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學科滲透 提升綜合能力

2022-06-11 02:44孫婷婷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16期
關鍵詞:學科滲透小學科學

孫婷婷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作為小學科學教師,要能在思想上注重學科滲透。善于結合教材內容,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創設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真實參與,充分實踐中,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與綜合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科學;學科滲透;綜合應用能力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要能及時地轉變應試教學理念,深入研讀結合教材內容,準確地把握教學重難點,將科學課上出科學味,注重學科滲透,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方法探究。

一、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一)小組合作被濫用

小組合作探究是學生科學學習較好的課堂組織形式,對于學生合作探究的品質形成大有裨益,但走進一線課堂,教師在小組合作的策略上淺嘗輒止,無論問題大小,一個問題提出馬上就開展小組合作實驗。當然,就小組合作探究的本身并沒有問題,而就科學教學來說,其教學形式應該是多樣化的,除了小組合作實驗探究,也有學生個人的觀察、操作,教師演示實驗,生活體驗探索等。教師在利用小組合作進行教學時,要能分析使用的時機、方法、策略,否則科學課課堂呈現出另一種單一。

(二)科學思維力缺失

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常識,并不是僅僅讓學生經歷過程而沒有結論,也不是經歷活動簡單地獲得結論就算是教學的結束??茖W探究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本質的東西,就是它是通過實證、通過邏輯推理,有理有據地得出一個結論。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獲得結論往往是直觀的。教師要能引導學生全面分析實驗數據、實驗現象,進行邏輯推理,這樣的結論才有理有據,達到科學教學的目的。在日常教學中經常會看到,在觀察實驗活動中,教師設計的觀察記錄比較簡單,有的觀察分析缺少批判性思維,學生往往不需要深度思考,簡單提取就能得到答案,科學課堂缺失思維的強度。

(三)非科學的東西充斥

在科學課堂教學中,要想凸顯科學教學的特點,科學課堂有著本學科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那種漫無目的的猜想,既沒有意義也沒有價值。有些教師會把科學精神當做是一種說教,歪曲了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也有些教師會為了讓學生學會觀察,把觀察課上成了美術課,過分地去追求繪圖色彩、線條。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實踐能力

由于不少科學課是由語文、數學教師兼代的,非專業教師在實驗活動中往往存在動手操作不熟練、不規范,對常用儀器、藥品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注意事項不清楚。甚至來不及在課前試做實驗,往往即將上課了,才匆忙到儀器室領取器材。也有的教師直接是照本宣科,讓學生背誦大量的科學知識點,至于學生是否能夠真正理解,則是被忽視的。

因此,教師不僅要能讓學生掌握應知應會的科學知識,還要能準確地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根本,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動手實踐能力。能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知識的儲備情況等方面,把握好教學的尺度。讓科學課穿上現實生活情境的“外衣”,鼓勵學生充分交流實踐。

比如,在教學一年級科學《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時,教師就應該放手給學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鼓勵學生從身邊的事物入手,尋找測量的對象:書本、課桌、講桌等身邊熟悉的物體。教師還要能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性格特點等,將學生合理化地進行分組。同時,為了保證實踐操作活動的有效開展,教師要能根據學生動手能力、學習能力等,明確成員的具體分工。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獲得更為真實的體驗。真正扎實地掌握知識,提升自身的綜合應用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在傳統的科學教學中,會存在教師對課改理念的理解有偏差的現象。有些教師只滿足于學生動起來就行,至于怎么動、動的效果如何都無所謂。對學生的行為一味地肯定,不敢批評,致使學生膽子越來越大,由暗地擺弄變為公開玩耍,由小聲議論變為大聲喧嘩,從而導致課堂秩序的失控。因此,教師要將表面上熱熱鬧鬧的科學課,上得扎實而有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比如,在教學五年級《設計我們的小船》時,本課將圍繞設計“我們的小船”展開,既是對之前所學知識和技能歸納和總結,又是進步培養科學素養,發展對工程設計的認識、理解和應用。探究中一些動手“造船”的經驗,但要把想象變為實際的作品,要面對的困難是很多的,因此,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利用己有的經驗、知識和技能去設計“我們的小船”,能為學生提供一些學習的支架,組織學生優化和改進自己的設計方案。讓學生知道本堂課有十分明確的任務要求,即載重量達到200g,有自己的動力,能把貨物運送到1米遠的目的地,還提供了各種材料的參考價各表,讓學生在設計之初就能關注小船的造價,樹立成本意識,養成節約習慣。同時,教師還要能引導學生在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各種因素,如船的大小、船的形狀、船體材料、載重量、穩固性、動力系統等因素。并對學生提出更具體的要求,即畫出船的結構示意圖,并標注各部分名稱;討論設計圖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列出所需的材料,計算所需的費用等等。這樣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進行操作,讓學生通過圖示結構、經費預算、充分討論等學習環節,不斷優化小船的設計,力爭用最少的經費制造出理想的小船。

總而言之,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準確地把握教學的現狀,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開展教學活動。懂得固本強基,褪盡浮華,讓科學課堂蘊藏平實之美、沐浴原生之美。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習得知識,提升自身的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立光.新課標基礎上小學科學課程的概念構建及其教學價值[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年12期.

[2]張璐.石曙東.小學科學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探討[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01期.

猜你喜歡
學科滲透小學科學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
初中體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探索與實踐
花若芬芳,蝴蝶自來
以“問”發展小學生科學學習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的探究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基于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學科滲透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