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背景下打造服務貿易新高地的探討

2022-05-30 10:48王玉婷袁永友
對外經貿實務 2022年1期
關鍵詞:自由貿易港貿易便利化服務貿易

王玉婷 袁永友

摘 要:服務業作為海南的支柱產業,近些年發展迅速,服務貿易也實現了快速增長,自由貿易港建設為海南進一步發展服務貿易提供了新機遇。為使海南服務貿易發展與自由貿易港建設深度契合,將海南打造成服務貿易新高地,海南應該充分發揮其資源稟賦優勢、交通區位優勢及產業結構優勢,利用自由貿易港建設帶來的開放水平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發展機會,深入優化產業結構,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與發展新興服務業同步進行;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推動數據跨境流動;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改善營商環境,大力引進外資,進一步擴大海南服務業開放度;堅持人才引進與培養并重,建設數字化人才體系;融入一帶一路和RCEP戰略部署,加強與東盟各國在服務業與服務貿易、信息科技、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務實合作。

關鍵詞:自由貿易港;服務貿易;服務業;數字化;貿易便利化

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并被劃定為經濟特區,海南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一直充當改革的試驗田。海南經濟特區作為中國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以其規模優勢和天然的區位優勢走在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前列,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海南全島進行自由貿易港建設。為推動海南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海南在制度創新、提高貿易便利化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發布,圍繞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的自由便利等11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政策。2020年12月3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發布,負面清單在自由貿易區的基礎上縮減為27條,減少了外資準入限制,2021年7月26日海南自貿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發布,針對11類行業明確了監管要求,劃定出境外服務提供者不可從事的領域,與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一起構成了對服務貿易四種模式的監管規定。海南自貿港建設擴大了服務貿易開放水平,為服務貿易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在這一背景下如何打造服務貿易新高地不僅是高質量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亟需突破的問題,還能為中國特色自貿港的建設提供先行實踐經驗。

一、海南發展服務貿易的基礎條件

在我國新一輪全面開放浪潮下,全國多個省市設立自由貿易區,已逐步形成沿海、內地相輔相成的開放格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戰略定位更高,現就海南發展服務貿易的基礎條件分析如下。

(一)資源稟賦優勢

海南地處熱帶,是中國海域面積最大的省份,海洋資源豐富,且擁有豐富的熱帶作物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及旅游資源,獨特的海濱風光、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以及得天獨厚的人文景觀造就了旅游業的天然優勢,為發展旅游服務貿易奠定了夯實基礎,海南旅游業在我國一直處于領先地位,2020年海南接待國內外游客的規模達到6455.09萬人次,創造旅游收入872.86億元,占全省GDP的15.78%。此外,海南擁有豐富的藥用植物,南藥資源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促進了海南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2020年海南醫療健康產業增加值194.88億元,占全省GDP的3.52%。

(二)交通區位優勢

海南地處東亞和東南亞的中心,臨近香港和澳門,與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優越,有78個港灣,靠近國際海運主航道,滿足建設國際航運、航空樞紐的基礎條件。同時,海南處在我國面向東盟的最前沿,海南擁有兩大國際機場,目前已執飛國際航線103 條,覆蓋東盟十國和亞洲眾多國家,已基本形成4小時和8小時飛行經濟圈,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使得人員的國際流動更便利。海南也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可以憑借其區位優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互聯互通。

(三)產業結構優勢

在旅游業的帶動下,海南近幾年第三產業比重持續提高,旅游業也已成為海南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2020年海南第一產業增加值1135.98億元,增長2.0%,占GDP20.5%;第二產業增加值1055.26億元,下降1.2%,占GDP19.1%;第三產業增加值3341.15億元,增長5.7%,占GDP比達60.4%,遠高于全國水平。與沿海地區其他省份相比,海南三次產業結構也表現出了明顯優勢,第三產業占比僅次于上海、天津(見表1)。從增速來看,海南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增幅居沿海地區首位。

