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高校音樂欣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

2022-06-09 04:17鄭曉璐
海風 2022年5期
關鍵詞:音樂作品音樂評價

鄭曉璐

音樂欣賞教學是高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元素,各項課程的有效開展,可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如審美能力、鑒賞能力、思維能力等等。目前,高校音樂賞析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缺口,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不足,影響了音樂教育育人價值的有效發揮。本文對音樂欣賞教學展開了全面的分析,基于審美能力培養視角,探討了幾點教學策略。

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我國音樂教育的受重視程度偏低,對高校音樂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教育界逐漸樹立起了核心素養育人目標,更加強調學生的綜合性發展,并且教育者也逐漸認識到了音樂教育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是音樂教育的優勢,因此高校教師需要挖掘音樂當中的育人元素,并創新教學模式,創建先進課堂。

一、高校音樂欣賞教學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落后

現如今,素質教育理念在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受到了教育者極大的重視。但是,由于我國音樂教育深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要想完成轉型與升級的任務,還需要很長時間。我國高校音樂欣賞教學中依然存在著落后的元素,其教學理念固化,影響著教學方向以及教學模式的更新。一方面,教師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更沒有認識到音樂欣賞教學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無論是在教學設計環節還是在教學活動開展環節,都沒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另一方面,教師缺乏創新精神,習慣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發展需求。

(二)教學內容枯燥乏味

高校音樂教學存在著教學內容枯燥的問題,缺乏新元素的融入。長期以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嚴重影響學習效率。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會讓學生賞析一些傳統、經典的音樂,對于求新的當代大學生來說,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當學生無法對教學內容激起興趣時,他們的思維會受到阻塞,不利于鍛煉其思維能力。經典音樂雖然具有很大的鑒賞價值,但是教師總是一成不變地運用傳統的音樂作品,必然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導致課堂氛圍低沉。因此,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和拓展,為音樂課堂增添更多新的元素,提升課堂活動的新穎性[1]。

(三)教學手段單一

當前,一些教師缺乏創新及探索精神,沒有結合音樂欣賞課程特點,挖掘新型的教學手段,通常運用同一種教學手段,無法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藝術是開放性的,而音樂內容十分豐富,教師需要結合不同的音樂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教學模式,以保證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創建多元化音樂欣賞教學課堂。在以往的教學中,灌輸式教學法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整個音樂欣賞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教師的不斷指導,完成學習任務,缺乏充足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空間,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另外,教師過于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卻忽視了對學生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等各方面的培養。

二、對音樂欣賞教學與審美能力的認識

(一)音樂欣賞可以有效提升審美能力

藝術教育具有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優勢。實際上,審美教育基本上是通過音樂、美術等藝術型教育來完成的,音樂欣賞作為藝術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可促使學生在音樂欣賞能力不斷強化的基礎上,間接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審美主要指通過對事物的鑒賞與觀察,深切地感受到其中的美,并且在實踐活動中能夠發現美、追求美、創造美。每個音樂作品都是由不同的音調組合在一起的,在創造者高強的審美水平下,形成了優美的節奏和旋律,并且可以表達出人們內心的情感,從而構成獨特的音樂藝術。音樂具有多元化、開放性的特點,同時具有教育和啟迪的功能,有效的音樂欣賞教學活動,可推動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另外,學生以自身的審美認知來研究音樂,可以促進音樂藝術中審美經驗的傳遞,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二)審美能力可以有效提升音樂欣賞教學水平

要想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應促進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當中不斷的實踐。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課堂氛圍和情境尤為重要,放松、愉悅的氛圍可提升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運用自身的審美認知開展實踐活動。從目前來看,高校音樂欣賞教學存在著一些缺口,學生缺乏運用審美認知的意識,學習效率難以提升。假如一個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同學都具有比較高的審美能力,那么對于這個班的音樂教學活動就會進展順利。音樂欣賞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強化學生對音樂的了解,產生興趣。還可以讓音樂方面的知識來彌補自己審美能力的不足。對于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其重視程度和教學環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音樂欣賞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緊跟時代發展,適當引進流行音樂

在社會經濟結構多元化的發展背景下,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審美觀念也發生了很大改變。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十分突出,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審美差異。當今時代,各種流行音樂層出不窮,與傳統經典的音樂相比,包含著更多新的元素,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學生接收新事物的效率十分高,由于長時間受新元素、新事物的影響,導致學生無法對古典音樂進行更好的了解,甚至部分學生產生了抵觸的心理,影響學生賞析能力的提升。

流行音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符合當代大學生的興趣愛好,深受學生的青睞。教師可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及興趣、愛好,在音樂欣賞課堂上,適當地引入一些優秀的流行音樂,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對音樂作品進行賞析,從而提升其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只有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音樂欣賞教學的審美能力培養作用才能有效發揮出來[2]。

(二)合理創建教學情境,增強課堂教學氛圍

環境及氛圍是影響學生學習狀態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良好的課堂環境和氛圍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具有推動作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及音樂作品,創建相應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融入濃厚的音樂意境當中,加深學生的體驗感,同時可以促使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質量。另外,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發散思維,促使學生自主地針對音樂作品的內容進行思考。大學生正處于各項能力的完善階段,其認知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較強,教師創設各種各樣的音樂情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以及情感,其教學效果會更加明顯,當學生能夠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入的鑒賞,清楚認識到音樂的奧妙之處時,其審美能力就會有效提升。DA7FED12-CB58-4C90-9112-CA3527EAC6F2

