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如何支持產業低碳轉型?

2022-05-30 10:48
產城 2022年9期
關鍵詞:轉型金融綠色

當前,我國工業綠色發展已取得明顯成效?!丁笆奈濉惫I綠色發展規劃》顯示,中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并初步建立落后產能長效退出機制,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清潔生產水平明顯提高,綠色低碳產業初具規模,綠色制造體系基本構建。但必須認識到,中國后工業化階段的發展現狀,疊加碳達峰向碳中和邁進的有限時間致使產業轉型任務艱巨。近年來中國工業化進程正在從高速、低成本、出口導向、不平衡的“舊常態”向中高速、創新差異化、內外協調和區域平衡的“新常態”轉變,“經濟失速”“制造業空心化”“技術升級陷阱”等階段性問題接踵而來,既要通過深化發展制造業克服困境,又要推動工業發展逐步與碳排放脫鉤,工業化進程面臨雙重壓力。

能源結構調整驅動產業變革,但“三高一低”的產業發展基礎仍未根本性轉變。能源系統作為產業賴以發展的基本驅動力,其結構調整將帶動清潔能源相關的新興綠色產業和產品迅速發展。

綠色金融體系不斷完善

不斷完善的綠色金融體系助力綠色產業持續壯大。綠色產業是綠色金融支持的重點領域。當前中國正在形成多層次的綠色金融體系,以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為代表的綠色金融創新不斷豐富,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等產品也正加緊探索。截至2022年上半年,綠色信貸與綠色債券市場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均重點投向清潔能源與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兩大綠色產業。其中,中國綠色信貸投向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清潔能源產業分別達8.82萬億元與5.04萬億元,節能環保產業位居其后,綠色貸款余額雖僅2.63萬億元,但其同比增速大幅高出前兩者。綠色債券市場重點投向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綠色升級金額分別為1225.08億元和538.86億元,占全國境內發行規模的近60%??焖僭鲩L的綠色金融投資支撐著高速發展的綠色產業。

碳金融支持氣候相關產業發展。全國碳市場的建立進一步推動了市場化減排機制的完善,也豐富了碳金融的進一步探索。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國碳市場累計成交量 1.93億噸,累計成交額84.64億元,市場化減排機制初步建立,呈現出成交均價及成交總量與履約期掛鉤明顯的周期性特點和大宗交易成交總額遙遙領先的交易類型偏好。在二級市場方面,證監會發布的《碳金融產品標準》明確將碳金融產品分為碳市場融資工具、碳市場交易工具和碳市場支持工具三類,三類工具代表不同的收益性、流動性和風險性,能滿足多元化的投資需求和資產管理需要。碳金融通常用以支持減排增匯等有助于減緩氣候變化的有效行動,多以碳排放配額或核證自愿減排量為資產標的。面向碳源產業來看,以目前江西、湖南、江蘇、浙江等多地運用較為普遍的碳配額質押為例,碳金融工具可助力承擔能源保供重要使命的火電企業盤活碳資產、有效緩解流動資金周轉壓力。

轉型金融推動高碳產業轉型升級。轉型金融已成為國內外滿足重點高碳排、高環境影響產業資金需求的新興金融服務模式。國際方面,轉型金融是指支持高碳行業與尚無最優綠色替代技術的企業開展轉型的金融活動。國內也正啟動轉型金融體系布局,中國人民銀行持續加大轉型金融標準研究制定力度,組織開展建筑、建材、鋼鐵、煤電、農業等領域研究,目前已初步明確轉型金融的基本原則。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國共計發行14只轉型及低碳掛鉤債券,發行規模合計109億元。

需重視金融供給錯配

綠色金融投資競爭加劇,同時“洗綠”風險需警惕。從當前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市場投放數據來看,綠色金融資金投向存在著同質化趨勢與分布不均的風險,綠色發展基礎較為成熟的領域投融資競爭激烈,若理性投資者不足,可能催生“劣幣驅逐良幣”等惡性競爭行為,同時衍生新的資源浪費。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受“雙碳”目標與國家扶持政策影響,大量資本涌入該領域并開設主題基金,市場過熱導致該產業估值一路被捧高,并進一步吸引如鋼鐵、房地產等其他行業公司盲目加入投融資競爭。而對于資金投向較少領域,資金匱乏問題得不到解決,導致產業發展進程緩慢,繼而影響資金進入難,形成循環困境。