(四)外貿外資增長

海南外貿發展總體是穩中求進,2020年海南貨物貿易總額達933億元,增長3.0%,增速快于全國。其中出口276.4億元,進口656.6億元,貿易逆差380.2億元。其中東盟是海南最大的貿易伙伴,2018年、2019年、2020年海南與東盟的進出口總額分別為199億元、278億元、236.6億元,占海南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3.5%、30.1%、25.4%。此外,外貿經營主體也不斷壯大,2020年新增備案外貿企業3753家,增長4.03倍。民營企業成為最大外貿主體,實現進出口315億元,占海南外貿總額的33.8%。國有企業貿易額也在總部進駐下大幅增長,進出口總額達312.1億元,占海南外貿總額的33.5%。

在利用外資方面,2020年海南實際利用外資30.33億美元,同比增長1.01倍,實現連續三年翻倍的增長目標。但相對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1443.7億美元而言,海南實際利用外資額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從外資進駐行業來看,現代服務業對外資吸引力更大,2020年現代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額是傳統服務業的近4倍,占總額近80%。從外資來源看,香港是海南外資的主要來源,2018年以來,中國香港在海南省新設港資企業781家,占全省新設外資企業總數的41%,實際使用港資47.5億美元,占全省引進外資總額的78.46%。2020年中國香港在海南省新設港資企業400家,同比增長152%,實際使用港資22.83億美元,同比增長54%。海南還需擴大對其他地區的外資吸引,形成多元外資投入的局面。

二、海南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自2016年2月海南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以來,海南積極探索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措施,在擴大對外開放度方面卓有成效,有效促進了海南服務貿易發展。

(一)服務貿易規模呈快速增長態勢

近幾年,海南服務貿易規??傮w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16-2019年增長率分別達到19.34%、23.92%、16.84%、20.27%(見圖1)。但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出現了負增長,服務貿易總額減至185.03億元,下降15.76%。2021年上半年恢復了增長態勢,服務貿易總額136.77億元,同比增長81.2%。

從國際收支來看,2019 年海南服務進口106.56億元,出口113.09億元,取得6.5 億元順差,而2020年服務出口49.87億元,進口135.16億元,貿易逆差85.29億元,出口大幅下降造成了服務貿易逆差。

(二)服務貿易結構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

盡管新興服務貿易的規模正在快速擴張,但海南服務貿易結構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2019年海南服務貿易規模最大的行業是旅游業,貿易額達95.74 億元,占服務貿易總額43.59%,且與運輸服務貿易額合計占服務貿易總額的72.04%,足以說明服務貿易對傳統服務業的依賴較大。而傳統服務業抗擊外部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2020年傳統服務貿易遭受重創,特別是旅游業,貿易規模大幅下降,致使海南服務貿易總體規模降低。相比之下,新興服務貿易優勢凸顯,商業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等7個新興服務業貿易額均逆勢增長,共實現貿易額105.37億元,占服務貿易總額的56.95%。其中貿易額增幅最大的是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增長達4.67倍。2021年上半年新興服務貿易維持增長趨勢,實現進出口90.9億元,增長1.91倍,占服務貿易總額的66.46%,新興服務貿易將是疫情常態化下的新增長點。

(三)服務貿易伙伴國以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主

2020年海南共與119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服務貿易往來,且以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主,與排名前五位的中國香港、新加坡、美國、愛爾蘭、英國往來服務貿易額合計131.78億元,占總額的71.22%。2021年上半年,貿易伙伴增加到120個,仍以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主,與排名前五位的新加坡、中國香港、美國、日本、愛爾蘭往來服務貿易額合計107.38億元,占總額的78.51%。

三、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為服務貿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為服務貿易提供的機遇

