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深化改革的探討

2022-05-30 14:44黎艷媚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2年11期
關鍵詞:探討人力資源

黎艷媚

【關鍵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探討;人力資源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2)11-0135-04

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是衛生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對激勵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的發展,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專業技術職稱評聘決定了科研、技術、資金、晉升等資源的配置方向,涉及從業人員切身利益。對于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綜合素質,合理規范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近年來,各級行政管理部門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相繼出臺了《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廣東省職稱評審管理服務實施辦法及配套規定的通知》等相關文件,切實加強職稱制度深化改革。但是目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審制度還難以全面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綜合技術水平,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和完善。

1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體系現狀

目前,隨著職稱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衛生專業技術資格初級、中級職稱已全面取消職稱評審或認定,改為以考代評的形式,而高級職稱則實行考評結合,對衛生專業人員學術水平、專業技術等多方面的一種綜合定性評價。然而隨著醫療衛生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衛生專業技術人才的要求也不斷增加,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體系急需逐步完善以促進衛生專業技術人才的發展。目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體系現狀如下。

1.1評價標準相對滯后

現行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是以1998年《關于印發<廣東省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暫行辦法>的通知》為依據,并于2005年進行了改革和完善,近年來,職稱評審的要求也根據實際情況做了評審內容的調整。但是在實施過程中,評價標準雖然包括了對申報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和科研能力水平等多方面的要求,但是專業技術水平等部分評價標準不夠具體,敘述性文字條件較多,概念比較模糊,可量化指標少,主觀性強等不足,評審專家很難根據評審的要求對申報人員的業績能力、臨床水平等方面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定。另外,由于科研能力水平的評價標準可量化,指導性較強,因此在職稱評價過程中,很多專家就著重于科研能力的評價而忽略了對技術水平的評價,主要仍以學歷、資歷、論文、課題等外顯因素為評價指標,較少對人才的臨床業務水平、思想品德、綜合素質進行評價。

1.2評價標準受非臨床指標影響較多

人才質量決定醫院的核心競爭力,為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提供全面的評價標準,有利于醫院的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提升人才質量。然而,目前很多醫院面臨著衛生人才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職業滿意度低、人才流動率高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評價標準受其他非臨床水平指標影響較多,如崗位職數、繼續教育情況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除了要面對救死扶傷的臨床壓力外,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以為患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治療。但是在職業晉升時還受崗位數量等非自身因素影響,導致未能晉升,無法提高自身待遇。

1.3評審標準不全面

目前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職稱針對醫、護、技、藥有明確的評價標準,但是對管理、臨床研究人員缺乏評價標準,雖然目前有很多省份都相繼出臺相關的評價標準,如2019年廣東省針對衛生管理、衛生信息、醫學臨床研究出臺了相關的高級職稱評價標準,但是由于管理人員部分仍處于初級、甚至沒有職稱的情況,晉升仍然存在困難。

1.4評價隊伍職業化建設相對滯后

目前大部分評審專家都是從事多年臨床工作經驗的主任醫師,較少接受人才評價專業知識的培訓,對人才評價實施標準缺少深入研究,難以完全適應衛生人才評價發展的需求。

基于上述原因,職稱制度改革必須要合理規劃專業技術水平和科研能力水平的量化標準,結合資歷、醫德醫風、繼續教育等指標,制定一個科學、全面、客觀的衛生專業技術職稱評價標準。

2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方向的探討

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應建立在專業特質與工作要求相匹配的基礎上,確立的專業評價指標與專業職位需求特質要保持一致性,根據不同崗位專業能力和工作業績要求的共性和差異性,制定不同專業的評價標準,通過對目前衛生專業技術職稱制度的相關研究,提出以下制度改革的方向進一步探討。

