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及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2022-06-15 06:51周林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2年5期
關鍵詞:感染控制護理干預效果

【摘要】目的 觀察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及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12至2021年12 月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86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將其作為觀察對象,均分成常規組與研究組。常規組按以往的常規管理模式進行管理,研究組采取感染控制及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應用效果。結果 研究組的護理人員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識評分高于常規組,差異明顯(P<0.05);研究組患者的治療與護理效率優于常規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在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中采用感染控制及護理干預的效果極佳,可提高護理人員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識,可使患者得到滿意的服務,提升治療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感染控制;護理干預;效果

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種類包括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感等。其傳染源大多為發病期患者,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傳播為主。其臨床表現為發熱或不發熱、伴無誘因的頭痛、嘔吐、水皰、腮腺腫大、皮疹等癥狀。出現以上癥狀后應及時就診,避免病情加重,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早報告"。本次就2020年12至2021年12 月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86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觀察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及護理干預效果?,F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2至2021年12 月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86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將其作為觀察對象,均分成常規組與研究組。其中,男患48例,女患38例;年齡為12-79歲,平均年齡為(45.53±8.87)歲;住院時間為5-34d,平均住院時間為(19.48±5.25)d;確診感染者64例,疑似感染者22例;表現為發熱、咳嗽等癥狀,平均體溫為(38.4±0.8)℃,輕癥患者74例,中重癥患者12例。2組感染者在性別、年齡、住院時間及患病程度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按以往的常規管理模式進行管理,觀察組采取感染控制及護理干預。如下:

1.2.1感染控制措施:①熟知醫院感染各項防控制度。全體護理人員應熟知醫院感染防控制度,在工作時認真執行規定,履行防控職責,在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時應知曉應急措施。同時掌握院感的工作程序,如診斷、預防、消毒、滅菌、隔離與醫療廢物管理等。將院感管理內容納入全體醫務人員的考核中。在出現意外事故時,應備有應急方案。②加強科室的院感防控工作??剖覂柔t務人員應根據院感防控制度要求開展工作,醫務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保證自身健康,在自身可能被感染的情況下不傳染他人。防護用品需進行消毒滅菌,一次性醫療用品用完后需及時處理,以免出現交叉感染。對于違法違規行為應從嚴從快處理,嚴守醫療機構院感防控底線。③做好一次性醫療用具、醫療廢物管理處理。醫務人員在用完一次性醫療用品后,需根據相關規定對其進行分類處理。將醫療廢物分別放在規定的處理容器中,不可完全裝滿,需留1/4的空間,便于封口。在處理醫療廢物時醫務工作者需做好防護,確認容器無破損,醫療廢物無差錯。檢查完后,將容器緊實、嚴密的封口。處理容器的外包裝上應做好標記,標記應填寫詳細信息。已裝入的醫療廢物不可取出,處理醫療廢物的醫務工作者應按要求定點將分類包裝的醫療廢物運輸到目的地,運送時不可與其有身體接觸,動作不可過于粗暴,以防處理容器出現破損,導致醫療廢物泄漏,結束后應進行常規清洗、滅菌消毒工作。醫療廢物運送前應先過稱、登記,詳細記錄來源、種類、重量、交接時間、去向以及經辦人等信息。應按要求在規定時間將醫療廢物轉交出去,再對所有設施采取消毒處理,做好記錄。④提升手衛生和職業防護依從性。醫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做好手衛生,以避免發生院感現象。手衛生包括洗手和手消毒,指醫務人員用肥皂或皂液在流動水中洗手,去除手部部分致病菌,洗手時間應長于20s。洗手后使用速干消毒劑揉搓雙手,以減少手部暫居菌。嚴格執行手衛生對醫務人員的安全防護有重要作用,洗手是降低醫院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因此,應充分認識到手衛生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嚴格執行手衛生,正確洗手,提高洗手的依從性,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⑤嚴格實施無菌操作、消毒隔離制度及抗生素基礎用藥標準。執行無菌操作前,應先穿戴好防護用品,同時保證環境衛生。取無菌物品應使用無菌鉗,身體任一部位均不得與無菌物品接觸或進入無菌區。無菌物品須確保未污染,與非無菌物分別存放,無菌包打開后需盡早使用,若未使用亦不能放回,定期檢查無菌包的狀態。應將無菌容器用酒精等消毒產品每周進行消毒,容器內敷料不能裝滿,避免碰到容器外。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原則,對于會接觸人體的診療器械,需做到用后滅菌或消毒。按醫療用品的性能,消毒滅菌選用物理法、化學法、壓力蒸汽滅菌以及低溫滅菌法?;瘜W消毒包括有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劑,可按情況進行選擇。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用后需清潔、消毒或滅菌。感染傳染病病原體者應使用一次性醫療物品,使用后先消毒再行封裝焚燒處理,而可重復使用的醫療物品也嚴格按標準進行消毒滅菌。醫療用品需于有效期內使用,分類存放,保證存放之處的衛生,不可混放。嚴格按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做好隔離防控措施。感染或疑似感染者應與非感染者分開就診,將同類型感染者分置一處,疑似或確診其他疾病的感染者單獨安置。為感染者備齊防護用品,并指導其正確穿戴,做好防護工作。病區需保持衛生,定時通風,地面濕拖,進行空氣消毒,當有明顯污染時,應先去除污染物,再消毒殺菌??股貫閭魅静〉闹髦嗡幬?,臨床應用較廣,應合理應用,保證藥物應用的安全及有效性,將其效用發揮出來。使用抗生素前須明確病因,將致病菌找出,進行細菌培養及藥敏測試,在前期可按感染者的病情及醫生的經驗來用藥。知曉是病毒性感染還是細菌性感染,了解傳染病的臨床特點,根據感染特性選擇用藥。按病情靈活調整藥物劑量及用藥方案,注意抗生素與其他藥物的配伍禁忌,以降低不良反應,避免產生耐藥性,掌握聯合用藥原則。⑥組織院感管理知識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手衛生、醫療廢物管理制度、職業暴露與防護、消毒隔離基本常識與流程、醫院感染報告報告制度、醫院感染暴發報告流程、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及醫院感染管理制度等。⑦定時進行院內感染質量控制監測,不定時對各科室院內感染防控工作進行檢驗督促。應進行定期的醫院感染檢測工作,如環境衛生的監測,對空氣、醫療設施表面、全體醫務工作者的手進行隨機抽檢,每周隨機對各科室進行環境衛生監測。對消毒劑、滅菌劑等醫療用品進行檢查,對胃鏡、氣管鏡及腸鏡等設備進行檢測。將檢查結果記錄后進行分析整理,若存在問題,則制定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1.2.2基礎護理:患者需多休息,不可熬夜,不可過于勞累。多喝溫水,保證充分的水分攝入,可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適當補充維生素,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飲食宜清淡,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忌口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加強營養。勤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室內要維持適宜的溫濕度?;颊咦襻t囑服用藥物,發燒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溫,如頭部冷敷、溫水擦浴等方式。若體溫高于38.5度,可給予退燒治療。呼吸道感染者具有傳染性,應注意隔離,減少探視?;颊呖人曰虼驀娞鐣r,不可對著他人,應捂住口鼻?;颊呤褂玫挠镁邞匆幎咳者M行消毒。

