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格爾思辨哲學中真理與信仰的統一性探析

2022-06-11 18:12裴雨墨
西部學刊 2022年9期
關鍵詞:統一性真理黑格爾

摘要: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康德視真理與信仰為本體對象,謝林主張用天才的“理性直觀”來把握真理與信仰的內容,從而導致了哲學在真理和信仰面前,要么淪為超越知識界限的“不可知”,要么走向了超越邏輯的神秘主義。黑格爾在思辨思維的層次上,完成了真理與信仰的基于“絕對理念”的統一。在黑格爾看來,絕對理念是純粹真理本身,信仰以表象的方式達至真理,哲學以概念的方式達至真理。黑格爾用“絕對理念”統一了“宗教之信”與“哲學之真”。但是,黑格爾的“現實的自我意識”運動只是“無人身的理性”的自我運動。特別是當真理以“概念”的方式表達、實現時,真理本身更成為一切神秘性中最令人困惑的神秘物,而這也正是黑格爾真理與信仰思辨統一的局限所在。

關鍵詞:黑格爾;思辨哲學;真理;信仰;統一性

中圖分類號:B51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9-0160-04

真理與信仰的關系在西方哲學中一直是一個重要的哲學問題。在古希臘哲學中,本體即是存在之“真”,也是理性追求本體得到知識的“真”,其作用是將原始宗教的非理性的“信”轉變成理性追求本體的“真”;在中世紀哲學中,“真”與“信”統一于上帝之中,在認識上對“上帝之真”論證的目的,是在理性中達到對“上帝的信”;在近代哲學中,經驗論者和唯理論者都從主體出發,審視真理性認識的來源、界限,并力圖將中世紀非理性的“信”轉化為理性的“信”,真理與信仰的關系問題在這一新的“問題域”內凸顯出來,構成了黑格爾思辨哲學中真理與信仰統一的理論前提。

一、黑格爾統一真理與信仰的理論前提溯源

在近代哲學中,經驗論者和唯理論者都認為真理性的認識只有從“人”和“主體”出發才是可能的,分別從對“觀念”來源的不同出發點,引出了對待真理與信仰關系問題的不同理論態度與理論進路。

經驗論者一方面“否認認識上帝的本性”,主張上帝不應被認識和不可認識,將上帝的內容“僅僅視為消極地保存在信仰里”;另一方面尋求“啟示”,使上帝又有了“棲身之所”,完成了“觀念”與上帝某種程度的調和,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懷疑論”。與經驗論者不同的是,唯理論者認為“觀念”的根據在于先天的“天賦”,上帝是“觀念”的來源。信仰先于、高于真理,是真理的前提,這導致真理與信仰都成為“獨斷”。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康德站在先驗哲學的立場上,視真理與信仰為本體之對象,完成了現象之“真”與本體之“信”的“劃界”,解決了經驗論和唯理論處理真理與信仰關系問題陷入的“懷疑論”與“獨斷論”。

康德認為,真理性的知識形式是“判斷”。經驗論者堅持“一切知識都來源于經驗”,形成的是“后天綜合判斷”,雖然能夠擴展我們的知識,但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科學知識。唯理論者堅持“天賦觀念”,形成的只是“分析判斷”,沒有“綜合”經驗,雖然具有普遍必然性,卻不能增加我們的知識??档抡J為,具有真理性的知識應是既具有先天的普遍必然性,同時又能夠擴展我們知識的“判斷”,是既“先天”又“后天”的“先天統覺”與“感性雜多”的綜合統一,即“先天綜合判斷”。

康德認為,人類的感性認知能力即“時空”,是被動接受性的。人類的知性認識能力是先驗“統覺”,是主動能動性的。知識的產生,就是知性通過先驗范疇,對感性的先天綜合。同時,由于知性所具有的認識形式的限制,知識就只能局限在對經驗對象的認識之上,認識的范圍僅限于感官接受的“物自體”刺激而來的“現象界”??档轮赋?,如果將對“現象界”有效知性范疇作用于“物自體”,則會導致“悖謬”“二律背反”“矛盾”。因此,對于“物自體”,人類完全不能認識?!拔镒泽w”,僅作為現象界的統一性的依據而被“設定”。正是通過對理性進行“劃界”,康德為“信仰”留下了地盤??档峦ㄟ^對上帝的道德化設定,用實踐理性證明了信仰的合理性。