2.1合理調整崗位職數

目前的醫療機構高級崗位職數普遍存在“僧多粥少”的情況,醫療機構中級人員有晉升高級職稱需求,但是機構無高級崗位職數或者醫療機構在編人員取得高級職稱但是沒有高級崗位聘用,非在編人員有高級崗位職數,但是沒有高級職稱人員等。由于崗位職數的限制,導致醫療機構人才隊伍現狀逐漸變成初級職稱人員比例高,高級職稱人員比例低。有很多優秀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雖然已經符合晉升的條件,但是由于職數原因無法申報職稱。為了醫療健康事業發展的需求,提升醫務人員素質能力,促進職稱評審制度有效落實,崗位職數不應該成為阻礙醫務人員職稱晉升的影響因素,而應該作為提高待遇、影響力等促進醫務人員提高自我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因此,合理調整高級職稱崗位比例,崗位職數設置不能一成不變,應根據醫療機構發展需求進行靈活調整,公立醫療單位尤其是基層衛生機構崗位職數不設在編或非在編限制,只要有崗位職數就可以使用。同時可根據單位管理情況,將崗位設置權限下放給單位,各單位應結合本單位實際,圍繞單位人才梯隊建設規劃,合理調整崗位設置,促進評審條件與人才培養有效銜接,充分發揮職稱在人才培養中的導向作用。

2.2下放自主評審權,發揮高水平區域在職稱評審中的作用

衛生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制度是為醫療衛生機構合理配置人才隊伍的有效途徑,在職稱評審中可以合理利用綜合能力水平高的地市或單位的優勢,在省級行政部門的統一政策領導下,積極發揮自主評審的權利,根據自身的需求落實評審政策。目前廣東省已向部分地市、高等院校附屬醫院、高水平醫院下放評審權,既保證評審的質量,又體現職稱制度評審的價值。

2.3完善以考代評,考評結合評價方式

根據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需求,制定更加合理的考試條件標準,考試是檢測知識積累和臨床技能掌握的評價方式,能比較客觀的反映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知識水平和臨床技能。初中級職稱繼續實行以考代評,高級職稱實行考評結合模式,高級職稱既以考試成績作為檢驗申報人員的依據,同時建立完善“同行評議、綜合評價”的業內評價模式,促進職稱評審制度更客觀、全面的發展。

2.4建立臨床技術水平可量化指標,健全業績評價標準

近幾年,評審要求更注重臨床專業技術水平量化指標以及體現臨床水平

的業績成果,廣東省評審條件新增提交臨床專業病案材料、專題報告、護理工作相關材料等要求,在一定程度體現了評價標準注重臨床專業技術水平,但是材料的評價還是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臨床技術水平的體現還應加強其可量化的指標,需要完善臨床專業技術水平評價標準,制定各專業具體工作量表、專業內容、臨床工作實績(包括治愈病情復雜患者人數、完成技術水平要求高的手術數量、臨床技能比賽獲獎情況等)等。

2.5科學合理運用科研成果作為評價標準

目前,基于論文、科研可量化評價標準的影響,對衛生專業人員過分強調了論文、科研的重要性,忽略了臨床技術水平的評價。因此,職稱制度改革既需要強化臨床技術水平的量化標準,也應該合理運用科研成果作為評價指標。當前職稱評價體系中雖然出現唯論文、唯科研的現象,但是醫療健康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研究,專業技術人員在提升臨床技術水平的同時,也應該積極探索有利于醫學發展的科學研究,不能否定科研在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中的作用,因此,在進行職稱改革的過程中應避免出現“論文至上”,但也不可“去科研化”。

2.6弱化與臨床水平關系不大的評價指標

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核心任務是治病救人,職稱制度是為了促進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提高自身綜合水平,促進醫療衛生服務的發展。近年來外語、計算機等不再作為職稱評審的條件,繼續醫學教育學習也僅需要提供一年的合格證明,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在臨床工作中。

2.7完善基層評價標準,優惠基層醫務人員

2015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基層醫務人員的傾斜政策,不斷改革評審機制,創新評審方式,鼓勵優秀人才服務基層。在職稱評審上傾斜基層醫務人員,有利于鼓勵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1)基層單位應提高高級崗位職數比例,基層醫務人員實現職稱評審與崗位聘用、晉升相銜接。(2)降低評審要求,基層醫務人員論文、科研不做硬性要求,考試成績降分,對艱苦邊遠地區做出貢獻的人員實行免考政策。(3)縮短晉升年限,對于優秀人才到基層可以適當縮短其評審的年限要求。對于長期在基層工作的人員只要符合申報條件的直接認定。2020年廣東省出臺了《基層衛生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副高級職稱直接認定工作流程(2020年版)》,該文件指出取得中級職稱后在部分偏遠地區連續工作滿10年的部分專業直接給予職稱認定。該政策對鼓勵醫務人員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安心長期工作有重要意義。同時,根據基層評審條件取得的基層高級職稱只允許在基層流動,避免人才的流失,也保證了評審政策的公平與嚴謹。

