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中小學書法教學實用性探討

2022-06-14 21:20李沁涵
民族文匯 2022年29期
關鍵詞:書法教學實用性

李沁涵

摘 要:書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書法納入中小學課程教學意義重大。中小學書法教育是書法基礎階段教育,具有基礎、普及特征,支撐書法入課堂,實用性是重要屬性。中小學書法教學的實用性是立足傳統,適應時代發展,創新產生的結果。本文通過探討實用性難落實多方面困境,并對其進行探索,展望未來發展。

關鍵詞:書法教學;實用性;中小學書法

書法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把書法納入中小學課程教學有利于學生提高藝術修養,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經典的傳承,藝術性為書法的本質屬性,而實用性則是書法能適應時代,落實至中小學教學的重要屬性。中小學書法教育是書法的基礎教育,具有基礎、普及的特征,尤其在國家“雙減”背景下,貫徹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要求,促進中小學書法教育落地,需深刻把握當代中小學書法教學的實用性,提升書法育人實效。

一、經典傳承的困境——實用性難落實

當下中小學書法教學面臨巨大困境:社會、學校、家長對其缺乏理解與重視;書法課堂效率低,與學生日常書寫聯系性差。究其緣由,書法教學實用性難落實。

(一)良好習慣未養成

目前中小學有一突出問題:學生于書法課堂上書寫作品工整,但日常作業書寫卻常常潦草,令許多中小學教師頭疼不已。深究根本,是因書法教學功利性強,學校、教師、家長過于急功近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未能養成良好書寫習慣。首先,家長只關注學生“寫得好不好”,加之校外“書法速成班”的焦慮引導,導致家長過分注重結果;其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使家長們在學生學書啟蒙階段便立志將孩子培養成“書法家”,許多家長甚至企圖揠苗助長。種種壓力使得學生為學書法而學書法,忽略了學生循序漸進、由量變引起質變的學書過程及心理變化;再次,書法教學評價亦局限于最后呈現的書法作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夠重視學生的雙姿等的糾正,學生仍處在較為被動的接受知識狀態下,無法將知識內化為心中的書法追求;最后,社會、學校、家長對書法的不夠重視給學生帶來一種潛意識:書法不太重要,部分學生對這一學科滿不在乎,態度不端正,上課講話、開小差等,直接影響教師的課堂效率與質量。多種原因導致學生較難由內而外養成良好書寫習慣,書法課與平日書寫大相徑庭,書法教學的實用性單是“寫好字”就難以落到實處。

(二)二筆之間難轉換

硬筆書法通常被認為是書法教學中實用性的體現,然三到五年級始書法課大多以軟筆教學為主,硬筆教學較少,教學中兩者聯系性差,有割裂意味。首先,書法課以軟筆為主,缺乏硬筆的輔助,學生在日常硬筆書寫依舊不盡如人意,便也難從日常書寫中找到成就感,降低學生學書積極性;其次,硬筆書寫過程中,學生容易以硬筆寫軟筆,強化起收筆、轉折等具有“軟筆形態”的筆畫,不僅書寫速度慢,效率低,且易形成每個筆畫起筆與收筆處出現多余的小短豎,不符合漢字規范;最后,雖書法教學使學生有一定的軟筆基礎,但在硬筆書寫中結構處理依舊為一大難題,軟筆無法轉換過渡到硬筆,硬筆也無法從軟筆中吸取養分。

(三)古法理解有缺失

當今書法教材、書法課堂,多注重筆畫、偏旁結構訓練,而忽略“古法”理解與學習。首先,缺乏筆法教學,中小學書法教學中筆法當與結字同等重要。教師過分依賴教材,讓學生根據教材筆畫的指示方向進行學習,如橫畫:逆鋒起筆,折鋒右行,向右下作頓回鋒收筆。機械練習,缺乏講解,學生只能死記起筆、收筆的具體形態與動作,不明筆法之理,因此,學生書寫過程中“描字”現象嚴重;其次,缺乏筆勢教學,筆勢是構成結字的中介,學生不明筆勢易導致書寫呈現單純的筆畫堆積效果,結字松散不貫氣,通篇章法無神采;最后,目前中小學書法教學大多以楷書為主,楷書教學亦囿于楷書四家,而歐、顏、柳的楷書多以碑為主,碑具有一定的失真,有的教材中使用的甚至不是原碑拓,而是經過“加工美化”過的碑字,“美化”過程中突出強調點畫的形態、棱角,忽略字的粗細等變化,“美”如印刷字,與原碑相去甚遠,學生更無法透過刀鋒看筆鋒,了解古人書寫時的用筆方法及筆勢連帶。因此書法教學中追求“寫不寫得像”而忽略了“寫不寫的對”,片面追求結構訓練,缺失古法理解如“隔靴搔癢”,無法讓學生真正認識書法本質,落實書法的具體表達。