四、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途徑

(一)激發學生想象力

想象力是審美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學生能夠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開展想象時,可更好地融入音樂意境當中,可有效鍛煉其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感受以及體驗,進而提升其音樂審美能力。首先,教師要想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有效促進學生進行想象,就應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了解,針對學生的興趣、音樂基礎能力進行深入的調研,結合學生的特點,設置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想象積極性,促使學生結合音樂內容在腦海中構建音樂情境,在理解音樂內容的基礎上,感受音樂情感,促進審美能力的提升[3]。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教育主體,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對象。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發展給予充分的關注,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性,運用有效的指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提升學習效率。首先,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以及創建教學手段的時候,要考慮學生的特點,以保證教學活動的可實施性和有效性。其次,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情感的激發,拉近學生與音樂的距離,引發學生情感共鳴,促進學生從淺層學習狀態向深層學習狀態轉變,提升其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合作學習,先向學生播放音樂作品,讓學生進行欣賞和思考,然后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討。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有效提升,增強其課堂學習活動的參與度,學生的主體性增強,教學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加強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

在實踐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在音樂賞析過程中,常常會受到興趣因素的影響。當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興趣時,能夠大大提升學習效率?;诖?,教師可從學生的發展特征和興趣入手,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主地欣賞音樂,并運用自身的審美認知,對音樂之美進行深入的挖掘。音樂是通過聲音來表現的,優秀的音樂作品能夠創造出優美的意境及內涵。因此,教師可以引用一些通俗易懂、情緒表達鮮明的音樂作品,構建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提升課堂教學的新穎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能夠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從而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另外,在正式進入音樂賞析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一些關于音樂作品的小故事,創建一個濃厚的音樂意境,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從多個方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優化教師隊伍

教師是授業解惑者,影響著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要想發揮音樂欣賞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作用,就應提升教師的整體素養,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首先,教師應對音樂教育工作進行重新的審視,認識到音樂欣賞教學的重要性,增強對自身工作的重視。并研學新課程標準以及核心素養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4]。其次,通過網絡途徑或者與其他教師進行溝通,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以及教學能力,保證能夠向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另外,學校應發揮培育師資的作用,為教師提供思想教育服務以及實訓服務,更新教師的思想,提升教師的工作能力。同時可以引進先進教師,為學校融入新的血液,提升整體教師隊伍的力量。

(五)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審美觀

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目的,不僅是讓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音樂作品,而是要促使學生將音樂知識內化,提升學生自主發現美、感受美的意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審美觀。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通常會結合傳統的教學經驗,直接向學生傳授音樂作品的內在情感,在此過程中學生缺乏思考,只是停留在淺層學習狀態中,很難形成自我審美觀念。因此,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獨立的挖掘和創造,使得“發現美,創造美”貫穿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想象和創造,幫助學生將靈感都化作現實存在的東西??梢匀诤纤鶎W的知識,隨著正確的審美觀去發現美、創造美,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審美體系,從而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5]。

(六)完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當中的關鍵環節,具有衡量教學質量,以及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作用,同時科學的評價可為后期的教改活動提供可靠依據。因此,教師應注重對教學評價的完善與改進,將核心素養理念融入到評價體系當中,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審美能力、藝術思維能力等等,進行全面的考核,突破傳統教學評價當中單一的評價模式,豐富評價內容,促進評價形式的多元化。首先,教師應轉變教學評價方式,開展過程性評價活動,定期對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進行全面的評估,了解學生的發展趨勢以及現狀,以便及時找到學生的薄弱之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為提升其審美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豐富評價主體,促進學生自我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等活動的開展,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同時,注重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促進學生積極表達對教學活動的看法,鼓勵學生向教師提出建議,教師積極接納學生的反饋,并將其融入到教學改革當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為教師進一步優化課堂提供參考。

五、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是實現新時代育人目標的重要途徑。高校音樂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以及啟發者,應不斷的研學以及探索,認識到音樂欣賞教學的作用和優勢,并結合學生的發展欲求,對音樂賞析課程進行調整與改進,樹立審美能力、培養目標,以先進的教學手段及有效的教學形式,促進學生在音樂賞析過程中,通過思考、情感激發以及觀察,不斷地提升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馬一菲.淺談高校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審美能力[J].山西青年,2021(20):88-89.

[2]葉培結,張琦,萬弋琳.高校音樂欣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研究:評《大學音樂欣賞》[J].高教探索,2020(4):142.

[3]吳禺春.大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探討[J].通俗歌曲,2016(10):139-140.

[4]黃小英.在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實踐探索[J].文理導航(下旬),2014(12):98.

[5]魏忠正.如何促進音樂欣賞在提升高校學生審美能力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6):96.DA7FED12-CB58-4C90-9112-CA3527EAC6F2

猜你喜歡
音樂作品音樂評價
音樂作品賞析模式研究
論音樂作品分析對鋼琴演奏的重要性
趙季平音樂作品選集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音樂
基于網絡背景下的著作權保護研究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