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PAcc能力整合的創新協同教育機制研究

2022-06-01 06:33鐘鳳英廉啟悅冷冰潔
經濟研究導刊 2022年14期
關鍵詞:人格培養創新教育

鐘鳳英 廉啟悅 冷冰潔

摘? ?要:會計專業碩士(MPAcc)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高質量、德才兼備的MPAcc人才,多方平臺共同助力的“協同育人”教育創新機制是高校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改革的必然選擇。通過探索并推行創新型教育方法,突出培養會計專業碩士人格品質、科學精神、創造性思維以及創新能力,構建創新協同教育平臺以及完善平臺的有效運行機制,以期為建設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提供思路。

關鍵詞:MPAcc;人格培養;協同教育;創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5?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14-0102-03

引言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提出了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國際合作的協同育人新機制,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1]。2021年11月,財政部在《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分層次、分類型的會計人才能力框架體系,持續創新會計人才培養方式方法[2],使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知識結構、執業能力與未來會計強國的地位相匹配。上述遠景目標為我國會計專業碩士(MPAcc)教育機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求會計人才在知識素養、人格品質以及專業能力上進行全方位提升。

我國會計專業碩士(MPAcc)教育經過近20年的發展探索,較好地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但傳統培養模式對于會計專業碩士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素質教育的培養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無法適應新形勢下對于高端會計人員創新應用的需求。為此,應運用多方協同的力量,構建資源整合協同創新大平臺,進行教育模式和運行機制的創新改革。

一、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是MPAcc人才培養的必行之勢

自設立會計專業碩士學位之后,MPAcc人才教育在教學方法、師資配置、專業實踐以及社會推廣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專業優勢和專業特色。但是,隨著MPAcc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多方面因素制約,此教育模式也隨之暴露出諸多問題,以下分析我國MPAcc培養模式存在的短板,以及新時代下對于高端會計人才需求,論述會計專碩教育中采用協同創新培養模式的必要性[3]。

(一)基于我國MPAcc培養模式短板

1.課程改革滯后于會計轉型步伐

我國會計專業碩士培養體系受到資金供應、場地限制、師資水平等多方面局限因素,現代化信息技術教育與專業教育沒有有機融合,造成在此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快速匹配高層次平臺對于掌握新興信息技術人員的職業需求。同時,在MPAcc培養的過程中,雖然開設會計信息化方向的課程教學,但學生由于缺乏實踐經歷,無法實時體會財務服務共享中心等新興技術的精髓。而對于一些理工高校,雖然對于新興信息化教育有著教學優勢,但卻因為會計理論化教育體系不完善,導致會計專碩專業與信息技術體系融合緩慢,技術資源優勢得不到良好發揮。

2.創業創新實踐基地建設不完善

根據會計專業碩士培養要求,會計專業碩士實習經歷應當達到至少6個月才算符合畢業條件。但由于實踐場地、科研資金、協同企業缺乏等因素的限制,各省市MPAcc教學點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仍然不完善,相應的對于協同創新中心的體制改革也沒有投入重點關注,未能實現資源共享的培養優勢。大多數學生往往自己聯絡實習單位,以致學生實習的層次往往不高而且臨時性較強,實習單位出于保密性心理,僅將實習生安排于一些淺顯業務,而綜合性強的核心業務很少讓實習生接觸,從而創新、創業能力的教育也就難以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3.會計專碩研究成果應用性較差

會計專業碩士的學位論文作為學習期間研究成果,其重點在于學以致用,通過案例分析、數據調查著眼于實務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新時代發展思維提出建設性意見,以利于完善企業運營管理。但是,由于學生缺少實踐經驗、財經素養相對匱乏,導致寫出來的論文缺少實際應用價值,對于財經行業借鑒意義不大,提出的對策往往對于企業沒有應用意義。

(二)基于時代發展需求

1.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需多領域協同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多次指出,我們黨以及國家的蓬勃發展需要不斷培養大批高素質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因此對于會計人才的培養不僅應當重視專業教育,而且要強調德育教育,應當堅持以德為先、育人為本的原則。探索新時代MPAcc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以人格培養為基礎的創新協同育人機制,是對當前不斷強調建立合理分工、協同互助的大思政格局以及教育模式創新改革的積極探索,也是高端會計人才培養的內在動力。

