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研究

2022-05-30 22:22何興
大學教育 2022年10期
關鍵詞:創新模式新時代知識產權

何興

[摘 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萍家揽扛哔|量的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緊密相關。隨著我國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的深入,新時代自主知識產權已成為國家的重要核心競爭力指標。國家、社會、企業都急需大量既懂科技、管理,又懂經濟、法律的高質量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應該承擔起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重任。文章圍繞現階段我國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了以需求為導向、以高質量為目標、“兩段制(3+2)協同交互式”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創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10-0240-04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梢哉f,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基礎,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創新就不可持續。當前,我國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全球經濟、社會都帶來了巨大沖擊,我國產業鏈、供應鏈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時自主知識產權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專業的知識產權人才也成為社會的急需。在這樣的背景下,充分發揮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主力軍作用,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入手,緊密對接國家、社會和企業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對落實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戰略意義[1]。

一、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知識產權本科教育始于2003年,迄今已有10批71所高校經教育部批準設立了知識產權本科專業,其中大部分設立于2011年之后(2011年10所、2012年25所、2013年17所、2017年10所)。在國家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政策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工作蓬勃發展,全國32所高校成立了知識產權學院(系),其中5所為“雙一流”入選高校,形成了知識產權本科、碩士、博士全覆蓋的人才培養體系。隨著時代的發展、環境的變化和創新的需求,我們也發現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還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與國家、社會、企業的需求還有差距。例如,目前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本科教育階段主要以法學學科為基礎,學生的理工類、管理類、經濟類專業知識缺乏;知識產權培養計劃中課程設置較為零散,邏輯性、實用性不強;知識產權專業學生參與課外實習、實踐的機會不多,應用實踐能力較弱;知識產權專業復合型師資力量匱乏等。具體問題如下。

(一)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清晰

目前,知識產權不屬于一級學科,當前本科層次的知識產權專業大多歸屬于法學門類,培養目標容易出現兩種極端:“單一型”和“綜合型”兩種模式?!皢我恍汀比瞬排囵B目標將知識產權專業等同于知識產權法學,強調知識產權的保護,重視法律知識的傳授,忽略科學技術、管理等知識的拓展?!熬C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盡管強調了知識產權的交叉學科性質,但受學制和師資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什么都學,卻什么都沒學好。這兩種培養模式導致學生畢業后無法迅速滿足各方的需求。

(二)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合理

目前,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受所屬學科、學院等體制機制的影響,各高校多是以法學教育為參照,以規定的法學核心課程為依托,適當加入一些知識產權管理和應用的課程組成知識產權專業的培養體系,與法學培養近似。例如,法學專業中的知識產權法課程在知識產權專業中被細分為著作權法、專利法和商標法等課程。這種課程設置模式并沒有突出知識產權專業的特色,無法滿足各方需求,從而使知識產權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不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和很好的匹配度[2]。

(三)應用實踐環節嚴重不足

復合型、應用型知識產權人才是眾多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目標共識。知識產權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對很多概念、規則的理解和掌握需要通過實踐進行消化。但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教學資源等條件的限制,現行的知識產權專業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以課堂授課為主等問題,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導致培養的學生善于紙上談兵,實踐實際能力弱。另外,盡管很多高校都設置了實習環節,但由于學生實踐經驗少、實習時間短,實習單位往往不會讓學生深入具體的實踐崗位中,走馬觀花的現象較普遍,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制約了復合型、應用型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

(四)師資結構比較單一,復合型師資匱乏

目前,我國高校知識產權專業的師資組成主要以專職教師為主、兼職教師為輔,以法學專業教師為主、其他專業教師為輔,基本能滿足日常教學的要求。但受高校人才引進政策的限制,當前的知識產權本科專業教師往往要求博士畢業,而且基本都是一畢業就直接任教,缺乏實踐經驗。而真正具備工作經驗的兼職教師,例如從事知識產權實務的法官、律師、專利代理師等,往往由于工作忙碌,無法像專業教師那樣系統地傳道授業。因此,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現狀就是師資隊伍中沒有知識產權實務工作經驗的教師居多,單一學科背景的教師居多,懂科技、管理、法律的復合型教師比較缺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質量。

(五)知識產權文化與普及教育效果不理想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曾對11所重點高校進行調查,結果表明上過有關知識產權課的學生不到這些學校學生總數的5%[2]。目前,我國高校知識產權課程大多面向法科生開設,只有少部分學校將知識產權課程以公共選修課的形式向全校學生開放,知識產權的普及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大學生群體對知識產權缺乏認知,知識產權文化影響力還不夠,也影響著知識產權復合型人才的選拔和培養。

