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維吾爾語中介語語料庫》的領屬—從屬結構偏誤分析

2022-06-11 23:21卡依沙爾?艾合買提安占峰
西部學刊 2022年9期
關鍵詞:領屬偏誤分析維吾爾語

卡依沙爾?艾合買提 安占峰

摘要:領屬—從屬結構在維吾爾語語法體系中是一個使用頻率頗高的結構,既是對漢族學生維吾爾語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維吾爾語專業學生在學習領屬—從屬結構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多種偏誤?!毒S吾爾語中介語語料庫》收集的偏誤病句顯示,學生在學習使用領屬—從屬結構的偏誤主要表現在領屬格人稱空缺、領屬格人稱錯誤、領屬格人稱多余等方面。偏誤產生的原因母語負遷移、目的語知識負遷移、教材存在缺陷。教授這一內容的對策是講解清楚概念,進行語法對比,多實踐多練習,糾正發現的問題。

關鍵詞:漢族學生;維吾爾語;領屬—從屬結構;偏誤分析

中圖分類號:H2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9-0027-04

基金項目:本文系新疆農業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與藝術學院安占峰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維吾爾語中介語語料庫》的偏誤分析”(編號:20XYY030)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維吾爾語的領屬—從屬結構

領屬關系是人類語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語法形式,表示兩事物之間的歸屬關系。在各語言的語法體系中,領屬關系都有自身的結構特點[1]。例如,漢語的領屬關系是通過“領有者+(的)+被領有者”方式來表達的,如“我的電腦”“他們的學?!钡?。維吾爾語的領屬關系是如何表達的呢?請看下面的短語:

(1)Adil-niη ?j-i(阿迪力的家)

該短語由兩個名詞構成,即Adil(阿迪力)和?j(家)。Adil后面攜帶的-niη是領屬格標記,兩者合并后表示該短語的領屬者;?j后面攜帶的-i是第三人稱從屬標記,兩者組合后表示該短語的從屬者。需要注意的是,維吾爾語從屬人稱標記根據主語的人稱、數、稱呼的要求以及語音和諧要求,已形成不同的變體。維吾爾語的領屬關系是“領屬者-領屬標記+從屬者-從屬人稱標記”結構來表達的。簡言之,維吾爾語的領屬關系由兩個名詞性詞語構成,表示領有或領屬的名詞在前,攜帶領屬格標記-niη;表示從屬的名詞在后,攜帶相應的從屬人稱標記。兩者前后呼應,構成一個完整的領屬—從屬結構[2]。

二、領屬—從屬結構的偏誤類型及其分析

我們從《維吾爾語中介語語料庫》①中收集到的維吾爾語專業學生在學習領屬—從屬結構時產生的偏誤病句共1677句。根據偏誤不同的類型,將其統計如下:

上表顯示,“領屬格人稱空缺”在所有偏誤中數量最多,共有867句,占比52%;其次為“領屬格人稱錯誤”,共有616句,占比37%;“領屬格人稱多余”數量最少,占比11%。

(一)領屬—從屬結構中人稱空缺造成的偏誤

此類偏誤的表現形式多樣,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不加領屬標記和從屬人稱標記。(下面例句前的*“星號”表示該句不合乎語法)。例如:

(2)*a.u mεn dost.

b.u mεniη dostum.(他是我朋友)

(2)a不合乎語法,原因是由于領屬成分后面沒有出現領屬標記-niη,從屬成分后面沒有出現相應的從屬人稱標記,所以mεn(我)與dost(朋友)之間的領屬關系未能體現出來。為什么學生會寫出這種病句?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受到了母語的影響。因為漢語“他是我的朋友”中“的”是可以省略的,不影響句子的合乎語法性??梢?,學生把漢語語法現象套用到維吾爾語中,結果產生了偏誤。上述例句中,如果同時把領屬標記和從屬標記加上去,句子就合乎語法了,如(2)b。學生的此類偏誤,主要出現在初級階段的學習過程中。

第二,加領屬標記,但不加從屬人稱標記。例如:

(3)*a.siz meniη tap?uruqni tεk?yryp beqiη.

b.siz meniη tap?uruqumni tεk?yryp beqiη.(請您檢查我的作業)

(3)a中出現了領屬標記-niη,但從屬成分之后應該出現的從屬人稱標記給遺漏了。學生為什么只加了領屬標記,而沒有加從屬人稱標記?我們認為,學生仍然受到了母語的影響。如上述漢語例句“請您檢查我的作業”中“的”是不能省略的,而“作業”不攜帶表示從屬意義的標記??梢?,學生還是運用了母語的思維方式。在上述例句中,如果把相應的從屬人稱標記加上,句子就成立,如(3)b。學生的此類偏誤主要出現在學習的初級階段和中級階段。這些偏誤表明,維吾爾語“領屬—從屬”關系的表達中,領屬標記和從屬人稱標記需要同時出現,缺一不可。

第三,加從屬人稱標記,但不加領屬標記。例如:

(4)*a.u ?gini?i jax?i.

b.uniη ?gini?i jax?i.(他學習好)

(4)a中,u(他)沒有攜帶領屬標記-niη,而?giniη(學習)攜帶了從屬標記-i,所以不合乎語法。如果把相應的從屬人稱標記加上,句子就正確了,如(4)b。學生的此類偏誤主要出現在學習的初級階段和中級階段??梢?,學生的這種偏誤的出現和學生母語的負遷移有關。

(二)領屬—從屬結構中人稱錯誤造成的偏誤

此類偏誤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人稱、數、稱呼方面不一致。維吾爾語的領屬—從屬結構的內部有一致關系,學生在運用領屬—從屬結構造句時,能注意到數和人稱的一致性,而往往忽略稱呼的一致性。請看例句:

(5)*a.bu sizniη jatiqiη εmεs.

b.bu sizniη jatiqiηiz εmεs.(這不是您的宿舍)

c.bu seniη jatiqiη εmεs.(這不是你的宿舍)

(5)a中,“sizniη”中的代詞“siz”(您)為第二人稱單數尊稱,而“jatiqing”中的“-ing”為第二人稱單數普稱的標記。雖然“sizniη jatiqiη”都加了第二人稱相應的附加成分,但在稱呼方面,即“尊稱”和“普稱”方面未達到一致。因此,該句子也不成立。如果第二人稱單數代詞的稱呼或從屬標記的稱呼標記得到調整,句子就會成立,如(5)b或(5)c。這些例句進一步表明,領屬與從屬之間存在著嚴格的一致關系,而一致關系不但要牽涉“人稱”和“數”,還要牽涉到“稱呼”。

其二,從屬名詞的位置上出現親屬稱謂名詞時造成的偏誤。在大多數語言中,親屬稱謂名詞的使用會受到許多方面的限制。拿維吾爾語來說,一般不說某人是aka(哥哥),而說u birsiniη akisi(他是某人的哥哥)。例如:

(6)*a.mεn dada bεk aldira?.

b.meniη dadam bεk aldira?.(我爸爸很忙)

(6)b中的dada(爸爸)是表示親屬稱謂的名詞,該名詞前面如果不出現一個限定成分,那它就可以指任何一個爸爸,所以該句也不合格。只要在dada(爸爸)前面加一個限定成分meniη(我的),同時在dada(爸爸)后面加相應的從屬人稱標記,句子就合格了,如(6)b。在教學中凡是遇到這類情況時,教師應該提醒學生特別加以注意。

(三)領屬—從屬結構中領屬格人稱多余造成的偏誤

當學生遇到句子成分比較多或者句子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時,分不清領屬—從屬結構,而額外添加了領屬或從屬標記。請看例句:

(7)a.mu?llimniη sawaqda?liriniη bil?n bol?an munasiwiti yax?i.

b.mu?llimniη sawaqda?lar bil?n bol?an munasiwiti yax?i.(老師和同學們的關系好)

