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2022-06-15 06:37倪金龍唐小玲
教育現代化 2022年1期
關鍵詞:專業課程知識點思政

倪金龍,唐小玲

(1.山東科技大學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2.山東科技大學 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一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座談會上的講話,明確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1],“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來看,“課程思政”勢在必行。

如何打破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互相隔絕的狀況,將立德樹人貫徹到專業課堂教學之中,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前行,構筑育人大格局,是我們作為高校講授專業課程的教師在新時期必須面對的問題[3]。

作為一名具有多年黨齡的老教師,多年來,一直從事地質類專業基礎課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了專業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與人生的哲理,因而也很自然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實踐表明,課程思政可以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效果。本文旨在通過對地質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經驗,希望對其他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二 地質類專業課程思政的教育現狀

(一) 課堂教學

近年來,為了加強工程實踐技能、提高工程教育質量,很多高校對原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增大了課程的數量,拓寬了學生專業視野與實踐能力,但也大大降低了課堂理論教學工作量。不少教師在完成教學工作量方面任務吃緊,覺得沒有多余的時間去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導致育人環節淡化。這一現狀違背了習總書記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1]的要求。

(二) 教師的認識

課程思政目的在于立德樹人,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2]。即在教育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同時教學生如何做一個德才兼備的社會性人才。

近兩年,針對教育部關于“課程思政”提出的一些要求[4],不少教師客觀上不排斥,但在主觀上執行不到位。原因主要包括,第一,對課程思政的認識不全面,片面將“思政教育”等同于“馬列教育”,第二,認識到課程思政是專業教育不可或缺的補充,但如何開展課程思政缺少經驗,或不知道如何開展課程思政工作。

(三) 學生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獨生子女占多數,生活條件優越,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極大地拓寬了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與視野。這些因素決定了他們知識面廣、獨立性強,但也面臨容易受互聯網上魚龍混雜的信息誤導、沉溺于網絡游戲等不利的一面。傳統說教式的思政教育通常會引起他們的抵觸,效果不佳。探索新形勢下的思政教育,就顯得非常必要。

三 地質類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應對策略

(一) 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1],“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5]。這一講話明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長期性?!爸鲗А敝傅氖恰八颊n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主體”指的是“學生”[3]。

作為發揮主導性作用的教師,首先必須在思想上統一認識,意識到課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做到將課程思政教育貫穿到教學全教程;其次,“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發揮主導性的教師必須有足夠的知識、道德與學術素養開展課程思政工作。在學生眼中,教師是內在氣質、道德品德與學術成就的有機統一體,是學生最直接的示范和榜樣。因而,除了專業知識扎實之外,教師還必須做到如下六點,即: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6]。

近年來,專業教師隊伍涌現出黃大年、鐘揚、李保國等一大批優秀教師。他們真正滿足了上述“六點要求”,做到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2]。作為普通的專業教師,應該以他們為標桿,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用自身的道德修為、淵博知識去影響學生、帶動學生,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只有這樣才能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二) 明確教學目標,積極推進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人才培養和育才相統一,而育人是本。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7]。

那么作為地質類專業課的教師,必須要明白教育的目標,第一是“傳授專業知識”,把專業知識講好,不浪費學生的時間;第二,就是“立德”。不僅要對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進行價值引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

上述兩個方面如何相互結合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原有專業課程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改革,即合理、融洽、有機地將課程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知識融合在一起。

對于課程思政的建設,有些專業課教師感覺很困難。其實,領悟理解教育部關于課程思政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前提。教育部明文指出“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4]。按照這一指導思想,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堅持如下做法:

第一,引導學生關心自鴉片戰爭以來我國艱難曲折的歷程、目前國內外復雜的形勢,堅定“四個自信”;第二,引導學生真正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實踐之;第三,引導學生以中華文明為自豪,自覺傳承中華文明;第四,引導學生理解依法治國理念,牢固樹立法治觀念;第五,引導學生增強專業意識和職業責任感,形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規范職業道德、端正職業態度;第六,引導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培養朝氣蓬勃、開放自信的氣質與風貌;第七,引導學生堅持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堅定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與科學情懷;第八,引導學生增強國際視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弄清了課程思政建設的指導思想與建設內容,就可以結合專業課程的相關知識點,進行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合。

