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教育結對幫扶策略研究

2022-06-12 21:25張雨
民族文匯 2022年28期
關鍵詞:師德民族交流

張雨

摘 要: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成果鞏固階段,民族地區的教育結對幫扶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民族地區的教育幫扶,要站在民族地區的特點上,結合教育的一般性質展開幫扶行動。本文以A市教育結對幫扶B縣為例,探討新階段民族地區教育幫扶的策略,為后續民族地區的教育幫扶提供新的借鑒思路。

一、引言

在一系列的精準扶貧政策下,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當前,我國脫貧攻堅工作的重心轉向防止返貧。教育是民族地區脫貧攻堅任務中的重要環節,人口素質的全面提升,有利于為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輸送各方面人才,反哺地區經濟,因此,民族地區的教育幫扶需要抓重點,抓特點。A市對B縣采取了“組團式”教育幫扶的形勢,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共建共享教育資源,使教育結對幫扶產生了新方式,有了更明顯的成果,因此,本文以A市結對幫扶B縣為例,探討民族地區教育結對幫扶策略,有利于為民族地區教育結對幫扶提供新的思路和可供借鑒的經驗。

二、A市教育幫扶B縣策略分析

1.加強校際幫扶

(1)積極開展聯合辦學行動

雙方選擇學校建立結對關系,以A市和B縣的教師隊伍結對幫扶為基礎,重點圍繞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教育質量提升、貧困學生資助、師資互派、合作辦學、遠程教學互動、教師和學生交流等領域開展幫扶和合作,A市每年資助B縣生活困難學生或建卡貧困學生,落實偏遠牧區學生、貧困家庭學生就讀職業院校扶持政策,實現職業教育資源和生源共享。投入專項幫扶資金,實施教育保障項目,完善學?;A設施,提高信息化水平等。利用A市對口的幫扶契機,加強和A市優質學校的合作交流,協助培育B縣義務教育新優質學校,精準幫扶農牧區學校、薄弱學校發展,統籌均衡,進一步縮小城區和薄弱地區之間教學質量的差距,改善學校硬件條件。繼續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A市網絡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和遠程同臺授課。建立和完善中小學研學旅機制,每年開展B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到A市中小學交流學習推進社會大課堂建設和常態化應用,利用A市資源作為B縣中小學實訓基地,促進校內外教育與校內教育教學、學生素質拓展的有機對接。

(2)著力提升學校管理水平

學校管理水平對教學水平的影響巨大,因此,A市對B縣教育幫扶,從學校層面來看,更注重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僅在教師交流、學生交流上下功夫,而且注重學校管理層的培訓和交流。學校管理人員和專任教師共同參與教育幫扶,一些老師既是管理人員又是專任教師,建立健全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結對幫扶制度,推動優質資源開放共享,交流服務制度,健全校長、教師合理流動機制。幫助完善受扶學校完善后勤、教學、德育等各項管理制度,以加強理論修養、黨性修養和品德修養為重點,深化學校管理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注重黨員發展工作,重點在優秀青年教師、優秀學生和高職稱高學歷人群中發展黨員,充分發揮學?;鶎狱h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將A市學校先進的教學管理經驗引進B縣,深化在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形成互學共鑒、互利共贏的開放發展格局。開展教育部門的合作,強化政策設計、教師交流、質量監測等方面的合作,為學校交流合作提供支持和搭建平臺。加強中小學(幼兒園)校際合作,開展校際連線,締結友好學校。

2.加強教師輸送交流

(1)加強教師輸送

利用教師隊伍結對幫扶的契機,以教師隊伍的思想性、專業性為重點,每年開展B縣教師隊伍培訓交流,組織B縣教師隊伍到A市中小學交流學習,健全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定期交流機制,逐步加大骨干教師交流力度,著力優化教師均衡配置水平,構建線上與線下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校本研修互補的培訓模式,提升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發揮名師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培養造就教學名師,創新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造就一批本土教育專家,幫助提升專業技術職稱。

(2)加強教師培訓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貫穿教師培養培訓全過程,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廣大教師熱愛祖國、奉獻祖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創新師德教育,加強教師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實行新教師入職宣誓制度,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教師。強化師德考核,完善師德規范,明確師德紅線,實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加強師德監督,完善師德監督機制。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弘揚高尚師德,深入發掘師德典型,推選師德楷模,廣泛展示教師風采,在全社會樹立教師良好形象,形成強大正能量。

以實踐為導向優化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強化“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普通話”及信息技術等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訓練。改革教師培養補充模式,積極為B縣義務教育學校培養補充“一專多能”教師,為邊遠貧困地區培養補充“本土化”教師。加強“雙語”教師培養,加大體育、美育等緊缺薄弱學科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和研究生層次教師培養力度。

3.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設

注重引進A市線上優質教育資源,著力開發推廣B縣網絡資源,依托A市對口幫扶隊伍,系統開發本土優質教育資源,在云平臺空間推廣使用。擴大遠程教育覆蓋面,開展A市直播班遠程網絡教育,力爭實現覆蓋全縣所有中小學,積極探索幼兒園、小學本土遠程教育開展模式。加強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大力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4.重視思政課程建設

把思政課程與其他課程相結合,重在互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等各個環節,引導各族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筑牢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各族學生思想深處牢固樹立維護國家統一的法律意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愛黨愛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歡
師德民族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致良知與師德
MINORITY REPORT
師德淪喪者不配為師
呂狂飆:師德建設需警惕從崇高師德簡單轉向底線師德
交流平臺
交流平臺
傳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師德“紅線”持續發力還需多方努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