在信仰方面,康德首先指出,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是有嚴格區別的,并認為實踐理性高于理論理性,實踐理性才是真正的理性、純粹的理性,其基本法則是道德律。理論理性指向人的認知,實踐理性則指向人的行動。在人類的實踐理性領域,首要的原則就是“自由”。自由意志為自己立法,自己遵守自己所立的法則。而對道德法則的遵守又必須彌合現實中德福不相符的難題。因此出于道德,必須對德福一致的“至善”做出假定,進而從實踐理性出發進行“道德懸設”,最后達成產生于純粹理性的上帝信仰。具體而言,康德認為至善是被道德規定的意志的最高目的,是實踐理性的客體,要實現道德的“至善”,就必須信仰“靈魂不朽”和“上帝”存在。在康德這里,信仰“奠基于純粹實踐理性”,是對理性的信仰,是出于自身的道德律所產生的上帝存在的信念?!吧系邸辈辉偈侵惺兰o的無條件的超驗本體對象,也不再是經驗論者認為的世界的最高根據,信仰也不是來源于上帝的“啟示”,而是來自主體自身的實踐理性的需要。

總之,康德認為,人類“只能對現象界形成知識,而對于自在世界卻不可能有任何知識可言?!盵1]他一方面為真理尋求到了“普遍必然性”的根基,另一方面也為信仰確立了“道德”的根據。但由于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的“合法領地”分別在于“現象界”與物自體,便徹底將真理與信仰劃分在了不同領域,導致了真理與信仰的分離。

在康德之后,另一位德國哲學家謝林提出,外在的自然實體與主體的精神實體是同一的,自然實體不過是精神實體的物質存在方式,主體與客體、自然與精神、主觀與客觀是無差別的。他同時認為,康德的“自在之物無非是觀念的、超越了界限的活動的陰影……自在之物就是自我的一種產物?!盵2]96人類形成的知識的真理性并不劃定在現象界的普遍必然的知識,而是能夠達到對于全部領域的真理性認識。

在康德先驗哲學中,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是有嚴格區別的,但謝林認為“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也互為存在前提”[2]58,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之間的鴻溝被填平,上帝也不再被保留于信仰領域。在謝林的哲學中,由于根本不存在對經驗知識的劃界,因此也就不存在某種意義上對于上帝的“不可知論”。謝林認為,“絕對”即主客體的“同一”,“上帝就是絕對者”,哲學與宗教在對象與內容上都是一致的。謝林用思維把實體的存在與自己結合為一,把直接性或者說直觀理解為思維。D8245B0E-567F-4C09-A2A7-E0E357500411

同時,由于“謝林先在地設定了主客觀世界的無差別性,也就取消了認識世界真理的過程、方法、途徑及手段。只能歸結為非理性、非邏輯的直覺和體驗?!盵3]87他認為,人們并不能通過理性而實現對于“絕對同一”的認識,而只能運用直覺和想象,通過不可言說的非理性“直覺”才能達到“絕對”?!敖^對同一的東西是不能用描述的方法來理解或言傳的……這個東西只能加以直觀?!盵2]308人類可以通過“理智直觀”直接達成真理與信仰。謝林從“絕對同一”、從主客觀的統一、從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統一出發,突破了康德的“二元論”局限,完成了真理與信仰的“直接”的統一。

但在謝林哲學中,真理與信仰之間仍然隔著一道非理性的鴻溝。以直觀來把握真理,不僅把“真理”變成了一種偶然的“個人意識”,也使得信仰變得不可“言說”。同時,謝林的“絕對”既是認識上的真理,又將其上帝化而成為了信仰的對象,完成了“真”與“信”在思辨形式上的統一。把握“絕對”的方式是理性直觀,其局限在于:只完成了思辨形式上統一,而沒有完成思辨內容上的統一;只訴諸于直觀的統一,而否認了邏輯上的統一。近代哲學以及康德和謝林的理論困境,構成了黑格爾對待真理與信仰關系問題的理論前提。

二、黑格爾哲學中真理與信仰的“思辨”統一

近代經驗論將信仰視為“非理性”的,導致了理性與信仰的對立,進而使得理性“觀念”與上帝觀念的矛盾不可調和;近代唯理論則獨斷地將信仰作為真理的前提??档聦⑿叛龅旎趯嵺`理性,完成理性與信仰的一種“外在的”統一,使得真理與信仰處于了分離的狀態;謝林雖然認為“理智直觀”即是“純粹的信仰”,但認為信仰高于理性,走向了非理性主義,拒斥了理性達至真理的邏輯路徑。

