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和融合

2022-06-09 04:29胡一曼
海風 2022年5期
關鍵詞:民族化音樂作品樂曲

胡一曼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發展內涵是幾千余年來在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創造下的努力成果,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深厚文化底蘊。因此在我國鋼琴樂曲的創作上也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并在此形成了以藝術、審美、文化為主要特點的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體系。對此,本文基于優秀傳統文化在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中的滲透價值為主要切入點,針對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中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審美精神以及傳承意義進行探討,凸顯優秀傳統文化在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中的滲透融合。

隨著鋼琴樂曲發展的民族化進程,越來越多優秀的鋼琴作曲家、演奏家投入到了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實踐當中,充分展現出了鋼琴樂曲藝術下的獨特魅力。并利用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蘊,呈現出了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下的傳統文化色彩,形成了我國特有的鋼琴音樂藝術文化。因此通過探究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中傳統優秀文化的滲透和融合,不僅能夠更為清晰地詮釋出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中的藝術形式,同時也能更加精準地掌控鋼琴音樂藝術形式下的主要風格,并利用傳統優秀文化發展特點進行創新實踐操作,展現出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的獨特魅力。

一、優秀傳統文化在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中

的滲透價值

(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精髓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歷程當中,其文化內涵經過時代歲月下的變遷洗禮后,逐漸被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傳播和繼承,有著非常獨特的文化價值。因此在現如今的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當中,很多鋼琴樂曲的演奏者以及作曲家都充分地捕捉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并以鋼琴音樂下的藝術形式為主要載體,進行我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呈現。而廣大樂曲聽眾也能從眾多的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當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底蘊,展現出全新的文化風采。自古以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道家思想都進一步影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因此我國傳統文化在發展當中具有著“萬物協同”下的“天人合一”境界,成為了當前在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中傳統文化滲透主要內容,進一步延續了傳統文化的古老文化,將傳統文化中的文化精髓進行了全新的藝術表達[1]。

(二)樹立傳統音樂文化自信

眾所周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內容博大精深,且形式十分豐富,通過借助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進行全新的藝術形式傳播后,也能夠樹立起傳統音樂中的文化自信。因此很多鋼琴作曲家在進行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過程當中,也充分意識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當中的價值核心,并充分發揮鋼琴藝術的載體形式,將傳統文化中的文化底蘊滲透到廣大人民群眾當中。另外,通過在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當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僅是簡單的形式融合,而是真正能夠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激發我國人民的強烈文化自信。通過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全新的方式進行文化展示。因此中華傳統文化與鋼琴音樂作品在藝術的碰撞當中,民族化的鋼琴音樂作品文化明顯更加雋永,彰顯了獨特的文化藝術色彩。

二、民族化鋼琴音樂中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

在我國優秀的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當中,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演繹,不僅能夠充分展現出傳統文化豐富的文化底蘊。同時在針對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進行創作時,通過對民間鋼琴音樂作品的改編也是實現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直接體現出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豐富意境。例如,在《百鳥朝鳳》這一經典鋼琴音樂作品當中,不僅直接體現了鋼琴音樂作品中傳統文化的審美追求,同時也進一步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為鋼琴音樂的發展拓寬了路徑,展現鋼琴音樂中對傳統文化的藝術追求[2]。另外,我國眾多的鋼琴作曲家都在利用鋼琴音樂下的獨特藝術形式,將我國傳統文化中充滿詩意的文字,通過鋼琴樂曲下的豐富表現力,進而營造出獨特的鋼琴樂曲藝術氛圍,成為傳統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除展示在文字上的優美意境之外,同時也在不同的民族樂器當中以優美的現行發展為主要特點,生動地詮釋了傳統文化的發展特點。眾所周知,我國民族樂器在樂曲演奏上統一展現出一定的音色以及音樂旋律,具有非常強烈的旋律性。而鋼琴音樂作品在創作的過程當中,很多創作源泉也是從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詩句為主要創作根基,進而展示鋼琴下的文化藝術創作,對傳統文化進行了全新的藝術詮釋。但這里需要注意鋼琴音樂在西方文化中更注重音樂上的和聲效果,因此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在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融合的過程當中,既要注重西方鋼琴樂曲下的豐富藝術演奏形式,同時更要表達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藝術價值。例如,五聲民族調式,作為我國傳統樂器文化發展中的顯著代表,通過與鋼琴藝術形式的滲透融合中可通過豐富的演奏技巧來突出五聲民族調式的和聲效果,不僅能夠直接展示我國傳統樂曲的獨特意境。同時在為聽眾帶來音樂藝術美感的同時,也能凸顯出西方鋼琴樂曲演奏下的樂曲效果。

