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探討

2022-06-09 02:04王金秀
海風 2022年5期
關鍵詞:音樂作品素養情感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高中教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新課改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與思想品質。通過細致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規律,對學生展開全方位、多層次地情感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诖?,本文以高中音樂教學為例展開研究,簡述高中音樂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加強高中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能為高中階段現代教育提供一些可行性意見與參考。

音樂作為一種可以凈化學生心靈、調和枯燥生活的催化劑,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提出,使得高中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作用日漸凸顯。然而受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不少高中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教學活動中對學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的素質和思想發展仍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針對這種情況的出現,高中音樂教師需要正確認識素質教育下的教育教學理念,轉變既有教學模式中的不足之處和落后觀念,創新與完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將情感教育滲透到日常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并注重學生樂感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使其能夠以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態面對未來的學習、生活壓力。

一、高中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基本都需要面臨高考的壓力與難題,此時的情緒和情感正處于逐步形成的敏感時期,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學生叛逆、抵觸、厭學、崩潰等行為。因此,在高中的教學過程中,開展合理的情感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學習態度,還有利于學生思想情感的不斷完善與成熟,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及道德素養。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頒布的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教育部門要求高中階段的所有課程必須以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目標,明確教學活動的重點與難點,加強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借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及情感教學的比重,在為學生創造良好學習氛圍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音樂思維和思想情感的進一步完善[1]。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智能設備,為學生播放相關的音樂視頻或音頻,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思維空間,深入體會不同音樂作品所傳達的情感色彩,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內涵。另外,高中音樂教學中適當增加情感教育,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情感認知與音樂品鑒能力,促使學生盡快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思想道德素質,為今后的長遠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二、高中音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具體策略

(一)構建民主、平等的音樂情感教學氛圍

針對高中階段學生壓力過大的情況,高中音樂教師應抓住學生情感發展的關鍵節點,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與認知變化,正確審視學生出現不良情緒的直接誘因,增加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人文關懷。首先,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轉變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編制多元、有趣的教學設計,并以熱情的態度展開音樂教學活動,引導和鼓勵學生釋放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觀點,實現與音樂作品的情感共鳴,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思維。其次,教師應細致研究音樂課程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元素。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規律與學習習慣,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多樣化的音樂作品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同時,構建民主、平等的音樂情感教學氛圍,一方面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感教育情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認知差異性;另一方面可以保持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音樂素養,不斷提升音樂課堂中情感教育的效率和質量,使學生以良好的心態面對未來的生活。最后,高中階段音樂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師設計出最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案,為借助現代智能設備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鑒賞能力與思想情感。例如,在學習《卡農》這篇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音樂作品,讓學生自由表達聽到這首曲子的真實感受。通過向學生講解《卡農》的創作背景等方式,加深學生對《卡農》旋律的理解與鞏固,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音樂教學的真正魅力。

(二)創設科學、合理的音樂情景教學模式

為提高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效率與質量,高中教師應創設科學、合理的音樂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相對自由、輕松、愉悅氛圍中掌握相關的音樂知識和思維能力,提升自身對音樂作品的賞析水平,直觀感受不同音樂作品所傳遞的思想內涵與情緒變化。通過在音樂教學中應用情景化教學模式,如音樂劇、舞蹈、表演、演唱等形式,不僅可以降低音樂課程的教學難度,讓音樂內容變得更加通俗易懂,還可以有效增加學生的體驗感與音樂潛能,讓學生將自己所投入的感情與音樂作品相結合,進而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對音樂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以及主動性。例如,在學習《遼闊的草原》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該曲子的民族特色,展示與之相關的民族舞蹈或者民族習慣,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不同民族特點的了解與認識,還可以讓學生深入體會到歌曲中的情感文化,調動學生的創作欲望,在此過程中完成對學生的情感教育[2]。

(三)加強現代化教育教學措施的應用力度

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高中音樂教師必須正視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紕漏與問題,明確新時期學生的學習需要,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支撐下,加強現代化教育教學措施的應用力度。為保證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效果,教師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素養和心理素質,選擇情緒特征較為明顯的歌曲。通過創新、優化音樂教學方法,豐富音樂教材內容與教學形式,并將音樂教學與情感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音樂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優化自身的核心素養?;蛘?,教師在開展音樂課程教學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用圖片、視頻、音頻的形式展示音樂教材中的相關知識或音樂作品,從視覺、聽覺、感覺等方面提升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刺激學生主動轉變不好的心理狀態與學習習慣,促使其愿意了解、探索深層次的音樂作品與思想情感。另外,高中階段的學生具備較強的思維跳躍性,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較好,教師可以精準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為學生播放不同題材、不同主題的音樂作品,運用對比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不同作品在情感特點及表達方式上的差異與區別,充實學生的情感體驗[3]。例如,將《外婆的澎湖灣》與《黃河大合唱》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兩首歌曲在情感表達方式與內容表現手法上的不同之處,加深學生對歌曲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對兩首歌曲的創作背景進行細致講解,讓學生明白歌曲所傳達的英雄氣概與民族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不拋棄、不放棄精神。

三、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作為一門結合聽與唱的實踐性課程,對學生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高中音樂教學開展情感教育既是當前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和綜合實力的關鍵手段。因此,為緩解高中生的高考壓力與學習壓力,高中音樂教師應積極地轉變教學理念與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改善既有教學手段中的不足。在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和心理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方案,明確歌曲教學中的難點與情感重點。通過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使其對生活、學習始終抱有健康向上的心態。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日常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音樂鑒賞水平,最終實現核心素養的全面養成。

參考文獻:

[1]張琳琳.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分析[J].戲劇之家,2021(31):95-96.

[2]徐靜.音樂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和美育的滲透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22):55-56.

[3]王永強,馬金虎.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1(12):103-104.

作者簡介:王金秀(1977-),女,山東青島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高中音樂教育。

猜你喜歡
音樂作品素養情感
音樂作品賞析模式研究
論音樂作品分析對鋼琴演奏的重要性
趙季平音樂作品選集
抓住本質重理解基于素養活應用
多思少箅彰顯素養
情感
一節踐行核心素養的數學拓展課
臺上
追本溯源提升素養
基于網絡背景下的著作權保護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