(四)文字教學不重視

“中國獨有的方塊漢字以及由此產生的書法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獨特而顯著的標志?!盵]漢字為書法之根本與前提,“識字”在古代蒙學教育中就是一大重點。當下中小學生書法臨創一大突出問題:文字謬誤。學生臨習的經典法帖中時常涉及繁體字、異體字問題,多數學生臨習時未加思索信筆而書,未關注到文字問題,亦不明所以,導致臨習、創作作品筆順不明、筆畫或多寫或漏寫、錯別字等,碑帖中許多字本無錯,但不符合現代漢字規范,若寫于平時作業中便成了錯字。中小學書法教育是根基教育,培養學生認識漢字、書寫漢字、體會漢字之美是書法基礎階段的培元教育,規范的漢字書寫是中小學書法教學中實用性落實的基礎,文字教學不容忽視。

(五)教學評價較單一

教學評價基本決定了書法教學能否落到實處,得到重視。目前中小學書法教學評價存在單一現象。首先,評價內容單一,中小學書法教學過程中大多停留在關注學生寫的好不好,而忽視學生姿勢、良好書寫習慣、書寫感受、書法鑒賞等等;其次,評價語言和形式單一,傳統書法課主要以師評為主,評價方式單調;再次,由于書法學科沒有明確課標,教師書法教學、學生書法學習的評價沒有衡量的標準,未能對學生考核成績提出要求,導致學生與家長對此缺乏重視;最后,缺乏教師業務評價,教師評價是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隨信息時代發展,多媒體在教學中逐漸強化,教師的“三筆”尤其是粉筆與硬筆的書寫淡化,這對于書法這種具有對學生潛移默化影響性質的學科無疑是一記重擊,缺乏教師業務評價亦難以提高書法教學的實效性。

二、經典傳承的發展——實用性的實踐與探索

(一)內化意識,培養良好習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中小學書法教學中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化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首先,書法教學應循序漸進,考慮中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的特點,教師應重視學生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細化書法教學,由易到難,由慢到快,降任務,提質量,切勿急功近利;其次,內化意識,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完成教學任務基礎上,更加注重學生學習的內在過程,其書法思維體系的形成、書法技法的理解掌握等,將書法內化,增強學生意識中的認同感,形成“提筆即練字”的意識;最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在追求學生“寫好字”的技法完成同時,兼顧學生雙姿、執筆、書寫狀態、書寫速度等問題,促進學生學能致用,增強其書法學習的成就感,提升興趣與信心。

(二)互汲營養,二筆相輔相成

硬筆書法與軟筆書法,由于書寫工具、材料的不同,訓練方式有所區別,但其書法本質相同。首先,中小學生學書伊始從硬筆入手,掌握一定的臨習、結構處理能力后提升至軟筆學習,符合學生學習規律,大大提升軟筆學習效果;其次,軟筆書寫用筆動作較多,因此硬筆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了解基本筆法基礎上,弱化、優化軟筆較為繁雜的動作,如變“頓”、“折”為“?!?,提高學生書寫速度與效率;再次,硬筆書法,結構為根本,而軟筆教學中筆勢關系的學習可促進學生對結構的理解與把握;最后,硬筆書法教學初,如低年級學生以當代規范的字帖、教材為主,中高年級的學生可直接以硬筆臨習古人小楷字帖,增加硬筆書法的藝術性,培養學生不僅能寫得快,還能寫得美。中小學書法教學實用性便體現于硬筆與軟筆相互轉換、相輔相成、緊密聯系之中。

(三)得法明勢,深究書寫內理

提高實用性關鍵應使學生理解書寫內理,把握書法本質,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提升學生書寫意識。首先,得筆法,趙孟頫言“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盵]中小學書法教學中應重視筆法教學,不懂筆法只會使作品看似“寫得像”,然作書者不明所以,作品亦徒有其形,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體悟古人用筆方法,了解法帖中呈現出的筆畫形態背后毛筆的運行方式,掌握基本筆法。