十九世紀德國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黑格爾認為,經驗論和唯理論、康德與謝林都是站在知性的立場上,對理性和信仰的理解都不到位,造成了理性與信仰的分裂與對立。具體而言,經驗論者是將信仰與理性分開,“然后用理性去批判信仰?!盵3]101康德嚴格區分開了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并將信仰奠基于實踐理性上,實現了信仰的“外在的”理性化。謝林是將理性與信仰統一于“直覺”,實現了二者的形式上的統一,同時造成了二者的“神秘”化。黑格爾則完全將信仰轉化為理性,將信仰同一于理性之中,使信仰成為理性的一部分,完成了對信仰的理性化改造。在黑格爾看來,“思辨的信仰”就是理性與信仰統一的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黑格爾完成了對于知性信仰,即主觀信仰的突破,實現了其宗教哲學中對于信仰本身與真理的絕對統一。黑格爾正是通過“思辨的信仰”實現了理性與各種形式的宗教的和解,將信仰納入了“絕對理念”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環節來加以統攝。

在黑格爾看來,“思辨的信仰”作為理性與信仰的統一的信仰,作為“絕對精神”證成自身的一個環節,是以表象的方式達至真理的。在黑格爾的《精神哲學》中,“思辨的信仰”就屬于精神哲學的最高階段即“絕對精神”中的一個環節,是“精神自我認識過程中的一個必要階段,是以表象形式所反映的真理?!焙诟駹査急嬲軐W實現了理性與信仰的統一,或者說,更準確而言,是對真理把握的兩種方式的統一。正如黑格爾在《小邏輯》中指出的,二者“所研究的對象是理念?!倍砟罴词钦胬肀旧?,“真理就是邏輯學的對象?!盵4]64

黑格爾認為,真理要作為理性和它的“概念”相符合。真理在黑格爾哲學中被規定為“一般認識的本性”“是思想的內容與其自身的符合?!盵4]86但這種“符合”不是康德的認識論意義上的“物本身通過人的知性而建立自身的一種知識”,更不是經驗論意義上的“從經驗事實中尋找必然性的過程”,而是在超出這種知性表象思維,超越主體符合客體的固有真理觀基礎上的,在思辨思維中達成的“思想的內容與其自身的符合”,是“全體的自由性”與“環節的必然性”的統一??梢哉f,黑格爾的“真理觀”,既不是唯理論的“融貫論”,也不是經驗論和康德哲學意義上的“符合論”,而是建立在思辨思維基礎上的“整體論”。黑格爾的邏輯學體系就是真理“自我實現”和“自我完成”的整體過程。

在黑格爾的邏輯學體系中,“概念”是“存在”與“本質”的合題,是“完全具體的東西”,是實體與主體的統一體,是具體的能動的運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概念使自身成為認識對象、認識主體和認識過程的統一體,成為真理本身,即理念?!按嬖凇弊鳛樽栽诘母拍?,“本質”作為自為的概念,都是片面的。只有自在自為的概念,即理念,才是真理。理念作為“邏輯學”體系中“主觀概念”與“客觀概念”的合題,是概念和實在的統一。理念以自身為目的自我發展,思維不斷統攝存在的矛盾。真理在于理念,即在于主觀概念和客體的統一,客觀性與概念的符合。理念,在黑格爾哲學中就等同于真理,但還不是純粹真理本身。在理念中,真理還不是“全部”和“純粹”的。真理要成為“全部真理”、純粹真理本身,就必須繼續發展,直至絕對理念。絕對理念作為“邏輯學”體系的最后環節,它就是自己唯一的、絕對的環節,同時也就是“存在”本身,是純粹真理本身。

絕對理念是概念發展的基礎和本質,是一切“存在”的真理。在絕對理念中,通過人的現實的實踐和認識活動,真理成為“全部真理”。具體而言,整個“邏輯學”的過程,就是絕對理念為了達到自我認識,而在自身中樹立對立面,通過概念體系的展現,而達到知識的普遍性,形成科學的概念體系。從黑格爾的《哲學全書》來看,真理就是絕對理念進而外化為自然、精神,最后達到自我認識的全過程??傊?,絕對理念作為純粹真理本身,是內容本身的全體,包含了全部運動、認識、實踐過程于一體。

正是建立在對“絕對理念”即是純粹真理本身的理解基礎上,黑格爾將真理與信仰統一于絕對理念。真理和信仰都是對“絕對理念”的表達方式,只不過宗教是以表象的方式,哲學是以概念的方式。換句話說,黑格爾用“絕對理念”統一了“宗教之信”與“哲學之真”。只不過,宗教“是以表象形式所反映的真理”[5],哲學是以概念形式所表達的真理。D8245B0E-567F-4C09-A2A7-E0E357500411

