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養治愈慢性疾病

2022-05-30 14:44孫銘鴻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2年11期
關鍵詞:慢性疾病預防營養

孫銘鴻

【關鍵詞】營養;慢性疾病;預防

【中圖分類號】R589.2 R45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2)11-0145-04

營養就是用來維持人的生命以及促進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原材料,主要來源于陸地和海河中的動物和植物中。老百姓口中一直流傳著一句諺語“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可見人是靠攝取各種食物的營養供給給身體才能進行正常運轉的。條件就是種類要齊全、數量要充足、比例要平衡,只有比例平衡了才能使人體的生理生化反應以及代謝平衡的。也就是說人體每天必須攝入全面的、足量的營養才能保證健康的。如果沒有營養的供給人根本就是沒有辦法存活的,人體所有的機能也都會停滯的。比如:三天不給你喝水會是怎樣的?一個星期不給你食物吃會不會餓死呢?我們的身體可以不吃藥,但是卻不能不吃食物、不喝水、不吃水果等。因為,蔬果中含有我們身體所必需的物質元素,例如:缺乏維生素C就會得敗血癥,如果連續幾個星期人體沒有吸收到維生素C就會有生命的危險。所以,營養來自于我們的一日三餐中。而人類賴以生存的三大要素就是:空氣、水和食物。

1科學探索營養一來自于食物中

世界衛生組織為中國營養協會提供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明確規定了中國居民每天需要攝入的食物種類和需要量??梢詺w納為五大類:谷薯類、蔬果類、雞鴨魚肉蛋、奶制品、脂肪。而人體內大約有上百種的營養物質材料,主要是用來構建人體的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的。最基礎的就有七大類: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水、纖維素。而人體的生理生化反應過程就是人體能量的活動過程。疾病就是由于身體長期得不到營養物質的供給以及體內垃圾毒素的堆積不能及時的清除出去所導致的結果。長期營養的缺乏和不平衡就會造成免疫力低下以及能量活動的停滯,所以免疫力低下的情況下就會誘發各種疾病了。

1.1蛋白質

恩科斯說:人體如果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了!可想而知蛋白質的作用了。蛋白質占人體比重的17%~20%,命的表現形式就是蛋白質的表現形式,沒有蛋白質所有的生理生化反應就會立即停止了。因為人體所有的反應都是靠各種酶來參與的,而所有的酶也都是需要蛋白質的。蛋白質就是構成人體內酶、激素、抗體、補體、免疫、組織、細胞等的重要物質材料,具有構建機體、修復組織、調節生理功能、提供能量的作用。蛋白攝入不足會導致各種疾病,如嬰幼兒生長發育會停滯、智力和視覺發育差、貧血、營養不良性水腫、消瘦、臟器功能衰竭等。成人也會消化不良、肌肉消瘦、免疫力下降、骨質疏松、貧血、水腫等。

人是由細胞組成的,人體的最小單位就是細胞了。而細胞的最小單位是氨基酸,如果我們把蛋白質形容成一串項鏈的話,那么項鏈中的每個個體就是氨基酸。食物氨基酸模式和人體氨基酸模式越接近,對人體的消化利用率也就越高,結論就是優質的蛋白。蛋白質在人體內會不停的進行分解、合成、再利用,是動態平衡的一個過程。

1.2脂肪

占人體比重的15%左右,脂肪的重點就是脂肪酸和膽固醇與血管之間的調節和平衡作用。脂肪酸能夠調節脂蛋白和血脂的。脂肪的生理功能就是:存儲能量、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保持體溫、固定臟器、增加飽腹感、提高口感及感觀性狀。脂肪按照飽和度被劃分為: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飽和脂肪酸能夠升高血漿中的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低密度脂蛋白能夠把膽固醇帶入血管細胞,這樣就會形成斑塊而阻礙了血流速度。不飽和脂肪酸有單不飽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逆轉血管的風險是好的,能升高好的和降低不好的(主要來源于橄欖油、紅花油、油茶籽油);多不飽和脂肪酸有亞油酸和亞麻酸,而亞油酸來源于(大豆油、玉米油、芝麻油、葵花籽油)中,亞麻酸來源于(亞麻籽油、紫蘇油、深海魚油中)等;反式脂肪酸類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危害。在各種糕點、餅干、蛋糕、糖果等食物中含有,看看食品包裝后面的配料表就會知道了(如棕櫚油、可可油、牛油、羊油、椰子油等)。

1.3碳水化合物(糖)

占人體比重的2%。糖在人體內就是能量。一部分會在日?;顒又邢牡?,剩下的部分會變成脂肪存儲在肝臟內就是肝糖原。當人體需要爆發能量時,糖原首先就會被轉換利用的。當人體缺糖時就會沒有精神,全身無力疲乏、頭暈、心悸等,嚴重者還會導致低血糖昏迷癥狀。另一部分存儲在肌肉里的叫肌糖原。當人體需要爆發能量時,糖原就會首先就會被轉換利用。糖如果攝入過多不能被人體完全利用時,就會轉化成脂肪儲存在人體內使人變得肥胖,還會導致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癥狀。糖的主要來源是:谷薯類、雜豆類、堅果類、水果類、白糖等。

