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碎片化環境下大學生移動學習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2022-06-01 17:05常李艷陳思璐劉婧黃崇
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 2022年5期
關鍵詞:碎片化學習自我效能感移動學習

常李艷 陳思璐 劉婧 黃崇

摘 ?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與傳統課堂教學截然不同的移動學習方式,已經融入到人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移動學習顯著的碎片化特征,帶來大學生學習習慣的變化。文章通過問卷調研,利用描述性分析、多元邏輯回歸分析等方法,展現終身學習視域下大學生碎片化學習的現狀,并從學習資源、服務質量、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學習滿意度這五個維度研究大學生持續學習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大學生對移動學習持積極態度,學習中喜歡使用學習類APP而不是傳統的網頁,其學習動機主要來自內生動力——提升自身素質,但其學習時間管理和知識檢索存在一定困難。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影響學習的滿意度,滿意度影響大學生持續碎片化學習的意愿。根據研究結論對大學生學習類APP的設計以及大學生碎片化學習優化提供建議。

關鍵詞:碎片化學習;持續學習意愿;大學生;移動學習;自我效能感;學習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G434;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8454(2022)05-0050-09

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帶來人們的信息接收和使用方式的巨大變革,也推動線上教育模式的繁榮。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1]互聯網教育、移動教育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陣地。尤其是2019年末至今的疫情常態化環境下,在家學習和工作的模式,更是將網絡移動學習變成高校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

日漸興起的碎片化資源,比如微視頻客戶端、慕課、微課、網易公開課,以及眾多權威機構的網絡精品課程資源,吸引大批學習者的關注,使碎片化學習成為大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然而,碎片化信息分布于各種不同的多媒體平臺,知識內容較為分散,而且網絡信息資源的數量巨大,使信息搜索與整合難度加大,有效信息獲取更加困難。因此,研究大學生碎片化學習行為以及影響因素非常必要。本文通過對高校學生進行問卷調研,深入分析大學生碎片化學習習慣以及持續學習的影響因素,對提升大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效果、促進終身學習提出建議。

一、理論基礎

(一)信息碎片化

傳播學中將信息碎片化描述為信息在傳播過程中表現出的需求個性化、信息受眾分散化、信息媒體多樣化、信息內容零碎化,體現信息傳播中的分眾化趨勢和內容的稀釋化方向。[2]由于新媒體傳播方式的出現,人們的信息獲取來源不再局限于權威媒體的整合信息,而更多的是來自各種不同信息源的碎片,各種信息碎片通過個人門戶實現篩選、組裝、解讀。[3]大腦必須適應網站或智能手機上的大量非線性快速閱讀任務。[4]祝智庭教授認為,學習碎片化肇始于信息碎片化,進而帶來知識碎片化、時間碎片化、空間碎片化、媒體碎片化、關系碎片化、思維碎片化、體驗碎片化等。[5]

(二)持續使用意愿的相關理論

在互聯信息領域,阿諾爾·巴特查里亞(Anol Bhattacherjee)是首個提出“持續使用意愿”概念的人,并將其定義為個體繼續使用信息系統的主觀傾向。[6]后來學者利用巴特查里亞構建的IS行為意向量表,對不同領域用戶的持續使用意愿進行研究。在教育領域,一般將學習者對教育教學工具繼續使用的主觀傾向稱之為持續學習意愿。[7]本研究將持續學習意愿定義為學習者在接觸移動碎片化學習后,未來仍會持續使用該方法進行學習并且樂意推薦他人嘗試使用的意愿傾向。

(三)大學生移動學習研究現狀

移動學習是電子學習的延伸,允許用戶使用小型便攜式無線設備完成學習。移動學習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移動學習概念的界定。移動學習在文獻中有許多不同的定義,但都歸結為由移動和其他手持設備支持的不依賴于時間和地點的學習。[8][9]②移動學習在教學和各專業領域的應用。不少學者探討移動學習在英語、化學等專業學習中的應用,以及移動環境與傳統線下學習環境下采用的不同的學習策略。[10][11]同時,一些學者研究在教學活動中引入移動學習的方式及效果,[12-15]以及移動學習平臺的設計[16][17]。③移動學習行為及采用的影響因素研究。彭耀祥(Yew Siang Poong)等[18]調查年輕人使用移動學習的影響因素,研究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享受,分別與行為意圖呈正相關。穆罕默德·阿明·阿爾邁亞(Mohammed Amin Almaiah)等[19]研究發現,感知信息質量、感知兼容性、感知信任、感知意識、資源可用性、自我效能感、感知安全是學生接受移動學習系統的主要動因。有學者的研究表明,感知自我效能、內容與資源、績效期望三個因素對移動學習意愿有顯著影響。[20]

