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髖關節置換術和骨折內固定術在中老年股骨頸骨折中的應用比較

2022-06-10 04:54黎勤鴻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6期
關鍵詞:髖關節功能全髖關節置換術并發癥

黎勤鴻

關鍵詞:全髖關節置換術;骨折內固定術;中老年股骨頸骨折;髖關節功能;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68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股骨頸骨折是多見于中老年人的骨科疾病,這主要是由于中老年人多伴有骨質疏松癥,尤其是絕經后女性老年人,其骨強度明顯降低,導致股骨頸生物力學結構受了一定破壞[1]。再加上老年人髖周肌反應不如青年人靈活,其髖部受到有害應力影響下難以發揮減弱效果。上述原因均導致老年患者在受到外部暴力影響下極易發生股骨頸骨折。在股骨頸骨折病發后,若未能及時治療后期可引發股骨頭壞死等嚴重癥狀,危及患者生命健康?,F階段臨床針對股骨頸骨折的治療以手術干預為主,手法復位內固定為常見術式之一,但老年人骨折愈合不佳,因而在骨折內固定治療下有少部分患者療效不佳。全髖關節置換術則是近幾年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治療術式,其能夠以人工材料制造關節,替換壞死關節,實現重建關節功能的作用。對此,為比較兩種手術方案的療效,此次研究主要納入象州縣人民醫院收治的40例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為例,分析采取不同術式治療的療效。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象州縣人民醫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以隨機數字表法1/1納入兩組,對照組男女比為9/11;年齡53-78歲,平均(62.48±4.58)歲。觀察組男女比為10/10;年齡51-80歲,平均(62.57±4.69)歲。對比兩組患者基礎信息數據無統計差異(P>0.05),可比。本次研究內容符合醫學倫理審核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X線、超聲等檢查確診為股骨頸骨折;②年齡在40-80歲之間;③對研究知情。

排除標準:①凝血障礙;②手術禁忌癥;③嚴重臟器功能障礙;④認知障礙。

1.2 方法

收治患者后進行常規檢查,并評估患者手術風險。

1.2.1 對照組予以骨折內固定術治療,指導患者在骨外牽引床上取平臥位,患側墊軟枕。于患側髖部做小切口,置入3枚克氏針,成品字形并固定,選用空心拉力螺釘3枚。

1.2.2 觀察組予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指導患者取健側臥位,以髖關節后外側為手術入路位置,對壞死股骨頭實施楔形截骨處理,并將其取出。隨后以髖臼銼處理軟骨面,指導流出鮮血。取適宜的髖臼假體植入,復位關節,確保關節可自由活動。最后沖洗并縫合切口。

術畢兩組均常規監測生命指征,并予以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圍術期指標、髖關節功能及手術并發癥發生率。

1.3.1 圍術期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臥床時間、住院時間。

1.3.2 髖關節功能:以Harris評分表(髖關節評分表)對患者治療后3個月的髖關節功能,量表包含疼痛、日常生活、畸形、活動度等方面,總計評分100分,以≥90 、80-89、70-79、<70分分別對應優、良、可、差。評分越高則髖關節功能越好。

1.3.3 手術并發癥指標:嚴重疼痛、骨不連、壓瘡、感染。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采集數據以SPSS 25.0統計軟件處理。涉及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表述為(±s)、%形式,并分別以t、χ2檢驗;數據差異在P<0.05時有統計意義。

2.結果

2.1 圍術期指標

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對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手術時間、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對比,觀察組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伴隨近幾年社會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人的壽命也不斷延長,中老年人所占比例不斷升高。而老年人一般存在骨質流失、骨密度降低等問題,隨著身體的退化則會導致患者骨脆性增加,一旦受到輕微外傷就會導致骨折發生,如此則導致股骨頸骨折病發率也不斷提高。結合現階段臨床調查顯示,股骨頸骨折多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一旦骨折發生,不僅會導致患者承受較大的生理痛苦與心理壓力,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而且在未能及時治療下,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健康[2]。另外,老年人多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一系列慢性疾病,會導致患者手術耐受力大大降低,因而很多老年患者骨折發生后往往會因失去治療機會而導致疾病難以治愈。因而在老年骨折患者治療中,采取科學的護理措施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減少手術并發癥的發生十分關鍵?,F階段臨床上針對股骨頸骨折的治療主要為手術干預,科學的手術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預后。

目前臨床針對股骨頸骨折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要方案,且以手法復位內固定為首選措施,其能夠通過對骨折端進行加壓固定,提升骨折端穩定性;但這一術式的實施易導致骨關節生理結構受到破壞,引發關節塌陷、股骨頭壞死等,且術后需要早期功能鍛煉,尤其針對老年患者來說,其骨質更差,存在股骨頭壞死的風險[3]。全髖關節置換術則是近幾年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治療術式,通過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能夠有效縮短患者術后臥床時間,并維持患者關節穩定性,讓患者術后盡早下床活動,通過合理的康復鍛煉恢復正常生活。在本次研究中發現,予以觀察組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下,觀察組患者各項圍術期指標對比對照組(骨折內固定術)更為顯著;同時,觀察組患者術后3個月的髖關節恢復效果也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手術并發癥發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予以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效果更為理想,且安全性更高。分析可見,全髖關節置換術是現階段針對關節疾病治療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對于中老年患者來說,其身體機能不斷下降,術后恢復速度也比較緩慢;而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下,則能夠極大地減少患者治療痛苦。另外,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下,還可有效規避術后疼痛、感染的發生,縮短患者臥床及住院時間,有效緩解中老年患者的身心不適,提升患者預后康復效果。

綜上可見,予以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能夠有效改善圍術期指標,促進患者預后髖關節功能的恢復,且術后并發癥少,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翟洪亮,毛海燕,郭敬山. 全髖關節置換術和骨折內固定術在中老年股骨頸骨折中的療效比較[J]. 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7):69,72.

[2] 史國徽. 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和骨折內固定術臨床比較[J]. 中國傷殘醫學,2020(21):23-24.

[3] 葉欣. 全髖關節置換術對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患肢功能恢復及骨折愈合的效果研究[J]. 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7):141-142.

猜你喜歡
髖關節功能全髖關節置換術并發癥
PFNA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臨床觀察
功能鍛煉對老年股骨粗隆骨折術后臨床療效的影響
全髖關節置換與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有效性與安全性分析
自理模式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老年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
加味桃紅四物湯口服減少全髖關節置換術后低分子肝素鈣用量的臨床觀察
全髖關節置換術和半髖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中的療效差異
肥胖的流行病學現狀及相關并發癥的綜述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舒適護理模式對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關節鏡聯合透明質酸鈉治療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
可吸收螺釘治療34例老年脛骨平臺骨折并發骨質疏松的效果及其對疼痛和并發癥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