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偶像光環”下的青春期孤獨

2022-06-06 20:28郭雯潔
速讀·中旬 2022年4期
關鍵詞:自我認同心理需求青春期

郭雯潔

◆摘 要:青春期是青少年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重要時期,是一個人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特定階段。這是一個恰好出現在初高中學齡段,十分特殊而又重要的時期。隨著日益發展的各種流行文化,“偶像文化”已經越過校園的圍墻與青少年相遇。它投射出的是大多數青少年在青春期發展階段的成長需求和自我迷惑。偶像崇拜現象也恰恰反映了在家庭和學校大環境下,青少年們的心理需求。

◆關鍵詞:青春期;偶像;心理需求;自我認同

“愛豆(idol,即偶像)文化”是以日韓為中心向周邊國家播散的流行文化產業體系中誕生的概念。如果將觀察的視野局限在中國大陸,我們或許可以暫且把它界定為一種青少年亞文化,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偶像崇拜”。

根據近幾年工作中的觀察和與學生的談話發現,“偶像文化”已經穿插于校園文化之間,這群校園中的學生在11到15歲左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青春期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已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正式邁入了我們教科書中的“心理斷乳期”。他們不再依賴和聽從成人的教導,而是有了自我的主見,萌生了自主人格意識。

一、青少年偶像崇拜投射的自我需求

在埃里克森看來,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青少年走出角色沖突,尋求自我同一性的過程。兒童進入青少年期后,原有的自我同一性遭到破壞,自我認知出現分裂,面臨“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沖突”的危機。為了解決這一危機并且獲得同一性,他們急需構建一個新的完美形象作為自我的代表。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這種自我建構需要通過投射和模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來完成。這一時期,由于父母權威形象的衰落,現代社會流行文化的興起,偶像作為青少年信任和認同的對象,反映了他們積極的自我確認,是自我同一性的最佳代表??梢?,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對實現自我不滿意,尋求理想自我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

青少年究竟想成為什么樣的自己,又想以何種方式站立在校園和家庭的“聚光燈”下,其實在他們所崇拜的偶像的身上可窺見出定式的一二。

根據調查研究,現下初中生的偶像崇拜有明顯的性別區分,女生是以流量時代所塑造的明星、歌手為主。男生則是同時代的體育明星或電子競技類選手為主。但是如果仔細比對,無論是女生崇拜的偶像還是男生崇拜的偶像,他們心中的發光點都十分相似,就是“努力”和“勝利”。

努力的過程是孤獨的,日復一日的訓練即使每日都有益進,也免不了乏味。這與青少年在初高中階段的自我需求形成了統一性,求學之路的孤獨與乏味亦是如此,但是在考場分輸贏、分數定高下的大環境中,也只能孤獨向前,讓自己盡可能在賽場上博出好成績。

他們渴望勝利,同時也通過需要“勝利”二字來證明他們的孤獨之旅有意義。他們對于當下的學習生活感到不滿足,甚至有時候會對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不滿足。這份不滿足可能由于對老師和家長的不信任,難以啟齒。這時的偶像崇拜,及時地填補了他們心靈上的空缺,在偶像崇拜的過程中,與偶像共情,見證偶像努力的同時也似乎讓偶像分擔著自己的那份孤獨與乏味。當偶像成功的時刻,可能自己還沒有成功,但是由于共情,卻像是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榮耀一般,督促自己也要快速向前。由此可見,以偶像的成功為自己學習路程打打雞血,催促自己加速成長的做法也未嘗不可。

二、青少年偶像崇拜反射的校園關系

校園關系簡單來說,是師與生的關系和生與生的關系。其中生與生的關系較為復雜和突出,也就是校園關系中的同輩群體的影響力問題。

劉春雪提出同輩群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同伴群體,是由年齡、興趣、愛好、態度、價值觀、社會地位等方面較為接近的個體組織并進行直接或間接的互動的非正式群體。在固定班級的劃分下,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了自己每天固定見面的同輩群體。偶像文化越過校園圍墻,自然而言也就成了同伴群體中非學習時間所談論的一系列話題,是風向標一樣的流行指南。

擁有話語權,讓自己有站在高處的資本,恰恰也正好反映了部分青少年不被認可的孤獨感。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渴望建立親密關系,讓別人傾聽自己的情感抒發,想在親密關系中占據主導地位,相同的偶像崇拜恰好給了青少年們快速建立親密關系的契機。但這種從眾心理堆砌出的親密關系中,容易因為一個相同的觀念而緊緊團結,但也同時會因為一個不相同的理念而分崩離析。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道德觀與人生觀,思想容易偏激,以共同的偶像崇拜建立的親密關系,會因為另一個新偶像的出現而產生瓦解,或許還會導致校園暴力。

三、青少年偶像崇拜折射的情感孤獨

從我國學校的評價機制上來看,以分數評價高低為主要現象,那么學校和家庭關注的方向自然也是側重于孩子的學習方面,導致情感方面關注不足。

這種孤獨感促使青少年進入了偶像崇拜的狂熱化階段,由于青少年還沒有達成一個清晰穩固的自我認知,便把對偶像的認知塑造的更加完美無瑕,以此來投射到自己身上。偶像崇拜的狂熱化便是盲目追星的狀態,長此以往,則會讓青少年與現實世界割裂,導致越來越回避對現實問題的思考。

“平視”的對話過程,其實也是養成家庭親密關系的過程,在平等談話中逐步去了解孩子的需求,相信孩子也會明確家長的希望與期盼。一旦家庭良好的親密關系達成,那么孩子自然也就不再需要校園中的假性親密關系。偶像文化翻越校園圍墻自然也就不再成為一件可怕的事情。

家校共育是教育界共同的教育理念。呵護孩子,讓孩子在關愛中成長也是作為一名教育者的職責所在,無論這個教育者是家庭中的父母,還是學校中的老師,我們都有義務讓孩子在陽光下成長,不再孤單。

參考文獻

[1]邱澤晰.自我同一性理論下的偶像崇拜[J].新班主任,2020(08):13-14.

[2]劉春雪.同輩群體對青少年道德社會化影響的心理機制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8(09):184162B32AA-BA52-49B8-B26B-F70A8C5C5F61

猜你喜歡
自我認同心理需求青春期
強制個體化的風險:女性自我認同危機與生活困境
學校場域中的教師標定
滿足職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為與心理需求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初探
當代大學生自我認同問題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炫耀性消費對中學生自我認同的影響研究
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經達英—35及媽富隆治療的效果觀察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過青春期
老年電子產品中的人性化考慮
高三語文高效課堂之有為有不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