在推送通知時代,人們不斷地連接一個擁有大量碎片化信息的世界,使移動學習具有“碎片化”的特征。一些學者立足于碎片化環境對學生移動學習的態度、策略、資源進行研究,[21]并從學習意愿和動機等多個角度研究碎片化環境下移動學習的行為特征[22]以及影響因素。有學者采用回歸分析法,驗證學習者的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學習經歷、碎片化知識,分別對學習者在線學習效果、學習滿意度、使用意愿有正向影響。[23]也有學者根據學生碎片化學習的特點開發更加符合學生特點的課程或平臺模式。[6]

綜上,關于移動學習采納的主題已有很多研究,但立足于碎片化學習環境、對移動學習持續使用的研究仍較少。本研究旨在從學習資源、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方面探討影響學生持續使用移動學習的因素。

二、研究假設

本研究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結合D&M模型(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S Success,D&M信息系統成功模型,簡稱“D&M模型”)和期望確認模型展開的。在期望確認模型中,已經假設期望確認對感知有用性和滿意度有顯著影響,而這兩者又與持續意圖有顯著關系。威廉·H·德?。╓illiam H DeLone)和伊弗雷姆·R·麥克萊恩(Ephraim R McLean)[24]的信息系統成功模型提出系統質量、信息質量、服務質量三類質量因素影響滿意度。同時,在教育領域,先前的研究表明,信息質量和服務質量對使用電子學習系統的滿意度和意愿有顯著影響。[25]本研究將資源質量定義為學習者感知到的移動學習資源的質量好壞、適用性、豐富性;金泰古(Tae Goo Kim)等[26]將服務質量定義為用戶從信息系統中感知和期望的整體服務質量的程度。感知有用性是指“一個人相信使用特定系統會提高他或她的工作績效的程度”。[27]先前的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與學習滿意度有顯著關系。在移動學習的背景下,自我效能是指學習者對他們使用移動設備完成學習任務,以及使用移動工具進行通信和協作的能力的理解,[28]其對學生的學習動機、注意力、學習效果產生積極影響,[29]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滿意度。滿意度是指“直接與應用程序交互的最終用戶對特定計算機應用程序的情感態度”。[30]移動學習研究表明學習滿意度可以積極預測持續意愿?;诖?,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4266C034-D217-4847-846A-43207B5BAC84

H1:資源質量對移動學習滿意度有正向影響。

H2:服務質量對移動學習滿意度有正向影響。

H3:感知有用性對學習滿意度有正向影響。

H4:自我效能對移動學習滿意度有正向影響。

H5:學習滿意度對持續移動學習意愿有正向影響。

相關研究表明,男生和女生由于對技術態度的不同,對技術使用有不同的態度,其使用情況和滿意程度不同。同時,不同專業和年級由于專業性質、發展狀況不同,也會對學習系統產生不同的使用意愿。因此本研究假設:

H6:性別、專業、年級均對移動學習滿意度和學習意愿有調節作用。

三、研究設計

(一)調研問卷設計和回收

問卷主要設置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況的調查,包括性別、年級、專業、獲取知識的途徑、移動學習的時長、內容、媒介、途徑、原因;第二部分是問卷的主體內容,主要是從學習資源質量[31]、服務質量[32]、感知有用性[33]、自我效能感[34]、學習滿意度[28]、持續使用意愿[30]六個維度設計量表進行調查,量表主要由前期移動學習和電子學習方面的經典文獻的量表改編而成。

本次線上問卷共收回254份,篩選除去題項未完成、身份不合適等無效問卷,最終獲得有效問卷231份。男女比例分別為54.72%和45.28%,文科與理工科學生的比例為43.31%與56.69%,問卷樣本比例較為均衡,如表1所示。

(二)問卷信度效度分析

一般情況下,問卷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是通過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來體現的。信度分析主要是考察題項之間的一致性,一致性越高,測量結果就越可信。[35]本問卷中22個題項之間的總體的科隆巴赫系數為0.939,一致性較高。效度檢驗用來衡量測量結果反映出來的結構與測量值之間的對應程度。效度越高說明問卷的內容與結果越吻合。經計算,調查問卷的KMO(Kaiser-Meyer- Olkin)系數為0.935,說明調查問卷題項之間的相關性良好。