1.4維生素

維生素是一個大家族,也是維持生命的重要元素,占人體比重的1%。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夜盲癥、干眼病、眼模糊、角膜軟化、皮膚干燥、毛囊角質化、生殖障礙等疾病。缺乏維生素B會導致口舌生瘡、腳氣病、上火等。維生素E和維生素C是抗氧化劑,能夠清除人體內自由基、合成膠原蛋白、增強免疫力、抑制腫瘤的發展、防壞血病、促進鐵的吸收等功效。以及葉酸、煙酸、泛酸、膽堿、肌醇、維生素D等,它們之間都是相互促進的作用。

1.5礦物質

礦物質占人體比重的5%,是構建人體骨骼和牙齒的原材料、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活動、細胞膜的穩定、參與凝血、促進某些酶的活性、以及參與人體的生理生化功能的反應。當人體嚴重缺乏CA時會導致生長發育遲緩、骨骼軟化變形、生長痛、佝僂病、骨質疏松、抽筋、骨痛、齲齒等。而CO的作用是刺激造血功能以及促進紅細胞的生成。Fe參與體內氧的運送和組織呼吸的過程、維持造血和免疫功能、催化胡蘿卜素轉化成維生素A、以及抗氧化和解毒的功能,過多會中毒。Cu與代謝有關是血紅蛋白的活化劑、參與了體內多種酶的代謝。Zn能維持細胞的穩定、能激活人體內200多種酶、并參與核酸和能量代謝,維持味覺和食欲以及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免疫、皮膚、傷口的愈合。攝入過多也會中毒。而MO是各種酶的激活劑,也是生長發育的重要活性劑。CR主要是發揮胰島素的作用,用于調節膽固醇、脂質、糖、蛋白質的代謝等。當嚴重缺乏I時會引起甲狀腺腫大、心悸、動脈硬化等疾病。SE能夠促進人體內抗體的形成,增強免疫力、維持人體內酶和維生素的活性、并參與人體激素的生理功能的作用。MN是用于構成人體內的酶,合成維生素并參與了人體內糖和脂肪的代謝、凝血以及神經和內分泌等。

1.6水

水占人體比重的65%~70%。水有助于人體內各種物質化學的反應、物質運轉以及能量的交換及生理功能。血液的流動,循環、能量交換和物質運轉都離不開水、水是向全身細胞輸送營養的載體。人體內的無機鹽和各種有機化合物、各種酶、激素也都是需要水來幫助溶解的。水有潤滑作用還能夠減少關節、臟器、組織和細胞的摩擦。水參與了人體內一切物質的新陳代謝,還能夠把病毒分散成小分子再排走,能夠降低疾病的風險。人體內的唾液、胃液、胰液、膽汁、腸液等都由是水構成的,而食物的消化主要是靠消化器官分泌消化液來完成的。水能吸收代謝所產生的熱量,平衡人體的體溫以及維持人體的酸堿度等。

1.7纖維素

纖維素占比重是0。纖維素是不被人體吸收的,吃多少排多少,過去人們都認為是廢物,后來科研發現人體缺了它還不行,它是腸道的清潔工,就像是一把大掃帚,快速把腸道里的垃圾毒素清掃出去。當人體長期缺少纖維素就會導致便秘以及痔瘡的形成,久了就會得腸癌。如果我們把燒一鍋開水用來比喻成人體能量的話,鍋底下的柴火就好比是宏量元素,打火機就好比是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燃燒宏量元素的,這就是代謝。柴火燃燒后鍋底會留下一堆火灰,水就是滅火降溫的,最后形成的垃圾得有人清理吧?那么纖維素就好比是腸道中的環保車,是負責把垃圾給清運出去的。

2一切的疾病都與營養有關

從遠古時代人類吃的是原生態的天然的粗制食物,逐漸就形成了一個特有的生理功能了。由于近幾十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飲食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句話叫“病從口入”,意思是會吃的吃出健康,不會吃的吃出疾病,吃得好不等于吃得健康,吃的營養也不等于吃的均衡,而營養的最高境界就是均衡。面對今天鋪天蓋地的食物精加工、化學添加劑以及農藥化肥殘留、藥物催生等,食物原有營養已經變了,對于食物的改變人體原有形成的生理功能是無所適的,生理功能就會出現異常的紊亂。所以,疾病是吃出來的。

