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科融合視角下“地理+”雙師同堂教學初探

2022-06-10 21:57鐘凱雯
地理教育 2022年6期
關鍵詞:雙師新疆學科

鐘凱雯

摘 要:地理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可以與多學科聯動,“地理+”課堂注重以地理教學為主,討論在地理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如何相互滲透。雙師同堂教學時,兩位教師在現場進行教學指導,使課堂更加豐滿而深刻。本文從課前準備、課堂實施和課后反思三個部分探討“地理+”雙師課堂的探索與實踐,為平板教學環境下開展此類課程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學科融合;“地理+”;雙師同堂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207(2022)06-0023-03

學科融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不再是單一的學科教學,而是通過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學科進行結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一種教學方式,是在承認學科差異的基礎上,打破學科界限,通過學科間的不斷滲透和交叉,使課堂教育價值得到充分發揮。[1]地理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非常適合開展學科融合教學探索實踐。雙師同堂教學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教師實現“集優”,加強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2]學生通過這類課堂可以同時培養多學科的核心素養,利于新課改的實施。筆者對已經開展的“地理+歷史”“地理+物理”和“地理+政治”雙師同堂課,從課前準備、課堂實施和課后反思三方面進行探討并總結經驗。

一、課前準備

學科融合課的課前準備至關重要,教師如何選取合適的內容、如何實施恰當的教學方法及如何組織綜合性教學活動,均在此階段完成。

1.課程主題來源

(1)教材章節

根據教材章節內容制定主題是較為常規的做法。這需要兩位教師根據雙方教學進度,將某一學科某一章節的內容進行融合。一般會選擇比目前進度更快的教學內容。如“地理+歷史”課堂,可選擇以初中地理“巴西”為主線,討論混血種人形成的歷史原因以及農業發展歷史與殖民歷史的關系,融入了歷史的活動探究;或選擇以初中歷史“鄭和下西洋”為主線,在航線地圖方面結合地理大洲、大洋的知識探究。

(2) 生活時事

世界萬物是相互聯系的,我們生活的世界也是復雜的,需要運用多學科知識理解。因此,可以根據時事熱點,聯系相關學科教師進行課程整合。如以時事熱點——“新疆棉花”為主題,開展“地理+政治”的學科融合,探討中國在脫貧攻堅中如何在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農業及一系列民生工程。

(3) 綜合應用

隨著科技發展,學科間聯系愈發緊密,相互間滲透程度越來越深,科學研究也朝著綜合化方向發展。[3]綜合應用即教材內容的整合再現或試題呈現等,注重對一個問題進行深挖,重組課程內容,培養學生從整體、聯系的角度看待問題,建構跨學科學習的思維模式。如以“地理+物理”學科的角度討論關鍵詞“風”。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可以關聯“季風”“風能”等;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風”的形成和比熱容、壓強相關,“風能”可以關聯能量的轉換形式等。

2. 課堂開展模式

在課堂教學上,學科究竟如何融合,目前大致可分為兩種模式。

(1)單學科為主,其他學科為輔

這種開展模式適用于大部分學校。因為這種模式下的學科融合課并不會多占用一個課時,而是在某一學科正常教學進度下完成。這種課程開展模式也較易操作,只需在某一章節內容中適當增加一些跨學科活動即可。如筆者開展的“地理+歷史”學科融合課,“探秘巴西”和“鄭和下西洋”,都是在地理或歷史的正常教學進度中完成。教師只需要挖掘教材中蘊含的跨學科知識,充分利用地圖、閱讀材料等開展活動即可。

(2)跨學科知識整合,逐層遞進

這種開展模式適合以生活時事和綜合應用為主題的課堂,知識點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如“地理+政治”“新疆棉花”和“地理+物理”“季風與能源”。課程開展需符合問題解決的一般思路,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思維深度。

3.教學設計

確認了課堂的主題和開展模式,即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限定,還需要對課堂進行其他準備,其中包括撰寫教學設計。因雙師教學的特殊性,教學設計也需具備不同學科的特性。筆者將著重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1)教學目標

過去的教學目標講究三維目標,而新課標施行以來,越來越強調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科融合課堂的教學目標應該包括不止一個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建議每個學科根據課堂開展模式設置1~3個教學目標,整體目標設置不應超過5個,以免教學任務過于繁重。課堂實施應圍繞設定的目標執行。

例1.“地理+歷史”“探秘巴西”教學目標

①根據地圖和史實資料說出巴西的人種構成原因,總結巴西種族等人文地理要素特點。并結合巴西混血種人形成的原因,認識種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

②運用地圖和史實資料,了解巴西農業發展歷程,聯系巴西的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巴西發展農業的自然與人文條件,建立區域認知。

③通過時間和空間兩種維度,建立動態、立體的歷史地理觀。培養學生學會用綜合思維解決地理問題。

例2.“地理+政治”“民族團結與發展——‘新疆棉花’”教學目標

①認識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了解我國民族構成,能通過判讀地圖歸納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地理實踐力)

②通過新疆棉花案例,學會綜合分析農業發展的區位因素,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③通過案例探究分析與觀察活動,正確認識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自覺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的公民義務。(政治認同、公共參與)

④通過新疆發展案例,了解國家為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地區共同繁榮的努力,理解我國民族政策的科學性,感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自覺擁護我國民族政策。(科學精神、政治認同)

(2)教學方法與活動設計

學科融合課根據其特性,教學方法多采用問題式教學、案例分析法。

跨學科教學活動的設計依托各學科特性開展,以問題或者材料呈現,如地理學科以地圖為中心,解析問題;歷史學科以史料分析為中心,佐證歷史;政治學科以材料分析為中心,分析邏輯;物理學科以原理講解為中心,服務應用。不同學科開展的活動能夠服務于同一主題即可,不必所有活動都是學科融合活動。例如,“地理+歷史”課堂中關于“季風與遠航時間”的教學活動以及“地理+政治”課堂中關于“新疆棉花生產與精準扶貧”的教學活動。

例3.“地理+歷史”“鄭和下西洋”教學活動

【教師提問】請根據亞洲季風示意圖(圖略)及所學知識分析鄭和遠航大致何時出發,何時歸來?為什么?

