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的一道彩虹

2022-06-13 10:59岑清華
三月三 2022年2期
關鍵詞:南丹縣土布項圈

服飾,對于一個民族而言,既是美的表達,也是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的集中體現。也可以說,它是一個民族穿在身上的文明,尤其是少數民族服飾,這種現象更為突出。南丹縣中堡苗族鄉的苗族女性節日盛裝服飾就是這樣一個代表。2010年,南丹中堡苗族服飾技藝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中堡苗族鄉位于南丹縣西北部,距南丹縣城128公里,是南丹縣最邊遠、最小的少數民族山鄉。中堡苗族鄉東接月里鎮,南與天峨縣三堡鄉毗鄰,西、北部與貴州省羅甸縣、平塘縣接壤,全鄉共有7400多人,其中苗族4200多人,占全鄉人口的57%,是一個人口較少、山高地少、干旱少雨、溫差較大的高寒山區。

由于長年居住在偏遠閉塞的高原山地,苗族群眾長期過著與外界隔絕的生活,因而當地的民俗民風保持完好。中堡苗族鄉的民族服飾非常奇特華麗,每逢各種節日和紅白喜事,男人身穿黑衣黑褲,頭上纏一條2米長的黑布雕花頭飾,身披長袍,若是年輕小伙還戴兩個銀項圈,看上去英勇無比。婦女凌晨四五點起床,先梳理自己的長發,再把一束假發包在頭發上,高高隆起,插兩根銀簪。如果是年紀較小的女子,頭發未長長,戴上銀帽,更顯清純美麗。

中堡苗族女性服裝為何如此艷麗?

16歲就開始學習制作苗族服飾的岑銀妹老人向筆者描述,中堡苗族鄉過去很窮很苦,男子一年四季都要集體外出打獵,女子則在家負責種養。有一年風調雨順,打得的獵物特別多,他們便用紅線捆起來分發給大伙。婦女們種下的禾苗長勢也很好,到了收割季節,家家豐收。村民們為了慶祝豐收,用紅線代表收獲的獵物,用黃線代表豐收的糧食,用綠線代表平安幸福,用這三種主線分別在衣裙、帽子上繡出牛、馬、豬、雞、米等圖案。后來每到節日,苗族男女老少都著此盛裝,走村串寨慶祝。

中堡苗族服飾屬于黔中南型南丹式,大致分為首服、上衣、下裳、足服四大類,以青、藍、黑作為服飾底布色彩。女子服飾繁復有致,對比強烈,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男子服飾則簡潔單一,色彩黯淡。衣裙原料全是自種的棉花,自紡、自織、自縫、自染。上衣是青布大領短衣,胸襟及袖口有花紋,無扣子;裙子是繡花(或蠟染)鑲邊的百褶裙,在制作上非常巧妙,色彩艷麗。

農閑時,婦女們將土白布裁好,經過點蠟、染色、去蠟等步驟將白土布染好。先用一個陶罐或是小鍋裝著粘膏蠟,在鍋下架一個小架子,架子下放幾顆火碳,待鍋里的粘膏蠟慢慢熔化,摻入煉制好的牛油塊拌勻,再在自制的木柄頭插上一片或兩片帶鐵片的筆,用混合好的液體在白布上作畫。畫好后,放入水里浸泡一個星期。染好的藍靛布呈黑色,曬干后再燒一大鍋水,同時鏟些草木灰放入鍋中一同煮沸,煮得蠟染布上的粘膏蠟軟化后,將蠟取掉,這時精美的圖案就會呈現在眼前。蠟染的紋樣主要集中在上衣的胸片、背片,圖案獨立完整,而穿插在百褶裙中間和尾片邊緣的紋樣則是幾種元素組合在一起,相對隨意和零散。

中堡苗族女性服飾的上衣分為三個部分,即背部、胸部和袖子,均在肩部連接,在炎熱的夏天,可以不套袖子,任其掛著。前后兩部分的寬度長度不一,胸長0.5—0.7米,背面長1—1.5米。胸前中部染成褐黑色,蠟畫處呈白色圖案,圖案多為豬、狗、馬、雞等。若是節日時穿的,可在蠟畫染成的黑點部分繡上紅、黃絲線,蠟畫邊上用彩色線繡上各種圖案。后背中間是白色圖案,在蠟染處的黑點,用紅、黃、綠三種主色線繡出各種圖案,直至封到邊布。袖子不用蠟畫,只染成黑色,也是用紅、黃、綠三種主色線繡圖案,做成袖套,與胸前、背部繡好的土布連接。

