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中PBL教學模式應用研究

2022-06-06 11:37顧佳
校園英語·下旬 2022年4期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

摘 要:項目式學習(PBL)是當今教育界提倡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該教學模式下,學生作為學習主體,以小組形式共同學習,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向主動積極地探索知識,有助于其提升綜合能力。在高職英語專業教學中,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使用PBL教學模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了“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結合,是適應現代化教學改革趨勢的選擇。

關鍵詞:高職專業英語;混合式教學;PBL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顧佳(1984.01-),女,河南駐馬店人,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應用外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資助“后疫情時代高職專業英語混合式教學中PBL教學模式構建”(項目編號:2022-ZZJH-536)的研究成果。

自1980年以來,世界各國的研究者對PBL學習模式融入外語教學產生了極大興趣。如今,PBL教學模式已經取得國際教育界的認可,目前已有37個國家正在使用這種方式。我國對PBL教學模式的研究始于20世紀末期,初期的研究主要著眼于國外相關研究的介紹、PBL理論的本質和特征、PBL教學模式下教學流程的規劃研究,為后續研究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全面采用線上教學。特殊時期,我校外語學院教師將PBL教學模式應用到高職專業英語線上教學中,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已成為新常態,如何將PBL教學模式有效地、系統地運用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形式中,實現在校課堂與在線課堂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逐步形成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生態,從而實現規?;虒W與個性化學習的結合,是高職院校英語教師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PBL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越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組織教學,復習舊課,學習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容易把教與學混為一談,導致學生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不利于學生自覺吸收知識。PBL教學模式是基于復雜、真實、劣構的設問開展教學,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問題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監督者;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是知識的探究者、問題的解決者。PBL混合式教學以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相結合的高質量問題為學習內容,以問題解決為目標,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按照分析問題、搜索資源,相互探討、解決問題的學習思路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塑造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這里的混合式教學是一個相對狹義的概念,特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PBL“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不是各行其道,而是相輔相成的:線上教學依托網絡教學資源對線下教學資源進行有效補充,線下教學是基于線上學習成果而展開的更深入的教學形式。PBL混合式教學既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的不足,又充分發揮了“線上”和“線下”兩種教學模式的優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PBL混合式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PBL混合式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主要包括以下兩種由問題引導的學習模式及三個構建層面。兩種學習模式包括:PBL小組探究式學習(“線上+線下”學習)及PBL小組分享和評價(課堂教學);三個構建層面包括:PBL教學網絡資源的構建(旨在形成PBL混合式教學資源平臺)、PBL教學問題案例設置板塊和PBL教學任務反饋板塊,三者相輔相成,很好地促進了PBL混合式課堂教學的實施。如下圖所示:

PBL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項目準備階段。教師在任務區介紹課文主題,并設置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問題,同時上傳問題討論所需的學習資源,如視頻介紹、課件、文章、網址鏈接等,盡可能拓寬學生視野。小組成員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采用頭腦風暴法,積極參與討論,選擇研究主題。第二階段:項目執行階段。該階段,教師扮演的是監督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學生扮演的是組織者和執行者的角色。小組成員結合前期“學習通”上傳的資料和搜集的信息開展角色分工、方案討論、項目建設、問題提出,并在“學習通”的資料區、任務區、討論區研究學習或互動交流,提出疑問。教師監督整個在線自主學習過程,并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提供“線上+線下”的指導與幫助。第三階段:項目展示階段。經過前期的學習討論和項目建設,進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PBL分享課堂教學的階段。每個小組集體匯報成員的分工和貢獻,主講人員對成果與方案的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和分析,并在線上成果展示區上傳小組成果,以便其他組觀摩和后期評價。第四階段:成果評價階段。在各小組匯報成果方案后,進行教師評價和生生評價,既讓各小組明了方案的亮點,肯定其項目成果,又明確指出方案存在的缺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促進教師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內容。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要求學生課后進行反思和修改方案,重新上傳至“學習通”成果展示平臺,以便各小組相互學習。

三、PBL混合式英語課堂教學模型的構建

本研究以超星“學習通”線上學習平臺和PBL教學理論為基礎,以2020級兩個商務英語班級和一個應用英語班級共175名學生為研究對象,使用《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綜合教程3》,結合當下時事熱點,在教學設計中融合思政元素,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

(一)實施過程

在開學之初,教師首先向學生介紹 PBL 教學的特點和實施流程,讓學生了解該教學模式,并對新模式下師生角色的轉變有所準備。同時,根據班級的大小對學生進行分組,每4—6人為一組;設組長一名,在后期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負責任務分配和監督。