碳資產金融屬性仍待開發,環境成本內生化機制有待完善。當前中國碳市場仍以履約交易為主,碳資產的金融屬性尚未被充分發掘。銀行等金融機構全面開展碳資產質押貸款、碳配額賣方回購、碳保理融資等融資服務將對碳資產流動性與碳價穩定性提出更高要求。但全面建立環境成本內生化的碳市場,需立足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階段及國內外復雜形勢有序推進,不可一蹴而就。同時碳金融發展也對包括碳排放相關數據核查的準確性、實時性等在內的數據基礎提出更高要求。當前中國僅在局部開展碳賬戶試點工作,碳金融發展的數據基礎仍然薄弱。

轉型資金缺口大,但傳統融資機制又面臨收縮風險。受到行業屬性和生產工藝的限制,高碳行業轉型除基礎優化外還需要持續性技術突破及大量資金投入。從技術運用來看,以水泥行業為例,當前該行業通過應用全氧、富氧、電熔等工業窯爐節能降耗技術雖能降低碳排放強度,但要真正邁向零碳,除突破氫能煅燒等零碳能源技術,還需解決窯爐碳捕集利用封存技術以抵消水泥原料化學反應不可避免的碳排放。而不論是基礎性優化還是突破性創新,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金融供給仍需深化與完善

豐富金融供給,構建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的高效協同。不斷優化綠色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的能力,以“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為主線,繼續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提質擴面。除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標準化綠色金融產品外,進一步完善綠色信托、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標準體系,引領多層次綠色金融工具市場主體開展深度實踐,形成差異化的綠色投融資供給能力,盡可能滿足不同風險收益特點的綠色產業的金融支持需求,防止過度集中競爭。同時構建完善針對高碳行業轉型的轉型金融體系,通過精準、科學、高效支持高碳領域及尚無最優替代技術的傳統領域發展,彌補綠色金融對轉型領域覆蓋不足、難以全面落實轉型發展需求的困境。在全國性的規范性要求出臺前,基于地區轉型基礎及轉型能力差異,各地可明確地方特色轉型金融要求,促使轉型金融支持領域與地方特色化高碳行業基礎相匹配,促使轉型目標與轉型路徑與地方碳減排目標相適應。

完善環境價值實現的市場化機制,激發金融服務行業轉型的動力。完善環境成本的市場化定價機制,為金融介入轉型提供更扎實的定價基礎,也有助于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最具代表性的碳市場在帶動市場化減排方面正在顯現出積極成效,未來仍需通過逐步收緊配額總量、試點推出有償分配、擴容控排主體行業、允許機構投資者入市、有序協同自愿減排市場等措施,推動碳價有效性不斷提高。同時豐富碳金融產品,以相對成熟的碳配額質押產品為引領推動標準化工作,理順碳市場三大工具的制度設計、流程設計、權屬設計、履約設計;并在碳市場整體運行穩定、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適時引入碳金融衍生品。同樣有助于彰顯環境價值的還有中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通過激發自然資源稟賦與活性,促進生態資源向生態資產轉化。

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夯實金融服務行業轉型的基礎。金融基礎設施承擔著促進金融資源合理配置、保障金融市場規范交易的功能,是維持各市場主體經濟活動高效運轉、互聯互通的重要手段。當前中國已從業務規范、技術指南、機構運營等維度進行布局,基于服務“雙碳”的實施要求,未來仍有進一步豐富的空間。應進一步推動金融和“數據”的融合,加快構建科學精準的綠色效益核算與計量方法學,對綠色主體、綠色項目環境效益有效監測,使綠色金融服務“雙碳”的效果看得見。強化金融應對風險的能力,重視因氣候變化帶來的物理風險與轉型風險,提升財務風險、環境社會與治理風險及洗綠風險的識別、預警與處置能力。例如引入ESG信用評級系統對企業和項目潛在風險進行判定,健全企業強制性環境社會與治理風險信息披露制度與流動資產風險控制。用好金融科技的推動力,如始終關注綠色金融投資收益與風險之間的矛盾,可能陷入長期無解的困境,故需跳出傳統思維,運用新興數字技術手段譬如充分發揮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進行綠色企業與項目認證,并建立數字化信息披露與共享平臺,緩解不同行業、不同機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猜你喜歡
轉型金融綠色
綠色低碳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轉型
灃芝轉型記
P2P金融解讀
金融扶貧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