中堡苗族服飾的紋樣種類繁雜,千姿百態,分為圖騰紋樣、幾何紋樣、動物紋樣、植物紋樣等。刺繡則廣泛用在袖片、臂片、尾片、裙擺及腰帶、頭巾、帽子、背帶等飾品上,刺繡技法豐富,有十字挑花繡、平繡、鎖扣繡和衍針繡,基本紋樣多達20多種,并以不同的組合方式構成千變萬化的服飾圖案。

裙子是百褶裙,擺幅很大,長到小腳踝。婦女們用蠶絲繡制百褶裙,用料頗多,繡制繁雜,僅農家自紡自織的土布就需10多斤,蠶絲5斤多,繡制期快則兩三個月,慢則半年。裙子有3種不同的制作方法,第一種不用蠟畫,直接把沒有花紋圖案的黑褐色布做成褶子,用于陰雨天氣穿或干農活時穿。第二種是干輕農活和閑時穿,這種裙子的中間部分為蠟染的褐黑色,下半部用紅、黃、綠色蠶絲線繡上簡單的圖案,尾部用黑色的土布連接。裙子上半部用五六寸寬的布封邊,不用褶,然后再在裙子外綁一條長1.5—1.7米的捆帶。第三種制作方法是將裙子蠟染成褐黑色的地方接到繡有圖案的封邊上,這個環節的手工要求非常精細,一般要繡一兩年才能繡完。因制作時間較長,手工精致,苗族女性服飾的價格不菲。

這些服飾的腰間還用一條鑲嵌著紅、黃、綠色絲線的黑土布系著。在腰帶下前方圍有幾張長0.6米、寬0.5米的圍裙,圍裙用黑布制作,帶子用長1米左右的黑、白線織成,尾部還留有5寸長的毛須,帶子訂在圍裙上方,系時重疊,露出帶子頭,既美觀又有特色。

苗族婦女頭上的裝飾也很奇特。她們從五六歲時便養著一束發,15歲頭發長至1米左右便開始盤發,發髻中間還夾帶著上一輩老婦人留下的1米長的頭發,與原長發一起高高盤繞起來,配以精制的銀簪,頗有唐代宮廷的仕女風韻。每次盤發至少需2個小時,陰雨天氣便用圍裙將頭發包起來,以免頭發散亂。

苗族婦女喜歡佩戴首飾,如手鐲、項圈、耳環、銀飾等,這些首飾全是白銀制作,其中項圈最具代表性。項圈的尾部還系有各種彩色的串珠,整個項圈一般重達1.5公斤。此外,年紀較小的苗族女孩由于頭發短,不能盤發,因而用黑布制成一種銀花帽,帽中間配有各種動物造型的銀飾。她們的頭上往往留有一束1米多長的各種花絲線,與衣裙搭配,耀眼可愛。青年婦女喜佩銀質耳環、手鐲、項圈,戴項圈少則幾個,多則10多個,高挽發髻,插上銀簪,甚為美觀。

除了服飾,苗族的背帶也很有特色。苗族婦女用一塊6寸寬的黑土布繡上各種花紋,布尾留有布須,背帶兩端連接一塊長1.5尺、寬1.2尺的長方形黑土布,黑土布繡上紅、黃、綠等各色花紋,尾部接上一尺寬的土布做背帶底。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中堡苗族服飾藝術面臨著傳承危機:當地的苗族群眾已不再進行棉花種植、養蠶繅絲、紡紗織布等相關活動,傳統的紡織工藝已漸漸遠去;能夠掌握蠟染技術的苗族婦女寥寥無幾,并且年事已高;當地已無苗銀制作工匠,銀飾制作要依托貴州的苗族……如何在增強民族文化自覺的基礎上以活態傳承的方式保護和傳承中堡苗族服飾技藝,值得我們深思。

作者簡介:岑清華,苗族,廣西南丹縣人,偶有散文、詩歌在省、市、縣級刊物發表。

猜你喜歡
南丹縣土布項圈
三民文化村里的土布博物館
智奪項圈
油茶高產栽培管理技術探討
喚醒沉睡的民間技藝——淺談土布發展現狀與未來
南丹縣農業產業發展建議
語文(S)版第九冊《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
夾縫中求發展:高陽商會與土布運銷
土布不『土』
你已住進我的心里
你已住進我的心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