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美術活動中的評價優化策略

2022-06-02 01:24賀清枝
教育界·A 2022年9期
關鍵詞:美術活動評價幼兒

【摘要】美術評價是幼兒園美術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是讓每一個幼兒得到發展,提高美術活動效果的必要環節。然而在一些幼兒園的實際美術活動操作中,存在評價語言消極化、評價主體思想傳統、評價標準重在知識技能和評價語言單調及不專業等諸多問題。針對這些情況,文章提出優化美術評價的方法與策略,如采取保護式評價、使評價主體多元化、采用激勵性的教師評價、采用發散性評價等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幼兒;美術活動;評價;策略

作者簡介:賀清枝(1972—),女,湖北省武漢理工大學馬房山校區幼兒園。

繪本《點》陳述了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叫瓦士緹的兒童不會畫畫,但他的老師鼓勵他自由發揮,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畫。孩子在紙板上狠狠地戳了一個點,然后老師讓他在畫紙上鄭重地簽上大名,并且用金色的畫框把畫裝了起來,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孩子看見后覺得自己還能畫出更好、更大、更美觀的點,于是更加努力地畫畫,從而走向成功。故事的最后一頁寫道:“感謝馬特森先生,是他鼓勵我‘畫一筆’?!闭沁@“畫一筆”,成就了一位世界級的繪本專家—彼得·雷諾茲。

而在實際美術活動中,并不是每個美術教師都是那個馬特森老師,在實際的幼兒美術活動中,仍然有許多問題和缺憾,如評價主導者多以教師為主,教師容易影響兒童對觀察對象的看法和設想;教師對孩子的獨特感知缺乏重視;評價的側重點在知識技能,忽略每個孩子的創造力表現;評價時口語化;等等。文章主要針對幼兒美術活動中的評價問題提出如下策略和方法。

一、幼兒美術活動中存在的評價問題

(一)評價語言消極化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常將“看看你,畫的什么東西?”“又不認真畫,盡瞎畫!”“你這是熊還是貓???”“畫得一點也不像,不好看!”等評價掛在嘴邊。這種日常否定評價過多,肯定評價不足的狀況會對幼兒的自我評價產生不利的影響,打擊幼兒對畫畫的興趣和信心,繼而使兒童上繪畫課時情緒消極。教師澆滅了孩子對畫畫的熱情,進而影響其自我意識和個性的發展。孩子的繪畫作品是他們恐怖、歡悅、憤怒、希望等情緒和情感的直接表達,畫畫可以幫助他們宣泄情緒,表達心中所思所想,釋放、平衡不良的情緒,因此教師及父母不能單純從“像不像”這種評價角度出發,因看不懂而指責、批評孩子瞎畫、亂畫。孩子的作品是情緒和情感的表現,而不是視覺經驗的表達。

(二)評價主體思想傳統

在幼兒美術活動中,評價的主體多為教師,教師多喜歡用個人喜好綁架孩子的想法,以成人“美不美”“像不像”的審美標準去評價幼兒的創作,忽略兒童這個獨特群體的思想,忽視孩子繪畫作品背后的一些意義,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感知力、創造力。比如在畫蘋果的美術活動中,教師認為有的孩子畫的是一個梨子。為什么這位教師認為孩子畫的是梨子,而不是蘋果?因為蘋果一般都是圓圓的,而孩子畫出的是卵形,就像個梨。在教師的認知里梨是卵形的,這屬于成人的既定思想。但世界上本無完全相同的事物,也沒有一模一樣的蘋果。教師認定蘋果是圓形的,是把蘋果的形狀固化了。兒童的畫作展示的是自己眼里的世界、心里的設想,教師要尊重孩子獨特的表達方式,不能用成人的標準去評價孩子的畫。

(三)評價標準重在知識技能,忽視幼兒個體差異及創造性的表現

在美術活動實踐中,教師容易用成人的顏色、構圖、線條等專業的技能技法的標準來看待和評價幼兒的作品?;蛟S孩子見到的蘋果不是很圓,所以他就畫成了橢圓的形狀;也許是孩子年齡太小,沒控制好畫筆,所以畫成了橢圓的形狀。教師過于強調畫畫技法,追求“畫得像”,就無法挖掘幼兒作品背后的含義,理解不了且看不到兒童畫的童真童趣,感受不到兒童內心世界的獨特和美妙。由于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教師更要關注幼兒繪畫的過程,而不是繪畫的結果。教師要放下作為大人的“偏執”!不要覺得自己什么都是對的,不要按照自己的個人喜好去理解和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而是要讓幼兒告訴你這幅畫究竟意味著什么,努力發現幼兒畫作中的故事,尋找畫作背后蘊含的一些意義。教師可以提出諸如“圖中的人在做什么”等問題,給予幼兒表達創作想法的機會。將作品與孩子的生活背景聯系起來加以分析,通過繪畫作品看到幼兒心靈深處,這樣教師才能走進孩子復雜的內心世界,真正理解孩子畫作的含義。