2.多元協同培養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是教育的現實要求

在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各個行業對于高層次的創新型人才都有了更急迫的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加強產教融合、校企聯合,培養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場運作、具備科技背景的創新創業人才”,使內外資源能夠優勢互補,開發項目共同協作,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全方位提升會計專業碩士創新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人才要求。

3.大數據時代到來,新技術推行需要協同化教育改革

大智移云物等數字技術改變了傳統的會計形態,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探索財務共享中心的應用,全過程智能一體化已經成為了會計行業的發展趨勢。MPAcc人才應當適應大數據智能時代帶來的變化,接受并且學習新技術、探索新領域,這要求高校的辦學條件要緊緊跟住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

二、MPAcc能力整合的協同創新教育機制探索

教指委對于MPAcc確定的能力框架,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其中創造力則是通過實習領悟能力、探索創造能力和知識整合能力這三個能力的培養來實現。這三方面的能力,綜合體現為理論分析、數據處理和文字表達的硬指標,也有交流溝通、全作協調和團隊領導的軟指標,這種軟硬結合的綜合打造基礎,離不開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培養,這也是強調MPAcc人格培養的重要性。在此將MPAcc人才的人格培養以及能力整合作為兩大板塊進行探索。BE1A7AD5-28DF-4BAE-8F77-B9897E061276

(一)協同教育機制要以人格培養為基礎

1.將健全的人格培養與全社會協調發展相協同

良好人格的塑造需要多方面的教育,一定程度反映了人對社會發展的適應和反作用。它是自身的需求和外在需要的協調統一,表現具體化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主動觀察思考、積極探索的品質等。對于健全人格的培養,應當在全部教學理論課程、實訓課程、實踐課程以及文體教育活動中有所規劃,將其作為一個主要目標,并在考核中有所側重、有所體現。

2.人格培養與求知創新全面融合

MPAcc人格的培養應以正確的價值觀處理各方利益關系,建立學生對于工作的職業認同感以及責任感,應當培養會計專業碩士的職業操守、自律思想以及解決工作難題的耐心和決心[4]。社會高速發展,所以要對學生進行與時俱進的思政、知識、技術和文化的求真以及適應發展的創新教育,并以學校風氣帶動社會風氣,作為未來高級應用人才引領社會的健全發展。這樣的教育也不僅是針對學生,要求授課教師、導師團隊、思政管理者從自身做起,才能達到協同的目的。

3.人格培養與生態文明教育協同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糧食安全、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各種安全問題屢屢出現,嚴重威脅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因此MPAcc的培養要包括會計專業碩士的社會責任感、公德意識。人們在維護生態環境的同時要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目的,在未來會計專業碩士一定能以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創新科學態度去解決社會生態的問題等。

(二)協同教育機制要以整合創新為目標

社會對于會計人才的能力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專業碩士的培養應當建立提升人才綜合素質能力的教育機制?;诖颂骄恳訫PAcc整合能力培養為目的,利用協同創新平臺中各協同主體的資源優勢,突破傳統學校主體培養人才的局限,建立校企多元協同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協同創新培養模式。

1.基于大數據背景培養MPAcc人才信息化整合能力

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強調未來會計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加強對會計專業碩士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探索,還需要更深入強化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數據爬取、挖掘、分析與可視化的各種能力,從而培養出同時具備高端數字技能和開闊戰略視野的管理型會計人才。因此,提出在MPAcc人才培養階段,可以按照教學課時在每個學期合理引入Python學科、大數據分析與應用課程以及財務共享實訓,同時要求分配小組并在每個階段上交小組作業進行考核。此外,引進財務相關的大數據項目,在實踐中提高學生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力。項目導師以及相關課程教師引導會計專業碩士將所學的大數據分析能力運用到財務會計、財務管理以及稅法等專業課程知識中,結合相關大數據審計案例,通過數據爬取、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解決問題。

2.加大產學研協同力度,助力創新創業能力提升

在“雙創”的背景下,強調人才創新能力以及應用能力的培養。產學研協同培養模式是當前高校培養創新實踐型人才的主要路線,能最大程度發揮各個主體在創新協同模式下共同培養高端會計人才的實際效應,從不同層次提升會計專業碩士的創新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實踐能力。

