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創新精神助推“八五”生態環境保護普法

2022-06-01 13:23申晨曦
經濟研究導刊 2022年14期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

申晨曦

摘? ?要:目前“七五”普法落下帷幕,“八五”普法正式啟動,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宣傳的重要性在這個節點尤為明顯?!捌呶濉鄙鷳B環境保護普法在取得喜人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元化普法模式難以滿足大眾需求、普法忽視群體差異、普法形式大于實質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普法理念、創新一元化普法模式為多元普法模式、創新忽視群體差異的普法為針對性普法、創新傳統媒體普法為新媒體普法,以此助推“八五”生態環境保護普法,進一步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多元普法;針對性普法;新媒體普法

中圖分類號:D927;X4?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14-0151-03

改革開放40余年來,在我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生態環境問題也日益嚴峻。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很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黨的十八大以來反復強調“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就是因為生態環境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密切相關,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條件。要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美麗中國”,就要推動生態法治建設。要推動生態法治建設,就離不開全民的支持和參與,更離不開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宣傳。只有宣傳普及法律知識,保障公民獲得法治服務,才能提高全民法治素養,從而為保護生態環境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全民普法工作受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高度重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是對全民普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法治宣傳與服務作為實現這一要求的重要抓手,更是應上升到政治任務的高度堅決貫徹好、落實好。

2020年是“七五”普法的收官之年,2021年是“八五”普法的開局之年,在這個重要的節點,更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普法工作?!捌呶濉逼辗ㄒ呀浡湎箩∧?,要及時總結“七五”生態環境保護普法的整個落實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做出改進,可以使得“八五”生態環境保護普法工作在沿著原本正確的方向前進的同時,也對“七五”生態環境保護普法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改進策略,使今后的普法工作更加圓滿。

“七五”生態環境保護普法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包括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取得了重大進展,扎實推進、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普法形式多樣且活潑生動等。但同時也難免存在一些不足,只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些不足,才能有針對性地做出改進,推進“八五”生態環境保護普法提質增效。

一、“七五”生態環境保護普法存在的不足

(一)黨政機關主導的一元化的普法模式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豐富的法律需求

黨政機關作為唯一的普法主體,在處理煩瑣工作的同時,它所能提供的公共法治宣傳產品肯定是有限的[1]。這就導致仍有相當部分民眾沒有接受到生態環境保護普法宣傳,他們的環保意識可能還停留在道德層面。即使是接受到了環保普法宣傳的民眾,接受到的普法力度也不大,難以滿足他們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普法的需求。除此之外,作為一元化普法主體法,黨政機關本身的內部機制還存在著不夠健全的問題[2],從而導致普法工作責任劃分不夠明確、責任落實不到位。內部存在問題,外部力量不足,由此可見,這種一元化主體的普法模式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逐漸增長的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普法的需求。

(二)普法忽視群體差異,層次性不強

生態環境保護普法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包括領導干部、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以及其他群眾。不同的對象在年齡、職業、生活環境、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目前的普法工作普遍忽視了群體差異,給予不同的對象以相同的生態環保普法教育。比如,在進行普法宣傳時,并沒有了解他們屬于哪類普法對象,就盲目地開始宣傳,缺乏層次性的普法宣傳,導致普法對象沒有接受到自己最需要的環保法律知識,從而不能夠正確行使自己的法律權利和履行自己的法律義務,最終使生態環境保護普法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普法方式形式大于實質,表面熱鬧,實效不強

普法工作主要在一些特殊的環保節日進行,不夠常態化[3],可能會帶給民眾一種生態環境保護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重要的感覺,從而降低了普法的實效性。普法活動主要以制作和發放宣傳材料、舉辦論壇、懸掛橫幅等簡單的形式進行,表面上看參與活動的群眾數量很多,但實質上這種形式上的普法并沒有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群眾所獲得的生態環境保護普法知識不能滿足需求。生態環保普法相關的內容涵蓋了許多領域,但與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并不多,導致群眾接受普法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欠缺,并且對每個領域的環境保護法律了解的也很淺,更不能做到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

