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優化路徑探究

2022-05-31 09:37陳美蘭
高考·下 2022年12期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優化

陳美蘭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數學在高中教學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學生應當更加重視數學學習。高中數學教師須緊跟時代,把握發展趨勢,深入研究高中數學教學要求,結合現有的教學手段,優化數學教學方法,推動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優化

對于學生來說,數學是一門學習難度較大的學科,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復雜性,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在學習時,學生只是單純地背誦定義、公式,做不到舉一反三。在數學解題中,習慣性地套用公式,做不到靈活應用。因此,傳授學生知識,并且讓學生做到靈活應用,是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巨大挑戰。新高考背景下,教師不僅要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更要學會換位思考,從學生實際出發,創新數學教學方法,優化數學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背后的規律、思想。同時,教師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

一、轉變教學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新高考背景下,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要求,無法適應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要求。高中數學教師應當緊跟改革趨勢,重新認識課堂教學,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主動學習數學知識。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首要條件就是從學生角度出發,深入思考學生不主動學習的原因,是知識點難度過大,還是課堂無趣而導致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調整課堂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教學改革。教師可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兩個方面入手,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從教學內容方面來說,教師應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社交軟件等現代教學技術,為學生創造豐富多彩、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從教學方式方面來說,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與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模式。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更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二、深入挖掘教材,做好教學設計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基礎。在優化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時,教師要以教材為基礎,做好備課與作業設計。

(一)科學備課

在以往的高中數學備課中,教師偏重教材內容,忽視學生學習情況,教學效果不佳。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備課應該從學生學情、學習能力出發,科學安排教學內容,做好教學設計。在教學目標制訂時,應當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教師應當重點關注單元備課的整體性、關聯性,確保每節課的備課都能夠與單元備課緊密聯系,讓學生能夠更加系統、完整地學習數學知識。

在具體的備課中,教師要研讀教材,抓住教學的重難點,以此為中心分析教學內容,開展課程設計。在課程設計中做到突出重點,明確關鍵詞語,清晰哪些話需要學生主動講出來、哪些話需要教師重點講解。以《對數函數》教學為例,本節課程對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大部分學生雖然能理解對數函數,但是,在實際解題時,無法靈活利用對數函數的性質、圖像,使得學生解題困難。因此,在教學制訂目標時,教師可以這樣制訂:理解掌握、靈活應用對數函數的圖像及性質。重難點放在對對數函數的圖像及性質的靈活應用上。以此作為基礎,再結合學生學習水平、學習興趣,做好教學案例與教學過程的設計。通過這樣的科學備課,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

(二)作業設計

作業是數學教學的重要部分,對鞏固、補充所學知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學生獨立學習成果的重要體現,能夠幫助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學生學習中的問題。

新課程標準下的作業設計更應具有典型性、層次性、綜合性、探究性[1]。所謂典型性就是指作業題目更具有代表性,不會浪費學生的時間;層次性是指依據知識點數量、難度、交叉程度,設計不同維度的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時,教師可設計如下分層問題。1.比較形象具體的如:求解;;2.比較抽象,需要討論的問題:已知不等式:,,如果不等式解集為,求的值。在完成基礎層次的作業后,可以完成難度較大的題目,滿足每個學生的作業需求,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綜合性是指作業包含一個甚至多個知識點。綜合性是高考數學題目最主要的特點,若能在日常學習中開展適量的綜合性題目訓練,學生學習能力會得到大幅度提升。另外,教師還需要注意單元作業的科學設計,從整體角度出發,設計涵蓋多個知識點的綜合性作業,考查學生真實學習水平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是教師講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環節。教師應當重視教學過程的設計,綜合考慮學生學習需求、教材內容等多方面因素。做到每一步教學都有實效性。

在教學過程設計中,教師可以借助多樣化教學設備,引入多樣化教學方式,如多媒體、影音資料、掛圖等設備以及各種小組合作、游戲等教學方式。教師需要充分把握教材,合理選擇各種設備與方式,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過程。以“程序框圖”教學為例,通過研讀教材可知,本節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畫程序框圖,實踐性非常強。因此,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利用多媒體設備,生動、形象地演示程序過程,方便學生學習。教學過程設計如下:第一步,復習知識點,引入新知識。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回顧自然語言描述算法后,提問學生自然語言描述算法有什么缺陷?能清楚地看到整個程序、步驟嗎?如果我們想更加清楚、直觀地看到每個步驟、程序,能不能作圖表示?以此引入今天所學知識——程序框圖。第二步,啟發思考,主動探索。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各種程序框圖符號,并介紹不同圖形符號名稱、作用及使用規則。其次,教師引導學生一步步畫出程序框圖,加深學生對程序框圖的理解,再引導學生主動歸納總結程序框圖的定義,在得出定義后繼續引導學生關注定義的關鍵字,并結合實際案例向學生闡述這些關鍵字的含義。最后,認識邏輯結構。結合多媒體展示,教師初步介紹三種不同的邏輯結構,并總結出不同邏輯結構的特征。第三步,結合實例,加深學生認識。在這一環節,教師針對三種不同邏輯結構的程序圖,選擇三道不同的例題。如若時間有限可只選擇一道例題,給學生講解。如選擇最簡單的順序結構,課本上的例3正適合。這個例子涉及海倫公式,學生對此不了解。因此,在引導學生分析算法之前,教師應當詳細講解海倫公式的定義,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完成例題的解答。第四步,進行課堂小結。程序框圖的概念、常見的圖形符號(形狀、作用、使用規則)、三種不同邏輯結構。第五步,作業布置。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選擇課本上的例題作為作業,告知學生下節課要檢查。至此,整個程序框圖的教學過程設計完成。