四、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移動學習行為分析

1.大學生學習媒介選擇

通過調研可以發現在課堂教學之外,“通過移動設備上網學習”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占比為66.23%。選擇線下“查閱書籍、文獻資料”和“與老師、同學交流互動”兩種方式的學生比例分別是37.23%與31.17%,遠小于移動學習的比例。在網絡學習中,54.11%的學生選擇手機,43.72%的學生選擇平板,37.66%和17.32%的學生選擇電腦及電子書閱讀器。

移動學習中,碎片化信息知識的獲取、整合成為學習中的重要環節,設計良好的平臺可以為學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調研發現,移動學習最常用的途徑是“各種學習類APP”,如MOOC、網易云課堂等,占54.55%;27.71%和23.81%的學生選擇“搜索引擎”和“電子文獻資料”,如圖1所示。還有一些學生選擇的是社區論壇和其他。功能完善的新媒體APP和移動搜索成為移動學習的主要陣地,而過去的論壇、網頁等,由于其信息整合、獲取能力欠缺,使用率較低。

2.大學生學習時長

移動學習中,僅9.06%的學生一次性學習時長超過30分鐘,每次學習時長小于5分鐘的學生,占比達到10.24%。大部分學生一次性知識學習時長為5~15分鐘,占比46.06%;其次是15~30分鐘,占比34.65%,顯示出明顯的碎片化學習傾向,如圖2所示。這主要是因為碎片化環境下“淺學習”的效果,不同頁面、平臺信息的搜集跳轉,社交平臺其他信息的干擾,使傳統媒介下的連續和“深度學習”變少。

3.大學生移動學習內容和動機

大學生進行移動學習的主要內容涉及“個人興趣愛好”“技能證書相關”“學校課程相關”等,分別占48.05%、46.75%、44.59%。同時,在對移動學習的動機調查中,學生的動機大致可以歸為5種,如表2所示,“提升自我素質”“便于隨時學習”“平臺資源豐富”是學生選擇移動學習方式的三個主要原因。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進行移動學習是出于自我能力提升為主的目的,有較好的主動性。

(二)移動學習及持續學習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

前期調研發現,信息資源的豐富性以及對自我素質的提升是很多學生采納移動學習的原因。不同的學習動機也對學生持續學習產生影響。為了研究大學生持續移動學習意愿的影響因素,對移動學習資源質量、服務質量、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感、學習滿意度、持續學習意愿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并探究不同性別、專業、年級的調節作用。

1.多元邏輯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是探究兩種或多種變量間是否相關、相關方向、相關強度的分析方法。利用多元邏輯回歸對移動學習資源質量、服務質量、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感、學習滿意度對持續學習意愿的影響展開探究。

將學習滿意度分別與移動學習資源質量、服務質量、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感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模型整體顯著性小于0.01,說明此回歸模型有統計學意義。模型整體R為0.812,調整R2為0.654,說明移動學習資源質量、服務質量、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感對學習滿意度的解釋度較好,占65.4%,整體擬合性較好。資源質量、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感的t值檢驗P<0.01,說明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感均與學習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關系。感知有用性越強烈,自我效能感越高,對碎片化方式的移動學習滿意度越高,如表3所示。但是,服務質量(即學習資源的易獲取性,以及課程相關的服務)對學習滿意度無顯著性影響,這主要因為信息的便利獲得服務已經成為社會常態,大學生對碎片化信息的獲得主要通過自己整合分析進行,獲得的零散資料對大學生滿意度影響不大。

對學習滿意度和持續學習意愿進行二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回歸相關系數R為0.798,調整后的R2為0.635,持續學習意愿的標準化回歸系數β為0.798,顯著性水平P<0.01,如表4所示。說明學習滿意度正向影響學習意愿,并且在影響學生持續移動學習的意愿的原因中,63.5%的原因可以用學生的移動學習滿意來解釋。因此,要提升大學生移動學習的意愿,需要先提高學生對移動學習的滿意度。4266C034-D217-4847-846A-43207B5BAC84

通過邏輯回歸分析顯示,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影響滿意度,滿意度影響移動持續學習傾向。

2.差異性分析

表5通過獨立樣本檢驗,研究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學習滿意度、持續學習意愿,在不同的性別、年級、專業性質上是否存在差異。

