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練習課:讓“問題鏈”聯成“情境串”

2022-06-15 14:25陳建中陳莉莉
教學研究與管理 2022年4期
關鍵詞:圓的面積問題鏈教學情境

陳建中 陳莉莉

摘 要:數學練習課是以學生練習為主要內容的課型,它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與新授課相比,教師對練習課的設計不夠重視和用心。通過訪談身邊不同資歷的教師,筆者發現練習課普遍以教材中的習題講練為主,形式單一,學生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改變練習課“一練到底”的固有模式呢?筆者借著“圓的面積練習”一課把關注點聚焦到“情境串”設計上,試圖通過用同一個情境串起練習課的各個環節,通過“問題鏈”把練習題有效串聯,讓練習課從“淺層練習”走向“深度學習”,呈現數學練習課的新樣態。

關鍵詞:小學數學;圓的面積;問題鏈;教學情境

人教版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5單元練習十五安排在“圓的面積計算”一課后,主要包括基礎題(已知半徑或直徑求圓或圓環面積的圖形題)和拓展題(組合圖形面積和周長以及生活實際問題)兩部分。

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梳理及學生易錯點的剖析,可以將這些點狀、分散的習題加以優化整合,從圓形花壇這一主情境出發,設置一系列內部相關聯的情境串起練習的各個環節,使得各練習題之間有效串聯,以此增加所學知識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提升數學素養。

一、主情境引入——關注“問題鏈”,完成基本練習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對圓的面積進行相關練習。

課件呈現圓形的花壇,同時給出相關信息:公園花壇中心一個自動旋轉噴灌裝置的射程是8米,它能噴灌的面積是多少?

師:這是求什么?要求面積,我們需要知道什么?這題告訴了我們什么?試著算一算。(學生解答后回顧圓的面積和周長計算公式)

師:如果這道題改成繞小路沿著花壇邊走一圈是50.24米,你還能求中間這個圓形花壇的面積嗎?你又是怎么思考?(學生解答后反饋回顧求半徑和直徑的方法)

師:現在,如果要求小路的面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師:如果告訴我們路寬2米,可以怎么計算小路的面積,動手算一算。(學生解答后反饋回顧求圓環面積的方法)

課件呈現的圓形花壇是本節課的主情境,本環節主情境不變,信息不斷變化且層層遞進,給學生帶來感官沖擊。通過計算花壇的面積,幫助學生鞏固基礎題(圓的面積計算),通過改編信息“繞小路走一圈是50.24米”使本題成為逆向問題(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通過增加信息“路寬2米”使本題拓展成為求圓環的面積。一連串的情境圍繞主情境分階段設計,將練習的重點圍繞圓和圓環面積的相關知識與經驗展開,并逐步地擴展、深入、充實、明晰,既能成為問題產生的源頭,又能使整個教學圍繞情境產生的問題展開,同時溝通圓的周長相關知識,夯實了學生的基礎,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情境串變換——關注 “結構化”,提升思維水平

(一)圓環面積變換兩圓位置練習

師:要求小路的面積實際上就是求圓環的面積,生活中還見到過哪些圓環?

生:光盤,圓筒形衛生紙,金屬墊片……

師:怎么求圓環的面積?(回顧圓環面積計算方法)

師:(課件隨意移動小圓的位置,圖1)現在陰影部分的面積怎么計算?

在學生計算完小路面積后,回顧圓環的面積計算方法,即大圓面積減去小圓面積。然后教師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只要是小圓在大圓里面,求陰影部分的面積都可以用大圓面積減去小圓面積來求。這樣圍繞學生自主生成思維鏈來設計問題串情境,完善了學生的思維結構,使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進一步得到提升。

(二)圓環面積變換——一圓一方練習

師:如果把其中一個圓變成了正方形,會出現幾種新情況呢?

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通過課件動態演示,移走大圓或移走小圓,形成新的圖形(圖2),學生根據所給信息計算陰影部分面積。

學生計算出兩個圖形陰影部分面積后,觀察發現都可以用大面積減去小面積來計算,教師繼續課件動態演示,把圓的直徑變成和正方形的邊長或對角線相等。(圖3)思考:和剛才的圖形比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這兩個圖形變成了哪兩種特殊圖形?求陰影部分面積還可以怎么求?教師巧妙改變圓的大小引出外方內圓和外圓內方,通過提問:同樣直徑是20厘米,為什么第一個圖是0.86r2,而第二個圖是1.14r2?進一步理解掌握求陰影部分面積的特殊情況,溝通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形成結構化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對真實的情境進行幾次不同的變換,持續提煉出絲絲入扣的問題串,讓學生沿著問題層層深入思考,把零散的思緒、靈感、知識、技能,以及其他各種信息用一種框架收攏起來,逐步將數學知識結構化,從而獲得知識與方法。

三、情境串延伸——關注 “綜合性”,拓展思維空間

師:如果外圓內方這個圖形再變一變(圖4),你還會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嗎?你有什么好辦法?

在學生充分交流基礎上,教師課件動態演示添輔助線,同時把上面兩個陰影對折翻下來(圖5),現在可以怎么來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可以運用哪些方法來計算?在學生獨立完成后再讓學生分別說一說是怎么求的?并展示學生的兩種方法(圖6、圖7)。

在交流完兩種方法后,引導學生繼續思考:還能再割補嗎?你還想到了什么?在學生討論基礎上,教師課件動態演示把右邊的小三角形旋轉到左邊,形成一個梯形,現在可以怎么來求這個陰影部分面積?你是怎么計算的?展示學生方法(圖8)。通過這題的解答,你又有什么新的體會?

在交流總結中引導學生發現,陰影部分的面積一般可以用整個圖形的面積減去空白的面積。但有時候通過分割、旋轉、拼湊等方法也可以將各個部分的面積相加,或者直接求出所拼成的基本圖形的面積。這樣一組圖形的分割策略的遞進,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使解題的策略更加開放、綜合,學生獲得了更多的分析機會,思維得到更寬闊的拓展,同時可以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關注細節,獲得成功體驗。

練習課引進情境串練習,從一個主問題出發引出若干子問題,這些問題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相互關聯,彰顯練習題之間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同時,把這些情境作為支撐和激勵學生學習的源泉,可以讓學生充分暴露思考的方法和過程,從整體上把握知識,構建認知結構,從而有效促進深度學習,促成學生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葉婉貞.情境串練習:“思”“趣”結合,“比”“變”提升[J].小學數學教師,2021(04).

[2]劉仍軒.基于教材提升學生數學素養[J].小學數學教師,2017(04).

[3]吳正憲.從“情境串教學法”到“數學建?!盵J].小學數學教師,2017(04).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圓的面積問題鏈教學情境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基于微視頻與問題鏈相融合的高三一輪復習教學設計
“問題鏈”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信息技術下的小學語文高效教學探究
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課堂情境教學模式芻議
小議初中英語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巧設問題鏈預約精彩課堂研究
《圓的面積》教案設計
讓學生親歷過程,感悟數學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