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式眼科影像技術在本科教學中的應用

2022-06-15 03:20張祎冰王丹武云龍韓雨彤張冰潔
科技資訊 2022年10期
關鍵詞:臨床教學

張祎冰 王丹 武云龍 韓雨彤 張冰潔

摘要:眼科學影像技術在臨床醫學本科生教學中具有重要價值,多種影像檢查方法的聯合應用為本科教學提供了豐富而全面的教學資源。目前眼科影像學技術發展迅速,能夠還原病灶真實信息、加深學生對眼部疾病的病理生理學理解,在臨床教學的應用前景良好。多模式影像技術及專業數據平臺的應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解決眼科教學的難點。

關鍵詞:多模式影像 ?眼科教學 ?臨床教學 ?眼科疾病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5(b)-0000-00基金項目:吉林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21XYB216)。

作者簡介:張祎冰(1985—),女,博士,主治醫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眼科學教育。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 Ophthalmic Imaging Technology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ZHANG?Yibing??WANG?Dan??WU?Yunlong??HAN?Yutong??ZHANG?Bingjie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21?China)

Abstract: Ophthalmic imaging technology is valuable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imaging examinations provided abundant and comprehensive teaching resources fo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t present, ophthalmic imaging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which can restore the real information of lesions and deepen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y of eye diseases. It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clinical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 imaging technology and professional data platform can fully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autonomy, cultivate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hange the previous teaching mode and 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ophthalmology teaching

Key Words: Multi-mode image;?Ophthalmology teaching; Clinical teaching; Eye diseases

眼科學是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生的必修課程,包括眼球解剖生理、眼科檢查、眼部疾病及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現等教學內容。由于眼科內容精細、名詞眾多且較為抽象,對初學者造成了較大的學習困難。因此,探索一種能夠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完善知識體系及加強實際應用能力的教學方式,是眼科教學發展的重點,也是當前我國高等醫學院校眼科學教學面臨的教育改革難點之一。

眼科是高度依賴影像設備成像的學科之一,相比于其他臨床???,眼科疾病診斷涉及的儀器及特殊設備較多,對輔助檢查的圖片閱片識別要求較高。多年來各種眼科影像學技術助力眼科醫生的診療,并為理解疾病的發病機理、診斷及鑒別診斷提供了諸多線索。在深化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眼科影像學檢查的教學及科研價值得到了臨床教師的重視,并進行了以多模式眼科影像技術為基礎的教學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眼科學的教學質量。

1 眼科學影像技術的特點

1.1 影像學檢查呈多模式化、優勢明顯

眼科影像技術主要包括眼部A型/B型超聲、彩色眼底照相、超聲生物顯微鏡(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角膜共聚焦顯微鏡(Corneal Confocal Microscopy,CCM)、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眼底自發熒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綠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等。目前單一的影像技術已無法滿足當今醫學對眼科疾病精準診斷的需求,多種影像檢查相互結合、補充,可實現多種影像模式之間的點對點聯合對位觀察分析,提供不同側面的眼部解剖結構和功能變化。多模式影像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融入眼科臨床實踐,更新對疾病本質的認識,并影響眼部疾病的診斷治療方式。合理利用眼科影像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多模式影像的獨特優勢,拓寬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的視野,指導臨床實踐、提升臨床教學水平,仍需要臨床教師不斷地學習、持續探索。

1.2 影像學技術發展迅速、臨床教學應用前景良好

近年來,眼科影像設備快速發展,技術日新月異,功能日臻完善。彩色眼底照相閱讀方便、直觀,能夠準確反映微血管瘤、滲出、出血等視網膜損害,并具有數字化保存功能,可以在計算機上對圖像放大幾十倍以上,也可用于網絡共享和傳輸,是眼科教學中常用的輔助教學工具。但傳統彩色眼底照相的成像范圍只有30°-50°,不能較為全面地觀察眼底情況。超廣角激光掃描檢眼鏡(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 SLO)創造性地實現了小瞳孔狀態下檢查80%視網膜范圍的突破,可以獲得后極部以外、直至周邊視網膜200°范圍的所有信息,開啟了全新眼底成像時代。SLO在采集圖像的激光器波長分別為綠色532 nm和紅色633 nm,綠色激光成像可反映視網膜情況,紅色激光成像可反映深層視網膜及脈絡膜的情況,二者同時掃描視網膜,通過軟件合成半真實的復合彩色圖像。SLO對周邊視網膜有良好的成像效果,臨床上對疾病的早期診斷、病情的監控及療效評估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超廣角SLO成像為“偽彩圖”,深層出血病灶可表現為黑色斑點狀,易與一些視網膜色素上皮的改變或色素痣混淆;另外,當拍攝光源透過睫毛、角膜、混濁晶狀體間隙時,可因折射、反射形成類圓形的“偽影”,遮蓋部分視網膜出血灶,甚至也會被誤認為出血。目前國內已有真彩高清超廣角眼底照相系統正式投入使用,通過呈現眼底的真實色彩、最大程度地還原病灶真實信息,在臨床教學的應用前景良好。