1.開放水平提高。我國目前已在沿海、內地設立21個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經驗相對充足,自由貿易港是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探索,對標國際標準,開放度更高。從外資準入角度來看,自貿區建設在服務業領域設定的限制較多,自貿港則放寬限制,2020年發布的海南自貿港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已縮減為27條,主要區別是擴大增值電信業務及商業服務開放、支持國際教育等。2021年發布的海南自貿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更是消除了跨境服務貿易中的諸多壁壘,在專業服務、交通服務、金融等領域作出較高水平開放安排。自貿港作為自貿區對外開放的升級版,將推動我國服務業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

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海南自貿港具有更高的戰略定位,是在自貿區基礎上的進一步開放嘗試,要打造成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因而,國家層面對海南自貿港的支持力度更大。2020年,為支持海南自貿港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國家發改委分兩批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35億元。海南自貿港給予企業和個人的政策支持力度也較大,以稅收優惠等政策吸引國內外大型企業設立地區總部或分部,對在島內設立的旅游業、現代服務業新增境外直接投資取得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同時,放寬了要素跨境流動的限制,吸引國內外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類生產要素向自貿港轉移。

(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給服務貿易帶來的挑戰

1.海南基礎設施亟待提高。海南經濟基礎薄弱,GDP總量在沿海地區中最低,人均GDP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基礎設施也相對落后,自貿港建設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無論是發展貿易,還是吸引投資和建設人才隊伍,都對基礎設施提出了較高挑戰。目前港口建設進程有待提速,??诤腿齺啲F有機場的吞吐量也已經飽和,制約了進出島的通行。因此要加快國際航空和高速道路的建設,抓緊現有機場改擴建和新機場建設,豐富國際航線。此外,海南尚未形成成熟的產業園區,產業布局較為分散,為吸引國內外企業,還要注重島內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特定功能的產業園。最后,信息基礎設施也有待加強,數字化轉型是海南高質量發展服務貿易的必經之路,亟需高層次的信息環境、數字技術作支撐。

2.服務貿易結構較為單一。盡管海南服務貿易增長較快,但目前對傳統服務業的依賴程度較大,特別是旅游業,受疫情影響前仍是海南服務貿易第一大行業,對服務貿易總額的貢獻較大。因旅游服務貿易受疫情影響太大,致使海南服務貿易總額大幅下降。近幾年,海南既要面臨疫情造成的沖擊,又要面對貿易戰、科技戰造成的國際市場需求萎縮,服務業開放程度的提高也勢必會增強行業內競爭。因此,有必要改善服務業結構單一的問題,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進程,提高服務業增加值,提升現代服務業對服務貿易的貢獻程度。

3.服務貿易專業人才短缺。發展服務貿易需要既熟悉服務業發展業態,又掌握國際貿易知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海南本土教育資源相對匱乏,高校數量少,對相關人才的培養不足,符合國際標準的人才短缺問題較為嚴重。盡管近年來海南以更開放的人才政策、更有力度的人才吸引方案,在引進境外服務貿易人才方面取得較大突破,但相比上海、深圳等經濟發達省份,海南對服務貿易的人才引進力度仍顯不足,無法滿足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人才需求,特別是數字服務貿易方面的人才。

4.兼顧城市和農村的難度較大。與自貿區的區域性建設不同,海南自貿港是全島建設,因此在建設過程中需平衡農村和城市的發展。海南農村范圍寬廣,農村土地面積占80%,人口比例也達到60%,僅開發城市區域會造成城鄉失衡,不利于自貿港的整體建設。海南第一產業占比與第二產業占比接近。但海南農業出口規模不大,品類均較為單一,有較大提升空間,2020年海南農產品貿易總額為 463.06億元,僅占全國農產品貿易總額的1.8%。因此,如何推動鄉村振興,補齊海南農業服務業發展短板,拉動周邊服務業發展,促進三大產業協同發展是海南自貿港建設過程中面臨的重要挑戰。

5.營商環境欠佳。打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外資的重要抓手,盡管海南自貿港適用的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較自貿區負面清單有一定縮減,但仍存在產業投資、出資比例的限制,與國際自貿港的開放水平有較大差距。以建設成功的香港自貿港為例,對比香港自貿港和海南自貿港服務貿易領域的營商環境(見表2),顯然海南服務業開放力度仍存在較大差距,海南自貿港的開放之路還很漫長。