二、以創新精神引領“八五”生態環境保護普法的具體路徑

(一)創新樹立“以人為本”的普法理念

“以人為本”是指普法要以人民為中心,目的是讓人民從內心深處擁護法律,讓法治意識貫穿于人民生活。樹立“以人為本”的普法理念,就會明確人民不僅是普法的對象,也可以成為普法的主體,讓擁有豐富法律知識的人民參與普法,可以使人們的法治意識進一步增強;樹立“以人為本”的普法理念,就會明確普法要因材施教,給不同的對象以針對性的普法,才能使人民接受到最需要的普法產品;樹立“以人為本”的普法理念,就會明確互動普法的重要性,認識到只有實現普法主體與普法對象的雙向互動,才能增強人民的參與感,使普法內容深入人心;樹立“以人為本”的普法理念,就會明確普法內容應該貼近生活,普法形式應該豐富多樣,這樣才能吸引人民群眾參與普法,增加普法實效性。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必須先樹立“以人為本”的普法理念,再圍繞這一普法理念采取改進措施,才能引領“八五”生態環境保護普法行穩致遠。

(二)創新一元化普法模式為多元普法模式

生態環境保護普法宣傳教育不能由黨政機關一個主體大包大攬,而是應該協同各方社會力量,取代一元化普法模式,創新為多方聯合參與的普法模式[4]。要動員如學校、企業、行業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到普法教育中,擴大普法覆蓋面,增加普法力度,以此滿足人民大眾豐富的法律需求。

此外,應注重發揮高等院校在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宣傳中的“排頭兵”作用。高等院校有眾多長期從事生態環境保護法學研究的專家學者,涵蓋了環境法的眾多細分領域,通過合適的體制機制建設,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法治宣傳與服務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發展高等院校中的青年學生為生態環保普法宣傳志愿者,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為普法宣傳教育貢獻力量。例如,福建省東山縣縣委政法委與閩南師范大學法學院一起創建了“一村一法治宣傳員”項目,共有33名法治宣傳員分別到各個鎮展開工作。他們發揮自己法學專業的優勢,對群眾進行普法宣傳,普及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解決他們遇到的法律問題,培養群眾的法治思維,提升群眾的法律素養。

(三)創新忽視群體差異的普法為針對性普法

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普法宣傳必須要重視群體差異,針對不同的對象創新采取不同的普法方案,使普法得到應有的效果[5]。

具體來講,對于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首先,要著重培養他們的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維。比如,定期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展示法治的價值和原則,喚醒領導干部對于法律正義價值的內心深處的認同感;定期開展生態環保相關法律培訓班并組織考試,讓他們時時沉浸于法律的氛圍中,使他們在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維的引導下做到依法決策、依法執政。其次,要加強對領導干部依法辦事的監督力度,并把監督情況和相關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6]。最后,要踐行責任追究制,對于沒有做到依法辦事的領導干部,要嚴格追究責任,徹底鏟除他們的僥幸心理。

對于青少年這一重點普法對象,由于他們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應著重培養其法律意識和守法習慣??梢砸詫W校為主要的普法陣地,定期舉辦環保主題活動。例如,帶學生實地參觀污染現場,以案說法,在活動中恰當地融入環保法律知識,使環保法律意識深入人心;把法律知識作為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進行系統化教學,使青少年從小養成學法守法的良好習慣。

對于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要建立健全學法用法培訓制度,經常組織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知識培訓,不斷向其灌輸環保法律知識,使其明白自己需要履行的環保法律責任和享有的環保法律權利,并把學法用法情況納入企業綜合考評內容,從而使其自覺地在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的框架內進行商業活動[7]。

對于其他群眾來說,普法內容要貼合生活實際,從他們最關心的環保問題角度進行相關法律知識的普及,并采取豐富多樣的方式不斷進行普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時時感受到法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注重雙向交流強化他們的參與感,使其從內心深處擁護法律、遵守法律,從而使普法效果達到最優。

(四)創新傳統媒體普法為新媒體普法

在生態環境保護普法的過程中,傳統媒體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媒體在普法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新媒體普法相對傳統普法形式有三個優勢:第一,傳統的普法形式具有滯后性,因為其是對已有的法律知識的篩選和加工,需要經過印刷等程序,然后再進行普法宣傳;而新媒體可以直接同步全球社會熱點,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既高效又便捷[8]。第二,傳統的普法形式大多只能是普法主體單方面地向大眾普及法律知識,群眾無法及時做出反饋,這樣會導致群眾的參與感不強,普法實效性不強;而新媒體普法可以實現普法主體和群眾之間的雙向交流,是一種互動的普法形式,群眾可以及時發表意見,使普法內容深入人心[9]。第三,新媒體普法相對傳統媒體來說,形式和內容都更加豐富多彩,在普法中融入群眾喜愛的視頻、圖文等元素,使普法內容不再枯燥,吸引群眾的興趣,增加普法實效。