具體而言,思辨的信仰是以介于感覺和思想之間的東西,這種“有形”的思想達至真理的,還處于介于“形象”和概念之間的思想層次,還沉浸在表象的外殼中,還不是自為的概念運動,而是一種非概念的表象的活動,是以一種不徹底的方式達至真理的,并不能徹底表達真理?!靶叛鰮碛姓胬?,但卻是無意識地擁有,并不認識、不知道真理就是它的自我意識?!盵6]無論表象如何表達,總會受到表象內容的限制,雖然表象也是思想,但是嚴格說來,表象并不是純粹的思想,而概念才是純粹的思想。真理本身所具有的普遍性、絕對性,就使得其本身必須訴諸于無任何表象的“概念”,通過思辨的理性的概念的方式,即哲學的方式,達至真理?!吧系圩鳛檎胬碇挥型ㄟ^‘邏輯才能獲得最終的明證性?!盵7]

需要注意的是,在黑格爾哲學中,他是用思辨概念“改造了形式邏輯和先驗邏輯中的知性概念?!彼急娓拍钍蔷哂袑嵲趦热莸木唧w概念,是主客統一的思想。哲學即是“對外部世界與精神世界的統一即概念世界的研究”[8]。哲學是把思辨概念通過思維建立起來,哲學的內容就是“概念”的辯證發展全過程。真理也就是從主客統一的思辨概念開始,不斷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復雜,而不斷“自否定”的揚棄運動全過程。哲學以概念的方式達至真理,就是真理的自我實現和自我證成。

哲學作為“關于真理的科學”,即體現為概念的思維,就是“概念式的認識”和“思維的發展”。在黑格爾的邏輯學體系中,理念作為充足的概念,即是客觀的真,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再經過生命、認識的理念,最終實現為絕對理念。絕對理念既是“理念”的合題,又是理論與實踐同一的認識,“是絕對的和全部的真理”。哲學就是絕對理念以其自身的方式,即概念的方式達至真理的最徹底的、最高的思維表達方式。

三、結語

黑格爾站在思辨思維的立場上,用信仰理性化的方式實現了真理與信仰的統一,解決了近代以來真理與信仰的對立、分離與“神秘”化的問題,在其思辨哲學中實現了真理與信仰在對象與內容方面一致性使“宗教”內在于哲學,重點解決了謝林哲學真理與信仰“直接”統一的“神秘主義”困境,達成了哲學與宗教的和解,實現了真理與信仰基于絕對理念的思辨統一。馬克思指出,黑格爾是以其“思辨思維”的方式把“主體”從“能思者”轉換為“能思者的思維”以及“思維自己構成自己”的概念運動,也就是以“絕對精神”為內容的“普遍理性”構成了人的“現實的自我意識”。黑格爾的“現實的自我意識”運動只是“無人身的理性”的自我運動。特別是當真理以“概念”的方式表達、實現時,真理本身更成為了一切神秘性中最令人困惑的神秘物,這也正是黑格爾真理與信仰思辨統一的局限所在。

參考文獻:

[1]叔貴峰.青年黑格爾派宗教批判的邏輯演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4.

[2]謝林.先驗唯心論體系[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7.

[3]叔貴峰.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變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黑格爾.小邏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5]趙林.神秘主義與理性的雙重揚棄——黑格爾宗教哲學的演化與實質[J].天津社會科學,2003(5).

[6]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四卷[M].賀麟,王太慶,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38-39.

[7]吳宏政.人學與神學:德國古典哲學中的兩條致思路徑[J].天津社會科學,2011(4).

[8]孫正聿.關于真理的哲學——黑格爾的哲學主題及其哲學史意義[J].東南學術,2020(2).

作者簡介:裴雨墨(1995—),男,漢族,遼寧盤錦人,中國醫科大學助教,研究方向為馬克思哲學基礎理論、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馮小衛)D8245B0E-567F-4C09-A2A7-E0E357500411

猜你喜歡
統一性真理黑格爾
絕對者何以作為實存者?——從后期謝林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來看
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三大層次
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的統一性分析
新世紀以來澳大利亞“質量標準驅動”的高等教育改革:演變、特征及啟示
通過“同案不同判”淺議司法統一性問題
換個角度欣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
試論中國夢視野下中國共產黨的黨性與人民性統一性理論研究
潛伏在應試教育背后的“真理”
簡述黑格爾的哲學史觀與方法論
論黑格爾的道德行為歸責理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