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迪智慧教學理念下的首次任職課程教學設計
——以《橋梁加固與搶修》課程為例

2022-06-15 06:37李峰陳巖張冬冬鄭宇宙何立翔
教育現代化 2022年1期
關鍵詞:橋梁教學內容智慧

李峰,陳巖,張冬冬,鄭宇宙,何立翔

(陸軍工程大學 野戰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一 問題的提出

首次任職課程上接專業背景課程,下銜任職崗位,需要把握改革蘊涵新的崗位能力需求,以新需求為基本導向,預測軍事新領域對崗位能力的需求,以打贏實戰為發展導向[1]。首次任職課程的本質是實戰牽引、培養能力、勝任崗位[1]。

針對首次任職課程面向部隊,面向任職崗位的定位,就必然要求培養學員具有帶領團隊解決現實問題尤其是復雜問題的品質和能力;針對學員長遠發展和面向未來戰場的需求,就需要以首次任職課程為載體重點培養學員終身學習、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這些需求與啟迪智慧教學理念完全匹配。智慧的概念有不同的解讀方式?,F代漢語詞典解讀為“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辭?!方庾x為“對事物能夠做出清晰的辨析、正確的認識、判斷處理和創造的能力”;劍橋英語詞典將Wisdom定義為“利用知識與經驗作良好決策判斷的能力”[2];英國近代著名的數學家、哲學家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解釋智慧是掌握知識的一種方式[3];知識管理領域通常將“智慧”界定為一種面向未來的創新能力[2]。針對軍校學員這個特殊群體以及首次任職課程的屬性特征,作者認為啟迪智慧就是培養學員具有優秀的軍官品質,具有辨析判斷、發明創造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當前首次任職課程大多還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學員的核心能力培養不夠,急需在啟發智慧教學理念下重塑教學設計要素,開展首次任職課程教學設計研究。

二 教學設計

(一) 目標設計

課程教學目標的確立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在設計教學活動、評價學習結果時都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4]。在啟迪智慧教學理念下,首次任職課程總體目標是培養學員的智慧,使學員成為智慧型學員。具體目標而言,可細分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針對啟迪智慧教學理念下的首次任職課程,在知識層面,重點掌握“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的相關知識;在能力層面,重點培養學員學習能力、協作能力、溝通能力、辨析能力、創造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方面,重點是增強教與學過程中的體驗,尤其是實戰化教學過程中的實踐體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重點是強化學員強軍為戰的使命擔當,塑造學員樂觀韌性的積極情緒。對于橋梁加固與搶修課程,教學目標設計中知識目標:掌握橋梁結構構造、加固方法、搶修方法;教學目標設計中能力目標:會辨識判斷橋梁、能制定橋梁加固搶修方案并付諸實施;教學目標設計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使命擔當,堅定的橋梁強國專業自信。

(二) 內容設計

首次任職課程在教學內容設計上既要滿足現實需求,更要滿足未來需要。具體而言需遵循兩個基本原則。

一是要緊貼條令和訓練大綱,充分體現首次任職課程的屬性和特征。如橋梁加固與搶修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就需要放到一個戰場場景里,橋梁遭到破壞后碰到的情況就是:這是一座什么橋?這座橋還能通過嗎?如果不能通過我們怎么加固?怎么搶修?這四個問題就必然牽引出教學內容的四個模塊,如圖1,即橋梁結構與構造、橋梁通過性判斷、橋梁加固、橋梁搶修。此外,普通高校在講授橋梁工程課程時,一切基于我國最新橋梁設計規范,而這門課程研究對象是原有橋梁,教學內容就必須包括不同歷史時期橋梁設計規范,這就是現實需要,因此在教學內容設計上,需包含不同設計標準的橋梁。

圖1 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二是要面向先進技術與裝備、面向未來需要。教學內容不僅滿足部隊訓練,更要高于部隊,面向未來。如在設計橋梁加固與搶修課程教學內容時,我國作為橋梁強國,現代橋梁建造技術與裝備發展迅速,教學內容必須吸納最新橋梁科技與裝備,體現先進性。

(三) 教學策略

有人曾比喻說,如果把教學設計的前兩個環節,即確定教學目標和了解學員的初始特征當作醫生弄清病理、診斷病情,那么教學策略的選擇和制訂就是“開處方對癥下藥了”[5]。因此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學情境中為適應學員學習需要和完成教學目標而診察作出,并隨情境變化而進行調整的教學謀劃和采取的教學措施[6]。教學策略的產生就是為了解決現實的教學問題,掌握特定的教學內容,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7]。

1.教學對象分析

首次任職課程一般在第七、八學期開設,教學對象是大四學員,他們在前六個學期學習了較多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背景課程。首次任職課程一般都面對具體任務、現實問題、訓練科目等,學員知識碎片化、能力恐慌(實際上是不知道怎么調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特征顯著,這是他們的第一個特點:基于完成任務的知識聯系能力弱。針對采取的第一個教學策略是建立聯系,也就是“在學習中聯系、在聯系中學習”;軍校生長軍官學員的主要渠道是青年學員(高中考入軍校)和部隊生學員(士兵考學),在專業教學班中,一般都是青年學員、部隊生學員混編,他們存在的差異性較大,青年學員總體上學習能力強,有探索精神;部隊生學員執行能力強,有實踐經驗,這是他們的第二個特點,因此針對采取的第二個教學策略是因材施教。

