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度量本質,培養度量意識

2022-06-03 21:02侯彥君張婷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1期
關鍵詞:智慧學習環境學生主體

侯彥君 張婷

摘要:隨著互聯網教育的快速發展,智慧學習環境成為眾多學者探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旨在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評測學習成果等。本文在智慧學習環境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引導小學生關注度量本質、培養學生的度量意識,從而為學生的空間觀念、幾何圖形、推理能力等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智慧學習環境 度量意識 學生主體

發展學生動手能力、滲透學生度量意識是新課程教學內容之一。度量是用一個數值來表示物體的某一屬性,度量的本質是將事物的某些屬性標準化,然后通過測量賦予事物一個量值,從而比較同一維度上的事物?!罢J識厘米”作為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必學內容,是向學生滲透度量意識的第一步,學生只有對測量、長度等標準有一定的認識,才能夠在幾何圖形、空間觀念、推理能力等方面有進一步發展,否則就像是沒有地基的高樓,不僅會使學生理解不了圖形與幾何的相關知識,也會影響學生對于其他內容的學習質量與效率。本文以智慧學習環境為主要背景,探索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度量意識。

一、操作交流,體會統一標準的必要性

在智慧學習環境下,大多數教師都會采用信息技術設備開展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還能迅速收集課堂反饋,為課堂教學積累素材。以“認識厘米”為例,教師借助暢言智慧課堂PAD,在教師端提出問題:量一量課桌有多長??梢龑W生先利用身邊的材料對課桌進行長度測量,如借助課本、文具盒或一拃去丈量課桌長度,然后學生再根據丈量的結果在暢言智慧課堂學生端進行作答。在學生提交答案的過程中,暢言智慧課堂能夠實時呈現答題報告。最終報告顯示:關于課桌長度的數據多數不同,也有相同。就此展開討論:(1)相同的課桌,大家丈量的課桌長度為什么會有不同?(2)出現相同丈量數據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逐漸認識到:(1)丈量的數據不同,是因為丈量課桌的材料長度不同,即測量標準不同,如用文具盒去丈量肯定比用手(一拃)去丈量數據小;(2)要想避免爭執,客觀測量,我們必須要統一測量標準。借此引入長度單位“厘米”。

二、認識1厘米,感受測量工具存在的價值

教師可以借助希沃投屏技術或暢言智慧課堂PAD清晰地展示1厘米長的小棒,并讓學生捏住小棒的兩端,感受1厘米有多長,在腦海中初步建立1厘米長的空間表象。教材側重于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如食指寬度、田字格的邊長、訂書釘的寬度估計等,強化長度單位的表象建立。

再讓學生用1厘米長的小棒去測量課桌等其他物體的長度,這樣大家都會得到一個相同的結果,這就是長度單位“1厘米”存在的價值,它代表的是一種標準,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知長度測量的本質。與此同時,在用1厘米長的小棒測量較長物體長度的過程中,學生會感到操作麻煩,且誤差較大,這時教師可以順理成章地介紹長度測量工具——直尺。教師可調動暢言平板里的學科工具——直尺,相當于將實物抽象并放大在大屏幕上,并借此展開“認識直尺、使用直尺”的教學環節。將直尺測量的細節和過程直觀、清晰地展現給學生,打破實際操作的局限性,讓學生快速地認識直尺,并掌握用直尺準確測量長度的方法,同時感受直尺給長度測量帶來的便捷。

三、反例重現,掌握直尺測量的正確方法

由于班級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教師往往無法關注到所有學生直尺測量的過程,通常展示的只是學生的測量結果,而學生的一些錯誤操作往往是課堂中最有價值的生成。在智能教育設備支持的學習環境下,可利用暢言平板中的錄屏功能,抓拍學生錯誤生成的過程,如學生測量時,被測物體蠟筆的一端未與直尺上的0刻度對齊,或者測量時,直尺邊緣未平行并緊貼蠟筆邊緣等,從而導致測量錯誤或誤差較大。用信息化手段記錄并生成視頻,再次播放時,更加直觀地重現反例片段,讓學生自己也成為課堂教學的素材,自己點評并總結直尺使用的注意事項,這樣會使學生印象深刻,快速掌握直尺的正確測量方法。另外,還可以抓拍記錄其他測量方法,例如,當一個學生的直尺的0刻度線磨損看不清后,他把被測蠟筆的左端對齊其他刻度線,讀取的長度即是蠟筆兩端對應的刻度之差。視頻展示時,可讓學生自己闡述測量過程和結果,拓展測量的方法。

由此可見,在智慧學習環境的背景下,課堂能夠有效地實現師生互動。同時,這種教學行為也是在響應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將“先學后教,為學而教”的理念落到實處。

四、估測驗證,強化學生的數學度量意識

教師在幫助學生認識厘米,并掌握直尺測量方法之后,便可以通過一些練習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數學度量意識。例如,教師可以拿起一支粉筆,問學生:“估計一下這支粉筆長度大約是多少厘米?!睂W生根據腦海中積累的長度空間表象,對實際物體的長度進行估計,答案不唯一。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利用直尺進行測量,并借助手機攝像投屏,讓所有的學生直觀地看到測量的過程和結果。測量結果反之也會對估計誤差較大的學生腦海中的長度空間表象進行修正和重建。

估測與驗證是檢驗學生對“1厘米”或較短長度認知的重要途徑,也是向學生滲透度量意識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測量興趣,并讓學生在估測中強化度量意識。

五、篩選網絡資源,拓寬學生視野

隨著信息化浪潮在教育行業的普及與發展,作為教育者,不能再把自己的眼界固定在課本上,要善于把握教學內容,并結合網絡信息篩選合適的教育資源,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生認識到統一測量標準的必要性后,可以略微向他們提及我們中華民族統一度量衡的歷史:在戰國時期,秦國各地的度量衡均不一致,這給人們的交流帶來很大障礙,后來商鞅變法統一度量衡,這不僅推動了秦國的經濟發展,甚至為中華文明的發展都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蛟S當初誰也沒有想到,數學上的這個小進步竟然會帶來如此深遠的影響。在教學中適當滲透有關數學的歷史,讓學生感受數學不再是一門枯燥的學科,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能夠為人類生活創造價值。

再如,在學生感受直尺測量帶來的方便后,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通過圖片展示來介紹實際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其他長度測量工具,以及各種工具的使用背景,如皮尺、卷尺、螺旋測微計、游標卡尺等。打破學生對于測量工具只有直尺的刻板印象,并讓學生認識到,測量時應先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需要達到的精確程度,再選擇滿足測量要求的刻度尺。由此可見,智慧學習環境能夠讓數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綜上所述,“度量”是小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內容的基礎,在智慧學習環境下,教師要向學生滲透度量意識,立足度量的本質,設計出符合要求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幫助學生建立知識背后的邏輯體系,從而使小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能夠更好地開展圖形與幾何知識的學習,并以良好的幾何圖形、空間觀念、推理能力等素養作為學習的支撐力,實現數學學習的有效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小愛.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低段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實驗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0.

[2]遲明磊.基于學生數學智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0):158.

[3]南欲曉.凸顯“單位”本質 感受“度量”核心——《認識厘米》教學與解讀[J].小學教學設計,2018(35):2325.

[4]姜榮富.長度測量的教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唐丹丹

猜你喜歡
智慧學習環境學生主體
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
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探析
智慧學習環境下的即時反饋系統設計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淺談學生主體在高職《經濟數學》中教學改革
高校中長跑運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優化高三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有效講評淺析
遵守學術共同體規范 實現中西學術交流對話
以智慧教育引領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