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寒論》太陽病煩躁實證淺析

2022-06-15 19:09熊航劉亞軍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2年5期
關鍵詞:傷寒論津液梔子

熊航 劉亞軍

“煩躁”指胸中煩亂不安,急躁易怒,甚至伴有四肢動作及行為舉止躁動不寧的表現。這一癥狀幾乎貫穿《傷寒論》全文,有關于"煩"字的條文有一百多條,書中或言"躁",或"煩躁",或"懊惱"等等。張仲景對于煩躁病癥進行了詳盡的描述,足以說明其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本文是對于太陽經病導致煩躁一癥的實證的機理淺析,以期為臨床治療相關疾病提供一些參考。

條文分析

1.外寒內熱 《傷寒論》第38條"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泵鞔t家成無己認為此處煩躁的原因是因為不汗出則煩,由其脈象可知,脈浮緊為太陽中風兼見寒邪之證,浮則為風,風邪傷衛氣,緊為寒邪,寒則傷營血,故風寒兩傷,不得汗解,而柯琴則認為此處煩躁則因風寒之邪外束,且熱蘊于內所致,由大青龍湯組成比例可知,麻黃和甘草的劑量約為傳統麻黃湯中的二倍,并加用了石膏來清除內熱,按柯氏云,此方實乃麻黃湯之加味,倍麻黃以增強其發汗的作用,用石膏以生津除熱,再以甘草調和諸藥,實為表里雙解之意,愚認為柯氏所說應為此方本意,不然何至于用石膏以清熱,但當解表即可,所以臨床上見到煩躁兼見無汗之證,若為太陽經病,則不必分清中風傷寒之區別,皆可用之。

2.陽郁于內? 第46條“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贝藯l條文最后一句,依據各版及其他醫家之說,應當將麻黃湯移在當發其汗后。因服藥后病邪只去少許,所剩病邪仍大量存在,風邪壅盛于內而引起的煩,因病邪發出不徹但尚未郁而化火,故只煩不燥,治法仍應以發汗為主。后文說劇者必衄,衄乃解,此處衄應當理解為鼻腔出血,鼻為肺之外竅,肺中陽氣上逆,血亦隨氣逆而上而成衄,風為陽邪,其性清揚,故風邪隨血流外出而喪失,故病邪自去,不需要再用麻黃湯。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煩躁的癥狀可能是疾病變化過程中所表現出來,隨著疾病的傳變,煩躁的癥狀也可能隨之消失,或者轉為其他病癥。

3.太陽蓄水? 第74條“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碧柋碜C雖經六七日,外有表邪不解,此處之煩乃膀胱蓄水津液不能正常輸布而引發的煩躁,患者常常伴渴欲飲水,因為膀胱所蓄之津液需要經自然氣化方可出,根據脾能為胃行之津液的理論,故用白術以健脾生津,配伍茯苓、豬苓以甘淡利水,桂枝以解表邪,以此津液方得以正常輸布,而煩也可除,是同大青龍湯一樣的表里雙解之方法,五苓散證的病機是氣不化液,《傷寒論》中提到的的五苓散證,是在表邪尚未去除的情形下,同時伴有三焦氣化機能紊亂,這個時候體內的津液既無法由汗出表,又無法輸布排泄,故產生"有表里證",而《金匱要略》中的五苓散則表明,即是在內傷雜病的過程中,只要出現了氣不化水、水氣上逆、清陽不升的臨床表現,也可以應用五苓散。所以,針對氣不化液的病機關鍵,外感病與內傷頭痛雜病都可以用五苓散來異病同治。

4.水熱互結? 第134條“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大陷胸湯主之?!北緱l的成因是太陽證誤下,陽熱之邪內陷與有形之邪相互結合,結于心下,胸部硬滿而痛熱擾胸膈,是因實熱生煩,金匱要略有云:“短期不足以息之,實也,”故屬熱證實證,治當泄火逐水,破結緩下,方用大陷胸湯。大黃的功效是解熱瀉火、涼身解毒、逐瘀通經、利濕退黃等,而現代藥物學深入研究指出,中藥大黃活性成份如大黃素、大黃酚等增強了腸道張力,促使腸胃蠕動而泄下,從而促使胃腸功能恢復正常,大黃素則可舒張十二指腸管,利于胰酶排泄,減少胰酶對胰腺的影響,從而控制了胰腺腺泡對胰酶的釋放。實驗結果稱,大黃可抑制AP炎性級聯反應,從而減輕組織破壞。同時大黃還可保護內環境,維持胃腸黏膜屏障的完好,消除過氧自由基,調節機體抵抗力,從而減少血漿粘度,提高血漿容量。芒硝可"滌去蓄結飲食,推陳致新,除邪氣",該藥可促進腸壁修復,增強胃腸功能,并促進局部胰臟組織的缺血與壞死,從而減輕對胰膽管壓迫,促進胰液排出,臨床上適當運用此方能有效降低血淀粉酶,甚至超聲檢查下也能有很好的表現,但是此方過于峻猛,對于老年患者等身體羸弱者,應用的時候要慎之又慎。

