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疫新冠肺炎一線醫務人員共情疲勞的現狀調查

2022-06-09 03:59胡靜王潔李素蓮劉敏歐敏
海風 2022年6期
關鍵詞:共情醫務人員抗疫

胡靜 王潔 李素蓮 劉敏 歐敏

2019年12月,隨著我國湖北省武漢市所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區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和影響。新冠肺炎發病時病情較重,并且有著較高的傳染率和死亡率,因此,在一線救治患者的醫務人員每天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壓力,而在長時間一線工作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共情疲勞現象,這也是所有一線醫務人員都應該面對并且有效克服的心理問題。文章首先介紹了共情疲勞的概念和危害,之后又討論了一線醫務人員的共情疲勞現狀,接著分析了一線醫務人員出現共情疲勞的原因,最后則探討了抗疫新冠肺炎一線醫務人員共情疲勞的干預對策。

一、共情疲勞的概念和主要危害

(一)共情疲勞的概念

在醫學領域中,共情疲勞就是指醫務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救助的過程中所代入的情感和情緒已經超過自身的最大承受能力,這樣醫務人員就會與患者產生類似的創傷體驗和情感的枯竭,從而導致醫務人員這類助人者產生共情能力和職業興趣的降低。通常情況下,有三個因素會對共情疲勞產生重要影響:

1.人口學因素

包括年齡、性別、學歷、婚姻狀況以及個體受創傷史等內容;

2.心理行為因素

包括自我修復能力和心理健康狀況等內容;

3.工作環境因素

包括工作中的工作時間、工作量等規定以及患者實際受創傷程度等內容。從很多資料中可以看到,共情程度與共情疲勞是呈現明顯正向關系的,而個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和領悟社會支持等因素能夠較好地調節共情程度,職業上肯定是助人者更容易產生共情疲勞,學歷上往往是高學歷者容易產生共情疲勞,性別上女性更容易產生。

(二)共情疲勞的主要危害

共情疲勞對醫務人員等助人者產生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1.心理上的危害

主要體現在醫務人員會逐步改變自己原有的認知和情緒,越來越頻繁地出現焦慮、空虛、逃避和抑郁等負面情緒,出現問題時總是愿意過分地承擔責任,對社會和生活也很容易產生失望情緒;

2.生理上的危害

醫務工作中容易產生疲勞感,并經常出現偏頭痛和睡眠障礙等癥狀,而產生共情疲勞者又無法認識到自己出現了該癥狀,當持續一段時間后他們的自我感知能力就會顯著下降;

3.社會行為的危害

產生共情疲勞會直接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關系,不但會降低他們的生活質量,嚴重者還會出現濫用藥物的情況。

共情疲勞作為一種負面情緒有著極強傳染性,群體中有一個人出現了共情疲勞后就可能影響整個群體的工作氛圍,長時間會導致整體的工作效率大幅度下降。如果在醫療行業中出現了共情疲勞問題,這就很容易導致醫療糾紛和醫療差錯的出現,因此,在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一線醫務人員的共情疲勞問題一定要引起各醫療機構的高度重視[1]。

二、抗疫新冠肺炎一線醫務人員共情疲勞的現狀

筆者針對瀘州市傳染病醫院抗疫新冠肺炎的所有一線醫務人員進行了共情疲勞現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一)從醫務人員的主觀意愿來看

參加新冠抗疫的初衷是“出自自己的意愿”的比重高達94.12%,同時家人對醫務人員抗疫采取“非常支持”態度的比重為52.94%,并且76.67%的醫務工作者十分想從事醫務工作,即便是在疫情后對護理專業態度持有積極態度的人數比例依然高達58.82%。從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醫務人員對于自身職業認同感很強,積極在工作中發揮光和熱。

(二)從醫務人員與他人關系的調查上

88.24%的醫務人員“與家人住在一起”,58.82%的醫務人員與周圍鄰居的聯系較少,而在與同事的關系上,82.36%的醫務人員和同事關系融洽,47.06%的醫務人員有困難時經常向家人、親友、組織求援。

