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推進生命教育的實施路徑

2022-06-10 13:37牛麗瑩
公關世界 2022年9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生命教育高校

牛麗瑩

摘要:當前高校生命教育缺乏相關的教育資源,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并缺少統一的指導,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就部分高校大學生出現生命意識薄弱的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就當前生命教育所存在的問題,高校應進一步加強對于生命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高高校教師的教學素質,增強生命教育與時俱進,不斷增強我國高校生命教育的實效性,最終能把生命教育落在實處,真正做到全過程和全方位地開展生命教育。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課 生命教育

當前的社會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但當前也面臨著重大的挑戰,面對信息化的沖擊,容易出現種種問題,如人心的浮躁、信仰的缺失、虛無主義和享樂主義等。作為新時代青年,應該提升自身的主體價值觀來應對這些問題。這就需要通過教育來改變現狀,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有組織的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而這種活動的開展要建立在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基礎之上。[ 1 ]當今的教育往往容易忽視學生個體的直觀感受和個體生命的價值,以至于部分大學生生命意識薄弱,不尊重生命的事件頻頻出現。由此可見,有關高校生命教育的研究與開展迫在眉睫,作為高校教師,不僅是理想信念的引領者,還應該是生命教育的引導者。

當前高校專業課融入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針對當前的實施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對于生命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1.挖掘高校專業課教材

高校課程《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版)》中第一章中就針對高校大學生在正確的人生觀指引下,正確的對待人生矛盾,能夠自覺地抵制錯誤的人生觀念。在這一部分中就明確地指出當代大學生應該“正確看待生與死”,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樹立“生死兩安”的生命觀,幫助學生認識到雖然每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生命的價值卻是無限的,即使我們無法增加每個人生命的長度,但卻能夠追求生命應有的高度。

在進行生命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教師應該深刻地挖掘教材,通過隱性課程和顯性課程的共同作用,有力地開展生命教育,幫助學生在人生的關鍵期做出正確的選擇,也能夠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珍惜生命,從而在服務社會、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發掘出生命的無限潛能,努力把學生的個體生命賦予更大的時代意義和價值。

2.開發高校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應以學校特點為本位,如我校致力于打造應用型大學,培養應用型人才,生命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應由本學校進行自主規劃、選取和制定。生命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可以幫助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所依據。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該圍繞著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

生命教育校本課程中理論課的開發,應主要集中體現在原有教材未涉及到的有關生命教育的相關內容,如圍繞著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意義等內容進行展開,并加強對學生進行死亡教育和幸福教育,構建完整的生命教育體系。

生命教育校本課程中實踐課的開發,應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幫助學生真正的認識生命,從而加強對于生命的理解。首先,實踐課程的開展可以通過設定情景(如:“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給你帶來的哪些認識”),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們參與其中,探索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其次,實踐課程的開展可以依托一定的校外資源(如:參觀醫院、殯儀館、烈士陵園等),帶領學生直面生與死,讓學生感悟生命的脆弱和寶貴從而更加的珍惜生命。最后,實踐課程的開展還要加強學生的生存能力的培養(如:應對地震、泥石流、火災等),提升學生的自救能力,來應對天災人禍,從而能夠更好地保護學生。

二、提高高校教師的教學素質

1.創新生命教育的模式

生命教育的開展過程中,高校教師可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即為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Online-Merge Offline,簡稱為:OMO)。一方面,教師采用線下傳統的教學模式,面對面系統的傳授相應的生命教育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教師采用線上現代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在網絡課程資源中上傳有關“生命”的紀錄片或影片供學生課后進行觀看,或通過線上來指導學生,進行相關活動的開展。線上教育作為線下教學的補充,能夠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教師通過對于教學模式的轉變,有利于學生全面地了解有關生命的相關知識,能夠在潛移默化的滲透下,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2.增強教師主體責任意識

高校專業課教學中加強和融入生命教育,其關鍵在于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這一偉大使命,教師除了具備專業的知識外,還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2 ]高校同時需要不斷加強對于教師的培訓,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來應對當前學生群體中出現的對于生命藐視的相關事件,積極組建一支能力夠強、素質夠高、理論豐富的生命教育師資隊伍。

3.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一要提升高校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整合能力。生命教育的開展需各專業各學科共同參與,潛移默化的進行滲透,這就需要高校教師對其專業課中有關于生命教育的相關內容進行整合,把生命教育貫穿于理論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在每學期開設相應的專業課程中,成立科研團隊,在每位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之下形成合力,共同整合教學內容,這有利于對于教材的進一步挖掘,有利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廣泛的應用。

二要提高高校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創新能力。教學方法的正確使用有利于教學實效性的提升,直接影響著最終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生命教育更多的是強調學生對于生命的體驗與感悟,教師可以采用體驗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來展開教學。

三、增強生命教育與時俱進

1.立足于新時代背景下開展生命教育

當前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這就賦予了我國教育事業前所未有的重任,建設教育強國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我們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就是對于人才的競爭,教育起到的基礎性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培養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除了要具備牢固的專業知識,也要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而擁有生命是作為一切活動的基礎,那么開展生命教育就體現出其必要性。

立足于新時代的背景之下在高校專業課中融入生命教育,首先,融入中國精神,當前的中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臨著眾多的風險與挑戰,國人需要擁有頑強的意志力來面對各種困難,要將前人留下的精神繼續發揚,作為不斷前行的堅定力量。其次,我們應該堅定文化自信,高校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感悟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生命觀和革命時期所形成的生命觀,并結合新時代的背景進行反思,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生命素養。

2.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造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圍繞著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作出相關的重要指示。高校教師要把“立德樹人”融入到教育的各個環節?!顿Y治通鑒·周紀一》中指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盵 3 ]才能與德行二者是辯證統一的?!傲⒌聵淙恕边@一根本任務使得素質教育有了明確的任務和方向。人無德不立,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要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不斷追求生命的意義。

作為高校教師在開展生命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積極的、正向的引導學生。其次,在開展教育過程中要把“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放在首位,教師要做到除了傳播知識外,還要肩負起塑造學生心靈健康的重任,培養德才兼備的新青年。引領學生能夠樹立良好的生命形象,提升自身的生命修養,最終能夠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新人。

總之,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有關生命的事無小事。高校教師要肩負起自身的使命與責任,讓正處于人生重要階段的大學生們得到正確的指引。針對當代大學生當前所存在的問題,筆者分別通過加強對于生命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高高校教師的教學素質、增強生命教育與時俱進這三個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學生找準人生方向,努力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

(本文系2020 年度黑龍江省省屬本科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視域下高校生命教育研究”( 項目編號: 2020 -KYYWF-0570) ; 黑龍江工業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構建‘CDIO’教學組織模式的實施路徑研究———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李鵬.當代大學生生命觀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7.

[2]朱艷平.當前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研究[D].湘潭大學,2017.

[3]張曙光.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吉林日報,2020-12-21(004).

(責任編輯:姜秀靚)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課生命教育高校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高中與高校思政課銜接的問題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有效性研究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論思想政治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