(四)評價語言單調、不專業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經常會有以下提問:“我們現在請某某小朋友告訴大家,這畫的是什么?”“你最喜歡誰的畫?”這樣的提問是沒有力度的、無效的,幼兒對自己的作品的描述大多是簡短而直接的,大都是停留在畫面中的物體的名稱上,如“這是花、草和房子”之類的簡單講述。故教師在評價時,應以表達自己對這些作品的肯定為主,如“老師好喜歡你這幅畫的顏色,大氣又驚艷”“這幅好有創意、好特別”等。比如在畫蘋果的美術活動中,教師可以用肯定和贊賞的語氣和態度對幼兒的畫作進行評價,如“你的蘋果好特別哦,能給我說說嗎?”還可以用不斷追問的方式,與幼兒對話,并做到不厭其煩地傾聽,獲得教育的最佳時機。

二、幼兒美術活動中的評價策略

如何有效地實施集體評價呢?筆者認為可參考如下幾點。

(一)采用保護式評價,能保護幼兒對繪畫的熱情和創作欲望

教師在面對繪畫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時,首先要肯定幼兒的作品,甚至可以夸大作品的亮點。教師要認真審讀作品,感受和發現作品的閃光點,借助肯定的語言讓幼兒擁有自信,得到長足發展。教師應關注全班幼兒的繪畫發展水平。如果幼兒的作品沒有主題和創意,只有粗淺的符號,教師應對其進行鼓勵和啟發,允許幼兒犯錯,讓幼兒從害怕畫畫的狀態過渡到樂意嘗試的狀態,繼而提高其作品水平。教師可以從看似不起眼的一小步開始,幫助幼兒實現對美術活動“淺愛—深愛—熱愛”的態度變化。如不善于交流的西西小朋友,他經常是用一支畫筆、一種顏色畫畫,色彩單一,全無技巧,然而教師只要安靜、認真、耐心地聽他訴說他的畫布上的那些有意思的、好玩的、有趣的事情,就會被他的奇思妙想所打動。所以教師進行繪畫評價時,可在用言語激勵幼兒進行創作的同時夸大其作品的閃光點,表現出接受、贊賞的態度,讓他們在喜悅、舒適中觀察伙伴的繪畫作品,在保持自己專屬的個性和特點的前提下吸收他人之優點,完善自己的畫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保護學生的創作欲望和熱情。

(二)使評價主體多元化,是幼兒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徑

教師要聽兒童的畫,而不只是看。教師應把幼兒的每件作品都看成一個故事,畫里有一半故事,畫外有一半故事。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的表達時間和空間,從而讓自己讀懂作品的含義。教師在美術活動中的評價環節采取自我評價和同學互評的形式,增強幼兒的審美情感和自信心,幫助幼兒獲得繪畫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1.自我評價。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的過程,是整理自己的思路、想法的過程,也是讓別人了解、讀懂自己作品的過程,這個過程在評價環節中非常重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肯定幼兒獨特的思維角度和創造力,使其感到被認可并且產生自信,還要在理解幼兒的創作意圖后,引導他們積極調動五官去感受周圍的事物,細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幼兒在評價自己的小蝸牛作品時說:“藍藍的天,白白的云,一只小蝸牛正跟母親一起玩滑滑梯!”教師根據幼兒的陳述,再看畫作就會覺得美妙、有意思起來,這時教師還可提出“你在畫畫時有沒有遇到困難啊”“你是怎么解決的呢”等問題。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孩子,給孩子滿滿的成就感,在孩子心中播撒美的種子。