(三)從醫務人員與患者的關系上

47.06%的醫務人員認同“患者的不幸通常不會帶給我很大的困擾”,70.59%的醫務人員表示“看到患者及其家庭的不幸,我經常有心軟和關懷的感覺”;52.94%的醫務人員表示“我是一個生活態度很積極的人,并且愿意將正能量傳遞給患者”,76.47%的醫務人員認為生活中的很多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且58.82%的醫務人員能接受生活中的挫折與不如意,64.71%的醫務人員同意“感到自己得到醫生共情關懷的患者會更相信治療的有效性”,并有64.71%的醫務人員認同在接診中,醫師護士應該與患者主動展開交流,主導營造和諧的溝通氛圍。

醫務人員在社會環境中是一類重要的助人群體,他們在幫助和救治患者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共情疲勞。此次研究工作主要針對的是,在抗疫新冠肺炎背景下就職于瀘州市市傳染病醫院全部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并對他們的共情疲勞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總結出一線醫務人員的共情疲勞現狀以及產生原因,并為制定有針對性的共情疲勞干預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據。從研究中能夠看到,易產生共情疲勞的一線醫務人員應滿足幾個條件,其在抗疫新冠肺炎背景下有一線的工作經歷,經歷過創傷時間,大多是具有較高學歷的女性醫務人員,她們在經歷了一定時間的一線工作后容易出現失眠、承受較大壓力以及較為沖動等共情疲勞癥狀[2]。

三、抗疫新冠肺炎一線醫務人員共情疲勞的原因

(一)醫療機構方面的原因

1.在抗疫新冠肺炎背景下,醫療機構沒有提前制定好心理應急預案

在新冠肺炎疫情剛剛爆發時,除了武漢等地區受到了疫情的嚴重肆虐,我國其他省市地區對疫情的認識是較為有限的,并且全國各地的醫療資源和人力資源都在緊急支援武漢,其他地區的防護和檢測物資是嚴重缺乏的,很多一線醫務人員每一天都要診斷上百個新冠肺炎患者,她們在身體和心理等方面都承受著巨大壓力,體力也長時間處在透支狀態。而此時我國醫療機構也并沒有提前制定針對一線醫務人員的心理應急預案,各個機構主要關注的內容還是更快速地研發治療藥物并更新治療技術,在調查中也能夠看到,大部分的一線醫務人員都沒有接受過心理干預措施。

2.醫療結構也沒有制定相應的保障措施

2020年3月時,醫學領域中曾有團隊專門整理和統計了一線醫務人員的實際工作量和休息情況。當時情況下,我國各地區接近40%的一線醫務人員都沒有休息過一天,并且大部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較以往也有了明顯增加,即使是在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一線醫務人員也都在努力地從事救治患者的工作,而他們的一線補助在當時也還沒有拿到,雖然這些因素并不會直接導致一線醫務人員出現共情疲勞的狀況,但會間接讓他們產生心理挫敗感,他們會認為自己沒有得到社會的足夠支持,在那時沒有家庭和所在單位的聯結,他們認為自己處在孤立無助的狀態中[3]。

(二)醫務人員自身方面的原因

1.一線醫務人員對新冠疫情的認識不足

對于醫務人員這類助人者來說,影響他們產生共情疲勞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親身經歷或是目睹創傷性事件。而此次疫情深入一線進行救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很多都不是呼吸科和重癥醫學科的,他們原本所在的可能是耳鼻喉科、眼科等很少出現死亡病例的科室,去往一線后他們會面臨不熟悉的環境和地區,并從事不熟悉的醫療技術,每一個患者的家屬都非常焦急,并且每天都有死亡病例的可能,此時就是對他們心理的嚴峻考驗,這種所經歷的“替代性創傷”是導致他們出現共情疲勞狀況的重要誘因。

2.一線醫務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應急技能和心理訓練

消防員和醫務人員都是助人者群體,但與醫務人員相比,消防員群體就很少出現共情疲勞,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消防員們平時進行了大量的技能和心理訓練,而醫務人員在這方面雖然也有要求卻并不嚴格。而從醫務人員的主觀層面來看,他們也很少主動尋求心理干預,他們會認為自身根本不可能患上心理疾病,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斷發展,他們在不斷救治患者的過程中就會感同身受并慢慢形成共情疲勞,此時他們的知覺能力會大大降低,甚至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四、抗疫新冠肺炎一線醫務人員共情

