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TEM理念的課堂教學實踐

2022-06-12 22:15林燕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2年9期
關鍵詞:教育

林燕

摘要:本課例將 STEM 理念引入到教學中,以真實情景入手,引導學生根據需要自主探究,一步一步解決問題,動手成功制作紅綠燈變換裝置。并進一步思維進階發散,開發設計水位警報器等項目。

關鍵詞:STEM 教育;電磁繼電器;真實情景

STEM 是一種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多學科融合教育,注重思維和能力的培養。目前,運用 STEM 教育的理念,培養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1]

一、STEM 理念應用的必要性

當前國家提倡“雙減政策”,“雙減”是要減學生的負擔,更也需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修養,將STEM 理念引入到課堂中,有助于打造高效課堂,有效提升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品質,更好地實現“減負提質”。

二、教學設計與實踐過程

1.創設情景引出新課

引課播放電磁起重機工作的短視頻,并說明電磁起重機要吸引這么多的鐵制品,需要工作電壓380V。提問。

師:電磁起重機中有強大的電流,工人師傅能直接操作開關嗎?

生:不能。

師:那有什么辦法解決?

生:用電磁鐵來控制。

師:為什么可以用電磁鐵控制?怎樣控制?

生:開關上有鐵片,只要把電磁鐵放在鐵片的下方,給電磁鐵通電就有磁性.吸引開關閉合,電磁起重機工作,吸引鐵制品。

師:開關閉合了,它能自動彈開,停止工作嗎?

生:可以在開關處加上一個彈性片或彈簧。

師:這種利用電磁鐵的通斷電來控制觸點接通和斷開,間接實現控制其他電路的裝置就叫作電磁繼電器。

設計意圖:電磁繼電器是因為現實的需要被發明創造出來的,最早的繼電器是用來控制高電壓強電流的另一電路的開合,了解由來能更好地明白它的工作情況和特點,為接下來的項目化學習打好鋪墊。

2.設計環節項目學習

設計“創設情景引入問題”“基于需要自主探究”“問題引導逐步完善”“思維發散增加項目”4個環節進行,如圖1。

2.1創設情景引入問題

問題情景:交通信號紅綠燈的轉換,請你幫他想一個解決的方案(可參考桌上實驗器材,設計出電路圖)。

學生活動:基于生活經驗和科學知識,提出方案一:用單刀雙擲開關,通過撥動開關就可以改變紅綠燈的變換(如圖2的電路圖);方案二:用電磁繼電器,通過給電磁鐵通斷電,實現紅綠燈的變換(如圖3的電路圖)。

設計意圖:基于真實的生活場景,激發出學生的求知和展示欲。利用建模思想,畫出電路圖。

注意:為降低難度,方案二的電路圖需事先在活動單上畫好框架,可展示錯誤學生的圖加以糾正,以提問的方式強調紅燈與綠燈并聯,工作電路電源始終與動觸點相連。

2.2基于需要自主探究

活動:提供普通紅燈、普通綠燈、紅色二極管、綠色二極管、導線、單刀雙擲開關、電池、電磁繼電器等實驗器材,學生自選器材組裝電路,實現紅綠燈的轉換。

學生活動:通過動手實踐探究,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探究結果,經過比較,多數同學討論認為:方案一依靠用手撥動操作紅綠燈的才能變換。(如圖4)而紅綠燈實際是自動切換的,方案二依靠對電磁鐵通斷電可控制紅綠燈,也就是不需要在路邊直接按,而是在辦公室里可以遠距離操控。(如圖5)方案二最為合理。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通過比較找到合適的器材,容易歸納出電磁繼電器實質是由電磁鐵控制的自動開關。

2.3問題引導逐步完善

問題引導1:電磁繼電器所在電路接通后,使用過程中發現銜鐵無響應或無法完全吸下,導致動觸點與下方靜觸點不接觸?怎樣解決?

問題引導2:交通信號燈應該是什么燈泡?為什么?

問題引導3:二極管未發光怎么回事?怎樣解決?

學生活動:根據老師啟發式問題鏈,一步一步地優化,直到開發出一個性能良好的紅綠燈轉換器.

問題1:電磁鐵的磁性不夠強,解決辦法:①增大電流②增加線圈匝數,根據現有的器材,可以增加電池的節數,實現銜鐵快速緊密吸合。

問題2:交通信號燈應該是二極管,因為二極管不容易壞,使用壽命長,發光可達10萬小時。

問題3:二極管是半導體,具有單向導電,電流必須要按箭頭流進。

設計意圖:通過做中學的方式,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控制電路和工作電路的工作情況,實現思維的進階發展。解決問題后,看到自己改進的電路,學生體驗到了成就感,積極性異常高漲。

2.4思維發散增加項目

活動:在自然銜接下,搭建問題階梯,再一次啟發:如何自動遠程控制各種警報器?電磁繼電器所在電路中,替換哪些元件就能實現報警效果?

師:那水位警報器是控制電路中的哪個部位被替代才能完成報警?

生:在控制電路的開關處換成水位,水會導電,到達水位相當于開關閉合。

師:那溫度警報器呢?

生:在控制電路的開關處放溫度計。

學生活動:開展小組活動制作水位警報器。先討論畫出電路圖(如圖6甲),利用水、燒杯和觸頭,完成制作,展示匯報(如圖6乙)。

布置課后延伸任務:規劃項目組,如壓控組、溫控組、災害預警組等,利用電磁繼電器,分組設計各類警報器。

設計意圖:在自然銜接下,搭建問題階梯,開發新項目,實現思維的溝通生長。項目規劃有效地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通過各個小組之間的交流與評價,感受知識獲得的快樂。

三、教學反思

常規電磁繼電器教學,教師介紹儀器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只重視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教師一味枯燥地講授,學生容易理解不到位。每年中考涉及電磁繼電器題目又不少,而且往往有大題,導致學生成績不理想。

本課例結合了 STEM教育理念,首先以現實生活真實的需求,如何發明電磁繼電器引入新課。緊接著以紅綠燈為生活原型,從學生視角組織,在教師的層層引導下,應用討論、探究式學習,一步一步解決問題,直到開發出一個可實現紅綠燈轉換的模型。并進一步思維發散,開發新產品,制作水位報警器。最后課后開展小組活動,規劃項目,分組設計各類報警器。將STEM 理念引入到課堂中,將知識的提升化解為階梯式的,不僅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工程思維能力,體會到成功制作產品自豪感,而且拿下考查學生核心素養中考題不在話下下。在雙減背景下,應用STEM教育理念,為我們初中科學教師找到創新教學的突破口。

參考文獻:

[1]肖化、郭曉敏、曾輝區、楚瑜.基于STEM教育理念培養高中生科學探究素養[A].理教學探討 2021年第4期Vol.39 No.4.

猜你喜歡
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