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PBL混合式教學模式“四個階段”進行教學設計和安排。

以第一單元“People Around us”為例,基于文章的主題,從個人、集體、國家三個層面,結合鄭州“7.20暴雨”中的“凡人善舉”、疫情期間“最美逆行者”以及國與國之間“互助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中國自古以來樂于助人的傳統美德以及大國擔當等思政內容融入其中。

首先,教師在“學習通”資料區上傳視頻和文字素材,包含:1.課文詩歌欣賞,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2.鄭州“7.20暴雨”中人們之間互幫互助的視頻,幫助學生深刻體會在危難時刻平凡人之間的真誠互助;3.疫情期間“最美逆行者”視頻,幫助學生認識到歲月靜好時,替我們負重前行者的偉大;4 .疫情期間國際間的互助以及中國對國際伸出援手的視頻,幫助學生們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和中國大國擔當的風度。

小組成員通過觀看視頻、閱讀文字材料,根據小組整體實際學習能力,結合興趣和生活經驗,依據“選擇項目主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成果展示—效果評價”的PBL探究式學習模式展開課堂教學活動。

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最終實現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自信、升華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培養大局觀的目的。

(二)研究結果

為了更好地了解PBL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對該模式的適應和接受程度,課題組成員制作了“PBL混合式課堂教學效果調查問卷”,三個班級的學生均參與了此次問卷調查,收回160份有效問卷,15份無效問卷。

依據問卷數據得出:145名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比傳統課堂教學具有挑戰性,占比90%,這說明學生從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習單詞語法的英語學習方式過渡到以學生為主導、自主學習的模式需要一個長期轉變過程。

121名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了學習興趣,占比75%;109名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提高了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占比68%;116名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提高了其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占比73%;103名學生認為利用信息技術查找相關資料的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占比64%;139名學生認為,對中西方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增強了文化自信,占比87%;126名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占比79%。

這些數據表明,盡管PBL教學模式具有一定挑戰性,但大多數學生對其持肯定態度。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在信息搜集、分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有較大的提高,并且通過資料收集、分析,拓展了自身的知識面;PBL 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 PPT 制作能力方面效果明顯。

(三)存在的問題

在實施該教學模式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應及時解決,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

首先,該教學模式實施順利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英語基礎。學生英語基礎的差異對PBL教學模式的接受程度有很大影響,但是學校并未根據學生英語程度進行分級教學。此外,該教學模式實施前期,學生需要聽讀大量的英文資料,構成形式多樣的成果匯報形式,包括小組報告、辯論賽、演講比賽等。但是,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學生掌握課本基礎知識就存在困難,再增加額外的學習任務,往往會增加他們的學習負擔,增加其挫敗感,部分學生在調查問卷中也提到了這一點。如何按照學生的英語水平采用合理的分組方式,發揮優等生的傳幫帶作用,或者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難易度相符的項目任務,是我們今后實施過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

其次,PBL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中,我們融入了思政元素,所設計的問題不僅僅局限于課本內容,還涉及文化、歷史、時事政治等,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解答,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深入理解所授課程,還要對教學所涉及的相關知識有廣泛的涉獵,才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解答和合理的引導。此外,該模式要借助互聯網技術開展教學,這就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相對于傳統的英語教學,PBL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教師的知識素養和能力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才能確保教學順利開展。

四、結語

信息技術給傳統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為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可行教學實踐模式的實施提供了可能。PBL混合式網絡資源平臺與PBL課堂教學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有效地解決了課堂資源匱乏、課堂教學時間與課程課時相對有限的問題,調動了高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綜合能力有所提高,契合當下高校對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

今后高職專業英語教學應當不斷實踐PBL混合式教學模式,深入探究傳統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如何在時間分配、內容銜接、活動設計、小組結構、師生交互等方面更有效地融合與貫通,建立更成熟的PBL混合式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陳其梅.PBL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型及資源平臺的構建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2.

[2]劉學.PBL教學法在高職院校英語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9(12):187.

[3]劉瑩,張媛,韓娜.基于PBL教學法的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設計探討[J].農家參謀,2018(18):189-190.

[4]余勝泉,路秋麗,陳聲健.網絡環境下的混合式教學——種新的教學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05(10):50-56.

[5]馬健.PBL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船舶職業教育,2018(2):32-34.

猜你喜歡
PBL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
賽課網絡平臺混合式教學在居住空間設計的應用
離散數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PBL教學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構建與探索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