2.8明確破格條件,確保評審質量

制定高級職稱申報人員破格申報的條件要求,鼓勵醫務人員更加注重醫德醫風。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受到重大表彰獎勵,承擔重大科研項目,具有突出專業技術能力水平,在援外、援藏、援疆、援助貧苦地區等對口幫扶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均可申請破格評審高級職稱,破格條件圍繞衛生健康工作重心和專業技術人員成長成才需要的基礎上實施,保證評審質量。

2.9拓展管理、臨床研究人才職稱發展方向

加強衛生行業管理隊伍建設是推進衛生事業健康的關鍵。由于國家尚未完善衛生管理專業職稱發展方向,衛生管理人員待遇得不到提升,已經成為阻礙管理人員職業化發展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北京、上海、廣東等逐步推出并細化和明確衛生管理職稱評審制度,為從事醫院管理的優秀人才提供了職業晉升的方向。但是由于目前處于各級省份探索的階段,評審要求、評審條件各有異同,尚未作為全國統一的職稱評審管理。接下來,為從根本上解決以上人員的晉升發展,人才評價標準應做好初中級到高級的有效對接,促進推進以上專業初中級職稱的建設,各省應根據其他省份的實踐經驗和自身需求,總結制定較為完善的統一評價標準。

2.10促進職稱向高學歷人才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醫務人員的學歷普遍較高,同時醫務人員也會通過成人教育等途徑提高自身的學歷,雖然學歷的高低不代表臨床技術水平的好壞,但是通過不斷的學習能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更好的指導臨床工作。目前仍然存在部分醫務人員晉升高級職稱時只有中專學歷。因此,建議在職稱晉升的標準中對不同學歷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鼓勵醫務人員向高學歷人才發展。

2.11職稱發展與信息化相結合

隨著醫療衛生信息化的發展,職稱評審工作可以與信息化相結合,合理利用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化平臺,量化臨床工作量評價指標。各級省份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職稱申報、評審等相關工作,簡化評審工作流程。目前,各級職稱證書也逐步實現證書電子化。

2.12規范和完善評審專家的職業化發展

建立一個結構合理、對評審政策熟悉的職稱評審專家庫,是關系到評審政策是否能高效的發揮到人才評價作用的重要因素,是提高評審質量,推動評審合理化、科學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規范和完善評審專家的職業化要求是很重要的,部分新增加的專業如衛生管理等缺少相關專家,可通過實際從事衛生管理的行政人員中增補,進一步充實和提高專家庫的綜合水平,同時也可在醫療衛生系統專家的基礎上,加強橫向聯合,吸收部分統計學、臨床醫學研究、管理學等其他系統的專家。建立評審專家履職檔案,對專家庫實行“一年一調整”的動態管理,及時補充我市專家庫的人才資源,對評審專家的學科分類、任職資格、申報條件、選拔和聘任流程等進行規范,強化評審專家庫的建設。

2.13堅持科學公正,完善評審監督機制

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堅持以臨床工作業績、綜合素質為評價標準,保障專業技術崗位上刻苦鉆研、業績突出、默默奉獻的人員有“盼頭”。堅持評審申報過程公開原則,制定完整的評審監督機制,評審“雙公示”制度,要求各申報單位嚴格落實評審前申報人員情況、評審后結果情況公示流程;堅持評審保密原則,對評審專家、評審過程實施封閉化管理,確保評審公平公正。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是形勢所需,職稱制度雖然復雜,但是通過對醫療衛生行業人才需求的不斷探索,加強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標準的研究,不斷完善評價體系,發現目前職稱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斷優化,以達到促進衛生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成長和健康事業發展的目標。

猜你喜歡
探討人力資源
讓人力資源會計成為企業的“新名片”
寶雞:松綁人力資源
環境科學專業《環境生態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芻議小學足球教學的訓練教學方法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稅收籌劃的效應問題
試論人力資源會計
尋找人力資源開發新路
尋找醫院人力資源開發新路
人力資源服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