自古以來人們都知道桌子壞了用木頭修,墻壞了用砂石、水泥、磚塊修,可是人生病了人們卻不知道用原材料修補。如果墻爛了一個大洞你總不能用紙糊上或者用塑料布遮上吧?得用原材料如:磚塊、砂子、水泥修補吧?這就相當于醫生用藥那也只是暫時的。藥是用來急救、搶救、控制疾病癥狀的,而營養物質才是細胞、組織的損傷進行修復的原材料。如果把人體形容成一座大樓的話,人體的骨骼就好比是框架,蛋白質就是磚塊,血液就是混凝土,脂肪就是黏合劑,剩下的就是砂子、水泥、鋼筋等。只有結實的磚塊才能構建起一幢穩固的大樓。想一想,如果細胞由于長期得不到充分的營養物質的供給受到了損傷,那就好比是劣質的建材建的大樓一樣是危樓、豆腐渣工程,這樣壘起來的房子你敢住嗎?可是卻有70%~80%的人都處在這樣不健康的狀態中的,這就好比是住在這樣的樓房里的人。太多的人,因為長期得不到充分的營養物質或原材料不合格,才導致各種疾病的。所以營養素是健康的物質基礎,當然也是免疫力的物質基礎了。免疫力強大的人不容易生病,這也是不需要爭論的事實。人體的免疫力可以對抗所有疾病,通過冠狀病毒傳播事件就能看出,所有感染者以及死亡的患者,大多數人都是免疫力低下的人本身就有著各種潛在疾病的,再感染了就等于雪上加霜。有點常識的人都會知道手術后需要大補,補什么的?不就是補免疫力的嗎?營養飲食和營養物質是不同的,營養飲食對人體有著營養和愉悅功能,而營養物質卻是預防和維護身體健康、修補身體損傷的原材料。雖然兩者之間都有著向人體內補充營養的共性,但是,區別就在于補的不同。用什么補、補什么?補多少、什么時間補,這才是關鍵的問題所在。而這個觀點卻是營養飲食不必考慮的問題,對于細胞的損傷修復和治療疾病來說,就是很關鍵的問題了。

科學研究發現,人體是通過人的一系列復雜的生理生化反應的,這個反應就是通過免疫識別把病毒認出來,然后再由免疫士兵把被識別的病毒給干掉的。這所有一切都是營養物質在體內反應的結果。如果說免疫力是人體健康的基石,那換句話說,營養素就是免疫力的基礎。是人都知道,人是靠吃飯活下來的,飯會變成兩種東西,營養素和沒有用的食物殘渣。沒有用的食物殘渣,會形成大便通過消化系統排查體外。而食物中的營養素就會通過消化、吸收、利用、變成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用來維持生命以及提供給免疫力的。所以,人是靠食物中的營養才能活下來的,這是真理是常識,也是不需要爭論的事實。細胞的好壞決定著人體的健康!而免疫力決定著身體的好壞,免疫力就是抵抗一切疾病的能力。而人與生俱來就有著“細胞自我修復與再生的超級能力”,也只有給到細胞充足的營養物質材料,讓細胞吃好喝好,才能夠把毀壞的細胞以及功能重新更換回來的。

人體的免疫力就是由免疫系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免疫分子以及免疫激素等組成的。這些就好比是一個國家的國防系統,對外有監視、內部有防御以及海、陸、空、等三軍作戰部隊是一樣的。而淋巴、抗體、白血球就相當于這三個作戰部隊,隨時參與監視、防御、作戰打擊外來侵略的敵人的。免疫細胞就是戰士,以及還有像胸腺一樣培養士兵的黃埔軍校。免疫系統涉及了不計其數的細胞和特殊物質,以及器官之間復雜的相互轉換的作用等。它們隨時處于備戰狀態和預防疾病的狀態,能夠明確地知道在什么時候、在哪里、如何采取行動去摧毀入侵的敵人(如細菌、病毒,有害物)等,還不會傷害到人體內的其他細胞。這是任何藥物也無法取代的,人體與生俱來的、兼具防御和修復雙重功能的免疫系統。

人們患的所有疾病,原因都是細胞出了問題。細胞有問題組織就有問題,接著器官就有問題,然后系統就有問題,人也就得病了!無論是一般的感冒,還是像憂郁癥一樣的精神疾病,以及各種炎癥、免疫力疾病、腫瘤、癌癥等,所有的病癥歸根結底,都是因為細胞出了問題。細胞一旦生病就會出現功能障礙、組織局部的受損以及器官的功能衰退。細胞有著分裂和再生的能力,細胞一旦分裂不正?;蛲V狗至?,人就會生病了。而分裂不正常是由于生存條件導致的,細胞一旦被毒害,細胞內起著調控細胞分裂作用的端粒酶就會缺失或者死亡了,那么細胞分裂周期就會緩慢或者停止,時間一長,細胞就會大面積的壞死,造成臟腑器官發生病變,就會喪失原有的功能,發生疾病。

3結語

可見一個人經過化療后,免疫系統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修復的,而修復的好壞也完全取決于物質材料的供給。一系列的研究報告也表明,免疫系統和營養物質是分不開的。只有給到修復細胞損傷所需的原材料,才能使其恢復正常。

猜你喜歡
慢性疾病預防營養
夏季給豬吃點“苦”營養又解暑
這么喝牛奶營養又健康
營養Q&A
空巢高齡慢性疾病患者護理需求調查及實施整體化護理研究
移動健康教育在慢性疾病防治過程中的可行性分析
淺談跑步運動中膝關節的損傷和預防
新形勢下預防校園暴力的策略研究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春天最好的“營養菜”
中山市橫欄老年農民健康狀況及慢性疾病調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