分析表明,性別和專業性質在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感、學習意愿、持續學習意愿中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而年級對持續學習意愿具有顯著中介調節作用,不同年級在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感、學習滿意度中均存在顯著差異。通過對四個年級進行事后檢驗(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簡稱LSD)、多重比較分析發現,一二三年級在滿意度、自我效能、持續學習意愿中均不存在顯著差異,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大四學生與其他年級在移動學習中存在不同。相對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來說,大四的學生在移動學習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感方面更強,對移動學習效果更加滿意,也對持續進行移動學習持更加積極的態度。首先,因為大四面臨升學或者就業的壓力,學生往往能認識到學習和未來規劃的重要性;其次,大四學生的在校課程更少,擁有自主安排的時間較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來說更多;最后,大四學生已經歷3年的大學時光,有更加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規劃,移動學習的豐富性、靈活性,使他們學習時獲得最大便捷性和有用性。另外,在學習上適應能力相對更強,自我效能感較強,所以,大四學生會更傾向于碎片化學習的方式。

(三)大學生移動學習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開放性問題“移動學習中存在問題和困難”的回答進行整理分析,大致可以將現有問題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方面。外部因素主要涉及移動學習環境和資源本身,內部因素涉及個人自身條件。

首先,外部因素中移動學習環境下信息資源的碎片化使信息缺乏體系性,進而造成學習的間斷性是外部因素中學生提得最多的問題。如有學生說“我在小視頻上看了一些,覺得很好。但是想系統學習,發現沒有后續資源。我就到MOOC上找了類似的,但是不是很滿意”。同時,移動信息知識片段化,知識比較淺顯,深層次學習內容缺乏。其次,移動環境下,信息資源和源頭雜亂,信息篩選和獲取困難。就“知識獲得困難”對學生進一步訪談,發現大部分在校大學生認為自己找不到學習材料的原因主要有平臺選擇不當、信息的篩選能力有限、缺乏必要的檢索技巧等,也有約20%的被調查大學生選擇“語言障礙,表達有誤”,15.15%的大學生選擇“相關專業領域的資源匱乏”。說明在平臺的搭建、信息檢索能力的提升上,企業和學生都需要做出不同的努力,也說明有些平臺的付費檢索和使用阻礙大學生對網絡資源的獲取。最后,一些學生認為移動學習資源相對于課堂學習,缺少反饋和溝通,不能及時解決學習問題。

內部因素主要是指移動學習和信息碎片化環境下,個人自身的自控力和時間管理能力的欠缺,使學習過程出現注意力失焦。在大學生的自我報告中,對于個人不能很好地利用移動學習資源的原因,占比最高的兩類是時間管理欠缺和學習效率低,占比分別達到59.74%和48.92%。還有28%的學生認為自己移動學習效果差,主要是自己“自制力差”“拖延懶惰”。

雖然,移動學習由于其信息的繁雜、碎片化,以及固有的缺陷,導致學生學習的體系缺乏和注意力容易失焦。但是,其便捷性已經成為大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補充方式。大學生對“使用移動學習方式來輔助傳統教學看法”的調研中,大多數學生認為移動學習在高等教育中“前景廣闊,支持”,占比高達80.52%,少部分學認為其“作用不大”和“浪費時間”??梢钥闯?,大學生對移動學習前景持樂觀和支持態度。

五、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移動環境下碎片化學習已經成為大學生課下學習的主要方式,是傳統課堂學習的有力補充。大學生一次學習的時間集中在15分鐘左右,碎片化學習特征明顯。大學生在學習設備選擇上更傾向于使用手機和平板,喜歡使用新興的學習類APP,以及移動搜索引擎進行學習和知識獲取,內容選擇上傾向于個人興趣類和技能證件類。

通過回歸分析顯示,資源質量、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感正向積極影響學習滿意度。碎片化環境下資源的零散性、不易獲取、整合性是大學生移動化學習的阻礙因素。及時可靠、有序合適的信息是提升大學生移動學習滿意度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較高的大學生能夠對自我學習能力做出恰當的判斷,合理理性對待失敗挫折,能夠很好地控制自身情緒,因而能夠選擇合適的學習目標,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同時,對移動學習的認知度上,認為移動學習對自己越有用,學習滿意度也越高。學習滿意度正向影響持續學習意愿,較高的學習滿意度有助于提升學習者持續學習的意愿,這一結論符合先前眾多研究的結論,證明學習滿意度是持續學習意愿的評價因素和重要指標。