三、民族化鋼琴音樂中優秀傳統文化的審美精神

鋼琴音樂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上,具有十分顯著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藝術風格,其中鋼琴音樂藝術的豐富展現,令其更加利于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模仿。而我國著名的鋼琴作曲家們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運用了一個個精湛的鋼琴音樂藝術,實現對鋼琴藝術的仔細揣摩,并在此基礎上將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特點準確表達。因此也說明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的作曲家以及演奏者本身都需要具備中華傳統文化素養,進而在鋼琴作品的演奏過程當中充分展現自身的審美精神,體現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美學思想。根據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在傳統文化的發展上主要奉行中庸之道,對美學的追求是十分含蓄的,重點追求和諧發展下的美,因此也對現代民族化鋼琴音樂的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3]。

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在傳承與發展當中,其創作演奏形式上一直傳承了“中和”這一傳統文化美學思想,在實際的音樂作品創作當中,非常注重關于音樂美學的分寸掌控,符合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需求?;诖吮尘跋?,我國當前在民族化音樂作品的傳承上大多以優美的旋律、線性的流暢為主要特點,體現傳統文化的美學最求。因此在實際的演奏過程當中,更進一步營造鋼琴樂曲作品中的幽靜,沒有過于復雜的作品詮釋,完全符合我國傳統文化的詩情畫意之美。所以,鋼琴樂曲演奏者在詮釋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當中,也必須符合傳統文化中的細膩,進而達成完整的樂曲平和效果。例如,在我國經典古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的創作過程當中,通過鋼琴樂曲的獨特藝術形式,不僅打造了該樂曲的豐富意境,同時也十分注重音樂線條的欺負特點,打造出若隱若現的音樂畫面,表達出古典鋼琴樂曲中深沉而樸素的音樂特點。

四、民族化鋼琴音樂中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意義

眾所周知,鋼琴音樂作品中有著自身獨特的音樂創作技巧與藝術特點,因此也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展現提供了多樣化的發展途徑。鋼琴在我國作為一種外來西方樂器,雖然在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上的發展歷程并不是特別悠久。但是鋼琴作為一種推廣程度較為廣泛的越級種類,在諸多大型鋼琴音樂作品的演奏當中都體現了我國文化傳統的傳承?;诖吮尘?,必須注重鋼琴音樂作品在我國傳統文化上的傳承意義,了解鋼琴這門音樂藝術的演奏技巧,找尋鋼琴技藝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合。由此可見,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在創作的過程當中,不僅要找尋與傳統文化在音樂藝術方面的主題優勢,創作出能夠詮釋我國傳統文化的鋼琴作品,滿足更多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同時也要讓鋼琴這類的西方樂器能夠更好地融入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意義當中,為我國民族化音樂的創新發展提供全新的發展方向。

當前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傳承意義,主要體現在對經典鋼琴音樂作品的創新詮釋。例如,我國十分著名的鋼琴音樂改編作品《十面埋伏》以及《二泉映月》等[4],這類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在我國淵遠流傳,且早已成為經典音樂文化深入人心。同時也說明通過鋼琴的別樣音樂技藝來演繹我國傳統文化,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風采。而這類全新的藝術不僅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傳統文化的發展開辟出了全新的道路。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幾千余年的文化傳承,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博大精深。而這些豐富的傳統文化也從另一層面對中華人民的思想與行為產生了正確的價值引導作用,通過對優秀文化傳統的展現后,終將會變成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源泉。因此也說明民族化琴音樂作品在創作的過程當中,必將會凸顯我國各民族的藝術特色,用不同的民族文化賦予民族化鋼琴音樂不同的藝術魅力。例如,很多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都針對傳統民族樂器進行了樂曲改編,其中鋼琴作曲家不僅要仔細研究我國各民族傳統樂器的演奏技巧,掌握不同民族樂器之間的藝術形式,同時也要將傳統音樂的追求意境充分展現出來。進而在民族化鋼琴音樂的創作當中融入豐富的民族文化特點,實現民族化鋼琴音樂中傳統文化的傳承。