OCT技術當屬眼底病影像檢查的最大進展,OCT的出現使學生可以在活體精細地了解眼底的組織結構層次,精細程度幾乎達到病理切片的水平,而且由于光學成像的特殊性,其結構呈現在某些方面(如視網膜外層)甚至比病理學檢查還要豐富。傅立葉域技術、寬帶光源技術帶來了超高速、超高分辨率的OCT成像,且相應軟件技術的發展為OCT成像提供了全面、準確的定量分析。OCTA作為一項無創、高分辨率的新型影像學技術,已投入眼底疾病、神經眼科和青光眼的診斷應用超過6年。OCTA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視網膜血管性疾病的診療思路和路徑,其利用血細胞流動的運動對比生成血管造影圖像,使毛細血管可視化,定量測量可以對進展性血管變化進行分級,加深學生對視網膜血管性疾病生理病理學相關基礎知識的認知與理解。

1.3 影像數據平臺為教學提供豐富臨床資料

在以往的眼科學本科教學中,學生難以獲得第一手的臨床資料,查詢資料時往往需要查找各種不同的系統,翻閱不同的資料,且學生自主查閱的資料往往不夠完整。醫學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可將科室日常產生的各種醫學影像數據進行數字化存儲、管理、傳輸、顯示等,是現代醫學影像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逐漸成為醫學影像教學的重要手段。依托PACS建立眼科專業的影像數據平臺,使多種眼科影像設備與醫院的信息系統相連,系統地儲存大量典型和特殊病例的臨床數據和圖像資料,充分利用了一線臨床資料,方便多用戶的訪問和查詢,便于學生的學習。由于教學基于臨床影像數據平臺,授課教師無論在備課時還是在授課過程中,均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隨時調用海量的影像醫學資料,通過大量的圖片信息、真實的視頻影像和臨床資料,將專業知識更直觀、更具體的呈現,保證了教學用病例與臨床病例的實時接軌,使教學過程完全按照臨床實踐展開,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2 眼科學影像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優勢

2.1 解決教學模式單一、學生主動性差的問題

所謂“教學有識,教無定法”,眼科教育模式改革勢在必行,但多年基礎教育已使得學生習慣了無交互的區塊化學習,短時間改變其已存多年的邏輯體系,挑戰很大。眼科學教學內容繁多,學時偏少,專業性較強,對初學者學習難度較大,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將多模式影像技術應用到眼科學教學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自我實踐尋求知識,靈活運用已學習知識指導實踐,可豐富教學手段和方法,讓枯燥的基礎知識點變得“鮮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教學滿意度。更重要的是轉變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占據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提高醫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充分發揮主動作用,打造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進而解決眼科教學的痛點。

2.2 解決臨床資料與本科課程的融會貫通

授課教師收集整理典型病例及疑難病例,充分考慮到教學需求,并結合臨床疾病分布實際情況,將影像數據管理系統所獲得的原始數據信息分門別類地置于各個章節,呈現于示教平臺上,同時力求最大限度地忠實知識要點,最大程度地將問題情景、知識要點形象化,使數據庫具有很好的系統性與實用性。學生可以通過平臺的檢索瀏覽功能得到有關病例的數據,包括臨床簡要病史、實驗室檢查、影像診斷報告及圖像資料等。讓學生親臨體驗并模擬診斷,使之充分認識疾病不同維度的病變特征,彌補理論教學缺少感性認知的不足,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作為醫生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所帶來的成就感,及早完成從學生到醫生的心理轉變,培養發現問題的敏感性。教師引導學生從臨床規律再到基礎理論機制的探討,最終再回歸臨床,也提高了多模式數據影像系統在本科生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眼科影像檢查手段不斷更新,新型影像檢查技術將會為眼部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更靈活、更充分的技術支持。依托醫療科技的進步輔助教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客觀教學手段來降低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接受知識與掌握技能,突破教學內容本身的局限性,助力醫學生從書本更快更好地走入臨床實踐,以滿足現代醫學教育發展的需求。同時,還應當加強對臨床教師的培訓,提高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做到教學相長,探索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的教學方式,為培養更多的優秀眼科學人才積累經驗。

參考文獻

[1]劉子源,王薇,邱偉強.眼科學解剖課程教學方法有效性的比較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8,38(2):246-248,307.

[2]楊檸,金思妍,秦赫聰,等.本科眼科學課程教學方法與技術的創新[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 2021,41(9):818-821.

[3] 馮蕾,孔金鋒,陸逸飛,等.智能眼底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在眼科研究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1,20(9):994-996.

[4] 魏文斌,邵蕾.充分發揮激光眼底照相的臨床應用價值,不斷提升眼底病診斷水平[J]. 中華眼底病雜志,2020,36(5):333-336.

[5] 金波,郭菊,安廣琪,等.特發性黃斑前膜患者視網膜和脈絡膜厚度分析:基于掃頻源OCT[J].眼科新進展,2021,41(5):434-437.

[6] 李攀,張亮,侯攀,等.PACS系統輔助教學在心血管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1,20(7):830-833.

[7] 謝瞻,杜牧龍,黃軍龍,等.眼科影像標記系統在見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7(2):349-352.

猜你喜歡
臨床教學
醫患溝通能力在兒科臨床教學中的培養
醫學院校臨床教學階段學生教育管理研究
民族院校卓越醫生培養的臨床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敘事醫學在耳鼻咽喉科LBL教學中的應用
淺析醫改影響下的臨床教學
醫學模擬教學在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PBL教學法在呼吸內科臨床教學中的初步應用
神經外科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教學方略探討
臨床實驗診斷學教學的幾點體會
PBL教學在婦產科臨床教學中的優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