間與空間的多種方式,并能夠運用這些方式敘述過去;能夠按照時間順序和空間要素,建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之間的相互關聯;能夠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對史事作出合理解釋;在認識現實社會時,能夠將認識的對象置于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考察[1]。歷史知識是建構在一定的時空基礎之上的,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必須從時空觀念的角度出發。但是目前受教材編排和課時限制的影響,部分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對時空觀念的形成存在斷層和空白。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切實落實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培養。

時空觀念素養的落實需要情境教學的支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采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身臨其境,體會歷史人物當時所處的背景,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下認識歷史事件。運用情境教學法不僅能夠活躍歷史課堂,還能落實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只有將歷史敘述建構在歷史事件發生的時空情境之下,才能設身處地地認知歷史事件的價值所在,才能盡可能地接近和再現歷史。

(二)順應高考改革的變化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明確提出,學生要具備能夠從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發現新問題、運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等關鍵能力。教師如果能夠在課堂教學中設置情境,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分析、解決相關的歷史問題,就能使歷史課堂變成受學生歡迎的有生命力的課堂。

現在的高考越來越重視通過問題情境來考查學生對史料的解讀能力。近幾年,歷史高考大多以史料分析的方式進行命題,很少把時間和地點作為知識點進行考查,但是對時間的判斷卻是解題的關鍵。以2021年高考真題(全國乙卷)第6題為例,題干將時間定位在1934年國共兩黨對峙時期,此時毛澤東強調改進工作方法是動員群眾擁護中國共產黨,從而參加革命戰爭,壯大革命隊伍,而其他選項都與題干所處的時空不符。由于歷史時空概念相對抽象,因此在歷史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利用多種手段來還原歷史時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活躍歷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我國課堂教學最大的問題是教師對學生過度掌控,教師“扶”著學生、“牽”著學生,甚至“綁”著學生完成教學任務。雖然新課程改革后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傳統的灌輸教學模式依然存在。如果教師不改變這種教學方式,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歷史成績的提高。在歷史教學中創設合理的歷史情境,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恰到好處地發揮“穿針引線”的作用,利用歷史時間軸、歷史影片和歷史地圖,更加直觀、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時空觀念。

二、運用情境教學法提升學生的時空觀念的策略分析

(一)運用歷史時間軸,創建歷史時空情境,體會歷史發展的整體脈絡

歷史學習需要培育時空觀念,需要將時間情境和空間背景緊密結合,在時間情境和空間背景中體現歷史的演繹脈絡,形成人、時間、空間的有機統一。歷史課堂采用情境教學,可以彌補學生因時代久遠而無法親身體驗歷史情境的遺憾,引導學生深入歷史情境,體會歷史發展的延續和變遷。然而現行的普通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中的部分內容時間跨度非常大,只突出具體的歷史時間和歷史事件,忽略了整體的歷史過程,容易導致學生所學得的知識內容碎片化,不利于學生形成整體的時空觀念。雖然目前高考命題重點是史料分析,但是對史料時間的判斷和空間的把握是解題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歷史時空軸,創建歷史時空情境,使學生形成整體的時空觀念,并在解題的過程中精準定位時空。

在時空軸的基礎上搭建歷史坐標,從而使學生了解歷史變遷的背景、原因和內在邏輯。歷史教師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歷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講述歷史知識,要求學生能夠以時空變換為線索,從多方面搭建歷史知識的脈絡和框架,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進行全面深刻的認識。例如,學生在學習《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0課時,以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為橫軸,以時間為縱軸,建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時空坐標。學生通過時空坐標,在橫向上,理解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狀況,具體來說,從政治上了解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運動,從經濟上體會民國初年的經濟新氣象與社會生活的變化,從文化上感受新文化運動的新思潮。在縱向上,把握北洋軍閥統治時期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點,并從時間軸上體會孫中山抗爭舉步維艱的歷史過程和袁世凱竊國,專制回籠以及軍閥割據的局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用聯系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對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形成完整、立體的通史體系,加深對這一時期歷史知識點的理解和識記,強化了知識結構。