四、打造服務貿易新高地的路徑選擇

為將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服務貿易新高地,首先要立足產業發展,提高服務業增加值,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貿易基礎,并推動服務貿易向數字化轉型;還要著眼于制度改革,進一步提高服務業開放度,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改善營商環境,推動人才政策落地,形成全面開放的政策體系。

(一)優化產業結構,夯實服務貿易基礎

海南在服務開放中具有先發優勢,要在后續發展中保持優勢仍需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既要利用海南特有的旅游資源優勢,鞏固旅游業的領先地位,進一步提升旅游服務貿易,又要避免對旅游服務貿易的過度依賴,提高服務貿易的多元化程度,形成服務業“一超多強”的局面。

1.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鞏固旅游業優勢地位。海南旅游業在我國處于領先地位,但相比巴厘島等國際知名景點,在品牌效應、國際知名度方面顯得不足,可以通過打造購物旅游、農業觀光旅游、醫療旅游等特色主題旅游,提升國際影響力。加快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完善離島免稅購物政策,擴大免稅范圍,實現以旅游拉動消費、以消費帶動旅游,吸引出國旅游、購物、留學等消費回流。同時,基于海南的資源稟賦和氣候優勢,可發展特色農業,帶動農產品加工,打造農業觀光旅游,實現旅游業與農業、工業的有機結合。還可以利用海南的生態優勢,以博鰲樂城為中心,推動醫療與養生相結合的醫療旅游。

2.發展新興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形成多頭并進的局面。新興服務業附加值更高,也更符合服務業的整體發展趨勢。無論是貿易,還是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投資都離不開金融業的大力支持,考慮到海南的金融業基礎薄弱,2020年金融業增加值僅397.91億元,與香港、北京、上海這三大金融中心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短期內可聚焦發展與航運相關的特色金融服務,包括航運保險、融資租賃等,逐步向發達地區靠攏。長遠來看,要立足自貿港特色,大力發展物流、信息服務、商貿會展等行業,將海南特點推向世界。

(二)推動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

數字技術是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數字技術的驅動下,我國逐步進入數字貿易時代,數字服務貿易利用數字技術實現服務的交付,因其便利性和低成本,我國已有越來越多的服務業企業正在朝數字化方向發展。在疫情常態化下,海南服務貿易向數字化轉型已是迫在眉睫。近幾年海南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快速增長,為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基本技術支持,海南已成立大數據管理局,為發展數字化貿易提供數據支撐,在引進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的同時,還要加大數字化研發力度,增強企業內部的數據應用和處理能力,推動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尤其是服務外包數字化轉型,利用產業和區位優勢開展離岸服務外包專題招商活動,擴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東盟等國的離岸業務,提升離岸業務接包的數字化競爭力。在數字服務市場準入方面,海南可以實施負面清單制度,并逐步縮減清單,提高市場準入水平,重點引進境外先進數字服務企業,借鑒其發展經驗,將海南自貿港打造成我國跨境數字服務貿易最高水平開放的區域。

(三)推動貿易便利化,大力引進外資

1.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為促進資本、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充分發揮背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和面向國際市場的經濟優勢,還需完善的基礎設施作為保障。一要加強農村與城市間的道路建設,打通城市與農村;加強海南自由貿易港與其他省份之間的運輸,與周邊廣東等省市協同發展,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二要建設港口和機場,建成國際航運樞紐和航空樞紐,吸引航空公司開通經停海南的國際航線,引進國際航空物流服務商在海南建立國際轉運中心,促進海南與東南亞、東盟等地區的貿易往來和人員、資本流動。