此外,明筆勢。筆勢是筆毫的運行趨勢,教學中可選用古人墨跡,讓學生觀察書家毛筆的運行軌跡,點畫間的生發、順接與呼應關系,如上文所舉教材中橫畫書寫先“逆鋒向左”,教師應講明此當為逆鋒空中取勢,目的是使毛筆在落紙的剎那“抓紙”,增加摩擦力,豐富線條質感。學生了解筆勢的生發關系,便能清晰漢字書寫的筆順。正確的用筆與筆勢會自然生發出字形結構,字間亦能貫氣、有神采。因此重視“古法”教學,讓學生不僅“寫得像”更能“寫得對”,這亦能使教師在結構的教學中省力許多。

(四)回歸文字,把握書法根本

《綱要》明確指出: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中小學書法教學應牢牢把握漢字基礎,滲透文字學教育。首先,教師遇法帖中繁體字、異體字需重點板書,歸納分類相似文字,便于學生識讀。其次,講解繁簡字之間的關系、簡化字對應不同的繁體字及其意義,這不僅可以規范學生書法作品內容的書寫,引導學生深入認識漢字,還對其在語文學科:多音字、文言文等方面的學習大有裨益。再次,教師可舉例多種字體向學生講解漢字的發展演變,了解先民的造字、用字法。最后,針對文字史上重要的文字演變可開展專題課,如“隸變”,教師可模仿簡牘準備一厘米寬的小木片,課堂上向學生演示在木片上書寫快速且多字時,字的形體變化,從而形象生動地讓學生了解文字演變的重難點。中小學書法課堂中文字學的滲透應首要考慮學生不同學齡不同的接受能力,讓學生真正深入地體會漢字的奇妙與深奧,培養學生認識漢字、寫好漢字、熱愛漢字。

(五)多元評價,提升教學實效

構建中小學書法教學評價體系多樣化能更好地促進書法教育的良性發展,以評促教,以評促學,落實書法教學實用性。首先,學生自評與互評。評價內容不僅為作品,還可是書寫姿態、狀態,書法知識等,學生在自評與互評中取長補短,提高自身書寫水平,培養書法審美,內化書寫意識。期間教師進行適當補充與指導,引導學生使用書法專業術語、有條理、言簡意賅地表達,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其自信心;其次,落實中小學書法進課堂,需進一步喚醒教育界及社會對中小學書法教育的責任意識,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建立書法考查評價機制,將書法納入教育督查評價系統,組織中小學生進行書法等級考試,并體現學生書法成績于其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學生升學錄取的重要依據,還可適當提高其他科目卷面書寫成績;最后,加強教師業務評價。書法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效評價可作為教師的成長記錄,并作為年度考核、評優評先評職的重要依據。構建多元評價可使中小學書法進課堂落實落細,提升書法教學的實用性。

(六)學科融合,推進綜合應用

中國傳統文化是書法藝術的文化身份。落實中小學書法教學實用性,教師可通過學科融合培養學生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感。首先,結合語文學科,強化國學于書法中的地位,如書寫書法作品,低年級可提倡書寫語文教材里的漢字、古詩,中高年級可書寫語文教材里的詩詞、文言文,讓學生在書寫中體會古詩詞之美,亦可強化文言文、詩詞的記憶;其次,結合美術學科,可提倡學生以書配畫,在美術作品中用書法題字,提高學生審美,激發其學習興趣,讓學生深入體會書齋文化。

三、結語

經典的傳承應適應時代發展,中小學書法教育具有普及性,落實書法進課堂,實用性當為重中之重。書法教學的實用性不等同于單純寫好字,應考慮學生的長遠發展,其乃適應時代,書法教學創新的結果。實用性教學應以堅守傳統為本,以創新為活力,培養學生于書作中窺見古人生命格調,探尋中華哲學思想,堅定文化自信,擁有中華民族精神品格。

猜你喜歡
書法教學實用性
基于實用性知識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探索
《礦山機械與設備》模塊化教學思考
鳳凰精選
搶眼披風
不一樣的水桶包
對隸書體勢的全面詮釋
淺議小學書法教學
談低年段學生書法興趣的培養
書法教學中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