不同性別和專業性質的學生在持續移動學習意愿上沒有顯著差異。不同年級對移動環境下碎片化學習意愿有顯著的中介調節作用。與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相比,大四的學生在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感均值更高,表現得更優,其碎片化學習的滿意度較高,有更強烈的持續使用意愿。

(二)建議

上述研究結論對大學生移動學習效果改善以及移動學習類APP的設計有重要啟示。

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提升移動學習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是大學生對實現自己目標的一種估計,一些學生認為無用,僅是因為不知道進行網絡移動學習的目的。因此,要提升感知有用性,大學生在碎片化學習過程中應具備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一個合理的目標,有利于改善大學生拖延懶惰、注意力分散等情況,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并最終提升持續學習意愿。

提升信息素養與綜合素質。自我效能感可以提升大學生移動學習滿意度,從而影響移動學習的持續使用意愿。首先,應該努力提升大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綜合素質,使其在資源分散、無序的情況下能很好地利用自身的信息能力,面對海量碎片化資源進行有價值的輸出。其次,大學生應該在碎片化信息環境下進行時間規劃和實施學習計劃,通過進度管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并進行合理的時間分配,減少注意力缺失。最后,大學生要學會定期整理碎片化知識,對知識進行分類、重組、整合、提煉、分析、總結,形成一個知識體系。4266C034-D217-4847-846A-43207B5BAC84

改進移動學習類平臺(App、網站等)的資源質量和服務質量。學習類網站和APP的設計應該有明確的目標人群,信息應該及時、準確,并盡量全面和有序,減少學生為獲得信息進行的頻繁跨平臺或網頁搜尋行為,保證在碎片化的時間下進行短時間的高效學習。

結合學生的自我提升需求、學習的主動性特點,針對碎片化本身給學生帶來的知識不系統、搜索整理難度較大的特點,學習類APP應該通過用戶特征進行用戶知識需求識別,根據用戶學習習慣,形成用戶畫像,發掘用戶潛在知識需求,并進行針對性的知識推送。同時,學習類網站應該對碎片化信息進行聚類整合,以知識圖譜的形式展示知識體系,方便用戶發現知識并建立學習體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9政府工作報告[R/OL].(2019-03-05)[2020-11-25].http://www.gov.cn/guowuyuan/ 2019zfgzbg.htm.

[2]陳道志.信息碎片化背景下的用戶消費行為模式探析[J].前沿科學, 2013(4):36-44.

[3]連明.信息碎片化時代的大學生信息素養[J].農業網絡信息,2018(6):115-119.

[4]HUO SHUANGSHUANG. All in pieces: a new media installation about information fragmentation[C]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ACE 15: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Computer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2015:1-4.

[5]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發展:國際觀察與國內動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3):3-13.

[6]BHATTACHERJEE A.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 an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J]. Mis Quarterly, 2001, 25(3):351-370.

[7]張偉.樂趣性與互動性感知對MOOCs學習者持續學習意愿的影響[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6(2):122-138.

[8]SERVICE C, PARSONS 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and blended lear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and Blended Learning, 2011(1):1-12.

[9]SHARPLES M, TAYLOR J, VAVOULA G. A theory of learning for the mobile age[M]. VS Verlag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n, 2010:221-247.

[10]鄭麗紅,游瑞嬌.移動學習視域下醫學英語詞匯學習有效性的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29(12):11-14.

[11]王曉靜,蔣婉婷.移動學習環境下大學生英語閱讀策略調查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6):89-91.

[12]彭金勇.移動APP提高中職生計算機課程學習效果的策略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1.

[13]周敏.移動學習Apps運用于少數民族地區中職英語口語教學的實證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1.

[14]才華.微信公眾平臺在中職學校教學中的應用[D].天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21.

[15]王家鈺,嘎瑪扎西,曹盼盼.基于Android平臺慕課App的設計與實現[J].信息記錄材料,2020,21(4):223-224.

[16]陳媛,黃振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移動學習平臺的設計與應用——以“靜思學堂”手機APP為例[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9(2):160-163.

[17]馮昕燁.基于移動學習平臺的高?;旌辖虒W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0.

[18]POONG Y S, YAMAGUCHI S, TAKADA J I. Investigating the drivers of mobile learning acceptance among young adults in the world heritage town of Luang Prabang, Laos[J].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2017,33(1):57-71.