2.“在學習中聯系、在聯系中學習”的教學策略

一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建立與現有知識體系間的聯系,首次任職課程的知識點不是空中樓閣,是有基礎的。以橋梁加固與搶修課程為例,與本門課有關的先修課程有5門,需要建立本門課程四個模塊內容每一個知識點與結構力學、結構設計原理、橋梁裝備原理與運用、橋梁工程等先修課程的聯系,培養學員靈活調用已學知識解決本門課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深度學習。

二是建立與未來戰場場景間的聯系。首次任職課程需緊密結合部隊訓練和戰爭需要,如原有橋梁加強與搶修都是在戰爭場景下完成的,因此即使在橋梁結構與構造教學內容講解中,始終要不斷地問一個問題:這座橋梁掛梁被炸了怎么辦?橋墩一個支柱斷了怎么辦?除了理論教學,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更是要設計符合戰場場景的訓練條件和環境,實現實戰化訓練;在模擬訓練過程中,依靠仿真技術可以設置更多的戰場場景,面向未來開展教學。比如橋梁加固與搶修課程基于渡河橋梁裝備模擬訓練系統,設置白天、夜晚、雨天三種場景,開展利用支援橋裝備搶修斷橋訓練,實現基于VR技術的戰場場景下沉浸式學習。

三是建立與先進技術、裝備間的聯系。我國高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要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后勁。首次任職課程不能僅僅局限在教材上,需要走出去。比如我校地處交通大省江蘇,我們堅持帶領學員走出去學習,在實際建設工程、加固工程中學習國家橋梁建設與改造先進技術,既理論聯系實際,又緊跟時代科技進步的步伐。

四是建立與實際問題、現實任務間的聯系。首次任職課程就是要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復雜問題、完成現實任務,要引導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做到心中有問題、有任務,而不是零碎的知識點。在教學設計上要多提供實踐機會,提升學員完成任務的能力。橋梁加固與搶修課程利用我校橋梁加固與搶修訓練場3座斷橋資源,設計一次綜合實踐教學,對四個模塊教學內容實施全要素檢驗,以完成一座梁式橋搶修任務為核心,讓學員開展橋梁識別、通過性判斷、橋梁加固、橋梁搶修的方案制定、作業實施和組織指揮訓練。既是學以致用,又是崗位任職能力培養。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就是聯系,從聯系主體上看,包括學員自身聯系,就是學員的現在與過去知識體系進行聯系;學員與學員之間的聯系,就是協作學習、共同訓練、向對方學習;學員與老師的聯系,就是師生互動、同研同做;學員與環境的聯系,就是學員與智慧教室、野外環境、虛擬場景的聯系。這些聯系促進了以學員為中心的活動開展,促進了學員智慧的生成。

3.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

因材施教的“材”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根據學習者的差異實施不同的教學,二是依據現有的條件,如智慧教室、學習資源等實施不同于傳統的教學。以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學流程設計為例進行說明。

把教與學活動分為三個階段:課前階段——以學情分析為核心;課中階段——以深度學習為核心;課后階段——以個性化輔導為核心。以橋梁加固與搶修課程“橋梁上部結構搶修”這一講為例進行介紹。

課前階段,依托智慧課堂平臺推送給學員慕課視頻和預習測試題,如上部結構破壞形式及常用搶修方法,通過學員的課前行為精準分析出學員對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80%以上學員不清楚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方法,也不清楚怎么進行操作。如此便于教員擬制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方案。

課中階段,教員創設不同的橋梁破壞場景,下達搶修任務,組織學員以小組為單位協作探究、展開討論、分享觀點,優化搶修方案。教員精講搶修過程中的技術難點,例如裝備與斷橋的銜接問題、掉頭問題,最后,教員與學員聚焦解決方案,總結提升,培養學員思維和能力,實現深度學習。深度學習是一種以促進學員批判性思維和創新精神發展為目的的學習,它不僅強調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知識整合和意義聯接的學習內容、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還強調學員高階思維和復雜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8]。

課后階段,針對每組學員的作業情況,錄制作業批改微課,在智慧課堂平臺上及時推送給這名學員或更多的學員,進行個性化輔導;學員則通過觀看自己的作業批改微課,與教員、同學交流討論,進行總結反思。這些總結反思,可以充分反饋到下次課備課中,以利于及時改進和實施針對性教學。這些總結反思還可經過整理、提煉成自建課程資源。

智慧教學流程如圖2,其中基于預習評測的學情分析、基于問題導向的情景創設、基于微課的個性化輔導等都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策略。

圖2 智慧化教學流程

(四) 考核評價設計

從評價主體上看,包括學員自評、教員評價和同學互評;從評價方式上看,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從評價內容上看,包括知識點掌握情況、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合作或帶領團隊完成任務能力等。首次任職課程一般宜采用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考核評價方式,其中形成性評價又包括平時表現(作業)及綜合實踐,各占總成績20%,終結性評價即閉卷考試,占總成績60%。區別于基礎課、專業背景課程,針對性考核評價工作有:一是綜合實踐均以完成任務情況由教員給各小組打分,而后由小組長根據個人表現再打分,但須服從正態分布。二是,100分的試卷有不少于50分宜采用開放性、非標準答案試題,以考察學員的智慧生成。

三 結語

首次任職課程的教學設計,應始終遵循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為戰育人的根本遵循,基于教學目標達成的反向設計和任職崗位能力需求的構建導向,在啟發智慧的教學理念下重塑整體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和考核評價,促進學員的智慧生成,全面提升軍事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猜你喜歡
橋梁教學內容智慧
手拉手 共搭愛的橋梁
句子也需要橋梁
高性能砼在橋梁中的應用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用愛心架起希望的橋梁
智慧決定成敗
智慧往前沖,統計百分百(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