【學生回答】冬季出發,此時亞洲吹偏北風,利于航行。夏季返程,此時亞洲吹偏南風,在太平洋順風航行。

【史料實證】六年九月,再往錫蘭山……九年六月獻俘于朝……十年十一月,復命和等往使,至蘇門答剌……以十三年七月還朝。十四年冬,滿剌加、古里等十九國,遣使朝貢,辭還。復命和等偕往,賜其君長。十七年七月還…… ——《明史·鄭和傳》

【設計意圖】能夠聯系地理知識,綜合分析歷史問題,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和地理實踐力。

例4.“地理+政治”“民族團結與發展——‘新疆棉花’”教學活動

材料一:世界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棉花產業是新疆農村經濟的支柱和特色優勢產業。棉紡織產業解決當地就業近百萬人,成為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之一。

材料二:廣東對口支援新疆,新增就業崗位超十萬個;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消費扶貧,助推農產品進入大灣區市場;結合對口地區的產業規劃,培養當地職業技術人才。

材料三:憑著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人文風情,新疆一直是我國的旅游熱門地區。新疆有56種全國旅游資源類型,占全國旅游資源類型的83%。為了響應廣大游客對新疆棉花的熱情,近期不少旅行社特意安排了棉花種植基地的參觀。

【學生討論】根據所學知識,說出我國新疆生產棉花的有利自然條件是什么?談談為促進新疆的發展,材料中采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帶來了什么影響?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時事鏈接課堂,讓學生了解我國精準扶貧的新疆故事,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在分析時事的同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4.教學環境

廣州中學得益于智慧課堂的建設,給每位教師和學生都配備了平板,教師平板內容可以同步到學生的平板和納米黑板大屏幕,將教師從講臺“解放”,可以與學生有更多互動。學生也可以將課堂學習成果實時上傳到教師平板,教師能及時點評批改并且展示到大屏幕,做到了個性化教學評價。這樣一來學生有了更多展示的機會,課堂獲得最大限度的知識生成過程。

二、課堂實施

傳統課堂上只有一位教師進行教學活動,而學科融合的雙師課堂最少需要兩位教師同時開展教學活動。兩位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如何配合,才能達到課堂效果最大化?

1.雙師聯動

兩位教師在課堂中的良好配合,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果(表1)。

2.師生互動

引領。對于學生而言,學科融合課是新鮮的,學科融合的問題是新穎的。對于“新”的內容,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形成引領作用,對問題進行層層剖析,運用學科融合的思維講解知識。

指導。如果學生在某些關鍵問題上比較猶豫時,教師需要對學生提供一定指導。設置問題需要更加準確,提供更多的“腳手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雙師模式可以更加及時地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當一位教師在主講時,另一位教師可以協助解決。

評價。雙師可以充分發揮優勢,從不同學科進行評價。同時,教師可以從多角度評價學生,如完成質量、問題角度等,讓學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反饋。

3.把控流程

一位教師上課也會發生拖堂或者提前下課的情況,在雙師課堂上,時間把控問題更是需要重點關注。教師對每個流程應有預估時間,若學生活動超時,應對后續活動時間或者教學進行一定調整,切不可一成不變。同時,課堂教學應具備“引入—講解—總結”的基本流程。

三、課后反思

從課堂內容的角度看,筆者已分別和歷史、物理、政治學科進行了合作。開展了三次學科融合公開課,涵蓋了三種課堂主題和兩種課堂開展模式的探索。課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活動設計新穎。

從課堂實施的角度來看還有進步空間。第一,課堂過渡方面,不同教學環節過渡應該更加自然,承轉語言更加流暢,教師間可以適當增加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第二,設備使用方面,筆者所在的廣州中學全面使用平板教學,但是平板系統不支持多位教師同時控制,在教師交換控制時不太方便。第三,師生互動方面,教師與學生交流應該更加充分,教師對學生成果展示的評價也應更加全面,體現雙師課堂的優點。

從課堂效果的角度看,在智慧課堂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無論是本學科的教師還是其他學科的教師都覺得這樣的課堂教學符合新課改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筆者對任教的初一、初二年級154人進行過一次關于學科融合課的問卷調查,141人認為跨學科知識能促進本學科知識的學習。學生對學科融合課也較為認可,大大增加了筆者探索學科融合課的信心。

在未來,學科之間的界限將不再那么分明,學科融合勢在必行,這對當代教師無疑是一個挑戰,也提醒教師要時刻保持學習心態。筆者希望能夠繼續在學科融合教學方面進行探索,不斷提升自我綜合教學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賀克春.學科融合:指向核心素養的品質訴求與路徑探微[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8(10):30-34.

[2] 魏娟.核心素養導向下“雙師同堂”在高中生物學課堂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新智慧,2021(24):5-6.

[3] 郭迎霞.高中地理跨學科整合教學的探索實踐[J].地理教育,2017(9):6-8.

猜你喜歡
雙師新疆學科
科學構建超學科STEAM課程
深入學科本質的深度學習——以“表內除法”為例
2018年全區新增“雙師型”教師1107名
地方本科院?!半p師型”教師職業發展初探
“超學科”來啦
試論地方本科高?!半p師型”教師培養的政策保障
淺談地方本科高?!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問題及有效途徑
學生獲獎及學科競賽
新疆多怪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