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地移民搬遷學校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措施

2022-06-09 03:59鄧武州
中學生學習報·教研周報 2022年2期

鄧武州

摘要: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受益一生。小學時期為學生的6-12歲,正是孩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黃金階段。這一階段塑造的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為學生進入更高等學校進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但異地移民搬遷學校受移民人口生活發展水平的限制,學校中移民搬遷子女的生活行為習慣與原地居民子女有很大不同,因此為使異地移民子女更好融入本地,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尤為重要。本文從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及移民子女習慣現狀、移民子女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措施兩大方面進行敘述分析,旨在為提高搬遷移民子女生活水平,加強城鄉居民融合,促進城鎮教育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異地移民;搬遷學校;小學生行為習慣

由于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大批外地人口涌入前線城市務工。但由于異地移民人員原住地與移居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存在差異,使得移民子女難以適應。移民搬遷學校小學生的生活、學習、衛生、行為等日常習慣需要在學校和家長的幫助下進行改正。而學校作為學生長期學習的地方,有義務實施合理的教育方法幫助小學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當地學習生活中。

一、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及移民子女習慣現狀

異地移民搬遷學校為異地前來務工人員子女設立,學校學生流動大,且因各地方風土人情不同導致學生良莠不齊。為使這些學生盡快適應當地生活以便更好參與學習,移民搬遷學校應針對異地學生特點培養其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教師應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自信心,加強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從而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學習興趣得以激發,班級總體學習水平將更進一步。因此培養異地移民搬遷學校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具有重要意義。

學校在實施合理的培養措施之前,首先要摸清掌握現階段移民子女的生活學習現狀。由于跟隨務工父母移民搬遷的原因,父母忙于工作加上生活壓力巨大,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受到較多忽視,導致這一部分學生中出現為題學生的幾率較大。普遍出現的問題有以下情況:學生不注重個人衛生不愛干凈、衣冠不整;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作息不規律,經常夜不歸宿;很難融入本地學生中間,不能進行友好交流;異地學生拉幫結伙成立小團體;沉迷于煙酒等對青少年身心發展有害的物品;校園暴力、打架斗毆等情況,學生不將全部精力放在學習上甚至不學習,這些都危害學生的身心發展,不利于國家培養優秀人才。

二、異地移民搬遷子女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措施

(一)健全教育體系使小學生習慣教育成為常態

小學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學生的品德教育,學校應健全完善教育實施體系,使針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成為教學常態。學校立足與學生實際,結合多方力量如社會、教師、家庭、教育管理部門等,有針對性地實施德育工作。各方部門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嚴格把關,為小學生教育貢獻力量。其中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發揮著重要領頭作用,教師是學生教育的直接參與者,對學生的影響巨大。因此教師首先要具有師德責任,不僅要進行課堂知識教學,還要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嚴格把關,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親身教導學生,引導學生具有國家主人翁意識,肩負起時代責任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感,快速融入當地生活中,樹立學習自信心,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學習中去。教師要善于發掘有利元素,將學生生活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在生活中滲透教學,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意識。

(二)針對學生特點培養良好的衛生和文明習慣

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直觀動作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階段轉變的重要時期,因此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和衛生習慣至關重要。在學生的學校生活教育中,教師首先致力于培養學生成為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其次再進行課堂知識教育。針對不同的學生要實施不同的教育策略。如某些學生不注重日常衛生,不洗臉不修剪指甲,所以教師應督促這一部分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注重衛生并日常檢查學生的衛生情況,表現好或者有進步的學生提出表揚,不聽話的學生要進行批評。還有些學生沒有文明禮貌意識,因此教師要請學生學習講文明,教導學生將“謝謝你”“不可以”“對不起”“不客氣”掛在嘴邊,慢慢地學生一定會有禮貌意識,同時會養成為他人著想、樂于助人的好習慣。

(三)家校合力為學生提供寬松適宜的成長環境

家校同育對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培養一個聽話懂事有禮貌的好孩子離不開老師的悉心教導和家長日常的言傳身教。教師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一定要和家長密切聯系,有階段性地進行家校聯合活動。如教師不定期進行學生家庭走訪,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從而提供幫助,另一方面可以跟進學生的習慣教育進展以便做出調整。此外定期的家長會也是家校進行溝通的重要方式,而學校組織的校園親子活動可以拉進學生和家長的距離,個幫助家長了解學生的校園情況。

總之,養成教育有助于學校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因此重視異地移民搬遷學校小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重要意義。學校和教師聯合家庭立足學生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方案,使德育教育成為常態化,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保持日常衛生、具有活潑開朗的性格,這對于學生更好地融入本地進行學習生活,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陳超英. 淺談小學生行為習慣[J]. 中外交流, 2016.

[2] 孟軍學. 移民區學校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路徑探究[J]. 中學生作文指導, 2021(19):1.

[3] 王玉貴. 移民鄉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紀略[J]. 雜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7):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