5.邪熱擾心? 76條“發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贝俗C為傷寒病后發汗吐下,但是傷寒之邪熱仍未解,反而乘虛而入客于胸中,胸中郁熱不除,上擾心神而生煩惱。汪氏言:"陽氣擾亂。故不能眠也。煩極則劇。由其煩極而知,其人郁熱愈盛。氣虛煩證,此處氣虛是正氣之虛,煩者為邪氣實導致,應當看作是汗吐下后暴者。所以梔子豉湯證一證仍屬于太陽病的實證,方藥中僅僅有淡豆豉、梔子二味中藥,梔子苦寒,可以解熱除煩瀉火,《藥性賦》載其"味苦,性大寒,無毒。療心懊顛倒而不能眠者"。豆豉味辛,性升浮,可解表透熱、宣散氣機,《珍珠囊》曰其"去胸中懊惱,傷寒頭痛,心煩"。兩藥合用,能快速去除胸中郁熱,尤其適宜失眠并伴有心中煩躁者,兩藥寒溫合用,一宣一清,還內合了內經中"火郁發之"之意?,F代藥理學對于梔子的研究也表明梔子還具有抗炎、抗氧化、利膽、利尿、抗腫瘤、解熱、鎮痛、輻射防護、降血脂等多種藥理活性,此外還有如《傷寒論》第114條:"太陽病,以火熏之,不能汗,其人必躁,到經無解,必清血,名為火邪。"此條說明的是太陽表病未解,卻誤用火療致煩躁的血熱一證。此處是醫家誤治所導致的變證,太陽表病本應用汗法而解,但是用火療取汗,會導致邪氣入內化火?;馂闊嵝皟葦_心神而煩。久之不解決,溫邪化火,甚至會灼傷腸絡出現便血等嚴重后果,此時當以清營涼血法治療。

結語

煩躁此癥,在《傷寒論》全書中占有很關鍵的地位,此文僅僅是對于其中太陽經病實證導致煩躁一癥的粗略淺析,由上文可知,煩躁一癥有時候既是主癥,此外也可表示疾病的傳變,成因既有外邪入侵,亦有醫家失治誤治,所以臨床碰到此癥應該仔細辨別,作為中醫醫生臨證看病,還是首先觀察到患者的自覺表現,然后審證求因,辯證論治,以免延誤患者病情。

參考文獻

[1] 張菁,陳滌平,李文林. 中醫癥狀的語言描述特征及規范思考[J]. 中醫藥學報,2011,39(02):1~2.

[2] 趙鳴芳. 五苓散的應用思路及機理分析[J]. 江蘇中醫藥,2005(07):36~38.

[3] 梅海云,時良璽. 《傷寒論》煩躁證治探賾[J]. 江蘇中醫藥,2017,49(11):9~11.

[4] 鄭昱. 大柴胡湯合小陷胸湯治療急性胰腺炎患者療效評價[J]. 中醫藥通報,2009,8(05):46~48.

[5] 韓瑞,謝晴,蘇世平. 大陷胸湯保留灌腸治療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觀察[J]. 中國中醫急癥,2015,24(04):710~712.

[6] 周揚,韓燕,史默怡,等. 運用“火郁發之”理論治療失眠癥的臨床體會[J]. 上海中醫藥雜志,2021,55(06):28~30.

[7] 孟祥樂,李紅偉,李顏,等. 梔子化學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中國新藥雜志,2011,20(11):959~967.

[8] 唐曉波. 《傷寒論》煩躁證治淺析[J]. 中醫藥學刊,2006(02):342~343.

猜你喜歡
傷寒論津液梔子
補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嚼服枸杞子緩解口干
聽俗語 聊養生
半夏瀉心湯與小柴胡湯關系之辨析
卿騎白馬來,身染梔子香
三分之一故鄉的梔子
劉炳凡《傷寒論》教學錄音資料數字化保存及應用研究
氣血津液辨證
治麥粒腫
《傷寒論》惡寒癥探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