(7)a中sawaqda?lar(同學們)后面的從屬標記-i和領屬標記-niη是多余的,刪除該標記,句子就成立,如(7)b。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到學生在學習領屬—從屬結構時還有下面的偏誤類型,這類偏誤也比較常見。請看例句:

(8)*a.uniη apiniηsi kesili e?irla?ti.

b.uniη apisiniη kesili e?irla?ti.(他母親的病加重了)

(9)*a.bizniη ?gini?imiz waqit uzardi.

b.bizniη ?gini? waqtimiz uzardi.(我們的學習時間延長了)

(8)a中共出現了u(他)、apa(媽媽)和kesεl(疾?。┑热齻€名詞性成分,其中apa(媽媽)后面同樣出現了領屬標記-niη和從屬人稱標記-si等兩個語法標記。為什么該句不合格?原因是,這三個名詞性成分構成了兩個領屬—從屬結構,而學生沒能準確地判斷出這兩個領屬—從屬結構的界限。其中前一個領屬—從屬結構是由u(他)和apa(媽媽)構成的,即uniη apisi(他的母親);而后一個領屬—從屬結構是由uniη apisi(他的母親)和kesεl(疾?。嫵傻?,即uniη apisiniη kesili(他的母親的?。?。(9)a中,領屬—從屬結構是bizniη waqtimiz(我們的時間),而不是bizniη ?giniη?miz(我們的學習)。當bizniη waqtimiz中間出現了一個名詞性修飾成分?gini?(學習)時,學生誤認為該成分是從屬名詞,從而把從屬人稱標記-imiz加在其后,致使句子不成立。如果把該標記加到waqit(時間)后面,句子就成立了,如(9)b。當遇到這類偏誤時,需要教師認真解釋,引導學生分析句子的內部結構。在中、高級階段的學習中經常會出現這類偏誤。

三、領屬—從屬結構偏誤產生的原因及教學對策

(一)偏誤產生的原因

美國語言學家塞林格(SELINKER)在其《中介語》一文中提出了中介語假說(interlanguage)。在他的中介語假說的影響下,一些語言學家對第二語言學習者偏誤的來源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一個比較公認的結論:第二語言學習者偏誤的來源是多方面的,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主要來源一般有母語負遷移、目的語知識負遷移、文化因素負遷移、學習策略和交際策略的影響、學習環境影響等五個方面[3]。對于維吾爾語領屬—從屬結構來說,這幾個方面的偏誤可謂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但是尤以母語負遷移、目的語知識負遷移以及教材相關內容的設計缺陷等因素為主。

第一,母語負遷移。遷移(transfer)是心理學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乃至學習方法和態度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影響。如果這種影響是積極的,就叫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反之便是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或干擾[4]。換言之,母語負遷移或母語干擾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在不熟悉目的語規則的情況下,盲目地借用已知的母語規則來替代未知的目的語規則,從而給目的語學習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或干擾,這些干擾最終導致一系列的偏誤。從上述偏誤的類型及分析來看,母語負遷移在初級、中級階段體現的比較明顯,隨著學習的深入母語負遷移的影響會越來越小。

第二,目的語知識負遷移。目的語知識的負遷移也稱為過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或過度泛化。它指學生把所學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語知識,運用類推的辦法,不適當地套用在目的語的語言現象上而造成的偏誤。上面所提到的偏誤也證明了這一點。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此類偏誤多出現在中、高級階段的學習中。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中、高級階段的學生比初級階段的學生掌握了更多的不充分的目的語知識。

第三,教材存在缺陷。教材是教學的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教材是至關重要的。然而,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維吾爾語教材在介紹領屬—從屬結構時,通常做法是把這個結構拆開,分成“名詞的領屬格”和“名詞的人稱詞尾”②等兩個語法項目來進行介紹,而且還不在一個課內。這種介紹只是教學生如何在名詞后面綴加領屬格標記-niη和人稱詞尾,而沒有從一個整體結構來介紹“領屬”關系的表達。上面看到的偏誤也進一步表明,教材給學生提供的與領屬—從屬結構相關的內容是不全面的,并沒有把領屬—從屬結構的特點和語用條件解釋清楚。