疲勞的干預對策

(一)醫療機構方面的干預對策

1.醫療機構應正確評估共情疲勞的風險

抗疫新冠肺炎背景下,隨著這類公共衛生應急事件的不斷升級,醫療機構一定要正確評估共情疲勞可能帶來的風險。主要采取的評估方法應是讓一線醫務人員如實填寫救助人員生活質量量表,這一表格中又包括了共情滿意、共情疲勞和二次創傷壓力三大分表,應讓全部參與調查的一線醫務人員填寫最近一個月內的工作情況,從以往的資料中可以確定這一表格在研究共情疲勞時是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穩定性的。

2.應對一線醫務人員采取多樣化的心理干預措施

(1)集體繪畫的方式。

在抗疫新冠肺炎的進程中,大家都看到過一線的醫務人員在所穿的防護服上進行繪畫,而繪畫的內容大多是一些鼓舞人心的文字,這是能夠讓兒童患者得到心理安慰的。而在常態化防控的局面下,醫療機構同樣可以采用集體繪畫的方式,結合各個地區的具體情況設置不同主題的繪畫內容,實現醫務人員與患者的共同成長,提升醫務人員的心理彈性。

(2)為醫務人員安排中西醫結合康復訓練。

在救治患者的同時應讓醫務人員進行同步鍛煉,并可融入太極拳、八段錦、針灸、艾灸和按摩等中醫訓練方式,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強大支持,有效緩解他們的共情疲勞[4]。

3.應幫助一線醫務人員與親友有效溝通

社會支持對于緩解共情疲勞是有著重要作用的。因此,對于一線的醫務人員來說,在疫情平穩后醫療機構一定要幫助他們與家人、親屬、朋友和同事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互動,給予醫務人員足夠的精神和物質上的關愛,而醫療結構還應定期組織一些文體娛樂活動,拉近他們與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4]。

(二)醫務人員方面的干預對策

1.醫務人員應對醫療服務的相關心理風險有足夠認識

對于在一線工作過的醫務人員來說,他們平時不但要關注醫療技術方面的報道和話題,同時更應該全面認識醫療服務相關的心理風險。例如,大家所熟知的替代性創傷、共情疲勞和職業懈怠等概念,要深入了解他們出現的原因和作用機制,對相應的預防和改善策略也要有所掌握。

2.醫務人員在主觀上就應愿意尋求心理干預

當醫務人員出現了共情疲勞問題并伴隨有失眠、壓力大等共情疲勞癥狀后,他們就應主動尋求心理干預,要從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那里得到理解和幫助,對于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來說,他們是應該具備主動求助意識的,尤其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一線醫務人員在救助患者過程中面對著身心方面的巨大挑戰,他們更應該關愛自身的心理健康。

3.醫務人員應建立合格的心理邊界

心理邊界的建立會直接影響人類人格的完整性,而如果醫務人員具備了合格的心理邊界,他們就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受到外界共情疲勞因素的影響。醫務人員應認識到自身的醫療工作是有局限性的,他們的身體處于超負荷運轉時也是會勞累和疲憊的,應嚴禁出現情感過度卷入的現象。醫院人員應在認識到共情疲勞危害性的基礎上控制與外界的距離,并通過采取多樣化的家庭生活、飲食健康和定期運動鍛煉等方式來維護好所建立的心理邊界。

五、結語

現階段,我國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進程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形勢下,全社會以及醫療機構應更加重視一線醫務人員易產生的共情疲勞等心理問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策略,保證他們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鐘印芹,吳蒙,東方,等.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一線護士共情能力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0,6(4):45-49.

[2]曾詩慧,尚鶴睿.共情視角下的醫患共同決策實踐困境及對策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9,40(24):24-27,36.

[3]徐彩虹.急診科護理人員共情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3(7):86-88.

[4]許寶惠,孫麗,李鳳俠,等.護生共情能力與人際交往效能感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0,6(1):93-97.

通訊作者:李潤

猜你喜歡
共情醫務人員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畫”說抗疫
共情疲勞
發現高潛人才:共情與謙卑
抗疫之歌
如何提高醫務人員對多重耐藥菌感染防控措施執行率
團結抗疫
福建:通過全國首個關于尊醫重衛的決議
中央出臺措施進一步關愛醫務人員
人們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