2.同伴互評?;ハ嘈蕾p、互相學習、互相評價是促進幼兒提高繪畫水平的有效途徑,能讓幼兒善于關注他人作品中的優點,有利于兒童的社會性培養。在自我評價的環節中,常存在教師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不積極,旁觀的孩子無所事事、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同學互評吸引所有孩子的注意力。如對全體幼兒說“我們猜猜某某小朋友的畫里發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又如,在幼兒介紹完自己的畫作后,教師可問其他幼兒“這幅畫,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為什么?”鼓勵幼兒自由、大膽表達喜歡的原因,也能讓幼兒學會傾聽不同的意見,自愿向他人學習,讓作品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教師在幼兒互評的環節中,要注意把握評價的指向性,引導幼兒全面評價作品,把評價結果和創作過程結合起來,不能流于形式。教師要認真聽取每個孩子的答案,積極回應孩子。教師在引導幼兒說出他人作品的優點的同時,還可以嘗試讓他們說說自己的建議,遵循“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原則,最后教師再給予提升作品水平的建議,幫助幼兒積累經驗,提升繪畫水平。

(三)采用激勵性的教師評價,能有效避免語言的空洞

教師的日常評價影響著兒童的自我評價。教師在分享與交流的環節中,對幼兒進行激勵性評價,可以激發幼兒的內在動機,使幼兒持續地發展。當幼兒展示繪畫作品時,教師可按照以下四部曲進行評價:第一步,教師先細聽幼兒的表達;第二步,教師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畫面;第三步,教師以賞識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感受;第四步,教師總結幼兒作品值得贊美的地方。通過這些步驟,幼兒能感受到教師的贊賞和肯定,從而產生這樣的念頭:“老師喜歡我的畫,我改日再畫一幅!”教師對兒童的作品進行展示和表示欣賞,不僅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鼓勵幼兒發表不同的觀點,而且能培養幼兒的成長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激勵性評價是具體的、描述性的,是鼓勵進步而不是比較誰更優秀,也不是“你真棒!”“真聰穎!”等這樣的語言稱贊,激勵性評價強調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追求的是動態發展而不是靜態結果。這就需要教師經常反思自身的評價行為,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改變以往的評價,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教師應認同、認可兒童的創作想法,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體驗,樹立起自信心,激發更強烈的創作意愿。

(四)采用發散性評價,評價作品內容、技術手段、創意等

教師可以通過評價讓孩子得到進一步的學習和積累。因此,教師可以從生活經驗出發,用發散性思維理解幼兒的作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的作品,激發幼兒無限的創意。如在“好玩的瓶寶寶”的美術活動中,在發現部分幼兒把紙撕成條狀用來當成瓶寶寶的頭發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思考:“除了直發,還有什么樣的發型?”“制作卷發可以用哪些材料?”而后,引導幼兒用鉛筆設計出波浪發,用毛線、皺紋紙設計出馬尾發、麻花辮等多種發型,用豆類等裝飾瓶寶寶的眼睛。引導幼兒大膽創新,激發幼兒的無限創意。教育者的發散性評價既豐富了孩子的有限生活經驗,又激發和提升了創意靈感和技巧。

(五)童趣化的思維,是幼兒作品評價的源泉

教師應從童趣的視角看待幼兒作品,而不是用成人的標準來評價。以筆者的教學經驗為例,在“未來的家”的繪畫作品中,有個孩子的“家”從上到下都是綠色的,這么奇特的“家”引發其他兒童的討論。筆者想這個孩子肯定有自己的主意,于是耐心地追問。她說:“老師,綠色可以擋住陽光,我想讓爸爸媽媽住在綠色的屋子里,這樣他們就不熱了?!边@時,筆者就可以向其他幼兒說明這個孩子的屋子里裝著她對父母的愛。又如,在“石頭精靈”作品中,有個孩子的石頭精靈有三只眼睛。有幼兒質疑:“哪有三只眼的精靈?”她神情黯淡地望向筆者,筆者就問她:“你的精靈為什么有三只眼睛呢?”她說:“它是一個眼力特別好的精靈,圓的眼睛可以看得遠,有睫毛的眼睛可以看到水底,扁扁的眼睛可以看到小小的東西?!蓖ㄟ^這樣的對話,這個孩子能夠感受到教師對她的作品的好奇之心,其他幼兒也能了解到她的創作理念。

童心讓作品充滿童趣,積極的師幼互動能產生智慧的碰撞?;趦和暯呛托枨?,有助于教師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一次次的磨合中不斷獲得教育機智,改善美術教育活動,歷練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侯素雯,任堅.巧用對話,化解集體美術活動實施的難點[J].幼兒教育,2018(28):9-11.

[2]葉平枝.如何激勵和評價幼兒[J].幼兒教育,2019(31):1.

[3]吳群紅.介入式評價,激活幼兒美術課程的創意[J].早期教育(美術教育),2020(03):12-14.

猜你喜歡
美術活動評價幼兒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優秀作品欣賞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小學美術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
美術活動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分析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創造力的培養
淺談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