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如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發展小學生的空間觀念

2022-06-14 04:20曾雅婷
民族文匯 2022年29期
關鍵詞:空間與圖形空間觀念小學

曾雅婷

摘 要:小學數學教育課程中包含很多內容,其中“空間與圖形”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應該以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發展特點為前提,運用有效的教學模式實現高效課堂,讓小學生具有空間觀念,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發展;空間觀念

前言

“空間與圖形”與其他數學教學內容有著很大不同,它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有想要去探究的沖動,但是大部分的小學生缺乏空間想象力,不具有完整的空間觀念,在理解及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上有一定難度。鑒于此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小學生的空間觀念,小學階段是促進小學生各方面成長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學習習慣方面,教師需要對空間與圖形教學活動進行優化和創新,讓其與小學生發展規律相符合,讓小學生在掌握及理解有關知識的同時,能夠具有空間觀念,保證數學教學效率。

一、引導小學生多觀察實物,提升小學生空間觀念意識

空間觀念意識就是小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空間感受,能夠在自己的腦海中產生準確的形狀、對稱等信息的物體再現形象。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讓小學生對現實空間與圖形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讓其形成初步空間觀念,小學生在觀察有形實物時能夠提升其的形象思維能力。小學生年齡偏小,學習水平較差,再加上學習內容受限所致,促使小學生抽象思維不足,但是小學生有著異于成人的具象思維,教師應該以小學生思維模式為基礎,選擇恰當的方式引導小學生認識和參與到“空間與圖形”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該階段應該正確引導小學生對實物進行多看、多想,尤其要關注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幾何體,讓小學生的腦海中建立空間、圖形表象,促進小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及發展。實物觀察能夠促使小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為解決后續更有深度的“空間與圖形”問題奠定良好基礎[1]。

例如,教師在引導小學生學習《位置和順序》的內容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通過語言表達教學當中物體方位,如課桌與地面的相對方位,講臺與黑板的相對方位等,教師也可以在課前提前準備好教學工具,在課堂上引導小學生觀察不同形狀大小的幾何體。這足以說明讓小學生多觀察實物,能夠讓其逐漸的形成空間和圖形意識,利于掌握和理解相關知識,教師應該鼓勵小學生多觀察身邊存在的幾何體。

二、實踐操作讓理論知識轉換為實際能力

如果直接讓小學生自主的理解理論知識,這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小學生需在教師的引導下才能掌握理論知識,更需要讓小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驗證理論知識的可靠性、真實性,并明白數學的重要性,特別在“空間與圖形”內容教學中非常關鍵,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大量實踐,將課本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不僅能夠促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也能提升小學生實際能力,讓小學生空間觀念得以發展。小學生通過對不同幾何體實物進行觀察,通過實際操作可以讓其對幾何體有一個感官方面的客觀理解,促進理論及實際的互相轉換[2]。

如,針對《觀察和測量》這一課程部分,如果讓一個學生測量會比較費事,為了保證效率和質量,教師可以安排幾個人為一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幾何體進行測量,教師給小學生準備好軟尺、繩子、長尺等工具讓其完成測量任務,第一組的學生測量教室的門有多高,第二組的學生需測量講臺有多長,第三組的學生測量數學課本、語文課本、英語課本具體長寬,并比較有什么不同。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能夠提升小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也能夠讓小學生深刻的理解幾何體。小學生思維模式在發育階段,偏向于具象性,“空間與圖形”內容具有抽象性特點,為了讓小學生深刻掌握及理解該類數學知識,教師應該將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進行轉化,讓其更利于小學生理解和認識。引導小學生對實物進行自主測量就是最好的方式,因為實物讓數學知識看的更加直觀,讓小學生能夠具有深刻記憶,也能輕松的掌握知識。教師也可以讓小學生繪制各種平面圖形,如正方形、圓形等各種平面圖形實際操作繪制,認識及動手操作的整個過程會在小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記憶。再者,教師也可以給小學生介紹學具有什么用,讓小學生能夠利用學具學習數學知識,如拼一拼圖形,這樣能夠讓小學生直觀的體會“空間與圖形”概念。

三、想象表達促使空間與圖形進行轉化

想象是每個小學生都具有的一項能力,教師在開展“空間與圖形”教學時,應該充分抓住小學生的這一優勢,引導其進行數學知識的想象,讓其對實物進行觀察,并在大腦中想象出其的表象,然后通過表象描述自己理解的幾何體,一開始可以讓小學生先想象一種幾何體,然后逐漸的引導讓其想象多個幾何體,了解各類幾何體的特點以及互相之間的關系。這足以說明學習及掌握空間與圖形概念,小學生想象力非常關鍵。也就是說,學習及想象幾何體、建立空間觀念、形成空間想象力之間促使小學生發展其次序是循序漸進的。教師應該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促使學生對實物進行積極觀察,感受,并不斷實際操作,讓小學生能夠在脫離實物的狀態下,可以幻想出具體的幾何體形態,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意識,逐漸形成空間觀念[3]。

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全面貫徹新課改要求,加強“空間與圖形”教學活動的開展,積極鍛煉和培養小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多觀察各種實物,通過實際操作測量各種幾何體圖形,并激發小學生想象力讓其幻想具體實物表象,逐步的讓小學生形成空間觀念。另外,教師應與時俱進革新教學模式,糾正自身不足,學習他人優秀的教學經驗,提升數學教學效率和成效。

參考文獻

[1]朱明俠.小學數學教學中“空間觀念”的把握和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2(18):112-116.

[2]楊永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展小學生的空間觀念[J].新課程(小學),2019,23(05):108-115.

[3]馮守權.小小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方法之我見[A].2016年5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 2020,02(77):705-709.

猜你喜歡
空間與圖形空間觀念小學
探究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中的運用
淺談小學數學圖形教學
小學生空間觀念培養微探
發展低年級學生空間觀念初探
關于優化教學策略和建立空間觀念的實踐與思考
探究性學習在幾何圖形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