(三) 挖掘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

地質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首先立足于思政元素的挖掘;而思政元素的挖掘立足于專業課程的知識點。作為專業課教師,需要結合教育部關于課程思政的指導思想,選取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案例,找準二者的結合點,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開展思政教學。

地質類專業必修的《構造地質學》是一門理論性與應用性都很強的課程[3]。以該課程的“緒論課”為例,在以往課程的講解時,大多數老師通常只是簡單羅列幾條用途,就帶過了,然后去講解認為比較重要的專業知識點。這樣非??上У睾雎粤似渲匾乃颊逃齼r值。

對于《構造地質學》的意義,在列出其實際應用,如“水庫、大型建筑及國防設施選址和鐵道選線的基礎”和“地震預報”后,結合大家都熟悉的三峽大壩、汶川地震,分別展開論述,再配合照片的講解,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激發同學們的學習激情和家國情懷,從而在無聲之中開展了課程思政教育。具體的知識點與思政元素的結合如圖1所示。

圖1 《構造地質學》學習意義教學案例中的思政元素

巖石的“斷裂構造”是地質專業中非常重要的專業知識點。對于“斷裂構造”知識點的講解,除了傳統的理論講解外,可以結合安徽黃山的奇峰怪石、湖南張家界的孤峰、絕壁的形成過程進行講解。黃山、張家界美景的形成均是巖石先遭受斷裂構造切割作用,再遭受風化剝蝕作用的結果。那么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呢?其實只要對專業知識點進行適當總結與引申即可!具體知識點與思政元素的結合見圖2。

圖2 巖石“斷裂構造”知識點教學安全中的思政元素

在地質類專業課程中,有一個明顯的現象,即迄今為止,重大的理論均是西方人提出來的。我國的地質學家貢獻相對較小。作為教師,針對這一現象,不應該回避,反而應該提出來,讓同學們思考。這樣的思考,不僅可以培養同學們的科研思維,而且可以激發大家的愛國情懷。因為重大地質理論的提出時期,主要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而在那個年代,我國正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狀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生存與溫飽都難以保證,何談發展?這樣的思考與解釋,讓同學們明白今天中國和平與發展來之不易。

上述案例在無聲、無形之中,開展了課程思政教育,引導同學們堅持了“四個自信”中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學以致用、胸懷國家的家國情懷等。

除上述典型案例外,我們建立了地質類專業課程思政元素案例庫,表1是部分案例庫的內容。

表1 地質類專業課程思政元素案例庫

四 地質類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必須避免的誤區

隨著教育部發布課程思政的指導性文件以來,各大院校掀起課程思政的熱潮。部分高校要求每門課程必須修訂教學大綱,添加課程思政的相關內容。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如果不注意,容易陷入一些誤區。

第一,要避免離開地質專業知識而談思政。課程思政由課程而產生,不是附加于專業課程之上。作為專業課教師,認真備課,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升教學理念,本身就是為學生展示敬業精神與專業態度,也是課程思政的無聲體現。

第二,避免顯性化課程思政。課程思政是一種隱性的思政教育,最佳效果在于“潤物細無聲”。有些專業課教師為了完成學校關于課程思政的要求,課件中插入時政新聞、引用語錄,不僅達不到思政教育的效果,反而沖擊了專業課程體系。

第三,避免“混入”思政元素。課程思政元素根植于專業課程的知識點,是一種自然“融入”。有的專業課教師從其他老師那里照搬課件,而沒有經過思想的加工,使得思政元素存在明顯的“混入”痕跡,因而枯燥無味,違背了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有情有義、有溫度、有愛”的思政教育。

猜你喜歡
專業課程知識點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一張圖知識點
一張圖知識點
第四頁 知識點 殲轟-7A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基于“互聯網+”的應用經濟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關于G20 的知識點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