2.改善營商環境。外商直接投資可以直接拉動商業存在模式下的服務貿易,而且能給海南服務業的發展帶來雄厚的資本基礎、先進的服務設施以及國際化經營管理經驗。為營造更有吸引力的營商環境,首先要放寬外資準入限制。借鑒香港自貿港的成功經驗,加大重點產業領域的開放,放開外資股權比例限制。其次,要加快落實稅收制度和各項優惠政策,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企業進駐海南自貿港,建立地區總部、采購、物流和研發中心,帶動相關產業和貿易。最后,還要推動海南自貿港服務貿易立法。海南自貿港的目標是打造成國際高水平開放的自貿港,相較其他地區在制度創新上具有特殊性,資本、人才等要素需要更自由的跨境流動,無論是為自貿港建設提供法律依據和保障,還是防范高水平開放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都有必要進行專門立法。

3.優化政府服務。對標國際先進地區,樹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優化外商投資審批環節,精簡業務流程。保證各部門統一標準、辦事公開透明,實現信息共享,避免重復認證,創造高效的通關通商渠道。搭建智能化便利化的移動政務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并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保證政府服務與時俱進。

(四)人才引進與培養并重,建設數字化人才體系

完善的數字化人才體系是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保障,海南人口基數不大,數字化人才嚴重短缺,相較于發達地區甚至部分中部地區,海南教育資源匱乏,因此人才引進與培養要并重。短期來看,首先要打造人才發展平臺,通過招商引資、產業園建設等舉措,形成高新技術企業支撐的成熟產業園,為外來人才打造優越的就職平臺和創業平臺。其次要完善相應的人才激勵和保障措施,提供極具誘惑力的薪酬及相關福利,對中高端數字化人才給予津貼,在成果獎勵、住房落戶等方面給予優惠。最后,為引進國際數字化人才,加快匯聚全球優質生產要素,可借鑒香港實施寬松和開放的出入島政策,放寬就業限制。長期來看,加強海南省內人才培養尤為必要,目前海南僅有海南大學這一所211、雙一流大學,未來還需加大在教育和科研資源上的投入,創新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設計適合海南的服務貿易數字化課程體系,引進優秀教師資源,嘗試與境外優秀院校聯合辦學,在教育開放方面進行試點,既有助于培養國際化人才,也可為我國探索教育業開放提供先行經驗。

(五)融入一帶一路和RCEP戰略部署

為拓寬市場基礎和國際合作,海南自貿港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RCEP戰略部署。海南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在國際合作方面具備優勢。因此要加快建設4小時、8小時兩大飛行經濟圈,為資本、人員的跨境流動創造條件,拓寬服務貿易的市場基礎。RCEP協定的生效也使區域內的貿易、投資和人員往來將更加活躍,海南處在我國面向東盟的最前沿,要融入RCEP戰略部署,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加強與東盟各國的貿易和人員往來,加快在服務業與服務貿易、信息科技、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打造海南服務貿易新高地。

參考文獻:

[1]任春楊,張佳睿,毛艷華.推動自貿試驗區升級為自由貿易港的對策研究[J].經濟縱橫,2019(3):114-121.

[2]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所.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打造服務貿易新高地的思考和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2020(9):20-23.

[3]屈軍,劉軍嶺.我國自貿港區建設路徑研究:國際經驗與啟示[J].改革探索,2018(4):27-32.

[4]宋麗,翁國民.數字服務貿易規則的發展趨勢及中國的因應之策——以海南自貿港為視角[J].上合組織法治,2021(2):46-56.

[5]韓劍,鄭航.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的對外開放——RCEP簽署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影響[J].南海學刊,2020(4):21-27.

猜你喜歡
自由貿易港貿易便利化服務貿易
自由貿易港的發展方向探究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下的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析
關于我國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由貿易港的思考
基于貿易便利化協定實施背景下的內陸地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研究
張家港保稅區向自由貿易港轉型探析
基于貿易轉型背景下的大連服務貿易發展對策研究、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成立對廣西的影響及對策思考
上海自貿區的貿易自由化與貿易便利化研究
服務貿易結構優化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