二、圍繞需求探索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知識產權復合型人才已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應用型人才也越來越符合各方的需求,尤其是社會和企業的需求。理想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應當是法律、管理、經濟、科技領域復合型人才,學校應結合就業行業特色對知識結構設置各有側重,以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但對于一名本科生來說,大學四年時間很難通曉全部的知識和技能。如何培養出符合科技創新、市場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知識產權人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國家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的思路和重點工作,并做出了工作部署。為適應高質量發展主題,解決知識產權人才培養中的短板弱項,本文結合某地方綜合型大學的背景和多學科的優勢,提出以需求為導向、以高質量為目標、實施“兩段制(3+2)協同交互式”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新模式。

(一)根據國家、社會、企業需求系統考慮人才培養定位

采用3+2[3(理工科課程)+2(法學和知識產權課程)與3(法學課程)+2(理工科和知識產權課程)]兩段制五年制本科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科學技術知識和知識產權理論與應用能力,能在知識產權相關領域從事咨詢服務、經營管理、運用保護、宣傳推廣等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知識產權人才。經過五年的培養,學生畢業后主要就職于公檢法司、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等國家機關,知識產權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代理機構、知識產權管理和評估機構以及其他與科技產業密切相關的高新科技企業等。

(二)設置模塊化課程,構建協同交互式的課程體系

知識產權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求決定了知識產權人才的專業素質應當是多學科的知識構成。模塊化的課程設置能夠很好地滿足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需求[3]。例如,可以將課程體系分為四個模塊:通識教育類課程模塊、理工科類課程模塊、法學類課程模塊和知識產權類課程模塊,具體知識所占比例可根據高校特色和各方需求進行調整。教學過程可實行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協同交互[1]。應加強高校與政府、企業、律師事務所、專利代理機構等的協同互動,更為廣泛地設立實踐基地,多渠道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的便利條件和機會,全面提高學生的競爭力。

(三)拓寬知識產權學科平臺

人才的高質量培養需要依托于學科的基礎條件。目前我國高校知識產權學科的基礎條件相對薄弱,很多開設有知識產權專業的高校僅參照法學專業來建設,投入遠遠不夠。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校應有針對性地加大知識產權專業的投入,積極建設知識產權實驗室、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等平臺,通過平臺協同校內相關學科、校外力量,實現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合作與共贏。

(四)組建跨學科協同交互式的教學團隊

隨著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日新月異,國際化趨勢明顯,涉及知識產權的問題越來越復雜,這對高校知識產權專業的師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術業有專攻,高校從事知識產權教學和研究的教師不可能對每一個與知識產權相關的領域都很熟悉,因此組建跨學科的知識產權教學團隊就很有必要[4]。理論教學方面,針對當前知識產權專業教師普遍來源于法學專業,知識結構比較單一的問題,高??赏ㄟ^院系間的資源共享,協同組建跨學科教學團隊,將理工、經濟、貿易、管理等領域的師資引入知識產權教學團隊,形成一支復合型的師資隊伍。在實踐教學方面,高??煞e極鼓勵青年教師外出進修、訪學、掛職鍛煉,校內知識產權專業的教師可以廣泛參與理工科教師的課題和項目,加強理工科知識的積累。高校也可采取柔性引進人才的方式,將校外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知識產權人才引入師資團隊中,通過專兼結合,滿足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知識產權人才的需求。

(五)推廣知識產權文化與通識教育

隨著國際環境的日益變化,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已經體現在科技創新的核心競爭力上,知識產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隨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文化氛圍已初步形成。對于高校來說,不僅要培養專業的知識產權人才,還應該在知識產權文化普及上做一些工作。例如,高??赏ㄟ^在全校開設知識產權選修課,或是針對理工科專業開設知識產權必選課,開展知識產權普及教育,通過利用國際知識產權日舉辦各類知識產權活動豐富知識產權文化。

三、構建高校知識產權“兩段制(3+2)協同交互式”人才培養模型

(一)模型的要素組成

模型的要素主要包括:培養理念、辦學平臺、產教融合、考評體系、實踐實訓、師資隊伍、教學組織、課程體系等八個方面。具體如圖1所示。

(二)模型的多元組合

高校人才培養一般包括人才培養目標和該目標定位下人才應具有的基本知識結構等內容。如果將人才培養目標與知識結構放在平面坐標系中,不同的坐標值就構成了不同的人才培養要求。采用3+2[3(理工科課程)+2(法學和知識產權課程)與3(法學課程)+2(理工科和知識產權課程)]兩段制五年制本科的人才培養模式,如見表1所示,進行校內二次招生,實施多元組合,培養能在知識產權相關領域從事咨詢服務、經營管理、運用保護、宣傳推廣等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知識產權人才。

