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的現實意義與實踐路徑

2022-06-11 02:44黃芯蕊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16期
關鍵詞:思辨閱讀文本

黃芯蕊

摘要:小學語文學習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和辨析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具有自己的學習思維邏輯,這對于學生來說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都是大有裨益的。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將這種思辨能力的培養凸顯出來,而在思辨性閱讀教學的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全面突出學生的探究能力,不斷激發以及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同時也要注重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好地把握好文章的中心主旨,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與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思辨;文本;教學

引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想要對文章有所理解,從含蓄簡潔的語句中感悟到作者的情感與態度,若缺乏一定的思辨能力,則無法透過語言表象去掌握內在含義。但在當下的閱讀教學中,教者往往只關注知識的傳遞和各種淺閱讀,對文本關鍵詞語、重要句子和文章主旨缺少精讀和深挖。

一、思辨的出發點

在閱讀教學中,作者的表達思路在文本中是以整體的形式存在的,是由一些關鍵詞、句連接起來的。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仔細斟酌文本中的那些起關鍵連接作用的詞句,尋覓其中的蛛絲馬跡,這就是思辨性理解的出發點。如教學《燕子》一課,課文結尾描繪的是一幅“有趣的圖畫”,畫面內容是飛倦了的燕子停在電線上休息。作者是如何從這樣的畫面中獲得“有趣”的感覺呢?本來,燕子在不斷飛行中產生了無窮的美感,因為飛行呈現了燕子最美的形象,所以燕子疲倦時停下來休息這種美感就會消失,這是正常的思維。但是,作者選擇遠鏡頭加以觀察,以“閑散”和“小黑點”來表達燕子停歇在電線上,正好與燕子的飛行美形成對比,產生的是一種閑散之美,其中的趣就是最難得的閑趣。在這樣的閱讀理解中,教師就是引導學生抓住“閑散”“小黑點”進行仔細斟酌,才發現了作者的表達之妙,體會文本中思辨的意味。

二、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實施思辨性閱讀教學

培養興趣是思辨性閱讀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如果給學生看一篇十分枯燥的文章或者是教師講課方式不新穎、缺乏吸引力,學生學習過程中往往希望課堂教學盡早結束,學習過程中也不會想要去閱讀文章并對其產生思考,所以激發學生對閱讀課文的興趣也是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對于學習主體的學生而言,興趣是驅動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沉浸式地開展閱讀的重要元素。若他們對于語文內容或者閱讀材料不感興趣,即便教師采用再高級先進的方式或者模式,也無法真正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诖?,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閱讀興趣來開展針對性的閱讀指導,不斷保障閱讀材料的充分全面性,切實有效地增強閱讀材料的可讀性與可看性,最大程度夯實學生的閱讀素養以及學習質量。

在學習《景陽岡》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這篇文章的特性來激發學生對閱讀文章的興趣,從而引起對文章內容的多角度思考?!毒瓣枌肥且黄适滦院軓姷奈恼?,并且也是一個十分驚險刺激的故事。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喜歡這些強烈刺激的階段,所以這樣驚險刺激的故事是最受學生喜歡的。教師在講解這篇文章的時候就要好好利用這一點,可以將上課的環節稍加改變,如教師可以采用說書的方式將課文的主要內容說出來,使之與以往的讓學生在閱讀文本基礎上在進行文章分析的教學方式有所區別。學生很快會被這種新穎的上課方式給吸引住,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內容。比如教師在說到課文中的高潮部分,會有一個明顯的語氣加快和情感的強烈變化,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聯想一下故事的情節和教師說書式授課時的語氣關聯性,并從中分析出故事的發展脈絡。這是不同于以往的以直接看著文本來分析的教學模式,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不僅會讓學生眼前一亮,還會讓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思考。有趣的課文只要掌握好了方法就能讓學生對課文產生有效的思考,但是有些枯燥的課文就需要教師進行深入挖掘,然后組織一個有趣的思辨性閱讀教學課堂,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有趣之處,從而愿意并自發地對文章進行思考。當然,不可能所有的課文都是有趣味性的。作為閱讀教學的引導者,教師有必要從學生的思維認知出發,積極挖掘并把握好課文中有趣的一個點。只有把握好這個關鍵的切入點,學生才能夠更有成效地開展語文閱讀,也才能夠在閱讀實踐中,全方位的提升以及保障自身的閱讀實效,更好地優化自身的閱讀思維。

三、充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思辨意識

教材是教學的抓手,是教學活動的依據。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略讀課文,在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談有什么地方存在疑問。這樣,就會讓學生產生思辨意識,利用這樣的疑問進行深入的閱讀,探討其中的原因,進而成為課堂教學的資源,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如在教學《孔子游春》這篇課文時,在學生初步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探討這樣的問題:(1)課文中孔子說:“水是真君子”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2)這篇課文體現了孔子的愿望,那就是人們到了晚年應該安享晚年,這種想法經歷了兩千多年,今天的人們能實現嗎?(3)這篇課文是寫孔子等人的遠大理想和抱負,那么,為什么文中寫了很多大自然和水中包含的人生哲理?(4)課文中用了諸如“手舞足蹈”“側耳傾聽”等生動形象的動詞,從中能表現出孔子師生間存在怎樣的關系?(5)孔子能從人們常見的水中發現生活的奧秘,這說明什么呢?課堂上探討這樣的問題,能夠有效促使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并進行獨立自主的思考,進而在相互交流中明辨是非,有效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所以,閱讀教學中要立足教材引導學生學會思辨。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思辨意識。

結語

總之,在思辨性閱讀教學中,教師既需要從整體出發又需要在細處著力,精心設計教學核心問題,組織學生在對話中體現思辨的力量,提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蔣秀云.小學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目標與教學策略[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9,(03).

[2]顧丹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思維模式培養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31).

[3]梅艷.語文課堂理性思維的缺失及———以《秋天的雨》同課異構為例[J].語文建設.2020,(02).

[4]李玉豐,王愛群.語文課堂關于學生審辯式思維的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19,(05).

猜你喜歡
思辨閱讀文本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文本與電影的照應閱讀——以《〈草房子〉文本與影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
從學情認知“思辨”教學內容
淺析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