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分析,教師不僅要保證教學過程具有層次性,保證每個環節都緊扣課本內容以及學生學習需求,而且還要保證教學過程設計的科學性。

三、教學方式的優化

教學改革日益加快,新的教學方式層出不窮,高中數學教師應當與時俱進,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改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畏懼與厭煩心理,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積極性,確保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數學知識源自生活[2]。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數學教學與應用處于割裂狀態,導致很多學生對數學的價值認識不足。所以,高中數學教師應當拉近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距離,改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看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能夠構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的學習。以“等差數列”教學為例,教師設計一組生活實例,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等差數列規律:1.星光電影院3場設計了10排座位,從第一排開始其各排座位數能夠組成數列:25、30、35、40……;2.全國統一的鞋碼中成年女性鞋碼由小到大為:35、36、37、38、39、40等;3.積木呈V字形排列,從上到下數量依次為1、2、3、4、5……。接下來組織學生對生活中常見實例進行分析,探究它們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變化規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快發現每個數列從第二項開始,前后兩項的差為同一個常數。此時教師引出等差數列和公差的定義。從上述案例中發現結合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分析數學規律,教師能夠輕松引出新知識要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立體呈現數學知識

多媒體教學設備已經逐漸普及,教學課堂逐步實現信息化。高中數學教師應當創新數學知識的呈現方式,降低數學知識學習難度,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結合教材知識來看,能夠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呈現的知識包括空間幾何體、圓錐及其曲線、幾何體、球等。在教授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采用恰當的方式,優化課堂活動設計。以《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一課教學為例,在新課導入階段,教師播放一段手影視頻,讓學生思考手影是怎么形成的。接下來,教師繼續利用多媒體立體呈現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并引導學生思考兩者之間的區別。通過這樣直觀、清晰的呈現方式,深化學生對投影的理解,方便了后續立體幾何三視圖的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呈現正投影繪制空間圖形的三視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展示的三視圖,引出三視圖的定義。為了強化學生對三視圖的理解,教師從頂面、正面、側面三個方面入手,演示空間立體圖形,讓學生畫出三視圖的平面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全程借助多媒體進行演示學習,有效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直觀的教學方式能夠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有效提升學生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

(三)重視分層教學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其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教師授課是面向所有學生的,如果對學生個體差異不夠重視,就容易出現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下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引入分層教學模式,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等,兼顧班級的每個學生。

分層教學實施的前提是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層,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依據授課內容,合理設計分層教學內容。以函數概念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六個問題:1.什么是函數?什么是映射?2.如何理解自變量具有一定的取值范圍。3.如何理解函數值存在與之對應的確定范圍。4.函數因變量與自變量的取值范圍能分別構成組合嗎?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5.從映射角度出發怎么定義函數?6.函數記號的新定義與原定義區別在哪里?對于理解能力強、基礎好的學生,要求他們解決最后兩個問題,最后兩個問題對邏輯思維能力、總結概括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對于理解能力一般、基礎一般的學生,要求他們解決中間兩個問題,中間兩個問題需要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對于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要求他們解決前兩個問題,前兩個問題主要是基本的概念問題,并無太大的難度。通過這樣的分層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除了教學過程設計分層思考外,教師還可以設計分層練習、分層作業等,來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四)實施開放性教學

造成學生思維僵化的主要原因是只學不問的課堂教學模式。李政道曾說過:學問,就是學習問問題。但大部分數學課堂中,教師習慣性將問題的答案講解給學生聽,并非讓學生通過疑問、分析找到答案。因此,高中數學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構建開放性的教學課堂,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主動探索。

開放性課堂不等同放任性課堂,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指導,以免學生走入“死胡同”,無法完成學習任務。以“余弦定理”的教學為例,為了構建開放性教學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設計了以下問題:1.在中,,,,,如果為直角,那么兩直角邊的平方與斜邊的平方存在什么關系?設計問題后組織學生共同討論、總結。同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演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總結結論。接下來,為了進一步發散學生思維,教師繼續提出問題。2.如果分別為30°、60°、120°、150°,那么、、存在什么數量關系?引起兩直角邊的平方與斜邊的平方之間數量關系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證明?繼續讓學生自主討論、交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加強學生討論學習的節奏控制,逐步引導學生猜測。通過設計層次性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學生在觀察、歸納、猜測等一系列活動中大膽探索,得到結論。在構建開放性課堂的過程中,教師除了精心設計數學問題外,還要多鼓勵與指導學生,使其從多角度、多方位出發,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同時多表揚、贊美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傊?,相對于填鴨式課堂,開放性課堂更具有活力、創新空間[3]。

結束語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優化應當具有廣泛性與深入性。從備課環節到最終的作業設計環節都應當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體現出現代課堂教學的優勢。因此,教師應當轉變固有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情境教學、信息技術、層次教學、開放式教學等多樣化教學手段融入數學教學中,改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衛亭.新高考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優化探究[C].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第六屆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一),2023:1484-1487.

[2]許永安.新高考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優化分析[J].讀寫算,2022(20):1-3.

[3]李桂蘭.新高考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創新路徑[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33):10-11.

猜你喜歡
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優化
超限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優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煙排煙設計優化探討
關于優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諾的一些思考
一道優化題的幾何解法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高中數學數列教學中的策略選取研究
調查分析高中數學課程算法教學現狀及策略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數學課程有效提問研究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