(二)巧妙設問,創設問題情境,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

高質量的課堂應該以置疑始,以釋疑終。但是,目前的中學課堂還存在“一言堂”和“滿堂灌”的現象,課堂教學難以做到高效和有趣。創設歷史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翻看真實的歷史畫面,這樣的歷史課堂更加具有靈動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通過展示歷史影片、歷史圖片以及編排歷史劇等方式向學生巧妙設問。學生在體驗問題情境、產生問題意識的基礎上,通過自學探究、分析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加強對歷史時空的理解。以《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1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例,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剪輯《覺醒年代》相關經典鏡頭,帶領學生走進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重大歷史場景。在播放視頻之前,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有哪些?五四運動爆發的過程是什么?五四運動爆發的歷史意義有哪些?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有哪些?通過巧妙設問,有效引導學生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有目的、有方向性地對歷史問題進行思考,從而加深對這一歷史時期歷史事件的理解,提升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活躍歷史課堂。

(三)巧用歷史地圖,再現空間情境,增進學生對歷史的體驗

歷史地圖是我們研究、了解人類歷史發展變化不可缺少的工具[2]?,F行的普通高中歷史教科書中,《中外歷史綱要(上)》有41幅地圖,《中外歷史綱要(下)》有37幅地圖,地圖占了教科書很大的篇幅。如果我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能讀懂歷史地圖,那么對鞏固所學內容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將大大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尤其近幾年的高考題越來越重視對歷史地圖的考查,教師只有巧妙地把歷史地圖運用到師生的互動中,才能實現歷史地圖對文字的有效補充,增強學生的時空觀念。

歷史地圖能夠生動形象地補充說明教科書中的有關內容,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他們掌握重大事件發展的全過程,同樣有利于他們掌握書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人民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為例,教師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展示三大戰役的示意圖,還原當時中國的地圖,結合教材內容,啟發學生進行思考:為什么三大戰役的順序依次是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呢?并且要求學生在示意圖中標注三大戰役的時間,以兩人為一組,根據歷史地圖敘述在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的進攻方向和進程。在標注和敘述的過程中,學生見證國土一寸一寸得到解放的過程,能夠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同時,學生通過分析得出,遼沈戰役的勝利,使得全國的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東北全境的解放,使得人民解放軍在數量上獲得了相對的優勢,為后面兩大戰役的勝利做了鋪墊。學生分析三大戰役的歷史地圖,建立空間情境,能夠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

三、落實時空素養的問題與反思

(一)時空觀念素養視域下組織教學的認識誤區

時空觀念的落實至少需要從四個層次層層遞進才能完成,而多數一線教師對時空觀念的落實往往停留在前兩個層次上,他們對時空觀念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第一,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脫離具體生動的歷史情境空談時空觀念,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學生的知識儲備,更沒有創設具體的歷史情境帶領學生進入歷史。也就是說,對于具體的歷史,教師一定要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時空觀念,這樣學生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客觀地去理解歷史。第二,教師認為只要提供了時間軸和歷史地圖,學生的時空觀念就建立起來了。教師需要認真學習、準確理解新課標,從而轉變這種錯誤的認知。第三,運用時空觀念曲解史料的本來含義。創設歷史情境往往需要提供不同形式的歷史資源,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對歷史資源生搬硬套、過度解釋甚至無中生有,以達成所謂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明白的是,并不是每一節課都能達到預想的效果,我們不能將情境教學神圣化。

(二)時空觀念素養視域下組織教學的建議

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而言,時空觀念最為重要。首先,在運用情境教學落實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時,教師要選擇符合教學需求的資源,不能為了進行情境教學而刻意創設情境,情境創設要以能最大化提高教學有效性和促進學生時空觀念素養的落實為出發點。其次,情境創設的途徑雖然豐富多樣,但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教學進度,善于取舍,避免一節課都在空中樓閣的情境中,沒有回歸課本內容,耽誤課程進度。最后,教師在運用情境教學時,應該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調整教學方法。情境創設和時空觀念素養的落實應該是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的。

結語

無論是從課程標準對時空觀念的要求出發,還是從新高考改革的角度出發,教師都應當通過情境教學,讓學生立足時空。通過情境教學落實時空觀念素養的方式有很多,不管是使用歷史時間軸、影視資源、史料分析,還是利用歷史地圖,都應根據實際的教學需求進行選擇。但如何把它們完美地融入歷史課堂中,還需要教師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劉洪文.淺議歷史地圖在教學中的作用[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3):82-84.

猜你喜歡
時空觀念情境教學歷史
鏡頭中的組詩
歷史教學設計中的“時空觀念”設計
新歷史
淺析情境教學法在中職會計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英語情境教學中的問題探析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