因此,新媒體普法可以做到普法常態化、普法形式生動多樣、普法內容貼合人民生活,避免了上文中提到的普法表面熱鬧、實質不強的問題。所以,應該創新普法方式,把握新媒體的優勢,使其在普法工作中發揮更大的效用。比如,創建一個生態環境保護普法app并推廣使用。首先,該應用應在首個界面讓用戶選擇屬于“普法主體”還是“普法對象”。如果用戶選擇了“普法主體”這一類別,則用戶需要進行實名注冊并且上傳可以證明其普法能力的相關材料、照片,經審核后方可進入app進行普法,這樣可以使各類普法主體都能參與到普法中來。如果用戶選擇了“普法對象”這一類別,則其需要選擇自己屬于“領導干部”、“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其他群眾”中的哪一類。該應用應根據分類推薦他們最需要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知識,做到針對性普法。其次,該應用應該擁有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知識的完整數據庫以及相關案例,在應用界面進行分類,并且提供搜索關鍵字功能,方便普法對象找到自己需要的法律知識。最后,該應用應提供在線交流平臺以及留言板功能。在線交流平臺方便普法對象就具體的法律問題與普法主體進行一對一的實時交流,增加普法實效性。普法對象在不方便或者不必要進行在線交流時,可以使用留言板功能,留下自己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相關疑問,普法主體看到留言后進行解答;同時,普法對象也可以通過查看別人的留言和解答獲取更多的法律知識。

參考文獻:

[1]? ?陳? ?,劉小妹.以創新精神推進普法提質增效[J].人民論壇,2019,(18):98-100.

[2]? ?王超軍,楊笠光,祖玉凡.關于北京市“七五”普法中期工作的調研思考[J].中國司法,2019,(6):34-38.

[3]? ?曹廣宇.普法宣傳舉措創新及長效機制研究[J].大連干部學刊,2020,(11):58-64.

[4]? ?朱瑩.推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司法,2020,(1):45-48.

[5]? ?張立群,王翔.青?!捌呶濉逼辗ǖ膶嵭詥栴}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18,(5):142-147.

[6]? ?吳婧.創新引領精準發力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提質增效[J].楚天法治,2019,(10):30-31.

[7]? ?周峰,張田雷.深化普法宣傳教育筑牢法治建設根基[J].楚天法治,2019,(10):52-53.

[8]? ?馬力.淺析新媒體對法律知識普及的幫助[J].科技傳播,2019,(4):183-185.

[9]? ?張冠男,姚來燕.新媒體背景下法律普及工作的瑕疵及改進策略[J].今傳媒,2020,(12):11-13.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in the “Eighth Five-year Plan” with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SHEN Chen-xi

(School of Economic Law,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Xi’an 710061, China)

Abstract: The“Seventh Five-Year” law popularization came to an end, and the “Eighth Five-Year” law popularization was officially launched.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ity on the rule of law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particularly obvious at this node. While the “Seventh Five-Yea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law popularization has achieved gratifying results,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that the unified law popularization model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public, the law popularization ignores group differences, and the form of law popularization is greater than the substance.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we should innovate to establish a “people-oriented” law popularization concept, innovate a unified law popularization model into a multiple law popularization model, innovate to ignore group differences for targeted law popularization, and innovate traditional media popularization for new media law popularization to promote the “Eighth Five-Yea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law an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luralistic law popularization; targeted law popularization; new media law popularization

[責任編輯? ?若? ?云]

猜你喜歡
生態環境保護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生態環境保護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京津冀一體化的研究現狀
西部地區城鎮化進程中生態環境問題及對策
廣西現代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與措施
關于中國經濟綠色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
低碳農業經濟發展路徑探究
關于生態環境監測的若干分析
基于生命周期評價的綠色產品工業設計評價體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