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與利用淺析

2022-06-02 06:30魏鵬
遼寧經濟 2022年4期
關鍵詞:融合發展

魏鵬

〔內容提要〕近年來,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受到高度重視,遼寧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與利用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本文以“沈陽抗戰聯線”成立和發展過程為實例,通過有效整合遼沈地區豐厚的抗戰革命文物資源,構建出聯點成線的文化旅游新格局。同時,充分激活和發揮遼沈地區抗戰文物資源的整體優勢,通過對抗戰文物的全面挖掘和深度開發,探索并走出一條融抗戰文物保護傳承、歷史文化研究、宣傳教育、紅色旅游、文化產業為一體的革命文物保護傳承創新發展之路。

〔關鍵詞〕革命文物 沈陽抗戰聯線 融合發展

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物質載體,是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深厚滋養,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力量源泉。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對革命文物進行資源整合、統籌規劃和整體保護。2018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對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體現了我們黨對開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視和決心,是我們黨勇于承擔歷史責任的行動表現。

遼沈地區是中國抗日戰爭第一槍打響的地方,抗戰遺跡多、分布廣,十分珍貴。為有效利用與保護好這些抗戰文物,2017年,在沈陽市文物局的倡導下,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聯合在遼沈地區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抗戰主題博物館,組建了遼沈地區首家抗戰博物館聯盟——“沈陽抗戰聯線”?!吧蜿柨箲鹇摼€”的成立,促進了遼寧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開展,為革命文物的開發、保護、利用積累了寶貴經驗,探索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一、融合發展,“沈陽抗戰聯線”成立背景及成長歷程

(一)“沈陽抗戰聯線”成立背景

遼沈地區每一處抗戰遺跡就是一段抗戰歷史的見證與承載,是一卷卷記錄了遼沈人民在這片土地上不屈奮斗的歷史書簡,它們匯聚在一起,組成了一部遼沈大地上英勇壯麗的不朽史詩。從物質層面上來講,遼沈抗戰遺跡是珍貴且不可再生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它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形成,是遼沈地區的東北人民在這一特殊歷史背景下的歷史見證。這些特定的條件奠定了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不可復制的歷史價值,是不可再生的寶貴歷史資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抗戰遺跡會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等外力條件的作用下受到不可逆轉的損壞,因而抗戰遺跡資源的總量將會不斷減少,直至枯竭。目前,遼沈地區有許多抗戰遺跡已經損毀,有的破損嚴重,瀕臨倒塌,遺跡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迫在眉睫,急需成立聯盟,統一保護,合理開發利用,實現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

(二)“沈陽抗戰聯線”成長歷程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作為國內外迄今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歷史的博物館,在遼沈地區具有獨特的地位。多年來,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始終致力于抗戰文物的保護與利用,在推動遼沈地區抗戰文物保護傳承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7年,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落實沈陽市文物局的倡導,組建了遼沈地區首家抗戰博物館聯盟——“沈陽抗戰聯線”。首批“沈陽抗戰聯線”的成員單位有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張氏帥府博物館、沈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沈陽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沈陽審判日本戰犯特別軍事法庭舊址陳列館、皇姑屯事件博物館、東北陸軍講武堂舊址陳列館、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陳列館、本溪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遼陽李兆麟紀念館。

這些成員單位的聯合是遼沈地區重要抗戰遺跡和重點文保單位的首次大規模聯合,它的組建推動了文保事業的進步,也成為資源整合、創新發展的重要陣地。2020年,又有三家單位加入聯盟,三家單位是:旅順日俄監獄舊址博物館、朝陽趙尚志紀念館、本溪遼寧義勇軍紀念館。

二、守正創新,不斷突顯“沈陽抗戰聯線”成果

“沈陽抗戰聯線”成立幾年來,搭建組織架構,成立“沈陽抗戰連線”理事會,制定理事會章程,規范組織運營模式。為了踐行“創新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在遼沈地區積極運作了抗戰遺跡交流會,在學術研究、文物保護、社教宣傳等多個領域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研討,同時還展開了流動送展、資源共享、文創產品等方面的合作互動。

(一)以旅游為牽引,讓抗戰資源“連”起來

打造獨具特色的抗戰歷史文化旅游線路,較好實現抗戰歷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促進了旅游經濟的發展。將15家聯盟單位進行資源整合,聯合知名旅游行業的網站、企業等,打造“沈陽抗戰聯線”特色旅游品牌并進行推廣。吸引各類群體主動參與進來,提升抗戰歷史文化的關注度,彰顯遼沈抗戰文化的無窮魅力,實現抗戰文化與旅游的全面融合,全面提升遼沈地區抗戰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遼沈抗戰名片,為遼沈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繁榮貢獻力量。