第一層次,要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實現學分與創業成果的轉化。高校應當增設創新創業類課程,同時鼓勵會計專業碩士生參加創業大賽,成績優異者可以優先獲得參與實踐基地培養名額,以此激勵對項目的參與熱情。第二層次,進行職業規劃引領。建立高校和優質企業、事務所的產學關系,邀請優秀的企業家及經理人走進課堂,為學生開展職業化講座;建立校內實務精英共同授課機制,向學生傳遞行業的職業需求,指導學生職業規劃路徑。第三層次進行論文多重指導。聘請行業協會、事務所精英擔任校外導師,全面落實雙導師、多導師或是導師團隊制度,成立校內專家組、校外實踐導師協同的課題組,共同研討制訂MPAcc人才培養方案[5]。行業專家參與指導學生的論文選題,結合行業市場需求,選擇具有實用性的方向、帶領學生進入市場調研獲得案例數據,以提高學位論文的應用性和創新性。最后,加強對實踐基地的建設、高校應當借助學科優勢,為企事業單位提供人才培訓以及學術服務,同其建立創新實踐基地、搭建信息化技術教學平臺,切實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激發起MPAcc人才的創新潛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3.深化國際資源交流,助力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

經濟發展全球化帶來了國際經濟資源的融通以及經濟秩序的重新整合。會計作為一種普及的商業語言在各個國家通用,因此對于會計專業碩士人才的教育也必須順應全球化發展模式。要在“一帶一路”發展進程中培養出具有國際能力的會計人才,在MPAcc人才培養上也應倡導多元化的交流方式,強化與國外高水平的院校、高質量企業以及國際化會計事務所的協同教育機制。高校首先應該加強對學生外語應用能力以及不同文化認知能力的指導,進行雙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要將目標拓展到對會計專業碩士國際發展眼光、國際競爭形勢、國際經濟理念以及國際合作意識的培養。其次,高校應當積極拓展國際交流合作,尋求優質國際平臺,以“請進來”“走出去”兩條路徑的人才互通模式打造優質的會計碩士國際化教育環境;培養單位對于“請進來”模式的施行,可以通過引入國外或者海歸高質量高學歷教師進行教師隊伍國際化建設;也包括邀請國外知名高校教授、學者以及知名企業管理人開展學術交流研討會、知識論壇、商業知識講座等,以擴大MPAcc人才的國際視角、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會計學科發展的最前沿?!白叱鋈ァ钡捻椖堪ǎ号囵B單位與國外院校聯合培養,積極承辦國際會議開展我國會計專業碩士對外交流項目、支持學生赴境外攻讀雙學位,進行短期訪學等模式;此外,高校應當增強與國際企業、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協同模式,鼓勵學生在跨國企業以及中外合資事務所進行實習就業,探索國際化應用會計人才的培養路徑。

結語

會計專業碩士近年持續擴大招生,從一個角度說明MPAcc 人才的需求很大,各校在培養上的責任也很重。探索創新MPAcc培養模式和協同教育機制,基于人格培養的多維能力整合后的人才,必將對社會做出更大更好的貢獻。通過這種在教學中的探索實踐,在應用中的不斷檢驗和調整,最終建成培養MPAcc的成熟模式、方法和機制的完整體系。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各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5/13/content_2861327.htm.

[2]? ?中華人民共各國中央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1/30/content_5654912.htm

[3]? ?孟高軍,等.基于協同創新的專業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8,(10):1-4,12.

[4]? ?王曉剛.會計專業碩士職業道德培養實施策略[J].商業會計,2018,(3):101-104.

[5]? ?奚雪峰,付保川,張兄武.基于協同理論的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競標式團隊協作”培養機制的構建[J].黑龍江高等教育,2019,(9):73-76.

[6]? ?程平,王立宇.基于PBL的“互聯網+會計”MPAcc大數據分析能力培養[J].財會月刊,2018,(16):29-34.

[責任編輯? ?興? ?華]BE1A7AD5-28DF-4BAE-8F77-B9897E061276

猜你喜歡
人格培養創新教育
數學史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淺析語文在塑造職校學生健全人格方面的優勢
試析英語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促進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
小學數學創新教育開展研究
古典文學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的探討
高校思政教育中提升學生人格的養成途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