(三)模型的協同交互框架

1.校內的協同交互

(1)課程的協同交互。根據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目標,制訂科學合理的培養計劃??筛鶕唧w二次招生生源,進行不同的課程模塊組合,如表2所示。

(2)教師的協同交互。根據知識產權學科特點,組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團隊和科研團隊。高校尤其是綜合性大學應充分利用自身多學科的優勢,組建由法學、管理學、工學等領域教師組成的跨學科教學團隊,教師的人事關系可以集中在知識產權專業所在學院,也可以分散在原學科所在學院,這種協同交互的模式可以為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師資力量。同時,高校的科研工作也離不開知識產權的全程參與,從課題指南、立項到最后成果,都需要有知識產權的元素。知識產權專業教師可以一開始就參與理工科教師的科研項目,發揮自身優勢,為科研活動的開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知識產權保障。

(3)資源的協同交互。目前,知識產權不屬于一級學科,專業多數設在法學院,相對來說,相關各種資源、平臺比較匱乏。綜合型大學應充分整合學校機關,例如科研院(多數承擔知識產權管理職能)、圖書館(多數承擔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職能)、工業研究院或合作發展處(多數承擔知識產權轉化職能)等部門單位的力量,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在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中的作用,相互支持、相互促進。例如,圖書館涉及的知識產權數據平臺可以提供給知識產權專業學生使用,科研院、工研院科研項目的知識產權評價可以由知識產權專業教師來承擔等。

2.校內與校外的協同交互

(1)產業發展與培養特色的協同交互。每所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有自身的特色,例如有些高校的畢業生研究能力強,有些高校的畢業生實務能力強,因此高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應該很好地結合市場需求,尤其是當地的產業發展,這樣培養的畢業生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真正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例如,浙江省近年打造“數字經濟”和“生命健康”兩個科創高地,圍繞這樣的產業布局,如果能使與這兩個行業相關的專業學生通過二次招生進入知識產權專業學習,并完善相關課程的設置,那么知識產權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的應用能力和適應能力可能會高于其他專業的學生。

(2)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的協同交互。知識產權是一門應用型極強的學科,無論是知識產權的創造、維護,還是知識產權的運營、保護,都需要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具有較強的實務能力。高校作為培養知識產權人才的重要基地,應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訓練。高?,F有知識產權師資大多為高校博士畢業直接進入工作崗位的教師,這些教師的實務能力相對欠缺,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校外實務專家、校外實習基地等資源,協同推進知識產權專業學生的實務能力。例如,專門選取知識產權專業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仲裁機構、知識產權代理機構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聘請專業律師、專利代理師等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專家作為學生的校外導師,形成校內校外協同交互、理論與實踐交互訓練的培養過程。

(3)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的協同交互。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要適應社會需求,要隨著市場的變化適時地進行調整。國家知識產權的發展也隨著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在進行適當的調整。高校在制訂人才培養計劃時,應該充分吸納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避免閉門造車;人才培養過程要有校外導師的全程介入。只有這樣,高校培養的大學生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不會與社會脫節,形成良好的無縫對接。

高校作為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以高質量為目標,充分融合國家、社會、企業所需,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依托各類資源,培養好既懂科技、管理,又懂經濟、法律的高質量知識產權專業人才,擔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

[ 參 考 文 獻 ]

[1] 周蓉.“理工+知識產權”高端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模式探析:以南京工業大學為例[J].經貿實踐,2018(24):227-228.

[2] 曾培芳,葉美霞,劉紅祥.中美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模式比較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12):227-230.

[3] 鄧建志.知識產權專業本科教育問題研究[J].知識產權,2017(11):77-83.

[4] 李曉秋,劉海石.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優化模式研究:以“校企對接工程”為導向[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111-115.

[責任編輯:鐘 嵐]

猜你喜歡
創新模式新時代知識產權
重慶五大舉措打造知識產權強市
關于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的幾點思考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模式的具體方法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職業素養+職業技能
高職院校普通話測試管理的創新模式研究
關于配網電力工程技術的可靠性的探討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侵權歸責原則之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