(二)結合時代主題,讓抗戰主題活動“活”起來

革命文物是激發愛國熱情、培育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抗戰文化主題宣教活動,在這一過程中,阜新萬人坑保護展示系列工程起到了示范效應,同時,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沈陽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北大營營房遺址等實施革命文物主體保護利用,進行重大主題展覽策劃;組織“尋蹤歷史足跡,傳承抗戰文化”公益騎行,“沈陽抗戰聯線”印記之旅等社會教育活動;關注學生群體的愛國主義教育,開展“我眼中的抗戰遺址遺跡”游學活動;舉辦抗戰聯線之抗戰經典影片公益放映活動;舉行中小學生“沈陽抗戰聯線”歷史知識大獎賽等針對學生群體的,互動性、參與性強的活動,在傳播抗戰文化的同時,讓民眾更好地感受遼沈地區獨特的文化魅力。

(三)搭建交流平臺,讓抗戰資源“亮”起來

通過組織開展展覽互換、各類培訓、業務咨詢和人員互訪等交流合作項目,全面提升各成員單位的管理和業務水平。為更好地利用遼沈地區抗戰歷史文化資源,我們也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聯合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行“沈陽抗戰聯線”紀念郵票、紀念封等,使遼沈地區抗戰文化與國家名片緊密相連。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之際,“沈陽抗戰聯線”推出《白山黑水鑄英魂——東北軍民14年抗戰史實展》,重現歷史畫卷、弘揚抗戰精神。各聯線成員單位以此為契機,不斷深化合作內容,拓展合作領域,使寶貴的遼沈抗戰遺產得以更好地傳承,對于凝聚精神動力、增強民族復興力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加強學術交流,讓抗戰歷史文化“深”起來

抗戰文化遺產是載體,保護是手段,利用才是目的。我們通過對抗戰文化遺產的深度發掘、適當開發,并轉化成生動、鮮活的文化力量、教育力量、政治力量?!吧蜿柨箲鹇摼€”充分利用各成員單位的資源優勢,設立“沈陽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全面推進遼沈地區抗戰歷史的學術研究事業,多次組織相關學術會議,發表大量以抗戰文化和抗戰精神及內核的學術論文并出版成冊。利用遼沈地區豐富的抗戰遺跡資源,組織大范圍的實地調研考察,深入研究遼沈地區抗戰文化的歷史脈絡和相關重大事件,形成歷史意義上的“抗戰聯線”。使合作單位之間的資源共享體系得以真正實現,并緊密相連。在進行抗戰遺址保護利用工作的同時,也要繼續將各家單位館藏的抗日檔案及相關資料進行資源整合管理,遵循歷史足跡、捋清歷史脈絡,并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凸顯歷史價值。

(五)創新營銷模式,讓抗戰文創產品“火”起來

依托抗戰歷史文化產業,增強博物館自身“造血”功能,組織開展以抗戰歷史文化資源為元素的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推廣和營銷活動,依托“沈陽抗戰聯線”品牌,在保留原文化內涵、元素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流行元素,選擇具有觀賞性、實用性的物件為載體,衍生出多品種、系列化的文創產品,“沈陽抗戰聯線”共開發設計五大類百余種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發揮社會效益的同時也要獲取經濟利益,充分履行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的社會職能。

三、不忘初心,“沈陽抗戰聯線”文物保護利用實現跨越發展

“沈陽抗戰聯線”是一次對抗戰遺址和文物保護利用的嘗試,目前“沈陽抗戰聯線”已走出沈陽,覆蓋范圍囊括整個遼沈地區,未來將吸納更多合作場館,進一步擴大“沈陽抗戰聯線”的規模。同時,利用好各成員單位的現有資源,推動文物檔案、文獻資料、口述史實等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進一步完善抗戰遺跡相關的歷史內容。在做好文物保護利用的同時,也要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抗戰主題特色活動,打造抗戰文化、開發抗戰資源、學習抗戰歷史、傳承抗戰文化,鑄就“沈陽抗戰聯線”品牌,提升“沈陽抗戰連線”品牌效應,促進文旅融合與產業繁榮。

“沈陽抗戰聯線”始終堅持“傳承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的宗旨,堅持突出社會效益、強化教育功能,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充分利用好遼沈地區的抗戰歷史和抗戰文化資源優勢,打造遼沈新名片,探索并開創出一條集紅色旅游、文物保護、文化傳播和愛國主義教育等產業于一體的創新發展、合作共贏之路,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發展貢獻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黨中央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重要精神。

(作者單位: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猜你喜歡
融合發展
電視新聞傳播與網絡媒體的融合發展
以“融”為本發展文化產業之我見
成品油零售業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模式研究
校園文化視角下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
有線電視技術與寬帶技術融合發展途徑之研究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傳統媒體走出“融合發展”誤區的理論與現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