1.2.3急性期護理:維持患者的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糾正其低蛋白血癥,給予營養支持。同時可給予對癥治療,如霧化等。若病人出現低氧血癥,則可給予氧療,將血氧飽和度提高到90%以上,需呼吸支持的病人可給予機械通氣,以改善氧合。注意患者的體溫變化,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情況。病人出現寒戰時需給予其保暖措施,出汗多時需作好皮膚清潔,作好高熱護理。按醫囑用藥,不可濫用抗生素,進行細菌培養與藥敏試驗,若是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藥物金剛烷胺、嗎啉胍、阿糖胞苷等。細菌感染可選用青霉素、紅霉素、螺旋霉素、復方磺胺甲基異唑等抗菌藥物。也可選用中成藥。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藥物的同時,應用鎮咳、祛痰藥物。對年老體弱無力咳痰或痰多的病人,應以祛痰為主,不宜選用強烈鎮咳藥,以免抑制中樞神經加重呼吸道炎癥,導致病情惡化。幫助危重病人定時變換體位,輕輕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告知患者所用藥物的名稱、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在病人病情平穩期,應鼓勵其積極開展體育活動,增強機體抵抗能力,避免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誘發因素。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人員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識,由指定的監察人員進行評估,分值為0-10分,分高表示防控意識越強;對比兩組治療與護理效率,分為優秀:患者的病情恢復速度極為明顯,與以往的病例記錄相比。良好:患者的病情恢復速度較一般,但優于以往的病例記錄。差:患者的病情恢復速度較慢,甚至加重后延長了治療時間。有效率=(優秀+良好)/總例數%。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數據軟件SPSS24.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以(%)、(x±s)表示,應x、t檢驗。P>0.05表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研究組的護理人員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識評分高于常規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1所示:

2.2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與護理效率優于常規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2所示:

3結論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極高,體弱者極易被感染,呼吸道感染不僅損害患者的呼吸道,甚至會損害患者身體的組織和器官,若不及時接受治療,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按照不同的發病情況及發病部位可將呼吸道感染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且呼吸道感染還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呼吸道感染的發生會對患者的免疫系統功能造成嚴重的損害,呼吸道感染的發病會導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現暫時性或永久性的抑制,而這種抑制對患者的免疫系統所造成的損害極大。呼吸道感染的發病還會引發一些嚴重并發癥,因呼吸道感染的加重不僅會損害到患者的呼吸道,還會損害到周邊的組織器官,若引發肺炎,則可能合并心臟疾病或腦部疾病,侵蝕到患者體內的循環系統及消化系統,甚至還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重視呼吸道感染者的治療與護理,因其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在治療與護理的同時要做好防控措施,以免出現交叉感染加重病情或感染健康人群。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護理人員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識評分高于常規組,差異明顯(P<0.05);研究組患者的治療與護理效率優于常規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明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應用感染控制及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中采用感染控制及護理干預的效果極佳,可提高護理人員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識,可使患者得到滿意的服務,提升治療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杜莉莉. 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感染控制及護理[J]. 飲食保健,2018,5(7):164.

[2]鄭學紅. 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感染控制及護理[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26-27.

[3]孫宜軍. 感染控制及護理在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應用價值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8):139.

[4]于飛. 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感染控制及護理[J]. 飲食保健,2018,5(8):129.

[5]姜華. 突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危重患者的護理經驗探討[J]. 飲食保健.2020,7(29):140.

作者簡介:姓名:周林(1968年11月~) 籍貫:四川.宜賓 民族:漢族,職稱:副主任護師,學歷:本科 主要從事:護理臨床及護理管理工作。

猜你喜歡
感染控制護理干預效果
靈動耳環
預防性護理在老年呼吸內科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關系及護理分析
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評價
嚴重創傷患者的急診急救護理干預分析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手術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應用分析
預見性護理在內科重癥監護室感染控制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偽裝效果
各種運動項目的鍛煉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