五、優秀傳統文化在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中的

滲透融合

(一)優秀傳統文化中以人為本的觀念

自古以來,以人為本的觀念一直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當中的核心價值觀念。從林則徐在道光十二年冒死上奏請求授予災民戶錢糧賦稅,再到以誠信互助、團結友善為傳承的今天,無一不體現了以人為本觀念的重要性,也可以說,以人為本的觀念自古以來就一直貫穿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當中?;诖吮尘?,近代來我國鋼琴曲在不斷追尋傳統文化的發展腳步當中,也在作品的創作理念上受到以人為本的觀念滲透,并以此涌現出了一批標注著人本主義的優秀鋼琴作品。例如,在當年傳遍祖國江河優秀鋼琴曲《黃河》,這部鋼琴曲主要改編于《黃河大合唱》,在當時的年代不僅激發了無數的愛國人士投身于抗擊敵寇的發展洪流當中。同時在時隔三十二年后的《黃河》出現后,更是在融合中西音樂創作技法的基礎上,再一次用音樂證明了偉大的愛國力量將永遠蘊藏在中華人民的子弟當中[5]。只有做到以人為本,才能夠成就偉大輝煌的發展事業,毫無疑問,這也將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以人為本理念,在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中的發展延續。

(二)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當中,“天人合一”作為一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理論觀點,自構建此觀念以來,就已經深深地滲透在了我國傳統文化的《莊子》、《淮南子》等文化著作當中。在我國幾千余年的傳統文化熏陶下,藝術作為一種人類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其主要觀念也深深受到“天人合一”這一理論的文化影響。例如,在我國古代的琴棋書畫等藝術類別當中,無一不是將“天人合一”這一觀念作為基本的創作理論并加以奉行。

隨著時代的變遷,鋼琴藝術隨著西方文學的發展潮流傳入到我國的視野當中。因此我國在深厚的傳統文化藝術熏陶下,對于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也會在潛移默化中不由自主地奉行“天人合一”理念,創設出“萬物協同”的經典鋼琴音樂作品。例如,我國現代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所做出的鋼琴改編曲《夕陽蕭鼓》這一曲中,就充分利用我國民族音樂中的循環體結構與西方音樂中的變奏曲式融為一體,同時在該曲音樂材料的變奏之間,又巧妙地傳達出了“萬物協同”的思想境界。由此可見,類似于《夕陽鼓蕭》這一鋼琴名曲,不僅在“天人合一”的理論觀念下,實現了中西音樂在創作思維的有效融合,同時也進一步展現了鋼琴作品下的全新審美境界,令許多聽眾都流連忘返。這也完美的詮釋了,我國在“天人合一”等傳統文化理念中,對于現代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創新的重要含義。

六、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在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上的發展歷程,是當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此過程中不斷吸收、傳承的進程。在當前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體系發展當中,無不例外地滲透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因素,進一步體現了傳統文化在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中的藝術價值與傳承含義。中華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來流傳至今的文化精髓,更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典型象征。因此如果在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的發展當中,積極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也能夠為全新的鋼琴音樂作品注入深厚的文化內涵,形成別具一格的民族音樂作品。

參考文獻:

[1]莫雨莎.民族音樂元素在中國鋼琴作品中的融入技巧分析[J].藝術品鑒,2021(32):195-196.

[2]廉瑩.中國鋼琴音樂的民族性與多元性[J].民族音樂,2021(5):10-12.

[3]王艷.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從文化的視角探究中國鋼琴音樂[J].藝術家,2021(8):124-125.

[4]莫雨莎.民族音樂元素在中國鋼琴作品中的融入技巧分析[J].藝術品鑒,2021(32):195-196.

[5]趙云,王譽燃.紅色文化在中國鋼琴音樂中的傳承與傳播[J].理論觀察,2021(8):60-62.

猜你喜歡
民族化音樂作品樂曲
音樂作品賞析模式研究
論音樂作品分析對鋼琴演奏的重要性
江文也鋼琴音樂民族化的創作實踐研究
趙季平音樂作品選集
中國當代動畫電影的民族化與國際化
服飾元素在油畫創作中民族化意義的研究
從藝術要素看樣板戲
基于網絡背景下的著作權保護研究
悲傷的樂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