(二)教學對策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為幫助學生減少偏誤,我們對“領屬—從屬”結構的教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講解清楚概念。當教材未能全面介紹維吾爾語領屬關系時,這就要求教師從維吾爾語事實出發,采用靈活的方法來細化處理這一內容。具體來說,當講解“領屬格”內容時,教師首先要明確告訴學生,維吾爾語中要表達“領屬”概念時,勢必要采用領屬—從屬結構。表示領屬者的名詞性詞語后面要加領屬格標記-niη,表示從屬的名詞后面要加從屬人稱標記,而從屬人稱標記必須與領屬者保持一致。

第二,進行語法對比。語法對比的目的在于描述兩種語言的異同,尤其是不同之處,以促進學生對所對比語言的認識,并服務于所學的語法項目。學生的維吾爾語領屬—從屬結構的學習也總是在類比、思辨中進行的。對于所學的語法項目,他們常會在母語里尋找對應的內容進行比較。針對這種習得特點,維吾爾語教學中的對比與比較也應該無處不在??傊?,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和維吾爾語自身的特點,通過對比、比較把領屬—從屬結構講解清楚,以最大的可能減少負遷移和降低偏誤率。

第三,多實踐多練習。課堂教學應該從單純的精講多練轉變為讓學生大量接觸語言信息,反復練習、接觸和運用,分階段逐步掌握語言。對學生強調語言學習要多輸入、多練習和多接觸,對教師強調要課上教學和課下練習指導的結合。

第四,糾正發現的問題。教師在平時批改作業或檢查學生的試卷時,要注意收集與領屬—從屬結構有關的病句,并對其進行分類。然后,專門抽出時間,把病句按類別寫在黑板上逐一給學生指出每一個句子的錯誤之處,并讓學生分析語病以及修改。教師不但要指出這方面的錯誤,還要給學生解釋造成錯誤的原因。在問題講解過程中,要注意溫故知新,舉一反三,保證學生能真正理解。

四、結語

維吾爾語領屬—從屬結構在維吾爾語書面語和口語中是一個使用頻率極高的結構。維吾爾語專業學生在學習領屬—從屬結構時,由于種種原因,往往會出現不同類型的偏誤。以上,我們通過分析偏誤語料,探討學生學習維吾爾語“領屬—從屬”結構時的情形,歸納偏誤類型,探究偏誤根源,并對“領屬”關系的教學提出了一些對策。其目的是使維吾爾語專業學生能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領屬—從屬”結構,進而學好維吾爾語。

注釋:

①ylk.xjau.edu.cn(維吾爾語中介語語料庫)。

②對于從屬名詞后面出現的語法標記,維吾爾語教材一致稱其為“名詞的人稱詞尾”。我們認為,該語法術語未能全面揭示該標記的語法功能。因此,本文采用了力提甫·托乎提教授提出的術語“從屬人稱標記”。

參考文獻:

[1]劉丹青.語法調查研究手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力提甫·托乎提.從短語結構到最簡方案:阿爾泰語言的句法結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

[3]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4]魯健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1).

作者簡介:卡依沙爾·艾合買提(1968—),男,維吾爾族,新疆喀什人,博士,新疆農業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維吾爾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語言類型學、維吾爾語本體。

安占峰(1968—),男,漢族,河南嵩縣人,新疆農業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維漢語言教學與對比研究、偏誤分析。

(責任編輯:朱希良)

猜你喜歡
領屬偏誤分析維吾爾語
四部類型理論下的達斡爾語第三人稱領屬成分語法化研究*
湘語衡山方言領屬結構研究
統計與規則相結合的維吾爾語人名識別方法
從話題一焦點結構審視連動式中的偏誤問題
動態助詞“了”、“過”的對比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
留學生漢語學習中“對于、關于”的偏誤分析
英語學習者焦點句式習得的偏誤現象及成因研究
領屬范疇研究綜述
維吾爾語話題的韻律表現
維吾爾語詞重音的形式判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