[19]ALMAIAH M A, ALAMRI M M, AL-RAHMI W. Applying the UTAUT model to explain the students' acceptance of mobile learning system in higher education[J]. IEEE Access, 2019, 7:174673-174686.

[20]何慧敏,張暉.基于UTAUT模型的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行為影響因素分析[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6(5):73-79.

[21]田玲芳,姬永倩,張歡,等.數字化學習時代大學生碎片化學習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8(9):56-59.4266C034-D217-4847-846A-43207B5BAC84

[22]尹合棟.微課程的設計、開發與評價[J].現代教育技術,2015(1):46-52.

[23]李璠.碎片化對學生在線學習效果及持續學習意愿的影響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 2019.

[24]DELONE WH, MCLEAN ER.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the 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a ten-year updat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19(4):9-30.

[25]MOHAMMADI H. Social and individual antecedents of m-learning adoption in Iran[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5, 49:191-207.

[26]KIM TG, LEE JH, LAW R.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acceptance behaviour of hotel front office systems: an extend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 Tourism Management, 2008, 29(3):500-513.

[27]DAVIS F D.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Mis Quarterly, 1989, 13(3):319-340.

[28]QASHOU A. Influencing factors in M-learning adoption in higher education[J].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2020, 26(2):1755-1785.

[29]SANJEBAD N N, SHRESTHA A, SHAHID P. The impact of personality traits towards the intention to adopt mobile learning[C]. In International Working Conference on Transfer and Diffusion of IT, 2020:182-193.

[30]OGHUMA AP, CHANG Y, LIBAQUE-SAENZ C F, et al. Benefit-confirmation model for post-adoption behavior of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applica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KakaoTalk and Joyn in Korea[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015, 39(8): 658-677.

[31]CHENG Y M. Effects of quality antecedents on e-learning acceptance[J]. Internet Research, 2012, 22(3):361- 390.

[32]ALMUSHASHA N F, NASSUORA A B. Factors Determining e-learning Service Quality in Jordanian Higher Education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2, 12(14):1474-1480.

[33]AI-EMRAN M, ARPACI I, SALLOUM S A.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continuous intention to use m-learning: An integrated model[J].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2020, 25(2):1-20.

[34]CIGDEM H, TOPCU A. Predictors of instructors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a Turkish vocational college example[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5, 52(11.):22-28.

[35]吳駿.SPSS統計分析從零開始學[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4:360.

作者簡介:

常李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數字閱讀、信息分析、信息檢索,郵箱:030263@jlxy.nju.edu.cn;

陳思璐,本科生,郵箱:964620791@qq.com;

劉婧,副教授,博士,通訊作者,主要研究方向為網絡信息資源收集與利用、兒童數字閱讀,郵箱:liuj_m@njupt.edu.cn;

黃崇,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兒童數字閱讀、用戶行為分析,郵箱:1075917192@qq.com。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Learning Behavior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ith Information Fragmentation Environment4266C034-D217-4847-846A-43207B5BAC84

Liyan CHANG 1,2, Silu CHEN 2, Jing LIU 3*, Chong HUANG3

(1.Nanj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Jiangsu 210023;

2.Nanjing University Jinling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89;

3.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 School of Management, Nanjing Jiangsu 210003)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big data, mobile learning, which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peoples daily learning and life. The significant frag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learning has brought the changes i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pro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agmented learning under descriptive analysis,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studi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learning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dimensions: learning resources, service quality, learning motivation, self-efficacy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The result found that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mobile learning that they like using learning apps instead of traditional web pages.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mainly lies with endogenous motivation to improve their own literacy, however, students have difficulties in tim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retrieval. Self-efficac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affect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satisfaction affects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fragmented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this paper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the design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PP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agmented learning.

Keywords: Fragmented learning; Willingness of continue to learn; College student; Mobile learning; Self efficacy; Learning satisfaction

編輯:王天鵬 ? 校對:王曉明4266C034-D217-4847-846A-43207B5BAC84

猜你喜歡
碎片化學習自我效能感移動學習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論下的高職英語自主學習策略
自我效能感對高校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影響
高校教師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
基于云計算的移動學習平臺的設計
基于移動學習的自動問答系統設計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碎片化學習研究
移動學習方式下實驗教學資源建設的研究
英語課程網絡化與學生學習狀況分析
微信在英語輔助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